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卷
说明:
(1)本试题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在本试题卷上作答,否
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独具特色的美学。这里所说的中
国美学,包括中国古代美学、中国近代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古
代美学是一种传统形态的美学,中国近代美学是一种过渡形态的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则是一种开放形态的美学。三者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
有一脉贯穿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也就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
西方美学与我们不同,它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的。这种差异不是
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的文化决定的。中国文化从本质上看,是
一种农业文化。中国文人与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缘。他们认为,大自
然是朋友,是最美的事物,是可以怡情悦性的审美场所。中国传统美
学就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诸如“情景""意
象""意境""物色”等美学范畴,又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与物
游”"感物动心"和"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等美学思想,都是人与自然的
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由此形成了中国美学的一种特色。
西方美学重在求"本质",中国美学则重在求“神韵”。在中国美学中,”神
韵"是一个很难思定的概念。南北朝时,“神韵"一词只是用在对于人的
审美评价中,指人的气质美和风度美;后来也用在对自然和艺术的审
美中,前者指神态美,后者指韵味美。无论是人的神韵,还是自然的
神韵和艺术的神韵,都是指审美对象内在的生命、精神和意蕴。它是
通过外在形式如"形"或"象"表现出来的。但是,它与西方美学的“思
想""情感"和"意义”又不相同。西方艺术中的“思想"情感’和"意义’是可
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而中国艺术的“神韵"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中国美学家谈论“美”的问题,大多是结合着生活、实用和功利一起谈
的。西方美学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求解“美本身”开始,就有排斥"实用”
的倾向。后来,康德干脆将"实用”的奠基石褫拿掉了,将审美与实用
(即功利)对立起来。从此西方美学就走上了“务虚”的形而上的发展
路线。
(摘编自古风《从比较视域看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
材料二: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
全社会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
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
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
意识。社会担心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
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
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辉映在中
华民族的历史长空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
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
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
的是《尚书・尧典》。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
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
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
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
有上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
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
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只属于个人,
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
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粟七情,应
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
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诗人徐迟请毛泽东同志题字,并向他
请教怎样作诗。毛泽东同志题写了“诗言志"三字。这"志"即家国之志。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
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
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
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与"寄"的统一即是情与理的统一,
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
之风,具体来说,是六朝的绮靡之风。这股绮靡之风,有"兴"而无"寄"。
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
兴寄都绝。”明确表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陈子
昂援引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骨气端
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既善,又美!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
治的唐太宗提出"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馒之
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
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
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值
得注意的是,"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
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当今的“过娱",有
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
注意的是,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凡
此种种,都是在腐蚀人心,败坏社会风气。
作为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
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劲呐喊,
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事业写真创美。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是一种具有传统、过渡、开放形态的历史悠久的独具特
色的美学,三种形态中一脉贯穿的基本精神,成为中国美学的基本特
色。
B.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异不是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的政
治文化决定的。
C.中国美学中人、自然、艺术的神韵是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
无法用语言表达。
D.中国美学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都是人与
自然的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艺术家需要有一种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社会担当意识,这
是由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决定的。
B.“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毛诗序》
等典籍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教化说”。
C.陈子昂对初唐时期泛滥的六朝绮靡之风极为不满,他将重情重美
的"兴"与重理重善的"寄"结合起来,仓谴了"兴寄"这一新概念。
D.作家、艺术家要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需要时刻将
家国置于心中,需要有担当,有责任。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使用对比论证,将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进行对比,论
证两者的差异。
B.材料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从
整体逻辑上看呈现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阐述“诗言志"与"兴寄
论”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C.材料二第⑤段引用刘勰的文句,证明了"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这一
观点。
D.材料二论证手法灵活多样,既有丰富的引用论证,也有典型的举
例论证。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不同。
5.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个重要美学理论“诗言志""兴寄论”的主要内容
和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里的春天
孙犁
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很惦记
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都好。我高兴地要请他吃饭,忙着跑去买
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
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老乡,有鸡蛋吗?卖给咱
几个啊!”
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没有!还有什么鸡蛋?"
我说:“我只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于是,就走了出来。
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主任来找我,叫我去给一家抗属①翻沙,农
具他也拿来了,说话间就带我来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村
主任说:"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地边去,好种
玉菱子。辛苦你了!"说完,村主任笑一笑走了。
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这时已
是暮春三月,枣树吐芽,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
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
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捻,使夏天
的水冲不到地里来。
今天干活很高兴,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我想山里的土质
坏,种地才费这么大劲;而我家里那三亩菜园子就好多了,出产也大,
够她们娘儿俩吃的了。
起晌的时候,我看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女人,左手拉着一个女孩子,右
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人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
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个年轻的女人。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
不来,后来才说:"同志,休息一下吧,我和你谈谈。”
我说:"谈什么呀?"
她说:“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有人手的家庭,地都种
好了,可咱这地还没翻沙呢。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看了看,这农活
太费劲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干得了?我就生起气来,正在心
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
这当兵的就火了。"
我问:"他走的时候没告诉你?"
她狠狠地说:"人家会告诉咱?头一天晚上,他说去报个名,一去就
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他送衣服鞋袜,还躲着不见哩!"
我一听她这样说,想起自己从军的事,笑了。那一年,我们全村的青
年抗日先锋队说到村外开会,排上队就去参加了学兵营,家里人听见,
急了,母亲们说:"你们再到家里睡一夜再走,没人拉你们啊!”可是
我们谁也不听,头也不回跑了。第二天,媳妇们也凑了一队,仗着胆
子,给我们送衣服,我们藏起来,叫她们放下回去。她们说:“只是
见一下,谁拖你们的尾巴哩。"可是我们死也不见。
我喝了几口水,就又开始翻沙。那女人已经拿起铁铲,替我装筐。她
看我能挑那么重的东西,就问:“你在家里也种地吗?"
我说:"种地,我家有三亩菜园子。"
她又问:"家里有大人孩子吗?"
我说:“有,老婆,女儿,孩子今年六岁了。"
她惊异地看了看我,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
她们,你家里的③不骂你呀?"
我说:“她不骂我。今天家乡来人了,捎来她的口信,要我好好抗日,
不要想家,说是抗日有了成绩,她们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都受
人家尊敬。"
我说到这里,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她说:"呀,你家里的进步!”
我说:“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
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
她说:"有人给她种地吗?"
我说:"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
一到该锄苗的时候,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锄去了;秋天,她的粮
食比起别人,早打到屯里。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
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
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样。"
这时候,那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她说:“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
自己不落意④,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们
村里,也准得给你家里去帮忙吧?"
我说:"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
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
这时候,女孩子跑到小枣树下面,伸手去够那枪,又回过头来望望我,
望望她母亲。我放下担过去,哄着她穿上我那军装上衣,系上皮带,
把枪放在她的小手里,那女孩子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紧紧地闭着小嘴。
对面的母亲,响亮地笑了。
(一九四四年)
【注】①抗属:指抗战时期抗日军人的家属。②起晌:晌午。③家里
的:妻子的俗称。④落意:安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年轻的女人生气地拒绝我向她买鸡蛋,设置了悬念,
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阅读兴趣。
B.媳妇们仗着胆子,给我们送衣服,可我们死也不见,表现了战士
们以国家为先、儿女私情后的奉献精神。
C.听说“我"的妻子不仅不骂"我",还鼓励"我"好好抗日,不要想家,
年轻的女人脸红一下,讽刺地说道:”呀,你家里的进步!”
D.小说最后写年轻的女人看着女儿穿上“我"的军装上衣"响亮地笑
了",心情愉悦,说明她理解了自己的丈夫,并感到自豪。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亲切,客观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山
区军民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B.文中写暮春三月,枣树吐芽,杨树叶子绿油油,画面感强,意境
优美,用景物描写烘托"我‘帮助村民翻沙的愉悦心情。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女人和“我”的对话极富个性特
点,表现了女人的烦躁疑惑和“我”的宽容、耐心。
D.小说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歌颂人民群众艰苦顽强、保家卫国的
精神品质。小说中的“我"年轻的女人和女孩子是实写,而"我”的妻子、
女儿和那一群媳妇们,都是虚写。
8.小说以“山里的春天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关于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说是"我",也有人说是年轻的女人,
请谈谈你的观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
分肉食甚均。父老曰:"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
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
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
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日:"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至于行功爵
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
能饶人以爵邑,士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
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之士。顾楚有可乱者,
彼项王骨鳗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
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
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
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富言诸将钟露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
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
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
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
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
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
/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B.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眯等为项王将/功多矣
/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C.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
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D.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
/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患"与"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中的"患"含
义用法不同。
B."诚"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含义相同。
C."因"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因"含义相
同。
D."以为"与"以为轮"(《劝学》)中的“以为"含义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从小家庭贫困,却心有大志。乡里祭祀土地神时、他主持分
割祭肉,不仅分得很均匀,还说假使让他主宰天下,也一样能做好。
B.项羽生性多疑,且刚愎自用。他为人谦恭有礼,但还是中了陈平
的反间计,怀疑钟离昧等人,不肯听信亚父的计策。
C.刘邦起初惧惮项羽,但用人不疑。他在楚军急攻之时,试图割地
求和,不成之后,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并不惜重金,最终离间了楚
国君臣。
D.刘邦生性傲慢,但不计名利。他为人傲慢,缺乏礼仪,可是因为
他舍得给人爵邑,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都来归附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2)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14.陈平使用了怎样的奇谋妙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君臣?请结合原文
相关内容具体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故斛斯校书①庄(其二)
杜甫
燕入非傍舍,鸥归只故池。
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遂有山阳作②,多惭鲍叔知③。
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
【注】①斛斯校书:指作者居于草堂时的邻居斛斯融,其人死才授一
官。斛斯,复姓。校书,职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②山阳
作:《晋书》载,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③鲍叔知:
《史记》载,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燕飞入旧居、鸥回归故池,而邻居斛斯融却已不在人世,
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样都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
B.颔联写故庄破败荒凉的景象:断桥不再修理,倒下的柳树自行生
长。斯人已去,令人感伤。
C.颈联化用向秀、管仲典故,间接抒情"多惭”两字点明诗人与友人相
知之深,连管鲍都自叹不如。
D.全诗借古叙事,寓情于景,字字蕴悲叹,处处含感伤,事、情、
景浑然交融。
16.后人评价这首诗”既哀叹故人也哀叹自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
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2)《荀子》的《劝学》中以车马和渡河为喻,意在强调",
"这个道理。
(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_______,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一幕幕惨绝人寰
的场景,是他今生①的痛。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
以此救国”的决心,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
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
1950年初春,29岁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
请,怀揣着"建立大电厂,解决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理想,踏
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
他充满②。他或许没有想到10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
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
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
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
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
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③、志在千
里。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王希季,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
关心着“中国制造2025”,研究着“互联网+航天'的新项目。王希季用
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
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
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①,向上
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
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②,植物的根和茎
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如果没有光照,
植物的根和茎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
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
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③?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
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
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
21.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加点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带着喜欢拍照的女友游玩,简直就是在挑战我的耐心。
B.国乒提前锁定男女冠亚军,王楚钦和陈幸同挑战"一哥一姐"。
C.这个时候,你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D.三天内要完成任务,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小镇做题家”成为网络热词,引起社会关注。小镇做题家,指
的是出身于小城市或者县城,因为善于做题而取得了不错的高考成绩,
从而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的学生。然而,随着舆论的发酵,这原属寒
门学子的幽默自嘲,却被某些声音冠以“做题机器""交际能力普通""眼
界缺乏",对他们极尽嘲讽和鄙夷。
(2)张桂梅在接受云南媒体采访时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
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奋
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
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触动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卷答案解析
说明:
(1)本试题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在本试题卷上作答,否
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独具特色的美学。这里所说的中
国美学,包括中国古代美学、中国近代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古
代美学是一种传统形态的美学,中国近代美学是一种过渡形态的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则是一种开放形态的美学。三者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
有一脉贯穿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也就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
西方美学与我们不同,它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的。这种差异不是
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的文化决定的。中国文化从本质上看,是
一种农业文化。中国文人与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缘。他们认为,大自
然是朋友,是最美的事物,是可以怡情悦性的审美场所。中国传统美
学就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诸如“情景""意
象""意境""物色”等美学范畴,又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与物
游”"感物动心"和"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等美学思想,都是人与自然的
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由此形成了中国美学的一种特色。
西方美学重在求"本质",中国美学则重在求“神韵"。在中国美学中,”神
韵"是一个很难思定的概念。南北朝时,“神韵"一词只是用在对于人的
审美评价中,指人的气质美和风度美;后来也用在对自然和艺术的审
美中,前者指神态美,后者指韵味美。无论是人的神韵,还是自然的
神韵和艺术的神韵,都是指审美对象内在的生命、精神和意蕴。它是
通过外在形式如"形"或"象"表现出来的。但是,它与西方美学的“思
想"情感"和"意义"又不相同。西方艺术中的"思想…情感"和"意义"是可
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而中国艺术的“神韵"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中国美学家谈论“美”的问题,大多是结合着生活、实用和功利一起谈
的。西方美学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求解“美本身”开始,就有排斥“实用”
的倾向。后来,康德干脆将"实用”的奠基石褫拿掉了,将审美与实用
(即功利)对立起来。从此西方美学就走上了“务虚”的形而上的发展
路线。
(摘编自古风《从比较视域看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
材料二: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
全社会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
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
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
意识。社会担心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
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
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辉映在中
华民族的历史长空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
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
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
的是《尚书・尧典》。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
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
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
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
有上层统治者。"数'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
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
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只属于个人,
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
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粟七情,应
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
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诗人徐迟请毛泽东同志题字,并向他
请教怎样作诗。毛泽东同志题写了“诗言志"三字。这"志"即家国之志。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
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
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
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与"寄"的统一即是情与理的统一,
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
之风,具体来说,是六朝的绮靡之风。这股绮靡之风,有“兴"而无"寄"。
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
兴寄都绝。"明确表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陈子
昂援引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骨气端
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既善,又美!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
治的唐太宗提出“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慢之
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
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
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值
得注意的是,"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
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当今的“过娱",有
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
注意的是,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凡
此种种,都是在腐蚀人心,败坏社会风气。
作为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
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劲呐喊,
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事业写真创美。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是一种具有传统、过渡、开放形态的历史悠久的独具特
色的美学,三种形态中一脉贯穿的基本精神,成为中国美学的基本特
色。
B.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异不是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的政
治文化决定的。
C.中国美学中人、自然、艺术的神韵是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
无法用语言表达。
D.中国美学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都是人与
自然的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艺术家需要有一种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社会担当意识,这
是由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决定的。
B."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毛诗序》
等典籍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教化说”。
C.陈子昂对初唐时期泛滥的六朝绮靡之风极为不满,他将重情重美
的"兴"与重理重善的"寄"结合起来,创造了"兴寄"这一新概念。
D.作家、艺术家要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需要时刻将
家国置于心中,需要有担当,有责任。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使用对比论证,将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进行对比,论
证两者的差异。
B.材料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从
整体逻辑上看呈现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阐述“诗言志"与"兴寄
论”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C.材料二第⑤段引用刘勰的文句,证明了“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这一
观点。
D.材料二论证手法灵活多样,既有丰富的引用论证,也有典型的举
例论证。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不同。
5.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个重要美学理论“诗言志""兴寄论”的主要内容
和作用。
【答案】1.D2.B3.B
4.①西方美学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中国传统美学是以“人与自然
审美关系”为建构原点。
②西方美学中在求“本质",中国美学中在求“神韵"。
③西方美学将‘实用"与"美"相对立,走"务虚"发展路线,中国美学将"美"
与生活、实用、功利相结合。
5."诗言志":①主要内容:诗歌用于表达志向,"言志"不只属于个人,
还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国家之志"。②作用:"言志"可以
与“教化"统一,能起到教化人民的作用。
“兴寄论":①主要内容:“兴寄”是指诗歌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
-O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②作用:破“过娱论",反对放纵声色之
欲,追求奢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中国美学是一种具有传统、过渡、开放形态的历史悠久的独具特色
的美学"错,根据原文"这里所说的中国美学,包括中国古代美学、中
国近代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可知,"传统、过渡、开放形态"是中国美
学的三种不同阶段的形态,而不是中国美学的一般性特点。
B.”由不同的政治文化决定的"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这种差异不是
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决定的“,可见并没有说"政治"。
C."无法用语言表达”错,表述绝对。原文是说"中国艺术的神韵’则是
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原文意思是"难以用语言表述"而非"无法表述"。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B.”此后《左传》《庄子》《毛诗序》等典籍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更
进一步提出了"教化‘说"错,根据原文"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
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提出"教化”说的只有《毛诗序》。
故选B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阐述“诗言志"与"兴寄论”
是并列式,但文章整体上的论证结构应为“递进式"。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从三个方面把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进行对比。
第一方面是从两者建点上而言,根据原文,"西方美学与我们不同,
它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的。""国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农业文
化。中国文人与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缘。""中国传统美学就是以‘人与
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可概括为:西方美学建立在“人
与人关系”上,中国传统美学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建构原点。
第二方面,根据原文"西方美学重在求‘本质',中国美学则重在求神韵'
可得出第二点内容。第三方面,根据原文,在对待"实用"与"美"的问
题上,东西方呈现不同理解,根据原文,"中国美学家谈论'美’的问题,
大多是结合着生活、实用和功利一起谈的。""西方美学从苏格拉底和
柏拉图求解'美本身’开始,就有排斥‘实用’的倾向。”可知,西方美学
将"实用"与"美"相对立,走"务虚"发展路线,中国美学将"美"与生活、
实用、功利相结合。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诗言志"根据材料二原文“'言志"'与‘教化'的统一,言志'的'志'就不只
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这是对“诗言志”的解释,其作用是“正得失,动天地""经夫妇,成孝敬,
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可概括为,教化人民。
“兴寄论"根据材料二原文"‘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与'寄'
的统一即是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可概括“兴寄论”的主要内容为:是诗歌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
核心为家国情怀。作用根据原文,"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
是破‘过娱论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也就是反
对放纵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里的春天
孙犁
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很惦记
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都好。我高兴地要请他吃饭,忙着跑去买
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
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老乡,有鸡蛋吗?卖给咱
几个啊!"
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没有!还有什么鸡蛋?"
我说:"我只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于是,就走了出来。
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主任来找我,叫我去给一家抗属①翻沙,农
具他也拿来了,说话间就带我来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村
主任说:“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地边去,好种
玉菱子。辛苦你了!"说完,村主任笑一笑走了。
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这时已
是暮春三月,枣树吐芽,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
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
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捻,使夏天
的水冲不到地里来。
今天干活很高兴,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我想山里的土质
坏,种地才费这么大劲;而我家里那三亩菜园子就好多了,出产也大,
够她们娘儿俩吃的了。
起晌的时候,我看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女人,左手拉着一个女孩子,右
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人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
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个年轻的女人。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
不来,后来才说:"同志,休息一下吧,我和你谈谈。”
我说:“谈什么呀?"
她说:“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有人手的家庭,地都种
好了,可咱这地还没翻沙呢。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看了看,这农活
太费劲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干得了?我就生起气来,正在心
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
这当兵的就火了。"
我问:"他走的时候没告诉你?"
她狠狠地说:"人家会告诉咱?头一天晚上,他说去报个名,一去就
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他送衣服鞋袜,还躲着不见哩!"
我一听她这样说,想起自己从军的事,笑了。那一年,我们全村的青
年抗日先锋队说到村外开会,排上队就去参加了学兵营,家里人听见,
急了,母亲们说:“你们再到家里睡一夜再走,没人拉你们啊!”可是
我们谁也不听,头也不回跑了。第二天,媳妇们也凑了一队,仗着胆
子,给我们送衣服,我们藏起来,叫她们放下回去。她们说:"只是
见一下,谁拖你们的尾巴哩。"可是我们死也不见。
我喝了几口水,就又开始翻沙。那女人已经拿起铁铲,替我装筐。她
看我能挑那么重的东西,就问:“你在家里也种地吗?"
我说:"种地,我家有三亩菜园子。"
她又问:"家里有大人孩子吗?"
我说:"有,老婆,女儿,孩子今年六岁了。"
她惊异地看了看我,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
她们,你家里的③不骂你呀?"
我说:"她不骂我。今天家乡来人了,捎来她的口信,要我好好抗日,
不要想家,说是抗日有了成绩,她们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都受
人家尊敬。”
我说到这里,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她说:"呀,你家里的进步!"
我说:“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
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
她说:"有人给她种地吗?"
我说:"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
一到该锄苗的时候,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锄去了;秋天,她的粮
食比起别人,早打到屯里。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
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
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样。"
这时候,那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她说:"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
自己不落意④,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们
村里,也准得给你家里去帮忙吧?"
我说:"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
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
这时候,女孩子跑到小枣树下面,伸手去够那枪,又回过头来望望我,
望望她母亲。我放下担过去,哄着她穿上我那军装上衣,系上皮带,
把枪放在她的小手里,那女孩子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紧紧地闭着小嘴。
对面的母亲,响亮地笑了。
(一九四四年)
【注】①抗属:指抗战时期抗日军人的家属。②起晌:晌午。③家里
的:妻子的俗称。④落意:安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年轻的女人生气地拒绝我向她买鸡蛋,设置了悬念,
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阅读兴趣。
B.媳妇们仗着胆子,给我们送衣服,可我们死也不见,表现了战士
们以国家为先、儿女私情后的奉献精神。
C.听说“我"的妻子不仅不骂"我",还鼓励"我"好好抗日,不要想家,
年轻的女人脸红一下,讽刺地说道:”呀,你家里的进步!”
D.小说最后写年轻的女人看着女儿穿上“我”的军装上衣"响亮地笑
了",心情愉悦,说明她理解了自己的丈夫,并感到自豪。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亲切,客观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山
区军民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B.文中写暮春三月,枣树吐芽,杨树叶子绿油油,画面感强,意境
优美,用景物描写烘托"我‘帮助村民翻沙的愉悦心情。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女人和“我”的对话极富个性特
点,表现了女人的烦躁疑惑和"我"的宽容、耐心。
D.小说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歌颂人民群众艰苦顽强、保家卫国的
精神品质。小说中的"我"年轻的女人和女孩子是实写,而"我”的妻子、
女儿和那一群媳妇们,都是虚写。
8.小说以"山里的春天”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关于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说是"我",也有人说是年轻的女人,
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6.C7.A
8.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意象清新、优美,让阅读者感到
清爽,产生阅读兴趣。③暗喻通过“我"的开导,"女人"理解了丈夫的
参军抗日行为,她的思想由"寒冬'转变为"春天"。④小说叙述山里村
民春播遇到困难,但在村主任、八路军的帮助下,及时在春天完成了
耕种,标题暗示山里村民将迎来生活的“春天”。
9.(示例1)主要人物是"我"。①从情节上看,"我"是小说的线索,
贯穿全部情节,所有故事都是通过“我”串联起来的。②从人物形象上
看,本文塑造了一个热爱劳动、爱护群众、思想进步、热爱国家的八
路军战士形象,形象饱满。③从环境上看,“我"是在日寇侵华、家乡
被日军占领,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的社会大环境下参加八路军的,
“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小说赞扬了“我"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④从主题上看,小说通过写"我"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来表达八路军爱
护群众、是人民的军队的观点,来赞扬同仇敌悯抗击日寇、团结互助
的时代精神。
(示例2)主要人物是年轻的女人。①从情节上看,年轻的女人贯穿
了小说的始末。本文的主要情节是围绕她展开的:开端是她不卖鸡蛋
还发火;发展过程是她发现“我"来帮忙挑沙整地,做解释,并询问"我"
的参军经过和家里人的情况;高潮是她心情愉悦地理解了自己的丈夫;
结局是她开心地看着女儿穿上“我”的军装。②从人物形象上看,本文
详细叙述了年轻女人的心理变化,由“生气""恨",到羞愧,再到谅解、
自豪,年轻女人的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③从环境上看,年轻的
女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顽强地生活着,最后还能顾全大局,理解并支持
家人参加抗战,顺应了历史的大环境。④从主题上看,小说通过写年
轻的女人经由八路军的帮助、劝慰、开导,能够理解并支持丈夫参军
抗日,歌颂了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讽刺地说道"错误,”脸红了一下“说明年轻女人在对比中认识到自
己的"落后",感到不好意思,说的话表达的是对“我"妻子的称赞。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第一人称,……客观..…."错误,”客观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山区军
民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应该是第三
人称的特点和作用,本文使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特点和作用
应该是只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
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情感。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山里春天","山里"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春天”是故事发生是季节,
所以点明了时间、地点。
“春天”给人生机勃勃之感,而"山里的春天”更能展现环境的清新优美,
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春天"本是指季节,而结合文本来看,文中的女人一开始因为丈夫参
军以致家中田地无法及时耕种而生气,后来在"我”的开导之心,她理
解了丈夫,所以这“春天"也是喻指女子思想的转变。
从故事情节来看,山里人家正遇春耕,”村主任来找我,叫我去给一
家抗属翻沙",之后在村主任和八路军的帮助下完成春耕,"一到春天,
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秋天,她的粮食比起别人,早打到
囤里",这也意味着人民将会迎来生活上的"春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解读的能力。
答题时,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情节、形象、环境以及主题等方面陈述
理由。
如主要人物是"我":
从情节上来看,这篇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写,写"我倒老乡家买鸡蛋,
帮老乡春耕,和老乡讲自己家中的事情,"我"是小说的"线索",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所为串起所用情节。
从形象上来看,当"村主任来找我,叫我去给一家抗属翻沙”的时候,
“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我开始
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今天工作很高兴,一大
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可见"我"热爱关心群众,热爱劳动;从
“我"向女人讲述自己从军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我"思想进步热爱国家。
从环境上来看,由"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
她恨敌人,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可知,"我"是在日寇侵占国家、
家乡的时候参加革命,由“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
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
大人孩子""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
白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可知,"我"
对我们的军队、对生活充满信心,赞扬“我"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从主题来看,小说写“我"帮山民解决春耕的困难,写"我"向女人讲述
八路军对群众的爱护,通过这些内容赞扬凝心聚力抗击外来侵略的精
神。
如主要人物是女人:
从情节来看,文章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女人的心理变化,如一开始
写女人因为春耕问题而独自生气不卖鸡蛋给"我”,之后写女人看到“我"
帮她家挑沙整地而向"我"解释生气的原因,"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看
了看,这农活太费劲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干得了?我就生起
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
时一看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头一天晚上,他说去报个名,一去就
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他送衣服鞋袜,还躲着不见哩",接
着询问"我"家中的情况,由此理解了自己的丈夫,最后心情由“冬"入
〃春〃
从形象来看,文章从开头到最后展现了女人情绪的变化,展现了一个
真实的年轻女人的形象,如一开始春耕遇到困难的时候,她"生气""哭
丧着脸""她哭丧着脸不搭理",等到看到“我"帮她家挑沙的时候,"脸
上有点下不来",谈到丈夫的时候"狠狠地说",听到"我"妻子在参军问
题上的表现时,“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听了"我”的一番话之后,”这时
候,那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看到"我"与她的女儿玩耍的时候,"响
亮地笑了",由"生气""恨",到羞愧,再到谅解、自豪,女人的形象真
实感人。
从环境上来看,女人独自一人带着五六岁的女儿在家种地,春耕的时
候没有丈夫的帮助独自支撑,"你看有人手的家庭,地都种好了,可
咱这地还没翻沙呢。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看了看,这农活太费劲了,
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干得了",但最终女人理解了丈夫,支持丈
夫参加革命,这顺应了历史的大环境。
从主题方面来看,女人从生气到理解支持丈夫参加革命抗击日寇,歌
颂了人民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之下舍弃小家保卫国家的精神品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
分肉食甚均。父老曰:"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
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
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
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日:"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至于行功爵
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
能饶人以爵邑,士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
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之士。顾楚有可乱者,
彼项王骨鳗之臣亚父、钟离味、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
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
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
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富言诸将钟露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
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日:"吾以为亚父使,乃
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
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
疑之,乃怒日:"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
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
/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B.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味等为项王将/功多矣
/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C.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问/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眯等/为项王将/功多
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D.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
/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患"与"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中的“患"含
义用法不同。
B."诚"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含义相同。
C."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大院合同范例
- 清理道路塌方合同范例
- 小区吊篮出租合同范例
- 千山医院食堂承包合同范例
- 2025广东省劳动合同范本2
- 兔子回收合同范例
- 品牌产品销售合作合同范例
- 铜陵学院《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视觉图像处理平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科学计算语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C语言编程新思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计算规则及定额解释样本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韶山旅游方案
-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常用光电传感器介绍课件
- 在线客服质检述职报告
- JC/T2041-2020 聚氨酯灌浆材料
-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粮油产品授权书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共51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