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_第1页
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_第2页
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_第3页
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_第4页
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王充求学王充①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②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注:①王充: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②先:祖先。③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史学家。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充少孤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2.与“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B.此画斗牛也。C.此是君家果。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3.翻译下列句子。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4.你从王充身上学到了什么?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尝行①,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③,及疲,乃布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注释:①行:赶路。②索靖:晋朝书法家。③伫立:长时间地站立。④布裘:展开皮衣。⑤因:于是。5.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1)唐欧阳询尝行A.尝试B.曾经(2)及疲A.等到B.到达6.下面朗读断句不合理的一句是A.晋/索靖所书B.数/百步/复/反C.乃/布裘/坐观D.三日/方去7.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驻马观之,良久而去。8.文中的欧阳询具有怎样的品质?下面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A.博采众长B.虚心好学C.甘于奉献D.善于钻研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39.阅读材料,并按要求答题。书戴嵩画牛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本文作者是代(朝代)的。(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好书画一日曝书画且拊掌处士笑而然之(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戴嵩)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4)“处士笑而然之”,写一写他当时的语言、动作、心理,突显人物形象。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4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七岁善①书。年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②何来窃吾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欲看尔用笔法。”父见其少,曰:“待尔成人,吾授之。”羲之拜请:“使待成人,恐蔽③儿之才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月,书便大进。【注】①善:擅长,善于。②尔:你。③蔽:遮挡,遮蔽。这里指埋没。10.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窃而读之

窃:

(2)欲看尔用笔法

欲:(3)父见其少

少:

(4)吾授之

吾: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盈月,书便大进。12.下面对加点字“窃而读之”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指枕头 B.指《笔说》 C.指毛笔D.指祝文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5曾子①烹彘(zh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妻曰:“汝还,顾②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③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顾:回来;③彘:猪;④特:只不过。1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14.解释加点的字。(1)妻止之()

(2)遂烹彘也

()15.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的意思。16.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用现代文将句子改为转述句)1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请说说你的理由。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6书低一生赁①僧房②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选自《笑林广记》)注释:①赁:租用。

②僧房:僧人居住的房舍,即寺院。1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童持《文选》()

(2)僧大诧曰()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20.关于“书低”中的“低”字,僧的理解的是,而书生的意思是。21.文中的书生是一个(

)的人。A.饱读诗书,勤学苦读 B.游手好闲,不学无术C.恃才傲物,眼高手低 D.好胜心强,固执己见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7对牛弹琴公明仪①为牛弹清角②之操③,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④之声,孤犊⑤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⑥而听。——【东汉】牟融《理惑论》【注释】①公明仪:战国时期人,音乐家。②清角:曲调名。③操:琴曲。④虻:牛虻,喜吸食牲畜的血液。⑤孤犊:失群的小牛犊。⑥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2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23.根据表格中提供的理解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理解方法加点的字加点字意思组词法。不合其耳也借助字典。故:①原因②事故,事情③故意,有意④因此⑤原来的伏食如故借助学过字的意思即掉尾奋耳24.你认为公明仪弹琴,牛的两次反应为什么不一样?根本原因是什么?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8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之:“此何字也?”丞相视之良久,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⑥胡⑦不早问,致余⑧忘之。”【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贵骂。⑥汝:你。⑦胡:为什么。⑧余:我。25.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A.优点多的B.常容易(发生某事)

C.喜爱

D.表示赞许(2)执所书问之。()

A.固执

B.拿着

C.捉住

D.凭证,单据

26.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27.“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8.这则搞笑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9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注释:赭:红褐色29.解释词语溢()

或()30.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31.菊花不畏严寒,代表了()的品格。32.花中四君子,分别指的是梅、兰、竹、菊,古人常用诗来赞美它们,如:清·郑燮在《竹石》一诗中这样赞美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你还能想到哪句,写下来吧。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0余①幼时即嗜②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①余:我。②嗜(shì)学:爱好读书。③假借:借。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⑤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3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里。A走送之①跑;②走路;③离开。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以为是这样;②因此。34.作者记叙借书、抄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请用原文回答)35.用“_____”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幼时抄书艰苦的句子。36.“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7.你还知道哪位名人或身边人好学的故事?请写一个事例说明观点。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1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②为乐之至于斯也。”【注释】①《韶》:舜时的乐曲。②不图:想不到。38.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得知A.《韶》太好听了B.孔子不喜欢吃肉C.孔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音乐上39.画线句子是孔子赞美《韶》的话,请你结合注释,写一写这句话的意思。40.我还积累了一些形容乐曲的成语,如:、。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241.阅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徽,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②交辉:指交相辉映。③四时:四季。④歇:消散。⑤颓:坠落。⑥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⑦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⑧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被封为康乐公。⑨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1)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答”是答复的意思。B.题目中的第二个“书”是书信的意思。C.“奇”是奇怪的意思。(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等景象。B.作者写景观察极细,抓住不同景物特征进行了具体描写。C.文章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爱慕美好自然的情感。(3)在中国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四季景色的作品,你知道哪些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文?请选择一句写下来:,。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3广陵散绝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③,吾靳固不与④,《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⑤,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三国魏的中散大夫。临:面对。②《广陵散》:古琴曲名,嵇康善弹此曲。③散:指《广陵散》。④靳:爱惜。⑤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⑥文王:即西晋司马昭。链接: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史称“嵇中散”。时司马昭弑君篡位后,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后招忌恨被杀。42.根据文意,下列哪个字的理解有误(

)A.之(指琴)B.尝(品尝)C.固(坚持) D.寻(不久)43.下列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A.嵇中散/临刑/东市 B.袁孝尼/尝/请学此散C.吾/靳固/不与 D.太学生/三千上/书44.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向文王上书三千言,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B.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嵇康拜他们为师,文王不同意。C.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嵇康不同意。D.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45.结合短文及链接相关信息,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嵇康形象?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4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4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1)尾搐入两股间

A.屁股

B.大腿(2)今乃掉尾而斗A.摆动B.掉下47.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处士笑而然之。(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48.从节选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5关羽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49.在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羽尝为流矢所中()

(2)每至阴雨()

(3)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4)然后此患乃除耳()50.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写下来。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6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②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①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②乃:就。③穿壁:在墙上凿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大户人家。⑥文不识:不识字。5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怪()

遂()5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5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匡衡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7慎行论(节选)

《吕氏春秋·论》原文:行不可不孰(shú)。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1)孰,深,透。这里引申为深思熟虑,全面思谋。(2)谿,同“溪”,指山谷里的小河沟。(3)计,谋划。(4)行,行动。(5)则,那么。54.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君子计行虑义

小人计行其利55.“行不可不孰。”用现代汉语改为肯定句:56.“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写出句子的意思。57.多项选择:原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A.直接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假设论证58.对比阅读,注意加点的字,试着解释句子的意思。(1)行不可不孰。(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3)是可忍,孰不可忍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8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注释: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零陵】今湖南零陵。【挥洒】挥毫写字。【名】命名,起名。【庵】住所。59.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可书”。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60.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61.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名吾堂曰:“”,理由是: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19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gǔ)①,相和悲鸣。后游郢(yǐng)楚②,于旅③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④闻之,咨嗟(jiē)惋叹。既阕⑤,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⑥扣⑦之。媪曰:“吾夫⑧存日,以弹絮⑨为业。今客鼓此,酷类⑩其声耳。”山人默然而返。【注释】①凄禽寒鹘:使禽鸟都感到凄凉和忧伤。②郢楚:即楚耶,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旅:旅店。④媪:老妇人。⑤阕:止息,终了。⑥款扉:款,敲;扉,门。⑦扣:问,询问。⑧夫:丈夫。⑨絮:棉花。⑩类:像。62.下列句子停顿合适的一句是()A.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B.每于∕断林荒∕荆间C.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D.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63.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杰出琴师的教授。B.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不同琴师的教授。C.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不同的人教授琴技。D.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其他的人教授琴技。64.从“善”和“精”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乔山人的琴技十分精湛。我还从“”这句话侧面感受到了。(用原文中的话填空)65.乔山人对邻媪说:“不料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乔山人遇到“知音”了吗?请说说你的理由。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0书黄筌画雀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②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⑤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

②[或]有人。③[信然]确实如此。④[审]详细,周密。

⑤[大者]指更大的事。

⑥[务学]认真学习。6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乃知观物不审者

今乃掉尾而斗B.书黄筌画雀

书戴嵩画牛C.验之信然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67.黄筌画雀的错误是,原因是(均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68.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C.验之/信然。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69.比较《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签画雀》,可以发现两篇文章的作者相同,都是宋代文学家,都是讲画家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1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书黄筌画雀黄筌①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③乎?君子是以务④学而好问也。【注释】①黄筌(quán):五代后蜀画家。②审:精审细密。③大者:指更大的事。④务:致力。70.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这样,如此

B.认为……是对的

C.然而

D.形容词的后缀(1)处士笑而然之()

(2)验之信然()71.“处士笑而然之”,处士会怎么说呢?发挥想象写一写。72.这两篇文言文中的画家都有失误,请写出画家的失误之处。《书戴嵩画牛》:《书黄筌画雀》:73.这两篇文言文中三个加点的“问”字告诉我们:。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2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74.解释下列句子带点的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A.带点字的意思。好:B.句子的意思:75.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3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7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一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C.耕/当问奴,织/当问婢77.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拊掌大笑:(2)今乃掉尾而斗:78.用一个词语评价杜处士,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评价依据。杜处士:依据: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4文徵明习字ㅤㅤ文徵(zhēng)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①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②苟且③,或答人简札,少④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⑤精妙。[注释]①率(lǜ):标准。②尝:曾经。这里“未尝”指从来没有。③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④少:通“稍”,稍微。⑤益:愈加,更加。79.联系上下文,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并在正确答案下画“√”。①或答人简札(A.或者B.有时)②日以十本为率(A.太阳B.每天)③必再三易之不厌(A.改变,更换B.交换)④故愈老而愈益精妙(A.缘故B.所以)80.结合注释,理解句意。“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的意思是:。81.阅读文章,请用“”标划出文徵明书法“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8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5鼠画逼真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注释】①漫悬:随便悬挂。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83.试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东安一士人善画:②令怪之:84.文中最能体现县令“珍藏之”的原因的句子是“”。(用文中语句回答)8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漫悬”等词可知县令是一个懂得欣赏画作之人。B.从“怪之”和“黎明物色”可见县令善于观察。C.联系本文与《书戴嵩画牛》,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离不开生活。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6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阙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⑤扉扣⑥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⑦为业。今客鼓此,酷类⑧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⑨。[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yǐng)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阙:止息,终了。⑤款:真诚。⑥扣:问,询问。⑦絮:棉花。⑧类:类似,好像。⑨反:同“返”,回去了。86.朗读小古文,下面断句不正确的是A.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B.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C.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D.“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8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邻媪闻之:②款扉扣之:88.读“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下面理解最恰当的是A.乔山人陶醉于自己所弹奏的曲子。B.乔山人的琴艺高超。C.林中“禽”和“鹘”都是懂音乐的。D.乔山人特别喜欢在荒山野林弹奏曲子。89.有人说《乔山人善琴》与《伯牙鼓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确如此。《乔山人善琴》写的是琴艺高超的乔山人以为遇到了老妇人,没有想到老妇人;《伯牙鼓琴》写的是俞伯牙因为的锺子期早亡,伯牙就破琴绝弦。故事人物不一样,故事情节不一样,但是我们读了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填个四字词语)。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7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务剧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选自《风俗通》)ㅤㅤ【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务剧:工作繁忙。90.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91.我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是。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力不暇供”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92.在《中国神话传说》的整本书阅读中,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认识了哪些神奇的人物?请认真回忆,并完成下表。故事名称《大禹治水》

神奇人物大禹

93.神话界将召开一年一度的“英雄榜”争夺赛,你打算推荐中外神话故事中的哪位神话人物?理由是什么?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894.品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一个故事。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以②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⑤。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孤:小时候失去父亲。②以:用。③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④闾里:乡里、邻里。⑤抄录:抄写。(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项(

)A.以荻画地:用 B.教以书字:写 C.及其稍长:等到 D.或因而抄录:或者(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惟读书是务。译文:②下笔已如成人。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29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①头于牖②,施③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④走⑤,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⑥似龙而非龙者也。[注释]

①窥:偷看。②牖(yǒu):窗户。③施(yì):延续、延及。④还(xuán):同“旋”,掉转。⑤走:逃跑。⑥夫:指示代词,那(些)。95.解释文中画“______”的部分。(1)施尾于堂:(2)弃而还走:96.用“_____”画出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97.文中写到“叶公见之,弃而还走”,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叶公逃跑时的样子。98.读了这篇文言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五升六暑假衔接古文阅读每日一练30杨布打狗①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细①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②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①细(zī):黑色。

②向者:假如99.联系上下文,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衣素衣而出(衣服) B.迎而吠之(大叫)C.白而往黑而来(出去) D.岂能无怪哉(难道)100.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再划分二处)。向

使

来。101.这篇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遇是非应设身处地反躬自问,而不是忙着苛责他人。B.事物千变万化,要秉持一成不变的眼光并按看到的现象做出相应的反应。C.当别人误解自己的时候,应学会换位思考,并能够理解别人。D.看待事物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而要透过表面看清实质。参考答案:1.迁徙小时候喜欢2.A3.家里贫穷没有书籍,常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4.我从王充身上学到了在艰苦条件下仍能刻苦认真学习的品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搬迁到这里。徙:迁移。②充少孤:王充少时死了父亲。少:小时候。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他博览群书而不拘泥于章句。好:喜欢。2.本题主要考查句式判断。由句末“也”可知,“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是判断句。A.非判断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B.由句末“也”可知,“此画斗牛也”是判断句。C.由句中“是”可知,“此是君家果”是判断句。D.由句末“也”可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是判断句。故与“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句式不相同的是“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故选A。3.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肆:店铺。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译为:家里贫穷没有书籍,常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4.本题主要考查情感主旨。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困,他通过到洛阳店铺里看别人卖的书的方法读了大量的书。我从王充身上学到了要珍惜时光,学习王充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以及勤奋学习的精神。【点睛】参考译文: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搬迁到这里。王充少时死了父亲,同乡称赞他很孝顺。后来他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做老师。他博览群书而不拘泥于章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遍就能记诵下来。于是他就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5.BA6.B7.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8.C【解析】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唐欧阳询尝行”意思是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尝:曾经。故选B。(2)及疲:等到疲劳的时候。及:等到。故选A。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B.“数百步复反”的意思是离开数百步又回来。其中“数百步”表示具体的距离,“复”表示“又、再”,“反”表示“返回”。“复反”表示又回来。故断句为:数百步/复反。故选B。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驻:停下,观:观看;良久:很久;“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意思是停下马观看,很久才离开。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欧阳询赶路时,看到一个古碑,就停下来观看,很久才离开,离开后又回来观看,疲倦了就坐着看,甚至睡在旁边,从中可以看出欧阳询善于学习,钻研,虚心好学的品质。C.甘于奉献:指愿意并乐意为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和人物品质不相符。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唐代的欧阳询在做太子率更令时,出行时看到了一块古碑,写在上面的字是索靖所写,就停下马来观看,很久才离去,离开数百步又回来,从马上跳下来站着看,疲倦了就以地为席坐下观看,还在这块碑下住下来,三天后才离去。9.(1)宋苏轼(2)喜欢晒拍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3)C(4)杜处士听后,略微沉思,继而一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好啊,小童,没想到你能为著名画家戴嵩指出他画中的错误,真是后生可畏啊!”【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2)本题考查字音和字词解释。好书画:喜爱书画。好:喜爱。“一日曝书画”的意思: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在太阳下。结合字义和句意可知,“曝”:晒。且拊掌大笑:拍手大笑。拊掌:拍手。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笑了笑,觉得牧童说得有道理。然:认为……是对的。然之:认为他说得对。(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从“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可知,杜处士所收藏的宝物不计其数。省略的是“杜处士”,说法错误。B.从“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可知,杜处士特别喜欢这幅画。省略的是“杜处士”,说法错误。C.从“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可知,牧童看到这幅戴嵩的《牛》不符合实际,所以大笑。D.从“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可知,道理不可更改。省略的是“道理”,说法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处士笑而然之”可知处士是一个较为明事理的人,他认同牧童的观点。示例: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对牧童观点的认同。他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牧童的肩膀,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心中不禁感叹,原来自己一直珍藏的这幅画,竟然在细节之处出了差错,而这个看似普通的牧童,却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问题。他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即使是再微小的细节,也值得我们去仔细观察和思考。【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个姓杜的处士,喜爱书画,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在太阳下,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10.偷想要小我11.不到一个月,书法便有很大的进步。12.B【解析】10.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1)窃而读之:偷偷地阅读。“窃”指偷偷地。(2)欲看尔用笔法:想要看你运笔的方法。“欲”指想要。(3)父见其少:父亲见他还小。“少”指年龄小。(4)吾授之:我(再把)它传授给你。“吾”指我。1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注意词语要一一对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通顺,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盈”指达到,满,即“不盈月,书便大进”的意思是不到一月的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大大进步。12.本题考查了词语解释。根据文章句子“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意思是看见父亲枕头下藏有前朝的《笔说》,便偷偷地阅读。可知“之”是代词,代指前句中的《笔说》。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晋朝的王羲之,七岁时就擅长书法。(他)十二岁时,看见父亲枕头下藏有前朝的《笔说》,便偷偷地阅读。父亲说:“你为何偷藏书?”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说:“(他)想要看你运笔的方法”父亲见他还小,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把)它传授给你。”王羲之跪着请求说:“倘若等到我成人(你再把它传授给我的话),恐怕就阻扰了我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把书传授给他。不满一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大进步。13.C14.阻止。于是、就。15.小孩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依赖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16.他的妻子要孩子回去,等她回来了为孩子杀猪。17.有必要。因为父母答应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做到,要与孩子诚实相待。【解析】1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A.①曾子之妻之市。之:是动词,意思是到。②听父母之教。之:的B.①其子随之而泣。子:孩子;②今子欺之。子:你。C.①汝还。汝:你;②顾反为汝杀彘。汝:你。故选C。1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妻止之。止:制止、阻止;译文:曾子的妻子制止曾子杀猪。(2)遂烹彘也。隧:于是。译文: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1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婴儿:小孩子。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有知:懂事。句意: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16.本题考查句子改写。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反:通“返”,返回。彘:猪。译文:他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改转述句的方法: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句中“你”改为“孩子”“我”改为“她”句子修改为:他的妻子要孩子回去,等她回来了为孩子杀猪。1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出自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述了曾子为了践行对儿子的诺言,而杀猪以示诚信的故事。对于曾子是否有必要杀猪,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诚信、教育以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围绕这几个方面说出理由即可。示例:有必要。曾子杀猪的行为是一种诚信的表现。他通过实际行动来告诉儿子,诺言是必须要遵守的,即使是面对一头猪这样的物质利益,也不能背信弃义。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点睛】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他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妻子去集市上回来了,看见曾子就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的,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18.拿惊异19.这三本书,(如果能)熟读其中的一本,就足以称作博学了。20.厚度不够厚书的内容深度不够,太浅显21.B【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词解释。(1)童持《文选》:书童拿了一本《文选》。持:拿。(2)僧大诧曰:僧人感到十分奇怪,问。诧:诧异。1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这。熟:熟读。这句话意思是:这三部书,只要熟读其中之一都足称饱学之士了。20.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原文的“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可知僧的理解的“低”是书的内容深度不够,太浅;从原文的书生的话“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可知书生的意思是厚度不够厚。21.本题考查人物的形象分析。解答此类问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再概括出人物形象。阅读短文,从文中“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我要睡,取书作头耳”可以看出这个书生不读书,每天只知道游玩,游玩回来就睡觉,根本不读书。由此可知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人。故选B。【点睛】译文:有个书生租了个僧房用来读书。书生每天都出去玩,直到午后才回房。有一天叫书童拿本书过来。书童拿了一本《文选》,书生看了一眼说:“低了。”书童挑了本《汉书》,书生看了说:“低了。”书童拿起《史记》,书生还是说“低了”。僧人感到十分奇怪,问:“这三本书,熟读任何一本,就是饱学之人。你都说低了,这是为什么?”书生说:“我要午睡,只是拿本书作枕头而已。”书童拿起《史记》,书生还是说“低了”。僧人感到十分奇怪,问:“这三本书,熟读任何一本,就是饱学之人。你都说低了,这是为什么?”书生说:“我要午睡,只是拿本书作枕头而已。”22.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23.适合原来的摇摆,摆动24.因为最开始的曲调对牛来说不适合,而第二次的曲调是适合牛耳朵的曲调,所以牛两次反应不一样,而这根本的原因是说话、做事要看对象,对不同的人或事要用不同的态度或方法。【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的意思是公明仪给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根据意思进行断句,即: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2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根据不同的方法解释词语即可。“不合其耳也”用组词法,可以组词为“合适”,故“合”的意思是适合。“伏食如故”的意思是可牛却依然像原来一样低着头吃草。故“故”的意思是原来的。“即掉尾奋耳”意思是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掉”的意思是摇动,摇摆。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可知,第一次弹琴是因为这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它听不懂。从“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可知,变换曲调之后,适合了牛的耳朵,它开始听懂了。由此可见,牛听不懂的根本原因是对牛弹琴要用适合它的曲调来弹,这件事告诉我们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看对象,学会因人而异。【点睛】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原来一样低着头吃草。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25.CB26.你为什么不早问(我),导致我忘记写的是什么了。27.张丞相好书而不工28.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完成;遇到问题应从自身找原因,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解析】25.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的意思是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不好看。因此,好的意思是喜爱。故选C。(2)“执所书问之”的意思是拿着他写的字的纸去问他。因此,执的意思是拿着。故选B。26.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在“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这句话中,“汝”的意思是你,“胡”的意思是为什么,“致”的意思是以至于,因此,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的什么了。27.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意思是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之”在这里是代词,指的是他。联系上文可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张丞相好书而不工。28.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哲理感悟。通过文中的“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可知,张丞相并没有认真写字,以至侄子“罔然而止”。但是“丞相视之良久,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由此可知,张丞相做事不认真,遇到问题就在别人的身上找原因。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认真,遇事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点睛】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不好看,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得很镇定。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拿着他写的字的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的什么了。”29.发出散出有的30.菊花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子。31.坚忍不拔、傲然独立3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家。【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清香四溢:指清香四处飘溢,溢:飘溢、散出。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意思是它的颜色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赭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或:有的。3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第二句话“其瓣如丝,如爪。”大意是: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描写了菊花的外形,用自己的话说可以是:菊花的花瓣有的像丝线,有的像爪子。31.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可知菊花比较耐寒,跟其他花比更能经受得住风霜,代表了一种不畏严寒、挺拔劲节、淡泊名利的品质。32.本题是开放性作答,考查名言名句默写。赞美梅花的诗句有,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点睛】译文: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飘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赭色的、有的是红色的,种类很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已经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独自盛开。33.①②34.余幼时即嗜学3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6.不可以。体现出“我”还书必守期,对待还书这件事极其重视,所以别人才愿意再借。37.示例:我还知道匡衡好学的故事。匡衡家中贫穷没钱买灯烛,他在墙壁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这就是著名的凿壁借光,后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解析】3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A.走送之:跑着把书送还。故“走”是“跑”的意思。故选①。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故“以是”是“因此”的意思。故选②。3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阅读短文可知,作者记叙借书、抄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即“余幼时即嗜学。”3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阅读短文,从“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可知,本句的意思是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表现了作者幼时抄书的环境极其艰苦。36.本题考查对关键字的理解和赏析。结合句子“不敢稍逾约”可知,这句的意思是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稍,是“稍微”的意思,在文中起强调作用,体现了作者对还书这件事的重视和遵守约定的品格,故不能去掉。37.本题考查知识的积累和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积累写一写名人或身边人好学的故事,并说明观点,答案不唯一。示例:我还知道车胤和孙康好学的故事。晋代时,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这就是著名的“囊萤映雪”,后用“囊萤映雪”来形容刻苦攻读。【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喜爱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台里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写。抄写完毕,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还书的时间。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很多书。38.A39.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40.黄钟大吕天籁之音【解析】3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句话说明美好音乐的感人魅力,它能使人浸沉在美的享受中,大脑兴奋点集中在听觉上,致使味觉失去了作用,吃肉也尝不出香味来。故选A。3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不图:想不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意思是: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40.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形容乐曲的成语有:高山流水、袅袅余音、抑扬顿挫、娓娓动听、悦耳动听、宛转悠扬等。【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41.(1)C(2)C(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C.诗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意思是: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其中“奇”是奇丽的意思。故选C。(2)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结合译文可知,这封信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C项中说法有误。故选C。(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积累。根据知识积累可知,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点睛】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42.B43.D44.D45.嵇康是一个才识过人、性格刚烈的人。【解析】42.本题考查的是字的理解。B.结合参考译文可知,“袁孝尼尝请学此散”的意思:袁孝尼曾经请求跟我学习这首曲子。尝:曾经。故选B。43.本题考查断句。D.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太学生三千上书”的意思: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结合句意思可知,正确的停顿是:太学生/三千/上书。故选D。44.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结合注释“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重点词“请以为师:请求拜嵇康为师”,“许:同意,允许。”故“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的意思是:三千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故选D。4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链接信息中“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可知,嵇康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由“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可知,嵇康性格刚烈。【点睛】参考译文:嵇康在东市被处以死刑之前,神情气态没有丝毫变化。他要了一把琴来,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曲子弹完,他说:“袁孝尼曾经请求跟我学习这首曲子,我当时很吝啬地没有答应他。《广陵散》从今往后怕是要失传了!”三千名太学生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没有被允许。嵇康死后不久,司马昭也有些后悔了。46.BA47.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48.要用心观察生活/艺术离不开生活/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解析】46.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1)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股:大腿。故选B。(2)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今乃掉尾而斗”的意思: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掉:摆动、摇动。故选A。47.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1)然之:认为他说得对。故句子“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2)耕:耕种;奴:农民;织:织布;婢:婢女。“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48.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通过读文言文及参考译文可知,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点睛】参考译文: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49.曾经到恰巧,正好根除50.然而关羽只管割肉举酒杯,说话动作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解析】4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1)“羽尝为流矢所中”的释义是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尝:曾经。(2)“每至阴雨”的释义是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至:到。(3)“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的释义是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适:刚好、碰巧。(4)“然后此患乃除耳”的释义是如此之后这病痛才能消除。除:清除、去掉。5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理解翻译。“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中的炙为烤肉的意思,释义是关羽只管割肉喝酒,说话动作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言谈举止和平常一样,形容神态自然。【点睛】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每到阴雨天,骨头经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命令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和诸位将令围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盘子,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51.觉得奇怪于是52.匡衡就去他家当佣人做事,但不要报酬。53.匡衡勤奋好学,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解析】5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主人怪问衡”意思是主人奇怪地问匡衡。怪,感到奇怪。“遂成大学”意思是匡衡于是成为了一位大学问家。遂,于是,就。5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乃,于是,就。其,代指文不识。偿,报酬。翻译: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5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虽然匡衡家境贫困,但是他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我们可以向匡衡学习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点睛】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54.道义,大义利益,名利,好处55.做事情行动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56.假如有人懂得不谋求名利和好处而谋划做事,实际上他就已经获得了人心向背的真正利益,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理和大义了。57.ABCD58.做事情行动前,一定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人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圣贤之人,谁能没有过错呢?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忍耐的呢?【解析】54.本题考查实词解释。“君子计行虑义”的意思是君子计划行事时考虑道义。义:道义,大义。“小人计行其利”的意思是小人计划行事则盼望得利益。利:利益,名利,好处。55.本题考查双重否定改肯定。“行不可不孰。”的意思是做事情行动前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双从否定句改肯定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改写成肯定句时,要注意这些双重否定词的细微差别。找到双重否定词“不能不”“不得不”“不要不”等,将双重否定词改成带肯定的词语。故句子为:做事情行动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5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要翻译“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时,句中提出了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的假设,会产生和他探讨慎行之道的结果,是前一句和后一句是假设关系。要知道每个字的含义,“知”是知道,“不利”是不谋求。“之”是的。“利者”是谋求利益的人,“言理”是谈论道理和大义,“矣”是语气助词。假如有人懂得不谋求名利和好处而谋划做事,实际上他就已经获得了人心向背的真正利益,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理和大义了。5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行不可不孰(shú)。”意思是做事情行动前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是直接表明了做事要深思熟虑的观点,属于直接论证。“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意思是如果不深思熟虑,就好像跳入深溪之中,后悔莫及。句中将不深思熟虑的行为比作跳进深溪中的行为,是很让人后悔的,这里是比喻论证。“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意思是君子计划行事时考虑道义,小人计划行事则盼望得利,但结果反而不利。这句话将“君子”和“小人”的行为进行了对比,肯定了君子的做法,是对比论证。“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意思是如果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就可以和他探讨慎行之道了。句中提出了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的假设,会产生和他探讨慎行之道的结果,是假设论证。故选ABCD。5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1)行不可不孰:做事情行动前,一定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孰:深思熟虑,考虑周全。(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圣贤之人,谁能没有过错呢?孰:谁。(3)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忍耐的呢?孰:那个。【点睛】参考译文:行事不可不深思熟虑。若不深思熟虑,好比跃入深溪之中,后悔莫及。君子计划行事时考虑道义,小人计划行事则盼望得利,但结果反而不利。如果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就可以和他探讨慎行之道了。59.AD60.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王羲之欧阳修61.墨香我每天除了在书房写作业外,还要练习毛笔字,房间里充满了墨汁的味道。【解析】59.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内容的理解及作家作品。A.“贫无纸可书”的意思是: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读这句话时可突出“贫”这个字,正确停顿为:“贫/无纸可书”。题干说法正确。B.由“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这句话可知,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节省纸张。题干说法错误。C.“怀素写字”这个故事是根据《书林纪事》中的相关资料改编的。《书林纪事》是由马宗霍整理创编并刊印发行。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讲文征明对于书法的态度端正,刻苦认真,以至于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题干说法错误。D.“盘板皆穿”的意思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题干说法正确。故选AD。60.本题考查了短文的主旨和积累书法家。短文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怀素为了练习书法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怀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如: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等。6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根据文章中怀素为自己的房间命名的方式,为自己的房间进行命名即可,并正确说明理由即可。例如:名吾堂曰:“心斋”,理由是:每天在书房写作业时,我就能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点睛】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62.C63.A64.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65.没有。因为在邻媪听来,乔山人弹奏的琴声像弹棉花一样,她根本就不知道琴声要表现的主旨。【解析】6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译文可知:A.“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意思是: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故停顿应该是: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B.“每于断林荒荆间”意思是:他常常在荒山野岭。故停顿应该是:每于/断林/荒荆间。C.“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意思是: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故停顿应该是: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D.“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意思是: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故停顿应该是: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故选C。6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的意思是:他弹琴的指法地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其中“得”和“异”的意思分别是“得到”“奇异的、杰出的”,故选A。6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鹃,相和悲鸣”指的是: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感到凄凉,使鹘鸟感到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其中“凄禽寒鹃,相和悲鸣”是对乔山人琴技高超的侧面展现。6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乔山人弹琴技术高超,在荒山野外弹琴时遇到了一位知音,是一个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老妇人认为琴音极像她老伴弹棉花的声音故而很感动,由此可知乔山人最终还是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点睛】译文: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地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感到凄凉,使鹘鸟感到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听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乔山人)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66.A67.颈足皆展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68.B69.苏轼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解析】66.本题考查多义词。A.乃:如果/竟;B.书:都是“记录”的意思;C.信然:都是“确实如此”的意思。故选A。6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结合“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的意思: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可知黄筌画雀错在“颈足皆展”,意思是: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黄画雀出错的原因是“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意思是: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呢。6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B.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断句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故选B。6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书黄筌画雀》的作者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因此,两篇文章都是苏轼所写,都是讲画家的故事。《书戴嵩画牛》的《斗牛图》和《书黄筌画雀》的《飞鸟图》都告诉大家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需要尊重事实和仔细观察,不能凭空臆想和主观臆断。【点睛】参考译文: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70.BA71.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7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