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1页
专题14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2页
专题14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3页
专题14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4页
专题14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记承天寺夜游(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有所语

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

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

水何澹澹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A.景色之美 B.朋友之乐 C.赏水之趣 D.贬谪之苦(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镭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选自《宋史

苏轼传》,有删改)[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畚镭: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复得路 B.率其徒/率妻子邑人C.轼庐于其上/南阳诸葛庐 D.过家不入/人恒过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11.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2.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2023·安徽池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①,都人游者,翁然②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③,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④,易檐改途⑤。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⑥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释】①堂皇:广大的堂厦。②翕然:忽然,突然。③颓弛:这里指荒芜。④茨墙剪阖:修补围墙,修剪花草。⑤易檐改途:更换房檐,改变用途。⑥夭阏:堵塞。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3)易其义:_____________(4)君子不必仕:_____________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15.【甲】文作者赏月后抒发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从自己买院、修园及辞官等经历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甲】【乙】两文都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2023·江苏扬州·统考三模)小陆想要了解黄州生活对苏轼的影响搜集了一些材料,请你参与探究。元丰二年。苏轼因写诗获罪入狱,幸免一死。十二月,被贬黄州,担任闲职。元丰三年。二月,抵达黄州,寓居定慧院。【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正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③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⑤而归。(《游沙湖》)元丰四年。居临皋亭,生活困窘,在东坡开荒十亩。元丰五年。在东坡修五间草堂,自题“雪堂”。常与客饮酒,出行。【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⑥。夜阑风静縠纹⑦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注释】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歌:这里指词,此词词牌为《浣溪沙》。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⑤剧饮:痛饮。⑥营营:指追求名利。⑦縠(hú)纹:形容水波细纹。元丰六年。十二月。【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七年。四月,离开黄州,赴汝州。17.阅读语段(乙),请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因往相田(2)而颖悟绝人(3)余戏之曰(4)是日剧饮而归1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三处。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20.小陆发现苏轼在黄州期间心境发生了变化,请举例分析。21.请你结合苏轼在黄州的经历及其诗文,推断苏轼旷达胸怀形成的原因。(2023·云南·一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③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__

④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_23.翻译下面句子。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24.【甲】文中“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很有人情味。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5.【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2023·河南许昌·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①,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④、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注释】①过洞庭:这篇文章是作者罢官北归,途经洞庭湖时所写。②沙:指金沙堆。③相夺:相映争辉。④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官: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2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点明了作者起行的缘由。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遂”是“于是,就”的意思,直言二人趣味相投。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是“只是”的意思,增添了“闲人”的意蕴。D.“当亦如是而止耳”中的“耳”是“罢了”的意思,表现出作者的失望悲观之情。27.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8.甲文段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微妙而复杂,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29.甲乙两文写月光时运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1.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黄州寒食帖苏轼①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②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32.解释下列带点句(1)年年欲惜春()(2)雨势来不已()3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34.《黄州寒食诗帖》(下图为部分内容)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对它的书法判断和书法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小篆,字形特点是:匀圆齐整、粗细一致、平衡对称。B.这是楷体,字形特点是:字体方正,规整平直,结构整齐。C.这是行书,字形特点是:大小兼收,收放结合,疏密得体。D.这是隶书,字形特点是:略微宽扁、蚕头燕尾、一波三折。35.你们小组在做“苏轼的为官之路”的专题研究时,了解到《黄州寒食帖》写于公元1082年,《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公元1083年,根据原文你会发现苏轼写这两篇文章时的心境有什么异同?(2023·湖南永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东坡食汤饼》)【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3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置/箸而叹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念/尤与为乐者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道旁有鬻汤饼者B.大笑而起/黄门置箸而叹C.相与步于中庭/相遇于梧、藤间D.共买食之/东坡已尽之矣3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自比“闲人”,透露出虽感慨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出乐观旷达的胸怀。B.【乙】文写苏家父子二人道旁吃汤饼的事情,苏轼的言行表现出他虽遭贬但是豁达、乐观、洒脱的性格特点。C.【甲】【乙】两文都是写苏轼被贬谪后的生活,都用到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两文在最后都以议论作结。D.【甲】文以第一人称写作者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人物,“大笑”写出了人物风采。3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2023·江苏淮安·统考一模)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②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柳宗元《愚溪诗序》)【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争辩。【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0.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故更之为愚溪4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名之以其能____________

②今予家是溪____________③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

④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4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3.苏轼称自己和友人是“闲人”,而柳宗元说自己以“愚”触罪,请结合文本,分别探究“闲”“愚”这两字背后作者的内心情感。44.如果你是导游,需要向来这里游玩的游客介绍愚溪,请根据【甲】文内容撰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60字。(2023·上海嘉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晚游六桥①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⑤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注释】①六桥:在西湖苏堤上,②岚:山中雾气。③勒:制,这里是推迟花期的意思。④午、未、申三时: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⑤夕舂(chōng):指落日。45.【甲】、【乙】两部作品的作者依次分别为______、______。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47.对【丙】文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去了。B.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离开。C.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去了。D.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48.【乙】文作者抓住月光______的特点进行描写;【丙】文作者则从花、柳、______和______等角度来写“月景尤不可言”。49.【甲】诗作者的游历过程,是从一派_________的景象开启的;联系选文标题和内容,【丙】文作者描写的是_________。50.【甲】诗作者在尾联中表达的愿望是______;【乙】文作者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寄予在文“______”一词中;【丙】文结尾画波浪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的审美情趣。(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记雪月之观(节选)沈周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①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②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③然可爱。寒浃④肌肤,清人肺腑。因凭栏楯⑤上。仰而茫然⑥,俯而恍然⑦;呀⑧而莫禁,眄⑨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⑩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⑪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⑫之以飞遨八表⑬,而返其怀。汗漫⑭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⑮,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⑯矣。仍归窗间,兀坐⑰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⑱数日则又荒荒⑲不知其所云因笔之。【注释】①囿:局限。②滉:波动。③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④浃(jiā):透。栏楯(shūn):栏杆扶手。⑥茫然:迷蒙不明。⑦恍然:模糊不清。⑧呀(xiā):张大了口。⑨眄:看,望。⑩太素:相当于现在的“宇宙”。⑪敷:铺陈。⑫挟:依仗。⑬八表:指极远的地方。⑭汗漫:没有边际的。⑮衰飒:衰落。⑯二鼓:二更天。⑰兀坐:独自端坐。⑱改:更。⑲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5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2)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5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已过二鼓矣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而返其怀

则去国怀乡(《岳阳楼记》)C.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D.顾所得不亦多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5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54.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散文,在景物描写中都运用了A______的修辞方法,两文都写到了月,写出月具有的共同特点是B_____(请用自己话概括);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两文抒发的共同情感是C______和D______。

专题14记承天寺夜游(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有所语

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

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

水何澹澹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A.景色之美 B.朋友之乐 C.赏水之趣 D.贬谪之苦【答案】1.A2.C3.D4.B【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有误,句意为: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故选A。2.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A.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之:代词,代指左膝/助词,的;C.于:均为介词,在;D.何:疑问代词,哪里/副词,何其,多么;故选C。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其,他们;两膝相比者,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故选D。4.考查内容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A.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描写景色之美,甲文未涉及“景色之美”;B.甲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是朋友一起出游共读之乐;乙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与朋友一起赏月漫步之乐;C.“赏水之趣”两文均未涉及;D.乙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甲文未涉及“贬谪之苦”;故选B。【参考译文】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答案】5.C6.A7.B8.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吗?【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句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句子中“庭下”是主语,故停顿为:庭下/如积水空明;B.句意为: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句子中“盖”是句首发语词,“竹柏影”是句子主体,故停顿为:盖/竹柏影也;D.句意为: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句子中“不知走海者”是主语,“者”表示句中停顿,故停顿为: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故选C。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寻:动词,寻找/动词,寻找;B.之:代词,指代老书生/结构助词,的;C.归:动词,回去/名词,归宿;D.而:助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却;故选A。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有误,根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夸张”表述不正确;C.有误,根据乙文“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可知,乙文中苏轼是被邀请的一方;D.根据乙文“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可知,苏轼借韩愈的诗歌内容表示不赞同他强求多得的做法,“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表述有误;故选B。8.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有:亦,也;相与,一起;(2)重点词有:良,美好的;嘉,美好的;一,一起;出,外出。【参考译文】【乙】已卯年上元之夜,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吗?”我很高兴地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看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已经响起了鼾声。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醒来)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镭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选自《宋史

苏轼传》,有删改)[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畚镭: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复得路 B.率其徒/率妻子邑人C.轼庐于其上/南阳诸葛庐 D.过家不入/人恒过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11.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2.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答案】9.B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富人出城,民心都会动摇,我还与谁一起守卫这座城呢?11.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2.甲文中苏轼被贬后仍能与朋友欣赏月色,自嘲为“闲人”。乙文中的苏轼带领百姓修建堤坝,治理洪水,心系百姓。一忙一闲中,读出了一个既有闲情逸趣(豁达乐观、不甘清闲)又心系百姓、恪尽职守的苏轼形象。【解析】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于是,就/副词,终于,最终;B.动词,带领/动词,带领;C.动词,建造房子/名词,房子;D.动词,经过/动词,犯错误;故选B。1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①但,只是。耳,罢了。②皆,都。吾谁与守,倒装句,我还与谁一起守卫这座城呢?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断句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矣”是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故其后停顿。“虽禁军”与“且为我尽力”是转折复句。结合句意停顿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甲文,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意思是: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作者此时被贬黄州,有职无权,自称“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乙文,“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写苏轼临危不惧、以身作则;“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写苏轼具有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品质。一忙一闲中,读出了一个既有闲情逸趣(豁达乐观、不甘清闲)又心系百姓、恪尽职守的苏轼形象。【参考译文】(乙)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轼在大堤上建了一座房子(独自居住),每天经过家门而不进入,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2023·安徽池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①,都人游者,翁然②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③,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④,易檐改途⑤。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⑥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释】①堂皇:广大的堂厦。②翕然:忽然,突然。③颓弛:这里指荒芜。④茨墙剪阖:修补围墙,修剪花草。⑤易檐改途:更换房檐,改变用途。⑥夭阏:堵塞。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3)易其义:_____________(4)君子不必仕:_____________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15.【甲】文作者赏月后抒发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从自己买院、修园及辞官等经历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甲】【乙】两文都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答案】13.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改变。做官。14.(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1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16.示例: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超脱世俗,洒脱不羁。【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3)句意:改变了它的意思。易:改变。(4)句意: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仕:做官。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语气词,“罢了”。(2)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相易,互换;胜,胜过;之,代词,另一个。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景:描绘庭中夜色;第三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抒情,表达感慨,惋惜无人赏月。故①空填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文第一段主要叙写随园的来历以及自己治园的经过;第二段抒写了作者舍官就园,安享园林之乐的情怀。引用苏轼“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表明自己仕与不仕皆随顺自然的心态。“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点明了作者从买院、修园及辞官等经历悟出的道理。故②空填写: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甲】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暂寓承天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明亮的月光,激发了作者的游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闲人”表面上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委婉地表达了宦途失意的苦闷;实际上却表达了自己的自豪之情:月光至美,竹影至丽,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轼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旷达乐观。【乙】文,结合“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途”“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可知,作者愿意拿出自己的薪水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取名“随园”;结合作者“以一官易此园”可知,作者愿意用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这种买园、命名、辞官,安享园林之乐的行为,也正是袁枚追求自由随性的人生观、仕宦观的显露,体现了作者不慕官场名利、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参考译文】【乙】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广大的堂厦,城里人来游玩,盛极一时,给这座园林起名叫作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做江宁县令的时候,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凋谢。我用官俸把它买了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都根据它的丰盛、肃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地势选取景色,不让山堵塞。仍叫作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不长久是相关联的。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2023·江苏扬州·统考三模)小陆想要了解黄州生活对苏轼的影响搜集了一些材料,请你参与探究。元丰二年。苏轼因写诗获罪入狱,幸免一死。十二月,被贬黄州,担任闲职。元丰三年。二月,抵达黄州,寓居定慧院。【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正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③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⑤而归。(《游沙湖》)元丰四年。居临皋亭,生活困窘,在东坡开荒十亩。元丰五年。在东坡修五间草堂,自题“雪堂”。常与客饮酒,出行。【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⑥。夜阑风静縠纹⑦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注释】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歌:这里指词,此词词牌为《浣溪沙》。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⑤剧饮:痛饮。⑥营营:指追求名利。⑦縠(hú)纹:形容水波细纹。元丰六年。十二月。【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七年。四月,离开黄州,赴汝州。17.阅读语段(乙),请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因往相田(2)而颖悟绝人(3)余戏之曰(4)是日剧饮而归1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三处。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20.小陆发现苏轼在黄州期间心境发生了变化,请举例分析。21.请你结合苏轼在黄州的经历及其诗文,推断苏轼旷达胸怀形成的原因。【答案】17.(1)查看(2)超越、超过、胜过(3)开玩笑

(4)这18.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19.(我)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擅长医术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20.示例一:从“有恨无人省”或“寂寞沙洲冷”到“休将白发唱黄鸡”,可见苏轼已经超越落寞,展现其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豪情。示例二:从“有恨无人省”或“寂寞沙洲冷”到“江海寄余生”,可见苏轼已经超越落寞,展现其旷达襟怀。21.可从外因与内因来分析,外因可结合政治局势、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等因素,内因可结合其心态及对功名的态度等因素。示例:黄州远离权力中心,苏轼又刚刚躲过死亡的忧虑,心情变得轻松;东坡在黄州开荒建房,解决了生活窘迫,变得从容;黄州的山水抚慰了苏轼的心灵;因为是闲职,得以与客饮酒出游,逐步释怀;看淡了名利;拥有乐观的心态。【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因为前去查看田地。相:查看。(2)句意:但聪慧超出常人。绝:超越、超过、胜过。(3)句意:我戏称他说。戏:开玩笑。(4)句意:这天我们痛饮后才回来。是:这。1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有一个叫王逸少的泉水,水味甘美,正好倚靠着兰溪,溪水向西流动;故停顿为: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闻,听说;善,擅长;遂,于是。20.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甲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可知,创作此词时苏轼内心感受到的是寂寞、孤独;根据乙文中的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可知,此时苏轼从被贬谪的处境中振作,开始珍惜当下时光,把握现在;根据丙词“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知,此时的苏轼内心彻底脱离了贬谪的痛苦,超越了刚来黄州时的落寞,展现出了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豪情。21.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要求从苏轼在黄州的经历及其诗文来推断苏轼旷达胸怀形成的原因,可从外因与内因来分析。外因可结合政治局势、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等因素,内因可结合其心态及对功名的态度等因素。根据“苏轼因写诗获罪入狱,幸免一死”和乙文“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可知,苏轼从人生病痛中走出,逃过了死亡的威胁,与死亡相比,贬谪的痛苦就不算什么;根据乙文“居临皋亭,生活困窘,在东坡开荒十亩……在东坡修五间草堂……常与客饮酒,出行”可知,在黄州的苏轼生活上整体呈现出向好的态势,变得从容;根据丙词“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丁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在黄州的苏轼寄情于山水自然,从山水自然中体悟到了内心的宁静。在山水中,苏轼获得了心灵的涤荡;据此可答。示例:黄州地处湖北西南,远离权力中心与相互倾轧的官场,苏轼从死罪的处境中得以豁免,在心情有重获新生的喜悦;在日常生活上,黄州的生活从原本的窘迫趋向从容,这给苏轼提供了优渥的物质保障,在心情上也变得舒适;在交际上,黄州有要好的友人、有闲适的活动,这些给贬谪的苏轼带来了心理慰藉。【参考译文】元丰二年。苏轼因为写诗而犯罪,幸运地避免了死刑。十二月,他被贬到黄州,担任一个无职务的职位。元丰三年二月,他到达了黄州,并寄居在定慧院。【甲】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桐树上,漏水声中人刚刚安静。谁见过那个幽居的人独自来去,飘忽不定像孤雁的影子。被突然惊醒却又回过头,有着无人能明白的悔恨。它挑选了所有寒冷的枝条却不肯栖息,寂寞地在沙洲上冷清。【乙】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一个叫沙湖,也被称为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块田地,因为前去查看田地,结果生了病。听说麻桥的庞安常是个善于医术的人,虽然他耳聋,但聪慧超出常人,他用纸画字,不用数字,却能深刻地表达出意思。我戏称他:“我用手代替嘴,你用眼代替耳,我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人物。”病好后,我与他一起游览清泉寺。这座寺庙位于蕲水郭门外的两里左右,有一个叫王逸少的泉水,水味甘美,正好倚靠着兰溪,溪水向西流。我创作了一首词,唱道:“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说人生无再少?你看,流水还能向西流去,别再唱那消极悲观的‘白发唱黄鸡’了。”这天,我们痛饮后才回来。元丰四年,居住在临皋亭,生活困窘,在东坡开垦了十亩地。元丰五年,在东坡修建了五间草堂,自己题名为“雪堂”。常常与客人一起喝酒,外出旅行。【丙】夜晚喝东坡酒醒来却又醉了,回来时仿佛已是三更。家中的仆人鼻息如雷鸣。敲门也没人应,我倚着拐杖听江水的声音。长久以来,对于这具身体的拥有并不感到满足,何时才能忘记那忙碌的追逐。夜深风静,水波平静。小船从此驶过,江海托付了我的余生。元丰六年,十二月。【丁】……哪有没有月亮的夜晚?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像我们这样少有闲暇的人罢了。元丰七年,四月,离开黄州,前往汝州。(2023·云南·一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③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__

④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_23.翻译下面句子。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24.【甲】文中“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很有人情味。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5.【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答案】22.睡觉只是曾经到、靠近23.①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②于是(我)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24.作者把无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衬托了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笔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样善解人意,当作者孤寂无聊的时候,它悄悄地溜进屋来慰藉作者。25.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解析】2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①句意: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寝:睡觉。②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③句意: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尝:曾经。④句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就:到,靠近。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2)由是,于是。如,像。忽,忽然。24.考查语句赏析。“月色入户”的意思是月光从门户射进来。“入”是进入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不说月光照进屋子,而说月光进入屋子。把月光写得有情有义。仿佛月光也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压抑寂寞,于是进入屋子给作者以抚慰。作者以“入”形容月光,也表现了自己看到皎洁月色进入屋子里的喜悦之情。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记承天寺夜游》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作者自比“闲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记游松风亭》记叙了作者游松风亭路途中的小事及感想,作者在谪居中信步山野排遣愁怀,领悟自然玄机,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觉悟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天真、乐观豁达的一面。甲乙两文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都表现作者乐观旷达、随缘自适的胸怀。【点睛】[甲]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参考译文: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2023·河南许昌·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①,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④、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注释】①过洞庭:这篇文章是作者罢官北归,途经洞庭湖时所写。②沙:指金沙堆。③相夺:相映争辉。④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官: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2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点明了作者起行的缘由。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遂”是“于是,就”的意思,直言二人趣味相投。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是“只是”的意思,增添了“闲人”的意蕴。D.“当亦如是而止耳”中的“耳”是“罢了”的意思,表现出作者的失望悲观之情。27.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8.甲文段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微妙而复杂,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29.甲乙两文写月光时运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答案】26.D27.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8.示例一:①由“解衣欲睡”的百无聊赖到看到美丽月光“欣然起行”的欣喜;②由“无与为乐者”的悲凉到“相与步于中庭”的悠闲;③最后“闲人”的议论,蕴含了复杂的人生感慨。29.甲乙两文都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①甲文把“月光”比作“积水”,正面写月光的澄澈;“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②乙文“月白如昼”一句,正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水如玉盘,沙如金积”,通过写湖水和沙滩放射出的光彩带给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月光的皎洁、清凉。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分析正确酌情给分。【解析】26.本题考查文意词语。D.应是表现了作者的喜悦满足之意。故选D。2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重点字词:寝,睡觉。相与,一起。中庭,院子。2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甲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解衣欲睡”写出了作者的百无聊赖,“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作者因看到美丽月光“欣然起行”的欣喜;“念无与为乐者”写作者想到自身的孤独、悲凉,“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写作者寻到知己一起漫步的悠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此时被贬黄州,有职无权,自称“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29.本题考查写法。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把“月光”比作“积水”,正面写月光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文“月白如昼”写月光明亮如同白昼,正面写月光的皎洁明亮。“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侧面突出月光的皎洁、清凉。因此,甲乙两文都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把“月光”比作“积水”,“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乙文,“水如玉盘,沙如金积”把湖面比作玉盘,地上的沙子比作堆积的黄金。因此,,甲乙两文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考译文】【乙】我大约在月日去看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1.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黄州寒食帖苏轼①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②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32.解释下列带点句(1)年年欲惜春()(2)雨势来不已()3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34.《黄州寒食诗帖》(下图为部分内容)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对它的书法判断和书法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小篆,字形特点是:匀圆齐整、粗细一致、平衡对称。B.这是楷体,字形特点是:字体方正,规整平直,结构整齐。C.这是行书,字形特点是:大小兼收,收放结合,疏密得体。D.这是隶书,字形特点是:略微宽扁、蚕头燕尾、一波三折。35.你们小组在做“苏轼的为官之路”的专题研究时,了解到《黄州寒食帖》写于公元1082年,《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公元1083年,根据原文你会发现苏轼写这两篇文章时的心境有什么异同?【答案】30.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只,只是。31.院子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32.想要;停止。33.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34.C35.相同点是孤独寂寞的心境,不同点是《黄州寒食帖》写了苏轼的生活穷愁潦倒,表达了苏轼此时郁郁不得志、惆怅孤独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更多地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2)句意为: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3)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3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3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欲:想要;(2)句意为: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已:停止。3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意思是: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小屋如渔舟”主谓结构,应在“舟”后停顿;“濛濛水云里”动补结构,应在“里”后停顿;“空庖煮寒菜”主谓结构,应在“菜”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34.本题考查书法判断和赏析。五种主要书体特点:楷书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篆书特点:均匀齐整,圆转流畅;行书特点:行云流水,舒展有型;隶书特点:略微宽扁,蚕头雁尾;草书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根据《黄州寒食诗帖》书体“行云流水,舒展有型”“大小兼收,收放结合,疏密得体”等特点可知,这是行书。故选C。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相同点:根据《记承天寺夜游》中“念无与为乐者”可知,作者孤独寂寞,而《黄州寒食帖》“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也表达了这种情感。不同点:根据《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根据《黄州寒食帖》“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和“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可知,表现了作者生活的穷愁潦倒;根据《黄州寒食帖》“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可知,表现了作者此时郁郁不得志、惆怅孤独的心情。【参考译文】黄州寒食帖一说:“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