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备考】【人教版·安徽】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单元评估检测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探究题)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2.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金属工艺品。明清两代,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右图为建国初期北京崇文区景泰蓝手工业者梁芝(左)、杨忠(右)在填写申请入社登记表,他们申请加入的是()A.人民公社的手工业组织B.手工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手工业生产协会组织D.公私合营的企业组织3.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4.(·苏州模拟)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出现这一建设热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B.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良性互动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建设的盲目性D.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决策,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5.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下面关于这一指标评价正确的是()①体现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④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易错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7.(·合肥模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大跃进”期间农民的生活状况,在下列研究方法中最可行和可信度最高的是()A.查阅当年各大报纸的有关报道B.走访农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C.观看近年来拍摄的有关影视作品D.翻译美国人撰写的中国史著作8.美国学者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A.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D.乡镇企业9.读下表“中国20世纪60~70年代粮食产量变化”,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在70年代末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19601962197019781979产量(亿斤)23703400430060006642A.农业税的取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0.(·皖南模拟)邓小平曾指出,“农业稳了,工业也就稳了;农业不稳,工业就提心吊胆。”以下历史事件最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大跃进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扩大企业自主权11.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对于这种价格“双轨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B.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C.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D.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生存空间12.(·宿州模拟)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A.③①④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3.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地,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A.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B.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C.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4.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预测题)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①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②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1)从材料一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依据?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12分)材料二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节选自《邓小平文选》(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4分)(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4分)17.(·皖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的看法是——至少是美国——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管理论如何变化,经济政策从来没有放弃过国家干预;干预的方向虽然有所不同,干预的力量却难分伯仲;干预的方法有所不同,干预的结果却大同小异。——林昙《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读后感材料三第五条物质愿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第十七条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质。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组织民众实现物质愿望……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纲要(建议草案)》材料四“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8分)(2)在“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方面,美、苏两国在应对图一、图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差异?(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国在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愿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相继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经济举措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A、B、C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故正确答案为D。2.【解析】选B。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手工业者”及“申请入社”,这里指的是建国初期,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主要指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组织形式,故排除D,答案为B。3.【解析】选D。“热衷产品直销”和“政府取缔”都有违史实,故排除B、C两项;A项虽符合史实,但从鸦片战争至1953年,中国一直是“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但广告业没有消失说明A不是最主要原因。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统一计划。“复兴”的原因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党、政、企分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变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变式备选】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A.人口基数过大B.经济模式单一C.社会思想保守D.阶级斗争尚存【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9年中国经济最紧迫的问题应该是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已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所以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此题正确选项是B。4.【解析】选C。材料体现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但也反映出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这种现象应出现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时期。故选C。5.【解析】选C。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58年;二是目标53%、30%,由此可以得出这是“左”倾错误导致的大跃进,它违背了八大的路线方针;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经济发展;但反映了中国人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6.【解题指南】本题实际考查50年代的时代特征。解答此题要注意紧扣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期,同时理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社会风尚的主流的内涵,迁移50年代社会发展的有关史实,分析判断。【解析】选D。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经济恢复和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A、B、C三项都符合20世纪50年代初的特征;经济建设屡遭挫折是在50年代末才出现的,故答案为D。7.【解析】选B。农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是“大跃进”的亲历者,他们的言论比较可信,B项正确;“大跃进”期间“浮夸风”盛行,报纸的报道往往失实,A项错误;近年来拍摄的影视作品往往加入了编剧、导演等的个人思想,可信度不是很高,C项错误;“大跃进”期间,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美国人的著作内容可信度不高,D项错误。8.【解析】选B。材料内容大致是“创办公共食堂”,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故B项符合题意。9.【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解。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业税的取消是在年,A项错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下降,C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故此题答案是D。10.【解析】选D。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农业发展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A、B两项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甚至破坏农业生产,体现材料的后半句;C项从正面说明农业的地位。11.【解析】选C。1984年对国有企业产品实行价格“双轨制”,超产部分可以在20%以内浮动,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有利于提高工人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C不正确,符合题目要求。12.【解析】选C。由①中的“翻身”信息可知是在1949年;由②中“干革命”、“炼红心”可知是在“文革”时;由③中的“食堂”、“公社”可知是在1958年左右,由④中的“承包”可知应在1978年之后。1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影响的认识。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农业改革的前提仍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化,排除A;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2年十四大以后,排除B;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在1992年后,排除C;故此题答案是D。14.【解析】选D。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其主要内容,结果搞活了企业,出现第一次高潮,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第二次高潮出现,年中国入世,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成第三次高潮到来,故选D。15.【解析】选D。解答本题注意题干所述时间:建国初期头八年指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改革开放20多年指1978年以后20多年。逐项分析可知,这两个时期,在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经济体制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