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ptt课件_第1页
《老子》四章-ptt课件_第2页
《老子》四章-ptt课件_第3页
《老子》四章-ptt课件_第4页
《老子》四章-pt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我们总是陷入世界当中,像瞎子摸象一样看不透人生的全貌,那么,何不像老子一样跳出世界看世界,跳出人生看人生,站在“道”的高度,洞悉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老子看世界的眼光关于“老子”的冷知识“祖孙三代”“生而皓首”“老子出关”“漂洋过海”“继承发展”“孔子之师”

老子

倪子

孙子“生而皓首”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道家出于史官”。老子读了很多书,读着读着就把一切看穿了,看透了,悟道了。“生而皓首”世界上的民族有几大类:一种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就是正常的儿童,再一种是晚熟的儿童,日耳曼就晚熟;还有一个就是早熟的儿童,就是中华民族。所以,太早熟了,一生下来就头发发白了。老子出生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中。他一生下来就面对漫长历史的深厚文化积淀,所以他的思想才会那样深刻,那样具有穿透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老子》一书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集大成。“漂洋过海”“假如老子的确是《道德经》的作者,那么他的影响确实很大。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粮食。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任何儒家的作品更流行。”——老子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后的评语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老子是孔子之前最伟大的哲学家。——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历史》“孔子之师”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知其能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继承发展”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像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去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不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不可。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子并称为“老庄”。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代表作:《道德经》作者介绍“三玄”《道德经》《庄子》《周易》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其中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及以下属下篇《德经》。《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意。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句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三十辐fú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条车轮的中间部分车毂的中空处功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揉和黏土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之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门窗房屋思考: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举例论证车子三十辐共一毂器皿埏埴以为器居室凿户牖以为室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和“无”的相对性有无相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本章论述“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以车轮、器皿、房屋等为例来说明“有”与“无”是互相依存的。

当然,不能片面夸大无的作用,车轮、陶器、房屋这些有形物体的存在,中空的无。才随之存在。常人眼睛只盯着“有”和“实”,无视“虚”“空”“无”。老子用具体的器物告诉人,“有”和“实”是事物的条件和凭借,能用则需要“空”和“虚”。

现实生活中,持有一定的虚无态度,做到有功不居,有才不傲,有力不乱,能在有无相生的境界里自由徜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掌握了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规律,便能在相反事物中获得力量。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企:同“跂”踮起脚跟,翘起脚尖。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明:形作动,显明。伐:v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矜:v自大,自夸。矜伐:恃才夸功;夸耀。长:长久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不能走远,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吹嘘的人不能长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处:为,做。其:代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第二十四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意在说明什么?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能使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认识、了解他人叫作聪明,认识、了解自我是明智的。能够了解别人,这是一种智慧。必备的技能=了解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没有一种人从最初就叫好人或坏人只是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能够了解自己是真正的明智。

人性弱点——负面偏好

为什么看见别人眼中有刺,却不想看见自己眼中横木?(目不见睫)

要公平地对待自己,在看见自己优点的同时,正视自己的缺点。在低谷时看见希望,在高峰看见危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能够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而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能够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一定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超过别人身上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不意味着我比别人强不强我不知道,而是我只是挑战我自己、战胜我自己,一点点夯实基础,不断往前走,这就可以了,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战胜与生俱来的动物性(过于懒惰、享乐)“自胜”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调动积极性,养成自控力。懂得满足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知足者富也。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强行者有志也。

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持不懈。

圣人之道,为不争。对自己要无为,但是对众生要有为。像一个匠人一样,脚踏实地为大家做事的人,这才是真正悟道的人。(工匠精神)唯有消除不切实际的物欲,去除不合理的虚荣,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真正的强者不会在某件事情上觉得自己了不起,他就是扎扎实实做好每件小事,最后沿着一个方向走,这样的人会做成一些大事情。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众人)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众人)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深思熟虑图难于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有先知的人,用智慧预先防止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社会能够得到长久的安定。居安思危闲棋一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在它还没有出现问题的以前就处理得当,(治国理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做准备整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深思熟虑防微杜渐排比句,强调做事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防患于未然。事物未变未兆脆弱细微易持守易解决易消解易散失问题未出现容易解决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状语后置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一筐土;累,同“蔂”,土筐。两臂才能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极高的土台,是从一筐土开始构筑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跨出第一步开始的。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世人不识凌云干,直到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毫末累土足下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举例论证,运用排比,说明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方法道理智慧

从势

待时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妄为败坏,弄坏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就不会遭受损害。把持宾前:因为这一朵花开是需要时间的,一人成才更需要时间的。成功不是偶然,有时需要分秒必争,有时则是分秒不可争。必争者是我们人自己分秒都要努力;不可争着,因为时光是有隧道的,要分秒都到了才可以。“无为”并不等同于什么都不管。圣人因为懂得无为之理,不积极求有所为,所以他不败。因为知道宇宙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所以圣人不固执己见,而是随时应变、通变。在应变中去实现自己的有所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众人)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众人)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接近谨慎对待名词,想要的事物动词,以……为欲贵:以……为贵,重视弥补所犯的错人们做事情,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在)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因此,有道的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中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无为、无执慎终如始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过辅万物不敢为问1:圣人遵从“无为而治”的的具体做法?把握先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重视成长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洞察先机重视成长圣人无为百姓慎终如始总结对比圣人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告诫人们要预先谋划,提前准备,始终保持慎重,要依靠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问:《老子》中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