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区域认知素养的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1页
指向区域认知素养的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2页
指向区域认知素养的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3页
指向区域认知素养的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2017年以来高考试题不断深化素养立意的考查方向。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厘清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以及考生作答的常见误区,能够为高考备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将区域认知素养分为区域视角、区域尺度意识、区域定位能力、区域要素特征归纳与比较能力、区域现状及成因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措施及建议六个维度,对近几年全国卷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考生作答中存在的常见偏差提出备考建议。关键词:区域认知;高考试题;常见偏差近几年全国卷试题命制凸显素养立意,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依托真实区域创设情境,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高考试题旨在“唤醒”学生树立“区域观”,即运用“区域”的视角或方式,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多样性,从而进行区域实践与分析,侧重于突出一种认知的策略和视角。本文将区域认知素养分为区域视角、区域尺度意识、区域定位能力、区域要素特征归纳与比较能力、区域现状及成因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措施及建议六个维度,对近几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考生作答中存在的常见偏差提出备考建议。一、区域视角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是基于地理环境差异并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空间,因而区域性是地理学空间属性的基本反映。一般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面积、形状,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在区域内部表现为相对一致性,并且成为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显著特征。所谓区域视角也就是在解决地理问题时自觉地应用区域空间属性、整体性、层次性、差异性、开放性及可变性等特征(表1)。区域视角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无视区域的基本特征将陷入模板式答题,不仅无益于提高高考成绩,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在高考备考中应利用区域的五大特征树立“区域观”。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体会、认识到划分“区域”是地理学一种重要的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方法,其本质是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成可以处理的各个部分,其目的是便于进行空间概括,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性井然有序。二、区域尺度意识尺度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点、地方、区域……全球尺度的特征和尺度间关系的科学,尺度思想(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时空尺度)成为地理学思想的要义之一[1]。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情境创设善于变换区域空间尺度,空间上呈现出向小尺度发展的趋势,此外有关时间尺度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表2)。综上所述,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凸显小空间尺度的考查,并叠加时间尺度,此立意导向有利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备考中应重视区域空间尺度的变换,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与现场学习的能力,同时应注意时间尺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区域定位能力了解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是区域认知的前提,缺失了区域定位能力,认知区域特征便是无源之水。关于区域定位能力有很多学者总结了经验,如关键经纬线、特殊的地理事物等,但高三备考时间有限,这些做法往往性价比较低,在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区域空间尺度的特征之后,本文提出以下两类策略。首先,针对大中空间尺度的区域定位,可采用“大定位”的方法,即通过海陆轮廓以及气压带风带、洋流的分布规律对该区域的海陆位置以及典型气候类型进行分析。从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来看,“大定位”可满足大中空间尺度的区域定位需求。其次,针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定位,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材料所给信息,并进行迁移运用。如2017年全国Ⅱ卷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该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的是文字材料以及图例信息。总之,区域定位能力是区域认知的基础,但是在高三备考阶段需结合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以及命题意图总结方法。四、区域要素特征归纳与比较分析能力吴岱峰提出“学生要能认识和阐述地理事物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进而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体现地域认知的具体要求”。区域要素特征归纳与比较分析是建立区域联系、实现区域发展的必备基础。近几年高考试题较少出现单纯考查区域特征归纳的题目,但是基于特征分析的比较类题目日趋增加(表3)。综上所述,区域要素特征的归纳是认识区域的基础,高考试题也多基于区域典型特征进行考查,如2018年全国Ⅲ卷36题博茨瓦纳纯碱厂一题要求指出索瓦附近的气候条件。所以在备考中有关区域典型要素特征应作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让考生掌握,同时还应注意培养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五、区域现状及成因分析能力区域现状及成因主要是考查区域的状态或问题并探讨原因,其中包含发展条件这一成因。这类问题与“解释地理现象”的课标要求相吻合,能很好地考查综合思维,故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备受青睐,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原因”“说明……原因”等。考生的常见错误为因果层次不清、语言不具体、不能结合具体区域特征条件进行分析、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区域要素的整体性、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区域时空尺度等意识(表4)。综上所述,区域现状及成因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既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又涉及人文地理部分,既有综合题考查形式又兼顾了选择题,考查频次较高,从公布的2018年与2020年高考阅卷分析来看,该类试题丢分严重,应作为高三备考中能力提升部分的重点题型。其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突破区域要素整体性与区域之间关联性的题型,区域尺度类问题可通过“主题式”区域地理复习有意识地变换空间尺度、叠加时间尺度,达到强化的目的。六、区域发展措施与建议“区域认知”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能认识和阐述地理事物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进而能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分布特征乃至地理成因、地理过程、地理联系进行认识和描述、归纳和解释[2]。更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与建议,该方向对于考生的要求较高,且答案制定的难度较大,所以在高考试题命制中并不常见,即使偶有出现,考生的得分情况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备考过程中师生往往脱离现实生产生活。然而该类问题利于“唤醒”考生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