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_第1页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_第2页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_第3页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_第4页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4年秋季新教材)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第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15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数“新农村面貌”图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数,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能正确认、读、写1~5各数。2.能用1~5各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并进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3.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的活动,知道1~5各数的顺序,加深对数序的理解。【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认、读、写1~5各数。难点:能用1~5各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2~13页主题图】师: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农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些什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观察。)师:把你看到的和同伴说一说。二、探究新知1.认识1~5各数的基数含义,会认、读1~5各数。(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师: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有多少吗?预设1:有2只鹅。预设2:有1只小狗。预设3:有4个南瓜。……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只是感觉有些乱,大家想一想,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说,能让别人听清楚、看明白?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看图也是有方法的,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不重不漏。(2)认识1~5各数。师:1栋房子、1个水缸、1只小狗的数量是几?用几来表示?预设:数量都是“1”,可以用“1”来表示。师介绍:像1栋房子、1只小狗这样数量是1的事物,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师:像这样有顺序地看,你们还看到了什么?预设:2个秋千板、2把椅子、2只鹅。师:2个秋千板、2把椅子、2只鹅的数量是几?用几来表示?预设:数量都是“2”,用“2”来表示。师:继续观察,图中还有什么?数量是多少?用几来表示?预设1:还有3只鸟、3个萝卜,它们的数量都是“3”,用“3”来表示。预设2:还有4个苹果、4棵树,它们的数量都是“4”,用“4”来表示。预设3:还有4朵向日葵、4个南瓜,它们的数量都是“4”,用“4”来表示。预设4:还有5个人、5个玉米、5只小鸭,它们的数量都是“5”,用“5”来表示。师:大家能在这幅图中发现那么多的数,真了不起!(3)涂一涂。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3、4、5这几个数,现在我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了,请同学们拿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涂色卡片涂一涂,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展示交流。2.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师:1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预设1:1还能表示1只小猫。预设2:1还能表示1个菠萝。预设3:1还能表示1根小棒。……师:2、3、4、5呢?请与同伴说一说吧!(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3.认识1~5各数的顺序。(1)借助计数器初步认识1~5各数的顺序。师(用计数器拨1颗珠子):拨了几颗珠子,用数几表示?预设:拨了1颗珠子,用1表示。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预设:2颗,用2表示。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预设:3颗,用3表示。……(直到拨了5颗珠子。)(2)借助小方块加深对数序的理解。师:每4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小方块,像刚才拨珠子一样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边摆边说。4.书写1~5各数。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都比较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写这些数。师:大家会写1吗?1像什么呢?预设:1像铅笔细又长。师:我们来一起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教材范例。)师:“1”从哪儿起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小圆点。师:在哪儿收笔?它是怎么表示的?预设:小箭头。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写。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描一描、写一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用同样的方法教授2~5的书写方法。)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1~5的认识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会用“>”“<”“=”来描述1~5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3.通过数学活动,体会符号简洁、明了的作用,培养符号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难点:正确使用“>”“<”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师:猴子们计划去野餐,它们准备了一些水果。都有什么呢?预设:有桃子、香蕉和梨。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引出比较方法。师:猴子分别和桃、香蕉、梨比较,谁多谁少呢?请大家快来比一比吧!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不能一下子说出猴子分别和桃、香蕉、梨比较谁多谁少。师: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看清楚谁多谁少呢?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卡片摆一摆、排一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挑选作品进行展示:师:观察这两幅作品,你们认为哪一幅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预设:第二幅。师:第二幅作品其实用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较猴子和每种水果的数量。2.认识关系符号。(1)认识“=”。师:我们先来比猴子和桃的数量,怎么比呢?预设:先数出猴子的数量,将猴子摆出来;再数出桃的数量,把桃摆出来。摆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对着一个摆。师:猴子多,还是桃多?预设:猴子和桃同样多。师:除了摆卡片和用文字叙述,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式表示“猴子的数量和桃的数量同样多”?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介绍:猴子有3只,桃有3个,它们的数量都是3。由于它们的数量同样多,两个3中间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课件配合出示“=”)。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它叫“等号”,等号表示两边的相等。3=3读作:3等于3。(2)认识“>”。师:我们接着比较猴子和香蕉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师:还能怎样表示比较的结果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介绍:猴子有3只,它的数量就是3,香蕉有2根,它的数量就是2,3和2中间可以用大于号(课件配合出示“>”),表示3比2大。3>2读作:3大于2。(3)认识“<”。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比较一下猴子和梨的数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猴子的数量比梨少。师:还能怎样表示比较的结果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介绍:猴子有3只,它的数量就是3,梨有4个,它的数量就是4,3和4中间可以用小于号(课件配合出示“<”),表示3比4小。3<4读作:3<4。(4)知道“=”“>”“<”的书写规范。师:请你伸出双手,用手势比一比平平的等号。学生用手势模拟“=”。师:你会写“=”吗?学生尝试书写,教师示范,然后在书本上描红。师:请你用一只手比一比“>”和“<”。学生用手势模拟“>”和“<”。师:你会写“>”和“<”吗?学生尝试书写,教师示范,然后在书本上描红。(5)区分“>”和“<”。师:仔细观察“>”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后,发现:“>”开口向左,“<”开口向右,“>”“<”开口都对着大数。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17~18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比大小3=33>23<4读作:3等于33大于23小于4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第3课时第几【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3.通过“读图提问题”的数学活动,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坐过高铁吗?(有的学生坐过,有的学生没有。)师:瞧!小明和妈妈正准备坐高铁去北京游玩。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几”和“第几”的区别。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预设:1、2、3、4、5,一共有5人在排队。师:小明排第几?预设:第2。师:小明排第2,他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预设:他前面有1人,后面有3人。师:其他人分别排第几?预设:穿红色衣服的阿姨排在第1,小明排在第2,小明的妈妈排在第3,拉行李箱的叔叔排在第4,背蓝色双肩包的叔叔排在第5。师:“5人”中的5和“第5”中的5有什么不同?在学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5人中的“5”表示的是数量,第5中的“5”表示的是位置和排列的顺序。2.进一步区分“几”和“第几”。师: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思考,然后举手发言。预设1:小明妈妈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前面有2人,后面也有2人。)预设2:如果穿红色衣服的阿姨走了,现在一共有几人在排队呢?(现在一共有4人在排队。)他们分别排第几呢?(小明排在第1,小明的妈妈排在第2,拉行李箱的叔叔排在第3,背蓝色双肩包的叔叔排在第4。)……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大树挡住了()辆车,挡住的是第()辆车和第()辆车。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第几5人数量第5位置和顺序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第4课时分与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分与合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2.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3.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分与合的过程,体会符号语言的简洁性,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与合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难点:能有序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谁愿意上来数一数,连一连。学生举手上台演示。二、探究新知1.探究5的分与合。(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师:有5个玉米,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2)自主探究。师:请大家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玉米卡片试着分一分,并说一说。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3)汇报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序呈现不同的分法:(4)符号表示。师:以第一幅作品为例,说一说这是把5分成了几和几。预设:把5分成了1和4。师: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呢?学生尝试表示、交流后,教师介绍:5分成1和4可以这样表示:5表示5个玉米2条线表示分成了2堆1表示左边分了1个玉米4表示右边分了4个玉米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另外三种分法表示出来吗?预设:(5)总结5的分与合。师: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组成5。(6)记忆5的分与合。师:观察5的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在5的几种分法中,第一个数越来越大,第二个数越来越小;可以从分成1和几开始,按顺序依次往下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从分成1和几开始,按顺序记忆5的分与合。2.探究4的分与合。【课件出示教材20页“试一试”】(1)自主探究。师:请大家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2)汇报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分法?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序呈现不同的分法:(3)总结4的分与合。师:结合上面的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4。预设: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分与合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9的认识第1课时6~9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37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数各种海洋生物,抽象出6~9各数,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意义,并能正确认、读、写6~9各数。2.能用6~9各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并进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3.借助计数器、直尺图以及小方块图,知道6~9各数的顺序,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4.会用6~9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区分这些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重点难点】重点:会用6~9各数表示事物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难点:区分6~9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4~35页主题图】师:这些海洋生物你都认识吗?(有些学生不认识的,老师要进行介绍。)师: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说一说。学生独立数数,并与同伴交流。二、探究新知1.认识6~9各数的基数意义。(1)抽象出6~9各数。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数量是几?用几来表示?预设1:6条神仙鱼、6只海豚、6条小丑鱼、6只海星,它们的数量都是“6”,用“6”来表示。预设2:7只蝠鲼、7只乌贼,它们的数量都是“7”,用“7”来表示。预设3:8只水母、8个贝壳,它们的数量都是“8”,用“8”来表示。预设4:还有9只海马,数量是“9”,用“9”来表示。师:大家能在这幅图中发现那么多的数,真了不起!(2)涂一涂。师:刚才我们认识了6、7、8、9这几个数,现在我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了,请同学们拿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涂色卡片涂一涂,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展示交流。(3)会用6~9各数表示事物的数量。师:6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预设1:6还能表示6个足球。预设2:6还能表示6个草莓。预设3:6还能表示6支铅笔。……师:7、8、9呢?请与同伴说一说吧!(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2.认识6~9各数的顺序。(1)借助计数器初步认识6~9各数的顺序。师(用计数器拨5颗珠子):拨了几颗珠子,用数几表示?预设:拨了5颗珠子,用5表示。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预设:6颗,用6表示。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预设:7颗,用7表示。……(直到拨了9颗珠子。)(2)借助直尺图加深对数序的理解。【课件出示】师:你能把直尺图上的空补充完整吗?预设:5后面依次是6、7、8、9。师:请你按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学生从小到大读或者从大到小读。师:根据刚才的读数,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排在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3.比较6~9各数的大小。师: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第37页的比大小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6个方块比5个方块多1个,所以5<6,6>5;7个方块比6个方块多1个,所以6<7,7>6;8个方块比7个方块多1个,所以7<8,8>7;9个方块比8个方块多1个,所以8<9,9>8。4.认识6~9各数的序数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鱼缸图】师:一共有几个鱼缸?预设:1、2、3、4、5、6、7,一共有7个鱼缸。师: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几个鱼缸?请同学们先在书本上数一数,然后举手回答。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回答:5.书写6~9各数。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跟着书空写。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描一描、写一写吧!学生先在书本上描红,然后完成6~9各数的书写。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6~9的认识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9的认识第2课时分与合(1)【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分与合,加深对6、7的认识。2.经历6、7的分与合的过程,培养思维的有序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类比思想。3.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掌握6、7的分与合。难点:发展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谁来说一说后面怎么涂,怎么填?学生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1.探究6的分与合。【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1)自主探究。师:6朵小红花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书本上的填空。(2)汇报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预设:一边摆1朵,另一边摆5朵,6可以分成1和5;一边摆2朵,另一边摆4朵,6可以分成2和4;一边摆3朵,另一边也摆3朵,6可以分成3和3;一边摆4朵,另一边摆2朵,6可以分成4和2;一边摆5朵,另一边摆1朵,6可以分成5和1。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序呈现不同的分法: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6的分与合。学生齐读。(3)深入分析,发现规律。师:仔细观察6的分与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左边的数分别是1,2,3,4,5,一个比一个大1;右边的数分别是5,4,3,2,1,一个比一个小1,这样按顺序分真好,又方便记忆。预设2:我还发现了下面的规律。记住了6可以分成1和5,就能想到6可以分成5和1;记住了6可以分成2和4,就能想到6可以分成4和2。这种成对写出分与合,方便又全面。2.探究7的分与合。【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试一试】(1)自主探究。师:7朵小红花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试着分一分,并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书本上的填空。(2)汇报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预设:一边摆1朵,另一边摆6朵,7可以分成1和6,根据7可以分成分成1和6,可以想到7可以分成6和1;一边摆2朵,另一边摆5朵,7可以分成2和5,根据7可以分成分成2和5,可以想到7可以分成5和2;一边摆3朵,另一边摆4朵,7可以分成3和4,根据7可以分成分成3和4,可以想到7可以分成4和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呈现不同的分法: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7的分与合。学生齐读。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分与合(1)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9的认识第3课时分与合(2)【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掌握8、9的分与合,加深对8、9的认识。2.经历8、9的分与合的过程,进一步培养思维的有序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类比思想。3.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掌握8、9的分与合。难点: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填?学生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1.探究8的分与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2】(1)自主探究。师:8个圆片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2)汇报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预设1:我是这样按顺序分的。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7个圆片,8可以分成1和7;左边摆2个圆片,右边摆6个圆片,8可以分成2和6;……左边摆7个圆片,右边摆1个圆片,8可以分成7和1。预设2: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个圆摆成一排,然后依次挪动一个到左边,得到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看着这4种分法,说出另外3种,8可以分成7和1,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5和3。师:大家用之前学过的,按顺序找和看一组想另一组的方法,找全了8的分与合。现在请大家读一读8的分与合。学生齐读。2.探究9的分与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试一试】(1)自主探究。师: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找到所有分法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想一想,分一分,并完成书本上的填空。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书本上的填空。(2)汇报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找到所有分法呢?预设1:我是按顺序一组一组地找的。先把9个小三角形摆成一排,然后依次挪动一个到左边,得到9可以分成1和8,9可以分成2和7,9可以分成3和6,……9可以分成8和1。预设2:这样分有点慢,我是用看一组想另一组的方法找的。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9的分与合。学生齐读。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2.数一数,填一填。从左边数,第1串(chuàn)有5个,第3串和第()串合起来有8个,第()串和第()串合起来有9个。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分与合(2)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1~5的加、减法第1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演示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经历“比多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等号”的含义,建立“相等”关系。3.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符号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难点: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二、探究新知1.理解加法的含义。(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合并。【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例1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1:在第一幅图中,小朋友一手拿着3个橙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预设2:在第二幅图中,她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了。师:那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预设:1、2、3、4,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气球。(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合并。师:请大家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照着情境图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并汇报:一边摆3个圆片,一边摆1个圆片,把3个圆片和1个圆片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圆片。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完整的圆片图:(3)揭示加法,引出加法算式。师介绍: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气球;把3个圆片和1个圆片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圆片。像这样,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都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1=4。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预设:3加1等于4。(如果学生不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师:预设1:预设2:把3个圆片和1个圆片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圆片。(4)建立相等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试一试】师:“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预设:就是果果和花花的桃子数量要相等。师:那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自己的桃子和花花的同样多呢?预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果果的桃子数量比花花少1个,所以果果再摘1个就和花花同样多了。师: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上面的过程吗?试一试,并说一说。预设:果果有3个桃子,花花有4个桃子,果果再摘1个就和花花的同样多了,可以用加法算式3+1=4来表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要加以引导。)2.探究5以内的加法算法。【课件出示教材25页例2情境图】(1)读图,获取信息,列出加法算式。师: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树上有3只小松鼠,又跑来2只。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现在一共有几只小松鼠?师:你会列式吗?预设:求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把原来的3只和又跑来的2只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2。(2)探究3+2的算法。师: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预设1:我是数出来的,1、2、3、4、5,一共5只。预设2: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预设3:3和2组成5,所以3+2=5。(如果学生想不出来这种方法,教师要加以引导。)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加法例1: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加法算式:3+1=4读作:3加1等于4。加号例2:3+2=5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1~5的加、减法第2课时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演示的过程中,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2.经历“比多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等号”的含义,建立“相等”关系。3.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符号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难点: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二、探究新知1.理解减法的含义。(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3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小男孩手里原来有4个气球,不小心飞走了1个。师:还剩几个气球?预设:求还剩几个气球,就是从4个气球中去掉飞走的1个,数一数还剩3个气球。(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师:请大家四人一组,用小圆片摆一摆这个过程,并试着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并汇报:先摆4个圆片,再从4个圆片中去掉1个圆片,还剩3个圆片。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完整的圆片图:(3)揭示减法,引出减法算式。师介绍:从4个气球中去掉1个,还剩3个气球;从4个圆片中去掉1个,还剩3个圆片。像这样,从总数里去掉(减去)一部分,求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算式是4-1=3。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预设:4减1等于3。(如果学生不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师:学生举手发言。(4)建立相等关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试一试】师:“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预设:就是果果和花花的香蕉数量要相等。师:那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自己的香蕉和花花的同样多呢?预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果果的香蕉数量比花花多1根,所以果果吃掉1根就和花花同样多了。师:你能用一个减法算式表示上面的过程吗?试一试,并说一说。预设:果果有4根香蕉,花花有3根香蕉,果果吃掉1根就和花花的同样多了,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要加以引导。)2.探究5以内的减法算法。【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4情境图】(1)读图,获取信息,列出减法算式。师:看一看,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原来有5只小松鼠,跑了3只。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还剩几只小松鼠?师:你会列式吗?预设:求还剩几只,就是从原来的5只里去掉跑了的3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5-3。(2)探究5-3的算法。师: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预设1:从5倒着数,5、4、3,还剩2只。预设2: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所以5-3=2。(如果学生想不出来这种方法,教师要加以引导。)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减法例3:从总数里去掉(减去)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减法算式:4-1=3读作:4减1等于3。减号例4:5-3=2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6~9的加、减法第1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的探索过程,感受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2.通过“摆一摆、填一填”,理解“一图四式”,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重点难点】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难点:感受算式与图的联系,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填?学生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1.看图列加法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1第一幅图】师:图上的两个学生在做什么?预设1:他们正根据所摆的学具列算式呢!预设2:女生列的算式是5+1=6,男生列的算式是1+5=6。师:为什么同一幅图两人列出的算式不同?学生思考后交流:从女生的角度看,左边是5朵小红花,右边是1朵小红花,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就是将左、右两边的小红花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1=6;从男生的角度看,左边是1朵小红花,右边是5朵小红花,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就是将左、右两边的小红花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5=6。师小结:看来同一幅图,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个加法算式就不同。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1:都有5、1、6这三个数。预设2:这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6。预设3:这两个算式中加号左右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师:根据这幅图和列出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小结: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一样的;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师:这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6”,“6”是怎么算出来的?预设1:看图直接数出来的。预设2:想分与合,5和1组成6,1和5组成6,所以5+1=6,1+5=6。2.看图列减法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1第二幅图】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两个减法算式:6-1=56-5=1师:你能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预设1:都有6、1、5这三个数。预设2:都是用6去减的。预设3:第一个算式是用6减去1,结果是5;第二个算式是用6减去5,结果是1。师:根据这幅图和列出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小结:同一幅图,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去掉的部分就不同,所以剩下的部分也不同,因此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减法算式都是从总数中减去一个数,得另一个数。师:这两个算式的得数“5”“1”是怎么算出来的?预设1:看图得出来的。预设2:想6的分与合,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1=5。3.探究“一图四式”。(1)初步体会“一图四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小花图】师:观察这幅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4+2=66-2=42+4=66-4=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根据一幅图一般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师:这些算式的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预设1:看图数出来的。预设2:因为6可以分成4和2,所以就有4+2=6,2+4=6,6-2=4,6-4=2。(2)进一步理解“一图四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小棒图和三角形图】师:请你们用学具照样子摆一摆,并完成书本上的填空。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书本上的填空。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的小棒图?学生举手展示小棒图: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5+2=77-2=52+5=77-5=2师: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这几个算式的得数吗?预设:可以想7的分与合。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的三角形图?学生举手展示三角形图:左边摆3个三角形,右边摆3个三角形。3+3=66-3=3师:同样的,不看图,你会计算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吗?预设:想6的分与合。师:观察三角形图,你还能列出其他的算式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当两部分内容相同时,根据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2.算一算,连一连。3.3+2=6-5=2+5=3+3=7-4=6-4=7-6=7+0=4.从图中选三张卡片,写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6和7的加、减法4+2=66-2=42+4=66-4=2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一般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6~9的加、减法第2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情境图正确分析、完整表达题意;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2.3.初步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逐步发展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难点:能够完整表达图意,正确列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又飞来1只,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1=6。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例2】1.阅读理解。师: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预设2:图中还有一个“”这样的符号。预设3:这个符号下面还有“?”。师介绍:“”是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大括号下面加上“?只”,就表示求一共有几只。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能把获取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预设: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2.分析解答。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用○代替兔子,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尝试画图并计算。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预设: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4+2=6师补充:计算完后要带上单位“只”,4+2=6(只)。3.回顾反思。师:回顾一下,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预设:求一共有几只兔子,就是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师:解答正确吗?我们可以怎样检查?预设1:直接在图中数一数,一共有6只兔子。预设2:我用2+4来算一算,结果也是6,计算正确。师:大家真厉害,既检查了结果,也检查了解答的方法。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2.3.下面的算式对吗?若不对,请改正。2+4=5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4+2=6(只)一共有6只。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6~9的加、减法第3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会用6、7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2.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基本方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难点:会用6、7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3】1.阅读理解。师: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一共有7只青蛙。预设2:跳走了2只。预设3:荷叶的上方标有“?只”。师:你知道“?只”表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只”表示求还剩几只。师:现在请你把获取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预设: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2.分析解答。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用○代替青蛙,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尝试画图并计算。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预设:先画7个○,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然后划掉2个○,表示跳走了的2只。求还剩几只,就是要从7只里去掉2只,要用减法。7-2=5(只)3.回顾反思。师:解答正确吗?可以怎样检查?预设:跳走的2只加上剩下的5只,正好是7只,做对了。师:大家说得真好!师:想一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解决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求还剩几只,就是从总数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计算。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2.3.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2)求还剩几只,就是要从7只里去掉2只,要用减法。7-2=5(只)还剩5只。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6~9的加、减法第4课时8和9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能根据一幅图有条理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2.能用想到的方法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3.借助“一图四式”继续体会“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并进一步沟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深化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重点难点】重点:掌握8、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难点: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你会填吗?谁来试一试?学生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1.探究8的加、减法。【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4小花图】师:观察小花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预设1:左边有5朵小红花,右边有3朵小黄花,要求一共有几朵小花,用加法计算,我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5+3=8,3+5=8。预设2:一共有8朵小花,左边有5朵小红花,要求右边小黄花的朵数,用减法计算,我列的算式是8-5=3。预设3:一共有8朵小花,右边有3朵小黄花,要求左边小红花的朵数,用减法计算,我列的算式是8-3=5。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四个算式,并提问:你是怎样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的?5+3=88-3=53+5=88-5=3预设1:我是看图数出来的。预设2:我用接着数的方法算出来5+3=8,因为3+5这个算式与5+3比较,就是交换了“5”“3”的位置,所以结果也是8。预设3:我是想8的分与合算出来的。师: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不一样的想法吗?预设:我发现加法和减法是有联系的。两个加法算式都是把5和3这两部分合起来求出整体是8。减法算式中,如果从8这个整体中去掉5这个部分,就得3那部分;如果从8这个整体中去掉3这个部分,就得5那部分。(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要加以引导。)2.探究9的加、减法。【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4小棒图】师:观察小棒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学生读图列算式,然后举手汇报:5+4=99-5=44+5=99-4=5师:你是怎样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的?预设1:利用9的分与合计算的。预设2:因为5+4=9,所以4+5不用计算就知道结果也是9。预设3:我是根据9可以分成5和4,算出了5+4=9,4+5=9,然后再借助加法想减法,得出9-5=4,9-4=5。师:你们真是太有办法了!不仅能根据分与合计算,还能根据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推算出结果。3.深化运用,加深认识。(1)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4方块图】师:观察方块图,完成书本上的填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通过数小方块,可以直接填出得数。6+2=86+3=92+6=83+6=98-2=69-3=68-6=29-6=3预设2:我知道6和2组成8,就算出了6+2和2+6等于8,再根据加法想减法,就得出8-2=6,8-6=2。预设3:根据9可以分成6和3,可以直接算出6+3=9,3+6=9,9-3=6,9-6=3。……师:同学们真会学习,掌握了这么多的方法!(2)想一想。【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想一想】师:现在没有图了,你会计算这两题吗?学生思考,独立计算,并举手汇报:8可以分成4和4,所以4+4=8,根据加法可以联想到减法,所以8-4=4。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2.3.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8和9的加、减法5+3=85+4=93+5=84+5=98-5=39-5=48-3=59-4=5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6~9的加、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深化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2.能有顺序地观察、完整地说出题意并正确列式解答,进一步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3.【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理解题意,正确选择方法表达题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5】1.阅读理解。师:瞧!这是一幅森林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1:一共有9只小鹿。预设2:树根处有6朵蘑菇。预设3:一共有8只鹅。预设4:题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图中的哪些信息呢?预设1:一共有9只小鹿。预设2:跑走了3只。师:现在请你把获取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预设: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求还剩几只。2.分析解答。师:求还剩几只,怎样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并举手汇报:从9只小鹿里去掉跑走的,就是剩下的,用减法计算。9-3=6(只)3.回顾反思。师:解答正确吗?可以怎样检查?预设:跑走的3只加上剩下的6只,正好是9只,做对了。师:大家说得真好!不仅检查了结果,还检查了计算方法。师:回顾一下解题过程,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求还剩几只小鹿,就是要从大量的信息中寻找和小鹿有关的信息,然后再确定是用加法还是减法。三、快乐应用师:请你从图中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一: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从9只鹿里去掉跑走的,就是剩下的,用减法计算。9-3=6(只)还剩6只。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3.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和直尺图,理解“0”的含义,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并会读、写“0”。2.在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的过程中,培养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境,用摆圆片的方法,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初步发展运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0”的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难点: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主题图】师:你们知道大熊猫喜欢吃什么吗?预设:竹笋。师:看一下这三幅图,你能讲讲发生什么事了吗?预设:饲养员叔叔给大熊猫准备了2个竹笋,大熊猫先吃了1个,发现太好吃了,又吃了1个,这时候盘子里一个竹笋也没有了。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二、探究新知1.理解“0”的含义。(1)借助具体情境感知“0”的含义。师:你能用学过的数表示每个盘子里竹笋的个数吗?预设:第一幅图中有2个竹笋,用数“2”表示,第二幅图中有1个竹笋,用数“1”表示。师:第三幅图中,盘子里一个竹笋也没有,用几表示呢?预设:用“0”表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就直接介绍。)师小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2)借助“直尺”进一步感知“0”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直尺图】师:找一找,直尺上有“0”吗?预设:有。师:指一指,直尺上“0”在哪儿?学生举手上台指“0”。师:直尺上还有哪些数?预设:1,2,3,4,5。师: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预设: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师:观察直尺,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离0越来越远。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说得也很好!根据直尺图说一说,“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0”还可以表示起点。(3)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师:你还在哪儿见过0?预设1:电话座机上。预设2:温度计上面。预设3:计算器上面。预设4:门牌上。……2.会书写“0”。师:你觉得“0”像什么?预设:像鸭蛋。师:你会写0吗?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学生在书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师:写“0”时注意什么?预设1:书写时要把左半格占满,上下左右要贴线。预设2:要写成椭圆形,注意把口封好。师:请大家把其余的0写完。学生完成书本上0的书写。3.探究有关“0”的加减法。(1)探究同数相减的算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小鸟图】①借助情境初步感知同数相减的算理。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师:那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呢?预设:一只也没有了,也就是0只。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试一试,并说一说。预设:要求“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这个问题,就要从原来有的3只小鸟里去掉飞走的3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3。师:那“3-3”的结果是多少呢?预设1: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也就是0只,所以3-3=0。预设2:从3倒着数,3、2、1,还剩0只。师小结:不管是看小鸟图,还是用数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一样,但都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3-3=0。②探索同数相减的规律。师:“4-4”的结果是多少呢?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吧!预设:先摆4个圆片,再从4个圆片中去掉4个圆片,那一个圆片也没有了,结果就是0,所以4-4=0。师:观察“3-3=0”“4-4=0”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师: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预设:1-1=0,2-2=0,5-5=0。(2)探究一个数加0的算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青蛙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一片荷叶上一只青蛙都没有,也就是0只青蛙。师: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预设:要求一共有几只,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0。师:“4+0”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预设:4加0相当于什么也没加,仍得4,所以4+0=4。师小结:一个数加0,仍得这个数。(3)探究一个数减0的算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试一试】师:“5-0”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预设:5减0相当于什么也没减,仍得5,所以5-0=5。师小结:一个数减0,仍得这个数。三、快乐应用1.2.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3.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0的认识和加、减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3-3=0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4+0=4一个数加0,仍得这个数。5-0=5一个数减0,仍得这个数。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10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数图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0,会认、会读、会写10;会用10表示事物的数量,能区分10的基数和序数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2.3.通过摆一摆,掌握10的分与合,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有序性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0,会用10表示事物的数量。难点:掌握10的分与合。【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主题图】师:一天,学校组织了研学活动,老师带着同学们去参观了海洋馆。你们有去过海洋馆吗?(有的学生回答去过,有的没有,教师简单介绍一下海洋馆。)二、探究新知1.认识10的基数意义。(1)在活动中认识10。师: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同学。预设:1、2、3、4、5、6、7、8、9,一共有9个同学。师:9个同学和1个老师合起来是几个人?预设:10个人。师:10个人可以用数“几”来表示呢?预设:用“10”表示。师:在图中你还能找到“10”这个数朋友吗?预设:我数了数,有10只蝠鲼,蝠鲼的数量也可以用“10”来表示。师:你能在桌上摆出10个学具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摆10朵小红花摆10个圆片师介绍:数量是10的事物,就可以用“10”来表示;10的左边是1,右边是0,合起来读“十”。(2)会用10表示事物的数量。师:10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预设1:10个苹果。预设2:10根手指。预设3:10根小棒。……2.认识10在数列中的位置,比较9、10的大小。(1)借助计数器初步感知。师(用计数器拨9颗珠子):拨了几颗珠子,用数几表示?预设:拨了9颗珠子,用9表示。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预设:10颗,用10表示。(2)借助直尺,加深认识。【课件出示】师:“10”在哪儿?学生上台指出“10”的位置。师:按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学生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3)比较9和10的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方块图】师:数一数,第一排有几个方块?用几表示?第二排呢?预设:第一排有9个方块,用9表示;第二排有10个方块,用10表示。师:比一比,9和10谁大谁小?预设:10个方块比9个方块多1个,所以9<10,10>9。3.探究10的分与合。师: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并完成书上的填空。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汇报: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10的分与合。学生齐读。4.掌握10的写法。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10的左边是1,右边是0,那你会写10吗?教师示范书写,并讲解:10要占一个田字格,左半格写1,右半格写0。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10的书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2.填一填,读一读。3.第2张是8,第5张是(),第10张是()。4.自学教材第55页“你知道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收获。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10的认识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能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并能熟练地口算有关10的加、减法。2.3.由“看图计算”过渡到想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发展了数学思维,提升了运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地口算有关10的加、减法。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例1点子图】师:你能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算式。二、探究新知1.看图列式计算。师:谁来说一说根据第一幅图你列出了哪些算式?预设1:有10个点子,1个涂了蓝色,其余9个点子没有涂色。根据获取的信息,我列出了四个算式:1+9=109+1=1010-1=910-9=1预设2:我也是列了这四个算式,但是我的结果是根据10可以分成1和9计算出来的。师:观察1+9=10和9+1=10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算式都是把“1”和“9”这两部分合起来,结果都等于10。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算式的意思没变,因此可以只写1个算式。师:现在请你们说一说根据其他三幅图可以列出哪些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预设1:第二幅图中有10个点子,2个涂了蓝色,其余8个点子没有涂色,10分成了2和8。根据这些我列出了三个算式:2+8=1010-2=810-8=2预设2:第三幅图中一共有10个点子,3个涂了蓝色,其余7个点子没有涂色,10分成了3和7。根据这些我列出了三个算式:3+7=1010-3=710-7=3预设3:第四幅图中也是有10个点子,4个涂了蓝色,其余6个点子没有涂色,10分成了4和6。根据这些我列出了三个算式:4+6=1010-4=610-6=42.脱离实物进行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想一想】师:这两个题你会计算吗?想一想,算一算。预设1:也可以画点子图,先画10个点子,其中5个涂上蓝色,其余5个不涂色,所以5+5=10,10-5=5。预设2:我直接想10可以分成5和5,那5+5=10,10-5=5。预设3:我知道了5+5=10,根据加法想减法,就可以算出10-5=5。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56页“做一做”。2.3.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10的加、减法1+9=102+8=103+7=104+6=105+5=1010-1=910-2=810-3=710-4=610-5=510-9=110-8=210-7=310-6=4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2.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难点:通过画图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举手汇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1.认识连加。【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第一幅图】(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2只,又跑来1只。师:你能根据获取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多少只小鸡?(2)理解连加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尝试画图分析,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挑选优秀作品展示并指名学生讲解画图过程:先画5个圆,表示“原来有5只小鸡”;再画2个圆,表示“先跑来2只”;最后画1个圆,表示“又跑来1只”;把这些合起来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师:现在你会计算了吗?预设1:先算5+2=7,就是把原来的5只,和先跑来的2只合起来是7只;再用7+1=8,把7只和紧接着又跑来的1只合起来一共就是8只。预设2: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要把原来的5只小鸡,先跑来的2只和又跑来的1只这三部分合起来,列式为5+2+1。(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师:像这样三个数连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算式”。你们会计算“5+2+1”吗?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先算“5+2”,结果是7,再算“7+1”,结果是8。师:对比一下连加的计算过程和前面的第一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和前面分两个算式算的过程是一样的。师小结:计算连加算式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2.认识连减。【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第二幅图】(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走2只,又跑走2只。师:你能根据获取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还剩多少只小鸡?(2)理解连减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画一画,算一算。学生画图分析,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预设:先画8个圆,表示“原来有8只小鸡”;再用虚线框住2个圆,表示“先跑走的2只”;再划去2个圆,表示“又跑走的2只”。其余的就表示剩下的。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根据这幅图,你们会列式解答吗?预设1:先用原来的8只减去先跑走的2只,8-2=6;再用6减去又跑走的2只,6-2=4。预设2:求“还剩多少只”,就是从8里面去掉先跑走的2只小鸡,再去掉又跑走的2只小鸡,可以直接用一个连减算式“8-2-2”表示。师:你们会计算“8-2-2”吗?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先算“8-2”,结果是6;再算“6-2”,结果是4。师小结:计算连减算式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相减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2.3.5+1+2=10-5-3=6-3-3=3+5+2=2+4+2=8-2-3=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连加、连减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2.3.能够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难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图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举手汇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1.探究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3第一幅图】(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2)列出算式,探究计算顺序。师: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与同伴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预设: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就是用原来湖里的4只天鹅加上飞来的3只,再减去飞走了的2只,列式为4+3-2。师:那如何计算呢?预设:先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天鹅的只数,4+3=7;再算出飞走2只后,现在湖里天鹅的只数,也就是用前面的得数“7”减去2,结果5。教师在学生回答完后,呈现完整过程:2.探究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3第二幅图】(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2)列出算式,探究计算顺序。师:你会列式计算吗?预设: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就是用原来湖里的4只天鹅减去飞走了的2只,再加上飞来的3只,列式为4-2+3。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预设:先算出飞走2只后,湖里天鹅的只数,用4-2=2;再算出飞来3只后,现在湖里天鹅的只数,这里要用前面的得数“2”去加3,结果5。教师在学生回答完后,呈现完整过程:3.对比小结。【课件出示】师: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1:第一个算式是先加后减,第二个算式是先减后加。预设2: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师小结:像这样又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计算就是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2.3.8-3+4=7-3+3=1+7-5=10-4+2=6+3-8=4+5-3=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加、减混合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3.培养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主题图】师:这些物品你们都认识吗?学生举手发言。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有些学生说得出来,有些学生说不出来。)二、探究新知1.在分类中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师:请你们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物品,尝试分类。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分类?学生派代表展示、汇报:我们分成了四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样的;最后一组是球。在学生汇报完后,教师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图,并明示这些图形的名称。2.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师:拿出准备好的模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的发现?预设1: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预设2: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预设3: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端各有一个圆圆的、平平的、大小一样的圆。预设4:圆柱可以滚动。预设5:球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预设6: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学生汇报完后,教师点评。3.在举例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师: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样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品是这些形状的。预设1:冰箱、洗衣机是长方体。预设2:家里的积木,有些是方方正正的,就是正方体。预设3:笔筒是圆柱形的。预设4:皮球、网球就是球体。……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2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会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获得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2积木图】师:这些积木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预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玩一个有意思的游戏!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2】1.阅读理解。师: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预设:要用所有的积木搭,还要搭得又稳又高。2.分析解答。师:怎样搭才能又稳又高呢?拿出准备好的积木试一试吧!学生分小组尝试拼搭,教师巡视收集问题。师:你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预设:我们组是这样搭的,先摆一个圆柱,再在圆柱上放一个正方体,接着在正方体上面放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摆到这儿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长方体,平放着比较稳,竖起来搭得高。师:那接下来应该怎样搭呢?你们是怎样处理的?预设:我们选择平放着,这样稳一些,才能接着往上搭。师:哪些组在搭的过程中和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现在请你们按照这种方法接着搭下去。学生完成拼搭,并对作品进行展示。师:还有不同的搭法吗?谁来说一说?预设:我们组是这样搭的。搭到这儿的时候,还剩下3个细长的长方体和1个球,要想把球平稳地放上去,就要用这3个细长的长方体搭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了。……3.回顾反思。师:比一比谁搭得又稳又高?学生比较各种搭法。师:回顾搭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顾过程,并举手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巧妙地运用各种积木的特点,就能搭得又稳又高。三、快乐应用1.在搭得最稳的形状下面画“√”,搭得最高的形状下面画“○”。2.我会选。(1)下面()搭得最稳。(2)下面最难堆高的一组是()。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用上所有的积木搭得又稳又高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3课时拼一拼【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会用几个相同的立体图形拼组出新的图形,进一步直观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2.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难点:在操作中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3】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预设1:他们在拼搭图形。预设2:他们都是用几个相同的立体图形去拼搭一个新的图形。……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和这些小朋友一起去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二、探究新知1.小组活动。师: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学具,请你们选择几个相同的立体图形,拼一拼,说一说。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拼的?学生派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