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

《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6分)

阴影与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

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

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

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教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

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

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

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教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

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

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了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

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

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

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

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

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

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

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方向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

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

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

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

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

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

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下。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

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

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

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

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在回来的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

是他虚构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

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探究情节)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8分)

答:..........................................................................

解析:情节总是为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服务的。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分析这个情节对于塑

造人物的作用,比如爸爸虚构故事是在儿子心中播撒阳光的举动,看出爸爸爱孩子,有智慧

和责任感。

答案:①儿子做好事而吃亏,对做好事感到失望。爸爸虚构故事是在儿子心中播撒阳光

的智慧之举。塑造了爸爸爱孩子、智慧、有责任感的形象。②爸爸虚构了故事,借用到自己

身上增加了真实性,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③虚构的故事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社会上虽然存

在一定的不公平、不道德行为,但善良诚实热心的高尚品德仍然广泛存在,要心怀美好、心

存阳光,并将美德传递下去。

2.(探究标题)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答:

解析:探究小说的标题不可脱离小说的主题。“阴影与阳光”是并列关系,“播撒阳光”

是动宾关系,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解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谈启示时要联系实际。

答案:观点:(示例1)“阴影与阳光”这个标题好。

理由:①小说开篇用很大篇幅写小蒙这几天的倒霉事,这些事在他的内心布下了阴影,

结尾爸爸虚构了一个故事播撒阳光,这个题目与故事的内容照应得比较好。②“阴影与阳光”

带有象征的意味,表现了社会不公平、不道德与和谐互助、美好高尚的两面,给人一种相持

对立感,在小蒙心中,阴影和阳光在较量,写出了播撒阳光的急迫与必要。③“阴影与阳光”

更能揭示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直指主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阴影与阳光总是相随的,

穿越阴影,以阳光的心态积极生活,善良正义就会永驻。

(示例2)“播撒阳光”这个标题好。

理由:①“播撒阳光”,突出了正面教育是解决小蒙遭遇的困境的最好办法。②题目给

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格调,向读者表明,阴影永远遮不住阳光,经过波折,人们终会重建对他

人、对社会的信任。③赞美了像小蒙爸爸一样的传播正能量的人们,他们是播撒阳光的人,

给社会和生活带来希望。

启示:生活中尽管有不和谐的现象存在,但和谐互助、善良美好仍是社会的主旋律。当

我们在生活中遭遇误解委屈时,对社会与他人应该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无私地帮助别人,

坚守道德,坚持行善,向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言之成理即可)

[综合提升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25分)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①荒原”进发。副指导员、“摩尔人”王志刚和我同坐在一辆车上。

副指导员是我们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摩尔人”曾在宿舍里公开承认他爱副

指导员,这使我很嫉妒,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她。

我们的拖拉机像远迁的鄂伦春部落,在茫茫的雪原上奔驶了整整两天两夜。当我们打开

地图,一致确信拖拉机履带已经碾在积雪覆盖的“鬼沼”的冰面上时,正是荒原庄严而肃穆

的黎明时分。

呵!“鬼沼”!它并非像传说中那么恐怖,也许因为它处在冬眠状态,雪罩住了它那狰

狞的真实面目吧。我们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被冻结在眼前,“满盖荒

原”——它平坦得令我们这批垦荒者难以置信,直铺到遥远的地平线。

“魔王!你在哪里?你出来!”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传说中的“魔王”没有出现。

“摩尔人”王志刚突然朝不远处一指:“你们看!”——一根从正中间劈开的圆木桩钉

进土地,倾斜地立在那里。

我们都好奇地走了过去。副指导员拂掉木桩上的雪,我们看到了一块木碑,累累斧痕粗

糙砍平的劈面上,刀刻的字迹被风雨侵蚀,只能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歪扭的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当时都和我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里,还有一个!"我的妹妹又发现了同样的不祥之物,她第一个朝拖拉机退去。

副指导员低声说:“我们走吧,别搅扰他们安息了。”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艰苦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垦荒。”

为了寻找有水源有林子的理想地点,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满盖荒原”。我们发现了

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小河,它是“满盖荒原”上唯一洁净的水源,被我们命名为“流

浪者”。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像流浪汉在荒原上不知徘徊了多少岁月,现在我们在它身边扎

下了帐篷。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当“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②的时候,我们闪亮的犁头劈进

了“满盖荒原”的胸膛。若非垦荒者,谁能体会拖拉机翻起第一垄处女地时那种喜悦?这荒

原上有那么多的狼,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三五成群,大模大样地尾随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

捕食被犁头翻出的肥大的土拨鼠。夜晚,它们就在我们的帐篷四周嗥叫。创业的艰苦,使垦

荒队的每一个小伙子都变成了圣徒。副指导员跟我的妹妹,和我们同住在一顶帐篷里。一块

毯子分隔开了她们的狭小天地,毯子后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巴黎圣母院”。

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偶然醒了一次,却没有听到拖拉机翻地的轰响。我一下子跳起,

来不及多想,只穿着短裤,就闯进了“巴黎圣母院”,将副指导员从被窝里捅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

“拖拉机不响了!‘摩尔人’在翻地!”

“啊?”副指导员顺手就操起了步枪。

拖拉机不响,意味着“摩尔人”王志刚出了事。所有的人都惊醒了!正当大家要奔出帐

篷,“摩尔人”从外面钻了进来。马灯光下,我们见他身上背着一只狼,两手拽着狼的两只

前爪,头顶住狼的脖子;那只狼朝天张大着嘴,两只后腿抓在他的腰胯上。

“摩尔人”大声说:“快动手!它还活着!”

我们各自操家伙,棍棒齐下,将那只狼在他背上打死了,好大的一只白毛苍狼!

“摩尔人”一下子坐在地铺上,喘息了半天,才说:“拴大犁的钢丝绳断了,我回来换

钢丝绳,这东西跟上了我,出其不意地将两只前爪搭在我肩上……”他的脸上、手上尽是血

痕,棉衣被撕成碎片。他拧着眉脱下棉衣,里面的绒衣和皮肉被狼的爪抓得稀烂!

副指导员命令我的妹妹:“快,拿医药箱来!”

这时,我们才发现,她仅穿着衬裤,光着一双腿。她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目光下

一时显得不知所措。随即,她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说:“都瞪着我干什么?没你们的事了,

全睡觉去!”

大家都一个个顺从地钻进了被窝,我没有。我将马灯举在“摩尔人”头顶。

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

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有删改)

【注】①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②《拉兹之歌》: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

的歌曲。

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描写了副指导员、“摩尔人”“我”及妹妹等一群人在屯垦“满盖荒原”中的壮

烈行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同心合力、目标一致的垦荒集体。

B.小说通过人与兽的搏斗等情节,讴歌了垦荒队员在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的英雄

主义光辉,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

C.“我”是垦荒队的重要成员,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

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便于从垦荒队员的角度进行抒情议论。

D.垦荒队在“鬼沼”发现木碑,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字,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

牺牲于此。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E.作者用“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来描写“满盖荒原”冰雪消融、小河流淌的

情形,颇具有抒情性,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选AC。B项,“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于文无据。D项,“他

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

业进行到底”分析不当,“死于此”的人未必是垦荒者;目睹木碑,他们“倒吸了一口冷气”,

从这里也看不出他们“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E项,“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

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分析不当,应是抒发即将开垦的喜悦之情。

4.下列语句中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

分)

(1)“魔王!你在哪里?你出来!”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2)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

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前后情节综合考虑。第⑴句,要明确这种向“魔王”挑战的

语气,表达了垦荒队员敢于战天斗地、不怕困难的豪迈情怀。第⑵句,要明确“我”和“摩

尔人”的关系,同是垦荒队员,又都喜欢副指导员。“我”第一个察觉正在翻地的“摩尔人”

遇到危险,并不顾一切告知副指导员,且留下来为他举灯,副指导员柔情地看“我”一眼是

对“我”的行为的肯定和赞许。

答案:(1)垦荒队员站在传说有魔王统治的“满盖荒原”上,高喊“魔王!你在哪里?”

向其发出挑战,表现了垦荒队员敢于战天斗地、不怕困难的豪迈情怀。

(2)“我”第一个觉察正在翻地的“摩尔人”遇到危险,并不顾一切告知副指导员,且

留下来为他举灯,副指导员对“我”的做法表示赞许,肯定了“我”对战友的关切和深情。

5.(探究情节)本文写“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节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是没有足够的宿舍,突出条件简陋,生活艰苦;

二是青年男女共寝一室,中间仅以毯子相隔,突出垦荒队员心灵世界的圣洁;三是“我”夜

闯“巴黎圣母院”,汇报“摩尔人”遇险,突出“我”对战友的关心。

答案:①男女共寝一室,说明无法安排足够的宿舍,突出垦荒条件简陋,生活艰苦;②

年轻男女共寝一室,中间仅以毯子相隔,突出他们心灵世界的圣洁;③写“我”夜闯"巴黎

圣母院”,汇报战友遇险,突出了“我”对战友的关心。

6.(探究标题)标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含着怎样的意蕴?试作探究。(8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自然环境和垦荒者两个角度展开阐述。从自然环境角度来说,可

从土地未被开垦、人们不识它的真面目、有神奇的传说等方面展开论述从垦荒者角度来说,

可从英勇的垦荒者到人迹罕至、极端险恶的土地上开荒种地,创造神奇等角度分析。

答案:“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一标题,既揭示了自然环境非同一般,又表达了垦荒

者的豪情:①人们很少踏上这片土地,它是荒原,还没有被开垦;②环境险恶,人们还没有

揭开它的面纱,无法真正了解它;③人称“鬼沼”,有关于“恶魔”的传说,大家叫它“满

盖荒原”;④有一群英勇的垦荒者,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犁地播种,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

创造神奇。

专题规范练七中国小说

(分值:50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香炉山(节选)

叶弥

独自去香炉山看月,想不到在这村子里陷入了迷宫。

我抬头看看偏西方向的月亮,应该有十点钟了,我迷路两个多小时了。

忽然听到歌声,有一个男人在唱歌。走近了,他停下步子。他等着我开口。我一下子认

出了他,就是我刚才在会稻路上看到的,一个我拒绝与他搭腔的年轻人。

我仍然心怀警惕,但他也许是我今夜唯一的指路人。我轻松地说:“迷路了。难道陌生

人就要永远在村子里打转吗?”他笑了,声音轻而得体,自信地说:“碰到我就不一样了。

我认识这里所有的路。”

我跟在他的后面,问他尊姓大名,他云里雾里地回答我:“苏家庄人,姓苏。”

我在暗地里捡了一小块砖头,对他说,我要给丈夫打一个电话。于是就转身避开他的视

线,大声对砖头说:“你先睡吧。我还要到香炉山上去看月亮。……没关系,小苏陪着我,

他年轻力壮。……他是苏家庄人。”

我跟着他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的小村庄里。我心里保持着紧张,苏却轻松地向我介绍每一

个村子里的秘密:“这棵广玉兰树是老叶家的,有一百年了。夏初开花,半树白花,半树紫

花。不是嫁接的,天生就这样。我们都叫它夫妻树。”

我心里一动:苏这么说,是有含意吧?

苏又介绍:“你看到这家门口的葫芦了吧?他家的葫芦上了菜市场,比别人家的贵一倍

还不止,还供不应求,因为他家的葫芦每一只都是并蒂葫芦。”

我的心里又是一惊:并蒂葫芦?暗示?

走出迷宫,也过了看月亮的时间。他说香炉山上今夜会出现神灯,他干娘知道神灯出现

的时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跟着他去拜访他的干娘,然后再登香炉山看神灯。神灯自然

没有看到,一路上断断续续地知道不少他的故事。不过,这依然没有减轻我对他的警惕。

很快走下了山,走到通向会稻路的直路。我对他说:“谢谢你!我要快点走的,我丈夫

在家里肯定着急了。”苏在后面说:“我也要穿过会稻路,苏家庄在会稻路的南边。”

我一直保持着匀速的快步,苏也一直跟在我后面看得见的地方。我气喘吁吁,他悠然自

得地唱着歌。会稻路临近了,他停止了唱,小跑着接近我,在我的身后,我几乎感觉到了他

的鼻息。

我猛地回过头,严厉地问他:“你想干什么?”我感到旁边的树叶都一惊一乍。苏不好

意思地说道:“我想送你回家。”我放缓语气说:“不必了。这条路很安全。”我真想对他

说,他才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

苏说:“我送你,跟安全无关。”

“那和什么有关?”

苏说:“跟一个男人的面子有关。”

我依旧走得有些快,而苏一直落在后面,一会儿,他跑上来,递给我一只又大又沉的稻

穗,该有一斤吧。说实话,我有生以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稻穗,它匀称,散发着令人感动的气

息。我的感叹还没结束,苏又递过来一束野菊花,黄色的,微微沾上些露水,显得润而沉厚。

它枝叶繁多,放在手上成一大捧,每一朵花儿都光泽亮丽。我“啊”地发出一声,我感觉到

我的内心就在此时轻松畅快了。哦,许久没有这样的心情了。

我把稻穗和花放在一起,两样不相干的东西在一起竟然如此和谐。

苏喜笑颜开,大声说:“谢天谢地,你终于高兴了。”

这句话感动了我。“谢谢你!”到现在为止,与苏待了四个小时,这是我对他仅有的一次

真诚。

苏说:“其实是我要谢谢你。我去年夏天第一次在蓝湖边上看到你,你穿了一件绿色的

裙子,像仙女一样。昨晚,我在这条路上看你埋蝴蝶翅膀,心里想,不愧是一个仙女。人家

都说有学问的女人不漂亮,你是一个例外呢。所以就想着和你说说话。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是我的幸运。”

苏难道早就暗地里认识了我?

苏忽然调皮地说:“再见,艾我素老师。”

苏知道我的姓名,他是认识我的。但我不认识他。他一定知道我许多事,譬如在大学里

教书,写诗,写童话,独身,火暴的脾气……

那么,这砖头手机,给子虚乌有的丈夫用砖头打电话……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独自去香炉山看月,想不到在这村子里陷入了迷宫”一语,既是写实,也有象征

意义,即没有健康的心灵世界,对美的欣赏就会陷入歧途。

B.苏向“我”介绍夫妻树和并蒂葫芦,只是为了向“我”夸耀自己的家乡,炫耀自己

的知识,没有特别的含意,但“我”神经过敏,总以为他不怀好意。

C.苏说他要坚持送“我”,这无关安全,只跟男人的面子有关,意思是说,他送“我”

不是为了“我”的安全,而是为了男人的虚荣,他的坦诚打动了“我”。

D.苏递给“我”稻穗和野菊花,“我”发出由衷的赞叹,戒备之心也随之消失,作者

安排这一情节意在说明美在旷野,美在民间,美在底层。

E.苏最后忽然直呼“我”的名字,他是在向“我”表明自己知道“我”的情况。可能

他也识破了“我”给丈夫打电话的伎俩,但不挑明,免得让“我”难堪。

解析:选AE。B项,“向'我'夸耀自己的家乡,炫耀自己的知识”理解不当,实际上

他只是为了和“我”说说话。C项,“是为了男人的虚荣”理解不当,应当是男人的担当。

D项,“美在旷野,美在民间,美在底层”分析不当,应当是“唯有大自然的美才能矫治畸

形的心理”。

2.小说中的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人物的主要言行,从中归纳出性格特征:苏看到“我”穿绿色

的裙子,在路边埋蝴蝶翅膀,而且有学问,便想和“我”说说话,从中可以归纳出其“情趣

高雅”的性格特征;他见“我”不高兴,就一直唱歌,讲趣闻,给“我”摘稻穗和野菊花,

从中可以归纳出其“善解人意”的性格特征;见“我”对他不信任,既不点破,也不自辩,

只是坚持送“我”,用行动证明自己,从中可以归纳出其“自尊自重”的性格特征。

答案:①苏是一个潇洒的男子形象,他情趣高雅,热爱生活。看到“我”穿绿色的裙子,

又在路边埋蝴蝶翅膀,而且有学问,便想和“我”说说话,可见他情趣高雅,是一个热爱生

活的人。②善解人意,彬彬有礼。他见“我”不高兴,就一直唱歌,讲趣闻,给“我”摘稻

穗和野菊花。③自尊自重,人格可敬。他见“我”对他不信任,既不点破,也不自辩,只是

坚持送“我”,用行动证明自己。

3.小说的结尾颇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了解小说的“欧・亨利式”结尾艺术之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

之中。具体表现在:“我”迷路时苏及时出现,一路上“我”对苏戒备有加,最后他却说认

识“我”:“我”给“丈夫”打电话,结尾却说自己是“独身”。据此分析,指出这样结尾

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即可。

答案:小说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颇有“欧・亨利式”结尾艺术之妙。“我”

一路上一直对苏保持戒备之心,苏最后却说认识“我&“我”给丈夫打电话,又说丈夫在家

等自己,结尾却交代自己独身。这样的情节完全超出读者的预料,但是,这样的情节又合乎

情理。在“我”迷路时苏及时出现,这就暗示他是特意来为“我”引路的,为后文点明他认

识“我”做铺垫。“我”先拒绝与他搭腔,后拿起砖头给“丈夫”打电话,一路上时时防范

他,这说明打电话只是一个“伎俩”,是为后文交代自己“独身”所做的铺垫。

4.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试作探究。(8分)

答:..........................................................................

解析:第一问,要紧扣戒心和爱心进行归纳,“我”千方百计防范陌生男子,陌生男子

则想方设法逗“我”开心。第二问,要明确“我”是病态现代人的代表,总是处在保护自己

的焦虑中,对陌生人和环境防范有余,探究不足。作答时,要明确指出,故事寄托着作者对

现代人病态防范意识的批判和对温暖而美好的人性的期待。

答案:这是一个戒心与爱心邂逅的故事。女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时与陌生男子相遇,千方

百计防范陌生男子,陌生男子则想方设法逗女主人公开心。现代人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已经失

去了探究的心情,总是处在保护自己的焦虑中。小说蕴藏着作者对温暖而美好的人性的期待,

它告诉我们:当人们完全放松、不再戒备时,世界也会展现给人们全新的面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

—砰!”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

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坟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被叫作

“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

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倚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一般的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作“遍地桃花”,

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

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

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

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

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啦,什么时候国泰民安啦,那炮仗

店一准火。可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吗?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

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做了十

四套。东城由他一家放,定在八月十六。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

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

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

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臣点焰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

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的“泗州”两个字。

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好不热闹。最有趣的是“芦峰追癞子”,一阵火花

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

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

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一阵火花之后,最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发告示:“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第

二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

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

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个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倚子。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陶虎臣试炮仗的场景开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陶虎臣

做焰火的技艺精妙,为最后他生活境遇的落魄做铺垫。

B.小说第四段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口语化风格,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选取

“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用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鞭的不同凡响。

C.小说语言特色鲜明,如“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啦……那炮仗店一准火”“蒋介石搞

‘新生活’”等口语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中的场景描写非常出色,如写八月十六人们看焰火时作者充分运用排比的句式,

渲染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E.小说中的倚子,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呼应,起到了线索作用,烘托了主人公陶虎

臣悲惨的命运,陶虎臣无路可走时只有无家可归寄居在破财神庙中的传子去救他。

解析:选BDoA项,“为最后他生活境遇的落魄做铺垫”错,从开头无法看出他日后

境遇的落魄。C项,“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错,前面所举的大量使用口语的例子无法体

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是体现了小说的口语化特点。E项,“起到了线索作用”错,只在首

尾两处出现不能说是全篇的线索。

6.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表达特色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解析:首先要明确本段所写内容属于景物描写;再从表达特色看,该段没有用任何修辞

手法对当地环境作一定的描绘,有什么写什么,不事渲染,符合白描的特色;然后由该段所

处的位置推断其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往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烘托某种气

氛,如作者列举了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蛤蟆、野兔子、乌鸦等景物,体现荒凉衰败的

特点;而乱坟岗则为下文主人公最后欲自杀的情节做铺垫。

答案:①表达特色:运用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虚实结合,由传说写到现实。②作用:

叙写阴城的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体现了当时衰败萧条的环境,渲染荒凉

冷寂的氛围,为下文主人公悲惨的境遇做铺垫。

7.请分析主人公陶虎臣的形象。(6分)

答: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包括分析人物的身份、境遇、性格、品质等,不能只谈性格,不谈

其他。首先要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形象特征的情节和描写片段,并加以概括。如第一

段“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说明他名气大;第四段写陶虎臣做的鞭炮漂亮,

体现其技艺高超;第五段写他坏了一只眼睛依然“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说明他乐观面

对人生的苦难。还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展开分析。如陶虎臣的悲惨境遇与当时政府禁止放鞭

炮的规定有关。体现了政府的冷酷,不关心民生,将主人公推向绝境。另外,次要人物的映

衬也是凸显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小说中最后救陶虎臣的居然是无家可归寄居在破财神庙中的

传子,显示了陶虎臣的落魄。

答案:①手艺高超。做的鞭炮好看,在当地名气大,独自承做了二十八套焰火中的十四

套。②与世无争,容易满足,乐观面对人生的苦难。眼睛坏了一只,依然和颜悦色的,带着

宽厚而慈祥的笑容。③境遇悲惨,处境可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因为政府的打击和经济的

萧条,难逃家业破败、走投无路的悲惨结局。

8.小说中的人物可写情节很多,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解析:情节安排的作用往往要从人物塑造、上下文语境、小说主旨三方面来组织答案。

首先要明确这个情景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八月十六”这个时间,二是“放焰火”的场景。

联系上下文可知,之所以在这一天放焰火,是因为“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

在望”。而下文“年头还是不好”“四乡闹土匪”,说明这样的好日子太少,因此人们才如此

欢庆。如此灿烂美丽的焰火又与主人公陶虎臣的落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而“天下太平”的

焰火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下文政府禁止放鞭炮让陶虎臣失去营生形成对比,

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

答案:(示例)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八月十六放焰火是因为伏汛安然度过,人畜安全,秋

收在望,与下文年头还是不好,闹土匪的动乱年月形成鲜明对比,是整个小说的高潮;②从

人物塑造上看,作者既写了看焰火的人们的神态、心情、举动,又写了焰火燃放的美丽景象,

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突出陶虎臣做焰火的才能;③从小说主旨上看,作者极力渲染

八月十六人们看焰火的喜气,更加反衬出日常生活的悲苦,表达了对那个动荡年代的不满和

对太平盛世的渴望,焰火燃放的绚丽景象和后文陶虎臣的悲惨结局形成对比,凸显作者对像

陶虎臣那样的小人物朝不保夕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专题规范练八外国小说

(分值:50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陪衬人

[法]埃米尔・左拉

在巴黎,一切都能出卖:愚笨的姑娘和伶俐的女郎,谎言和真理,泪水和微笑。

杜朗多是一位百万富翁,具有独创精神。一天,他萌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开个代办会,

拿丑来做买卖。在街上,他前面走着一美一丑两位姑娘。一望之下,他领悟到那位丑陋女子

正可作为那位漂亮女子的装饰品,这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为采办一批“货物”,杜朗多费心劳神。他在楼道里、树干上、僻静的角落贴一些上面

写着“征求丑女登门应募”的字条,倒还真有二十五六位漂亮姑娘,哭哭啼啼地来要求工作。

她们面临要么挨饿,要么卖身的绝境,巴不得找一个正当职业自救。这样的结果使杜朗多懂

得:只有美女才有勇气承认她们无中生有的丑,而丑女永远也不会找上门来。

杜朗多雇了六七名据客,对巴黎丑女来一次全面征募。这些据客很会对症下药:对方急

需钱,他们就单刀直入;和绝不至于挨饿的姑娘打交道,就委婉一些;有些事对讲礼节的人

来说是沉重负担,他们却视若等闲,比方说走上前去对一位妇女讲:“太太,我要按天买你

的丑。”

杜朗多每天上午验收前一天采购到的“货物”。他身穿黄色睡衣,头戴黑缎子圆帽,四

肢舒展地坐在安乐椅中。新招募来的妇女,在他面前一个一个地走过。他身体后仰着,眨眼

示意,脸上不时有反感或者满意的表情。有时他甚至站起身来,摸摸招募来的女子的头发,

瞧瞧她的面孔,就像裁缝摸摸料子,杂货商察看蜡烛和胡椒的质量。如果被检验的女子相貌

真的蠢笨而迟钝,杜朗多就拍手称快,向据客祝贺,甚至要同那位丑女拥抱。他只录用长得

一副令人望而生厌、呆若木鸡、冷若冰霜的面孔的女子。

代办所终于人马齐全,杜朗多便贴出广告——

杜朗多陪衬人代办所

巴黎M街十五号(营业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到下午四时)

兹宣告,敝人发明一种新的饰物,其神效可使夫人之天然风韵平添异彩。倘夫人不弃,

屈驾光临,廉价一试,定会满城倾倒!届时,最丑陋之货色将呈现于夫人之面前,任您视自

身之美貌,挑选相应之丑女,使之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价格:每小时五法郎,全天五十法郎。

谨致以崇高敬意。

杜朗多

注意:价格公平。亲爹亲娘,叔伯姑婶,一视同仁。

广告的功效果然巨大。从杜朗多贴出广告的第二天起,代办所每天都挤满顾客。她们乐

不可支地带走自己挑选好的陪衬人。天晓得一位美女倚在一位丑女的臂上有多少快乐?她们

即将在别人的丑陋衬托之下增加自己的姿色了。

一位贵妇人前来,营业员把“商品”陈列出来任她挑选,并婉转地发表一点意见。这贵

妇把陪衬人巡视一遍,露出满脸鄙夷的神色,嫌这个丑得过分,嫌那个丑得不够,声言谁的

丑也不配衬托她的美。营业员天花乱坠地夸奖这个姑娘鼻子歪,那个姑娘嘴巴大,尽管巧舌

如簧,也是白搭。

又一位丑得可怕的太太来了,如果杜朗多在场,定会疯狂地以重金相聘。她要雇一个年

轻而又不太丑的陪衬人,因为据她说,她只需“稍加点缀”就美丽无比。营业员简直无计可

施,他们请她站在一面大镜子前面,让所有陪衬人逐个从她身边走过。结果,她还是荣获“最

丑奖”,这才悻悻然地离去,并且还责怪营业员竟敢向她提供这样的货色。

渐渐地,顾客固定下来了,每个陪衬人都有挂好钩的主顾。杜朗多可以踌躇满志了,因

为他使人类迈出了新的一步。

当顾客付钱给陪衬人时,后者心在“流泪”,因为她是奴隶,她容貌丑陋。可是,她又

穿着华丽,跟风流场上的佼佼者们形影相随;以车代步,宴饮于名家菜馆,与美貌的淑女们

以“你”字相称。天真的人还以为她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呢。

我认识的那个陪衬人,有着火一样的灵魂,她读过不少瓦特・司各特的作品,不知道有

谁比多情的和渴求爱情、幸福的驼背的丑姑娘更忧伤。可怜的姑娘爱上了一个小伙子,她的

面貌吸引了他的目光,但又把这目光转送到她的主顾身上,就好像把百灵鸟唤到猎人的枪口

下。她为别人引来爱情,而她却得不到爱情的温暖。她的主顾在人前装作她的知心朋友,内

心却是拿她当奴隶看待的。

当然,一个痛苦的灵魂于进步是无伤大雅的!文明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将来,也许人

们会对杜朗多感谢不尽,因为他发明了一种装饰品,给爱情提供了方便。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虚构了一个人拿“丑”来做买卖的故事,叙事生动,语言讽刺,为我们描绘了

一幅商品世界里悲哀的艺术图画。

B.杜朗多为求得合适的丑女劳心费神:贴字条,找据客,穿睡衣,戴睡帽,亲自验看。

他精心挑选后,才慎重发布了广告。

C.杜朗多陪衬人代办所的广告特意强调“亲爹亲娘,叔伯姑婶,一视同仁”。这价格

的公平反映了商品社会人们唯利是图的本质。

D.因为陪衬人的身份,那个驼背的丑姑娘不得不把心爱的小伙子拱手让给自己的主顾,

尽管她既有文学修养,又多情善思。

E.美女的主动应募和丑女的有意避之,贵妇的乐不可支和丑女的黯然神伤,陪衬人表

面的风光和内心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思。

解析:选AE。B项,“穿睡衣,戴睡帽”不能体现杜朗多劳心费神。C项,“亲爹亲娘,

叔伯姑婶,一视同仁”只是一句广告词,说的是要公平买卖,体现不出“商品社会人们唯利

是图的本质”。D项,“把心爱的小伙子拱手让给自己的主顾”错,应该是“她为别人引来

爱情,而她却得不到爱情的温暖”。

2.小说中的杜朗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杜朗多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从他所独创的这门生意中体现出来,这种生意是靠

摧残“丑女”的灵魂来获益的,这体现了杜朗多的赚钱不择手段,冷酷无情。

答案:杜朗多是畸形社会疯狂追求金钱的商人的代表。他不择手段,独创拿“丑”做买

卖的经营方式。他残忍冷酷,无视丑女的痛苦。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6分)

答:..........................................................................

解析:分析结尾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分析。这里还要注意结尾段运

用反语的妙处。

答案:①小说以议论作结,与开头遥相呼应,很有特色;②作者以辛辣犀利的反语进行

议论,含意深刻,揭露了所谓的“文明”和“进步”,是以穷人“痛苦的灵魂”为代价换来

的社会现实,“丑”沦为商品并被人投入贸易,其实是社会的倒退;③既深化了主题,又耐

人寻味。

4.小说是如何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解析:从作品来看,当时社会推崇金钱至上,人们唯利是图。作者写作本文,意在揭露

和批判这种可怕的社会现象。题干要求解答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个创作意图的,可从人物形象、

表现手法、主题表达等方面分析。

答案:(示例)小说用多种手法对金钱至上、人性扭曲的资本主义社会予以无情揭露。①

小说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选取商品社会把人“物化”的题材,塑造了开办陪衬人代办所的

资本家杜朗多的典型形象;②开头和结尾采用生动形象的议论,别具一格地交代了故事发生

的社会背景;③含讽带刺的语言,将残忍、毫无人性的商业举动说成所谓的“合情合理”“合

乎逻辑”,揭露了拿“丑”做买卖的社会的荒诞不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伊利亚斯

[俄]列夫・托尔斯泰

从前,乌法省有个巴什基尔人,名叫伊利亚斯。他父亲给他完婚后只一年就去世了,留

下一份微薄的产业。那个时候伊利亚斯有7匹母马、两头母牛、20只绵羊。但他是个好当

家人,渐渐发迹。夫妻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整天忙碌,一年比一年富。伊利亚斯就这样

在辛勤劳动中生活了35年,积攒了很大一份家业。

他总共有200匹马、150头牛、1200只羊,雇着男仆放牧马群、牛群和羊群,雇着女

仆挤马奶、牛奶,做马奶酒、奶油和干酪。伊利亚斯要什么有什么,地方上的人都很羡慕他

的生活,说:“伊利亚斯真有福气,样样齐全,事事称心。”有钱有势的人纷纷前来攀附,

甚至不远千里而来。伊利亚斯一律接待,一律宴请。无论来者是谁,都要给他端上马奶酒、

热茶、果汁、羊肉。客人一到,立刻就宰羊。客人多的时候,还要宰马。

伊利亚斯本来有两儿一女,都已成婚。当伊利亚斯还穷的时候,两个儿子跟着他劳动,

放牧马群、牛群。等到他富起来,儿子们就都养娇了,有一个还酗酒。大儿子打架被人打死,

小儿子娶了一个厉害的媳妇后就不听爹的话了,伊利亚斯只好跟他分家。

伊利亚斯跟小儿子分家的时候,给了小儿子一座房子和一些牲畜,他的产业就减少了。

不久,他的羊闹瘟疫,死了许多。接着是荒年,干草收不上来,那一冬又死了许多牲畜。后

来最好的一群马也给吉尔吉斯人抢去。伊利亚斯的产业越来越少,景况越来越差。他的精力

也不如从前。等他70岁时,他竟靠卖家当度日,最后把牲畜也卖光。他不知不觉地成了穷

光蛋,到了暮年还不得不带着妻子出去做工。分出去的小儿子远远地离开了家乡,女儿也死

T,没有人来照顾两个老人。

邻居穆罕默德・沙赫很同情两个老人。他自己不穷也不富,还能平安度日,为人很好。

他很同情他们,让伊利亚斯带着妻子到他家去当雇工。起初觉得吃力,渐渐也就习惯了。

有一次,从远方来了几个亲戚,教士也来了。主人叫宰羊,伊利亚斯把羊剥了皮,收拾

干净,煮熟了给客人们端去。客人们吃罢羊肉,喝过茶,开始喝马奶酒。他们和主人都坐在

地毯上,靠着绒毛垫子,边喝马奶酒边聊天。伊利亚斯收拾完毕,从门口走过。主人看见了

他,就对一位客人说:

“你看见这个从门口走过的老头了吗?”

客人说:“看见了,怎么啦?”

“他本是我们这的首富,名叫伊利亚斯,也许你听说过。”

客人说:“怎么没听说过?虽然没见过面,可是久仰大名。”

“现在他什么也没有了,在我家当雇工。他老伴也跟着他,在这儿挤马奶。”

客人听了觉得稀奇,连连摇头,口里啧啧道:“是啊,看来福气就像车轮一样飞快地向

前滚,一会儿把这个人举上去,一会儿把那个人放下来。老头挺伤心吧。”

“谁知道啊,他不声不响地过日子,活儿干得挺好。”

客人又说:“能跟他谈谈吗?问问他日子过得怎么样。”

“行啊!”主人说着向门外喊道,“老爷爷,你来喝点马奶酒,把老奶奶也叫来。”

伊利亚斯带着妻子进去。他先向客人们和主人问了安,念了祷词,然后才在门边盘腿坐

下。他妻子走到帘子后面,跟女主人坐在一起。

他们递给伊利亚斯一碗马奶酒。伊利亚斯向客人们和主人祝了酒,施了礼,呷了一口,

放下碗。

一位客人对他说:“老爷爷,你看着我们,想起你从前的好日子,心里难受吗?从前的

好日子你是怎么过的,现在这苦日子又怎么过呢?”

伊利亚斯笑了笑,说:“让我来跟你讲我的福和祸,你可能不相信。你最好问我老伴,

女人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她会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你。”

客人就向坐在帘子后面的人说:“喂,老奶奶,你说说,你怎么看从前的好日子和现在

的苦日子。”

老太太在帘子后面说:“依我看,我和我老头一块儿过了50年,一直在找福气,可是

没找着。一年多前我们什么也没有了,来这儿当雇工,现在倒找着了真正的福气。”

“你们现在的福气是什么呢?”

“我们家富裕的时候,我和我老头没有一点闲工夫,连说说话都没时间,一天到晚操多

少心啊!客人上门,得操心拿什么招待,送什么礼品,可别让人说我们的不是。我们还得小

心,别叫狼咬了马驹牛犊,别叫贼把马群赶跑。刚放下心来,又担心过冬的饲料不够。这还

不算,我跟我老头总拌嘴。他说得这么办,我说得那么办,这就吵起来啦——罪过!这些年

我们愁这愁那,罪上加罪,没过一天好日子。”

“那么现在呢?”

“现在我跟我老头一早起来说的都是恩爱话,和和气气,没什么可争吵,没什么可担心,

只想着怎么给主人干活。我们有多大力干多大活儿,高高兴兴干,不让主人吃亏。干完回来

有现成饭吃,有马奶酒喝。冷了烤火,皮袄也有。也有工夫说说话,想想自己的灵魂,向上

帝祈祷了。我们找福气找了50年,现在才找到。”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生活即幸福》)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伊利亚斯结婚一年之后,父亲就去世了,他的那份家业完全是依靠自己和妻子的辛

勤劳动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B.伊利亚斯富裕后,在当地人眼里,他样样齐全,事事称心,但事实上当时的伊利亚

斯并没有感觉到福气。

C.伊利亚斯本有两个儿子,起初还让他们劳动,富裕后就娇惯孩子,造成大儿子打架

被人打死,小儿子也分了家。

D.伊利亚斯跟小儿子分家之后,产业也就减少了,后来再加上天灾人祸,他的产业越

来越少,最后竟然成了穷光蛋。

E.小说写邻居穆罕默德・沙赫家的客人对伊利亚斯的一番询问,其目的是借客人之口,

表达对伊利亚斯夫妇的同情。

解析:选BD。A项,”完全是依靠自己和妻子的辛勤劳动一点点积攒起来的”不正确,

原文是说伊利亚斯的父亲”留下一份微薄的产业”。C项,对大儿子被打死的原因的分析是

对的,但小儿子跟伊利亚斯分家的直接原因是“小儿子娶了一个厉害的媳妇后就不听爹的话

了”,而不是伊利亚斯的娇惯。E项,其目的不是表达同情,而是阐述“福气”的真正含义。

6.小说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主要写伊利亚

斯的生活富裕起来;结构上,为下文写其贫穷和揭示福气的内涵埋下伏笔。

答案:①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写富裕起来的伊利亚斯的生活。②展示伊利亚斯的财富,

为下文写其贫穷做铺垫。③通过他人之口,写伊利亚斯的福气,为下文揭示福气的真正内涵

埋下伏笔。

7.小说主人公伊利亚斯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关键句“伊利亚斯就这样在辛勤劳动中生活了35年,积攒了很大一份家

业”“无论来者是谁,都要给他端上马奶酒、热茶、果汁、羊肉”“现在我跟我老头一早起

来说的都是恩爱话,和和气气,没什么可争吵,没什么可担心”等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勤劳致富。他和他的妻子一起通过个人的奋斗,由微薄的产业积攒起一大笔财

富。②热情好客。在富裕起来以后,无论什么样的客人都热情接待。③心态平和。由首富到

雇工,他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找到了人生的真正福气。

8.小说中多次写到“福气”,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福气”的看法。(8分)

答:..........................................................................

解析:本题探讨福气的内涵,可结合关键句“一年多前我们什么也没有了,来这儿当雇

工,现在倒找着了真正的福气”“我们找福气找了50年,现在才找到”等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①福气与财富无关。伊利亚斯家富裕的时候,夫妻二人没有感到福气,当

他们成为雇工,反而找到了真正的福气。②福气需要自己去体味。当初富裕的时候,在外人

眼里,伊利亚斯有福气,然而夫妻二人并没有感到幸福,现在人们以为他们不幸福的时候,

他们却找到了幸福。③福气需要情感的滋润。伊利亚斯夫妇之所以感到了福气,在于夫妻二

人虽然做雇工,但是非常恩爱、和气。④福气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从首富到雇工,从雇用他

人到被人雇用,伊利亚斯的心态调整得很快,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并找到了真正的福气。

专题规范练九长篇节选

(分值:50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围城冬仪[注]

钱钟书

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

Coward(懦夫)!Coward!Coward!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Coward!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

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鸿渐正回头

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额打个正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