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液专题测试卷(原卷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E/3B/wKhkGWbZAdaAQSEAAAJx8rH9A_g666.jpg)
![化学溶液专题测试卷(原卷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E/3B/wKhkGWbZAdaAQSEAAAJx8rH9A_g6662.jpg)
![化学溶液专题测试卷(原卷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E/3B/wKhkGWbZAdaAQSEAAAJx8rH9A_g6663.jpg)
![化学溶液专题测试卷(原卷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E/3B/wKhkGWbZAdaAQSEAAAJx8rH9A_g6664.jpg)
![化学溶液专题测试卷(原卷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E/3B/wKhkGWbZAdaAQSEAAAJx8rH9A_g6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化学溶液专题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C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3.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编号①②③④水的质量/g50505050加入固体质量/g5101520现象固体完全溶解固体完全溶解剩余少量固体剩余较多固体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4.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15.某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B.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6.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时,将40g的KNO3溶于100g水得到饱和溶液B.将43℃的Na2CO3饱和溶液升高10℃,有晶体析出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40℃降温至2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m(NaCl)=m(KNO3)>m(Na2CO3)D.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可在40℃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7.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2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应为(▲)A.等于2gB.大于或等于2gC.不等于2gD.小于或等于2g盐酸化学纯(CP)品名:盐酸500mL化学式:HC1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g/cm3质量分数:37%8.如图为市售盐酸的标签内容,倒出一半盐酸后(不考虑盐酸的挥发),不能表示剩下盐酸信息的数字是(▲)A.500mLB.36.5C.1.19g/cm3D.37%9.樟树的四特酒,因周恩来总理“清、香、醇、纯”的赞誉而得名。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四特酒是溶液,溶剂是水B.四特酒的香、醇是其物理性质C.四特酒是溶液,溶质主要是酒精D.四特酒的清、纯,说明四特酒是纯净物10.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1∽12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NaCl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306030609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11.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2.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3.实验室需要把烧杯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烧杯B中,将烧杯A内的液体倒入烧杯B后,烧杯A内会残留约1mL液体。之后用19mL蒸馏水清洗烧杯A的内壁,这部分液体也倾倒至烧杯B,烧杯A内仍残留约1mL液体...需要几次这样的清洗,才能保证原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99.9%都被转移至新烧杯?(▲)A.2次B.3次C.4次D.5次14.某同学用下表中三个实验对溶液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实验中溶质均完全溶解),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实验序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硫酸铜(0.5g)块状块状粉末水冷水100mL热水100mL热水50mL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实验③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实验①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5%15.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步骤I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Ш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第II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共28分)16.(6分)生产上要配制5000g、10%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7.(8分)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溶解度/g物质10℃20℃30℃40℃50℃60℃70℃80℃NaCl35.836.036.336.637.037.337.838.4KNO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更大的是▲;T℃时,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介于▲(从上表温度中选取最近的两个数值)之间。(2)8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各100g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物质是▲;将所得溶液冷却到10℃时,溶液的质量是▲g。18.(8分)将80g的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3)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19.(6分)某温度时,蒸干35g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钾,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见图甲),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填“增多”或“减少”)。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20.(15分)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填字母)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2)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两点错误:①▲;②▲。(3)若过滤后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有▲。(4)在制取自来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21.(9分)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硝酸钾13.316.063.9110169246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2)2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为饱和溶液的是▲。(3)现将100g硝酸钾和38g氯化钠,同时放入100g、80℃水的烧杯中,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析出的晶体中含有氯化钠2.4g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上述方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22.(8分)下表是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204060溶解度/g27.634.040.045.5(1)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配制268g、2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需要水和氯化钾各多少克?(3)将268g、2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至少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钾才能达到饱和状态?23.(10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ml。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浓硫酸(H2SO4)500mL浓度(质量分数)98%密度1.84g/cm相对分子质量98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1)这50ml浓硫酸的质量为▲g,其中含溶质硫酸▲g。(2)他将这50mL浓硫酸与200g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若实验室要配制630g溶质质量分数28%的稀硫酸,则需要这瓶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加多少毫升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化学溶液专题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无论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是其不饱和溶液,都可以溶解其他溶质,只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故A项不正确;B.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质量是定值,所以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在不同温度下是不同的,故B项不正确;C.由图可知,未加热时有一部分硝酸钾没有溶解,加热后未溶解的剩余硝酸钾开始溶解,所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故C项正确;D.加热后的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项不正确。故选:C。2.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C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答案】C【解析】A、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玻璃棒搅拌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用剩的食盐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止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是为了防止腐蚀托盘,故选项说法错误。C、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一般用量筒,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故选项说法正确。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编号①②③④水的质量/g50505050加入固体质量/g5101520现象固体完全溶解固体完全溶解剩余少量固体剩余较多固体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答案】C【解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分析;C、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D、根据溶质的定义分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09%;故A错误。B、25℃时,向50g水中加入10g某固体,能完全溶解,向50g水中加入15g某固体,剩余少量固体,说明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质量小于15g。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20g,小于30g;故B错误;C、③、④中均剩余少量固体,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③=④;故C正确;D、实验④固体未全部溶解,溶质是被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因此应小于20g;故D错误;故选:C。4.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1【答案】D【解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B、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解答;C、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D、根据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错误。故选:D。5.某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B.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答案】A【解析】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要节约用水;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分析】点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同时要防止水污染。【详解】A、水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正确。B、电解水时,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有氢气和氧气。不正确。C、节约用水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因为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污染物,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时,这些污染物会随着农作物进入人体,危害身体健康。不正确。D、用沉淀法、过滤法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而蒸馏法可以得到纯净水,所以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不正确。故选:A。6.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时,将40g的KNO3溶于100g水得到饱和溶液B.将43℃的Na2CO3饱和溶液升高10℃,有晶体析出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40℃降温至2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m(NaCl)=m(KNO3)>m(Na2CO3)D.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可在40℃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答案】B【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A、28℃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将40gKNO3溶于100g水得到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将43℃的Na2CO3饱和溶液升高10℃,溶解度减小,所以有晶体析出,故B正确;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由40℃降温至2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低于40℃时,碳酸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都比较大,所以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可在40℃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不能除杂,故D错误。故选:B。7.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2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应为(▲)A.等于2gB.大于或等于2gC.不等于2gD.小于或等于2g【答案】B【解析】在一定温度下,给物质的溶液蒸发溶剂,在蒸发溶剂的过程中溶液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甚至有晶体析出;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这种物质的质量。【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详解】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2克,第三次蒸发掉10克水并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应为大于或等于2克;故选:B。盐酸化学纯(CP)品名:盐酸500mL化学式:HC1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g/cm3质量分数:37%8.如图为市售盐酸的标签内容,倒出一半盐酸后(不考虑盐酸的挥发),不能表示剩下盐酸信息的数字是(▲)A.500mLB.36.5C.1.19g/cm3D.37%【答案】A【解析】A、从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去分析;B、从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去分析:C、从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去分析:D、从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去分析。【分析】【详解】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错误;B、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正确;C、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故正确;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能表示的是,故答案为:A。9.樟树的四特酒,因周恩来总理“清、香、醇、纯”的赞誉而得名。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四特酒是溶液,溶剂是水B.四特酒的香、醇是其物理性质C.四特酒是溶液,溶质主要是酒精D.四特酒的清、纯,说明四特酒是纯净物【答案】D【解析】根据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及物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方面知识解答该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的概念,难度不大。【详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A、四特酒是溶液。溶剂是水,正确;B、四特酒的香、醇,是其物理性质,正确;C、四特酒是溶液,溶质主要是酒精,正确;D、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不正确。故选:D。10.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答案】B【解析】A、根据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但不知道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进行解答;B、根据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进行解答;C、根据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进行解答;D、根据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进行解答。【分析】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A、虽然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但是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二者者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故A错误;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m一定小于n,故B正确;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无法比较m、n的大小,故C错误;D、根据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D错误。故选:B。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1∽12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NaCl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306030609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11.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答案】C【解析】知识归纳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分析】【详解】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或88gNaNO3。①在100g水中加入30gNaCl,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在100g水中加入60gNaCl,最多只能溶解36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③在100g水中加入30gNaNO3,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④在100g水中加入60gNaNO3,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⑤在100g水中加入90gNaNO3,最多只能溶解88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C。12.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答案】D【解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在水中,然后根据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分析】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详解】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所以①③④能完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而②中只能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⑤中只能溶解88g硝酸钠形成饱和溶液。A.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为30g,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为36g,故正确;B.溶液②的质量为:36g+100g=136g,溶液④的质量为60g+100g=160g,故正确;C.溶液①和③均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溶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D.溶液⑤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88g硝酸钠,所以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100=22:25,故错误。故选:D。13.实验室需要把烧杯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烧杯B中,将烧杯A内的液体倒入烧杯B后,烧杯A内会残留约1mL液体。之后用19mL蒸馏水清洗烧杯A的内壁,这部分液体也倾倒至烧杯B,烧杯A内仍残留约1mL液体...需要几次这样的清洗,才能保证原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99.9%都被转移至新烧杯?(▲)A.2次B.3次C.4次D.5次【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先算出第1次清洗倾倒后残留NaOH质量,再算出第2次清洗倾倒后残留NaOH质量,再算出第3次清洗倾倒后残留NaOH质量,然后和0.1%进行比较即可。【分析】本题是关于质量分数的计算,对中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详解】假设液体密度为1g/mL第1次清洗倾倒后残留NaOH质量:1g×=0.05g=5%,第2次清洗倾倒后残留NaOH质量:1g×=0.0025g=0.25%。第3次清洗倾倒后残留NaOH质量:1g×=0.000125g=0.0125g.故选B。14.某同学用下表中三个实验对溶液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实验中溶质均完全溶解),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实验序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硫酸铜(0.5g)块状块状粉末水冷水100mL热水100mL热水50mL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实验③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实验①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5%【答案】A【解析】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量必须相同,根据变量考虑探究的主要问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通过找出变量分析出探究实验的目的。并结合溶液状态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来分析。【详解】A.实验①和②中都是将0.5g块状的硫酸铜放入100mL水中,变量是温度,一个是冷水,一个是热水,所以符合对照实验,探究了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故正确;B.实验①和③有三个变量:硫酸铜的形态不同、水的体积不同、水的温度不同,所以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无法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故错误;C.因为实验中,溶质完全溶解,故实验③的溶液的状态无法进行判断,故错误;D.因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故错误。故选A。15.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步骤I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Ш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答案】D【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分析】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I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Ш可杀菌、消毒,正确;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共28分)16.(6分)生产上要配制5000g、10%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答案】1105.7【解析】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始终不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溶液稀释问题。知识覆盖面较大,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对溶液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详解】设需38%的盐酸的体积为x5000g×10%=38%×1.19g/cm3×x=1105.7mL。故答案为:1105.7。17.(8分)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溶解度/g物质10℃20℃30℃40℃50℃60℃70℃80℃NaCl35.836.036.336.637.037.337.838.4KNO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更大的是▲;T℃时,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介于▲(从上表温度中选取最近的两个数值)之间。(2)8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各100g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物质是▲;将所得溶液冷却到10℃时,溶液的质量是▲g。【答案】(1)硝酸钾;20∽30℃;(2)氯化钠;156.7【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更大以及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进行解答;(2)根据8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8.4g和169g进行解答。【分析】本题较简单,同学们只要牢牢把握住溶解度的概念即可。溶解度是指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要注意一下几点:谈论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没有指明温度的溶解度是没有意义的;溶解度指的是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更大,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所以T介于20℃∽30℃之间;故填:硝酸钾;20℃∽30℃;(2)8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8.4g和169g,所以8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各100g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物质是氯化钠,将所得溶液冷却到10℃时,100g水最多溶解35.8g氯化钠和20.9g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是100g+35.8g+20.9g=156.7g。故填:氯化钠;156.7。故答案为:(1)硝酸钾;20∽30℃;(2)氯化钠;156.718.(8分)将80g的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3)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答案】(1)50%;(2)C;(3)160;降温结方法是降温结晶【解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情况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情况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由图象可知,A点时是在50g水中加入80gM充分溶解得到100g溶液,其中溶解的溶质质量为5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0%;故填:50%;(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因为温度升高,没有固体了,溶液不会增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将上述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故填:40℃时B点对应溶液的质量为13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了80gM物质,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160g,即溶解度为160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160;降温结方法是降温结晶。故答案为:50%;(2)C;(3)160;降温结方法是降温结晶。19.(6分)某温度时,蒸干35g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钾,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见图甲),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填“增多”或“减少”)。【答案】40;降温;增多【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以及m=pgV排,V排越大,说明溶液的密度越小,即溶液中的溶质减少,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对溶液密度的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所以35克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有10克氯化钾,则有25克水,即25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氯化钾,可设氯化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x,则x=40g;F浮=p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将增多。故答案为:40;降温;增多。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20.(15分)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填字母)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2)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两点错误:①▲;②▲。(3)若过滤后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有▲。(4)在制取自来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答案】(1)ABE;(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部没有紧靠烧杯;滤纸边缘高于漏斗;(3)滤纸破了;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解析】(1)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净化水;(2)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3)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分析】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1)生产自来水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不涉及到蒸馏和煮沸;(2)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滤纸高于漏斗的边缘;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答案为:(1)ABE;(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部没有紧靠烧杯;滤纸边缘高于漏斗;(3)滤纸破了;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1.(9分)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硝酸钾13.316.063.9110169246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2)2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为饱和溶液的是▲。(3)现将100g硝酸钾和38g氯化钠,同时放入100g、80℃水的烧杯中,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析出的晶体中含有氯化钠2.4g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上述方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答案】(1)大于;(2)氢氧化钙;(3)BC【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比较溶解度的大小,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数学(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篇 统计与算法 含解析
- 离婚合同小说全文在线阅读下载
- 个人汽车租赁简单合同
- 路灯承包合同
- 软件开发签约合同
- pso算法读书笔记
- 屋顶翻修安全合同模板
- 医疗行业的市场拓展经验总结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地震应急救援培训课件
- 初中物理光学难题难度含解析答案
-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课件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中专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73张
- 品质部经理KRA KPI考核表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教案
- 一个28岁的漂亮小媳妇在某公司打工-被老板看上之后
- 马工程教育哲学课件第十章 教育哲学与教师发展
- GB/T 11376-202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金属的磷化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