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制度_第1页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制度_第2页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制度_第3页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制度_第4页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制度

一、总则

为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1.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是指通过记录和保存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定位、追溯和召回的制度。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明确追溯信息的内容、保存方式和期限。

3.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应涵盖以下环节:

(1)原料采购与进货查验;

(2)生产加工过程控制;

(3)产品检验与出厂销售;

(4)运输与储存;

(5)销售与消费。

三、追溯信息管理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记录以下追溯信息:

(1)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供应商、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报告等;

(2)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参数、生产日期、班次、操作人员等;

(3)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次、检验报告、销售日期、销售对象等;

(4)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运输工具、储存场所等信息;

(5)销售与消费环节的销售日期、销售数量、消费者反馈等。

2.追溯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保存期限自食品生产之日起不得少于两年。

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施与监管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对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管,开展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确保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和公开。

五、法律责任

1.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建立或未按规定实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2.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虚假追溯信息的,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纳入食品安全不良记录名单。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监管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按照本制度执行。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技术支持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如条形码、二维码、电子标签等技术,实现追溯信息的电子化记录与管理。

2.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提高追溯效率,降低追溯成本。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提升追溯体系的技术水平。

五、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查询与公开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追溯信息的查询方式,方便消费者查询。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查询平台,提供在线查询服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查询平台应公开以下信息:

(1)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信息;

(2)食品的生产加工、检验、销售等信息;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记录;

(4)其他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

六、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培训与宣传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追溯意识和操作技能。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指导和培训,提高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

3.通过媒体、网络、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追溯体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七、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评估与改进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行自我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评估机制,定期对追溯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3.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督和评价,共同推动追溯体系的不断完善。

八、跨区域食品安全追溯协作

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跨区域食品安全追溯协作机制,实现区域间追溯信息的互联互通。

2.跨区域食品安全追溯协作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共享;

(2)食品安全事件联合调查;

(3)追溯体系技术交流与合作;

(4)联合举办食品安全追溯培训与宣传活动。

八、跨区域食品安全追溯协作(续)

(5)协作处理跨区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6)建立跨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3.跨区域食品安全追溯协作的具体实施办法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另行制定。

九、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与国际贸易

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参照国际食品安全追溯标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

2.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获取国际食品安全认证,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证,以促进国际贸易。

3.在国际贸易中,食品生产经营者应确保出口食品的追溯信息符合进口国家的相关要求,便于顺利通关。

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资金保障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合理预算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资金,确保追溯体系的正常运行。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开发、推广及监管工作。

3.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食品安全追溯领域,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同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十一、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激励机制

1.对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中表现突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激励机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对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监督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法律责任补充

1.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运行中,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监管中,若发现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查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

3.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十三、附则

1.本制度的实施细节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与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定如有冲突,以本制度为准。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

十三、附则(续)

4.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政策落实和推进。

5.本制度的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活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十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国际合作

1.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追溯标准的制定,推动国际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交流与合作。

2.与国际食品安全组织、其他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享食品安全追溯经验和技术。

3.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经验,提升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十五、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宣传教育

1.将食品安全追溯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2.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追溯体系的认识。

3.定期举办食品安全追溯主题宣传活动,引导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食品安全追溯信息。

十六、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信息安全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保护追溯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或破坏。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加强信息安全监管。

3.发生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安全事故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十七、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督与评价

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督机制,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不定期检查。

2.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评价制度,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追溯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结果作为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评级和政府监管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十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

1.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相关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技术创新。

2.支持食品安全追溯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提升食品安全追溯技术水平。

3.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研究中心,培养食品安全追溯专业人才,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十九、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社会共治

1.推动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追溯社会共治格局。

2.加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3.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监督中的作用。

十九、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社会共治(续)

4.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社会共治平台,促进政府与民间合作,共同提升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