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试题评析及答案详解(含作文范文)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试题评析及答案详解(含作文范文)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试题评析及答案详解(含作文范文)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试题评析及答案详解(含作文范文)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试题评析及答案详解(含作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新高考n卷)

适用省份

重庆、海南、辽宁、黑龙江、吉林、云南、西藏、山西、贵州、广西、甘肃、新疆

共12个省份

一、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n卷(总的印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

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同时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考以试题的方式着眼全局、

立足大局;而且,高考语文试卷树立自己的学习意识,试题带有鲜明的语文特色印记,在语言文字运用情

境中育人,表现得非常明显。2024年新课标II卷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落实教学评一致,也充分展示了

单元教学的趋势,同时结合了未来项目式的学习,符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

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选材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对考生真实学习生活的关注。比如现代文阅读材料摘

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的《望月》,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引导考生深人思考信

息时代理性分析和思维训练等方面的思考;文学作品阅读材料选用当代作家孙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

引导考生关注红色文化和叙述效果的思考;文言文选自《史记》和《论衡》都是汉朝的作品,涉及比较阅

读,也是考核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取了南宋叶梦得的七律《雨后为山亭独卧》,谈

论家国情怀的真谛,培养考生的情怀;写作试题以“探索未知之境”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探索的力

量,对于联想方面厚植家国情怀,考生可联想教材中所学的事、生活中发生的事等,也可探讨如何思考自

己的未来、国家的命运等,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二、试题从整体上看抓大放小,宏观情感大于微观感受。对学生的三观具有导向作用。总之有五方面

的指向。1.高擎思想大旗,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培根铸魂,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考点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4.试

题贴近教材,学生的学习贴近教材,隐形关联富含典型任务。5.尊重考生个性发展,题干简洁,开放有度,

体现人文关怀。

三、在总的思想引领下,题目新颖,面面俱到。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重在有国家意识、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操,试题从不

同层面、不同角度体现德育、强调德育。同时,立德树人还要培养学生有世界眼光、时代意识、探索精神,

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试题设计比较科学。在题型方面,今年试题中的主观题占到一定比例。

在素材方面,覆盖比较全面,古今中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有,不偏重于哪一方面。在考查点上:一

方面重知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得到底怎么样;另一方面更重能力,对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比较深入

的考查,特别是考查阅读之后的表达能力。此外,今年试题强调运用,如词语的运用、句子的运用。

四、重视导向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试题导向很好。今年试题做到了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知识也好,能力也好,都要求学生勤读书、

多读书、读好书。哪个学生做到这三点,那么作答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考试是指挥棒,

今年的试题面面俱到,比如第4题、第5题、第8题和第9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意思对了可以酌情

给分。语用题的知识点也是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细节决定成败。

辿题型新变花I2

1.文言文选材由“子”到“史”,强化了学习任务群的理念。

文言文阅读选择了三则材料,分别来自《史记》和《论衡》,采用了复合文本的形式,文言文选材今年偏

重于历史典籍,这种多文本的材料组合形式从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延伸至文言文,体现课程标准提到

的学习任务群和教学中大单元教学要求。

2.选择题题型更体现学生的思辨性能力。现代文阅读题和古代诗文、语用类三大块客观选择题,第1、3、

6、22题选择正确的选项;2、7、12、15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正确、错误各占一半,整体题型架构思辨

性更强。

3.阅读题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比如第5题”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第9题,“……产生怎样的叙

述效果,请简要分析”,不仅随文设题,而且命题专家十分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主观题也是考

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4.增强试题的情境性和创新性,更注重理性与实践的结合。默写第(1)小题设置真实生活情境一一郊游,

第(2)旅游到四川,考查考生学以致用,利用语文能力劝导孩子早点回家。第(3)题离别之情,体现现

实中的别离,体现了人文关怀语用题将长句变短句、虚词使用、语句补写、病句修改、重叠词语的语意、

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意知识点的考查,考查知识点更全面、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的能力。但是

选材为抒情散文、运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感更细腻。

5.选题立意的角度更广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作文关键句“正如人类的太空探索,我们每个人也都不断

抵达未知之境”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

思考选择合适的题材,可以探讨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的探索,也可以综合分析思考国家和民族和个人的

未来,结合课本选必下册中第四单元《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等科学探索,可用于素材之中,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皆可用于作文之中,范围宽泛。便于续写,但写好又很难,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门

槛”。

考情分析

题号分值题型考查内容考查点

1-519选择题3道,非连续文本阅读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提炼,分析综合处理的

分简答2道能力,从不同材料中选择重要信息,激发学生民

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的热情。

16

6-9选择2道,现代文阅读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叙事技巧的分

析鉴赏能力。考查学生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简答2道

“别离”的思想内涵,考察学生对线索叙事的解

读。同时也是麋续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让“小

我”融入“大我”之中。

10-1419选择3道,翻复合文本文言文阅断句;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

译2句读练;翻译;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筛选信息概括

内容,

15-169选择1道,简诗歌鉴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把握

答1道的能力。

176填空题古诗文默写考查情景类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

18-2220填空题、简答句子意义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考查学生辨

题、填写句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词语)

长句变短句、问句

子、理解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的作用、修改病句、

的涵义、病句

补写句子、词语意

2360材料作文“每个人不断抵达写作能力

未知之境”

@备考指津]修

1、学习任务群的重视。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注意群文阅读,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方

法和学习资源。

2.回归语文,切实练好语文基本功。强调对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视,教师必须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筑墙、广积粮”,教师做到,撒网要宽,捕捞要准。

3.强调知识的积累,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融通,试题设问贴近学生的思考和积累。根据考生的具体层面,一要

加强语文基础语法教学(现代汉语知识的培养);二要加强文言文的转化和运用(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

三要加强项目式学习的训练(语用类广泛阅读),四要加强群文比较思维的训练。五创造真实情境语言习

得与创造的能力。(作文方向)

UI真题解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

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握在座位上。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

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

火箭和飞船状况。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鹰号(登

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

让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

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

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

待着……

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

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

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

功。”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

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

材料二:

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

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

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

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

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

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

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

布的信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

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

(摘译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英国“当今天

文学”网)

材料三: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来,月亮的“图

案”从未变化。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转周期,所以人们只能看到它固定朝向地球的

一面,我们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称为“月背”。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科

技人员见证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

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

纪元!

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科学探险。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工程意义,

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

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与陪伴,“玉兔二号”已经创造了人

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玉兔二号”探测到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以及月球背面

的最低温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本书完稿之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飞离地球,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又随之投向深空。

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润心中科学的幼苗,点燃胸中追梦的火焰,更希望

年轻人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

星辰大海。

(摘编自吴伟仁《〈月背征途〉推荐序》)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②崛

③》C~T1

⑤⑥•CH*0

A.⑥②④①⑤③B.②④①⑥③⑤C.⑥④①②⑤③D.②⑥①④③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星5号“体型”庞大,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

以减轻自重。

B.鹰号的着陆过程并不顺利,飞船飞过了预定着陆区,前方情况不明,但是两位宇航员镇定、冷静地解决

了突发问题。

C.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一号”在月球安全着陆,这为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实施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

D.“玉兔二号”在月球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玉兔一号”,它探测到了全新的科学数据,为人类揭开了

月背的神秘面纱。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期待着”“此时此刻……人们鸦雀无声”等语句,烘托

了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

B.材料二引用我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的探测结果进行比

对,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

C.材料三使用“世界上首个”“首个世界第一”等词语,表明“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不凡成就,也表现

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

D.从材料一的成功登陆月面,到材料二“探测到……不同的地下层”,再到材料三的月背征途,可以看出

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

4.《〈月背征途〉推荐序》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哪些帮助?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

5.“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B2.A3,B

4.①提供背景信息:通过月背知识介绍,强调了月背探测的科学和工程意义,突出了中国航天的创新和突

破。

②突出书本主旨:介绍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任务的成功,展示了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的成就。

③鼓励读者追求梦想,展望未来航天任务:鼓励读者了解探月和航天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5.①从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到中国航天人通过“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任务持续深入地探索月球,

以及对月背的研究,都展现了全人类在探月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进步,这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的探索精神。

②他们在国际会议上分享探月任务的进展,邀请国际社会合作,体现了开放和合作的“无国界”态度。

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探索,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勇气,体现了科学

家有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画线句首先阐述了“船箭分离”的过程:“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而图

解中,②展现的是第三级火箭一开始的全貌,④则体现了“弹出”的过程,故②④应位于最前面。

然后,作者进一步介绍了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的“鹰号(登月舱)”的样貌特点“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

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接下来,则是“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的过程。而

观察图解,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①中哥伦比亚号方向与④有明显不同,体现了“转身”的过程,⑥中两

者接触则体现了“对接成功”的过程,所以紧接着是①⑥。

最后,材料描述了宇航员们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的过程。

图解中,③体现了合体后的“哥伦比亚”与“鹰”离开火箭的过程,到⑤时,它们已成为单独的飞行体。

因此最后是③⑤。

所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②④①⑥③⑤。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以减轻自重”曲解文

意。土星5号的庞大体型不仅是为了送逃逸塔和登月舱入轨,还包括其他设备和燃料的需求,从而满足其

巨大的推力和运载能力,以便将宇航员和飞船送入太空。而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分离是为了完成不同的任

务阶段,而不是为了减轻自重。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简单地提到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探测到的情

况有所不同,并没有对“阿波罗号”提出质疑。

C.“也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

动的心情”在材料三中没有直接体现,文中主要强调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就,而非驾驶员团队的

心情。

D.“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说法片面。材料一、二、三的内容确实展示了人类对未

知事物的不断探索,但材料二主要是针对未来的规划,说“在……探索”,不够妥当。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三中,作者通过描述月球背面(月背)的概念和特点,即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

转周期,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月背,这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月球的基本知

识背景。由此,读者或许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月背探测的艰难,以及中国探测成功背后的科学、工程意义。

作者在推荐序强调了月背探测作为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和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的重要性,特别是

详细介绍了“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尤其是“玉兔二号”探测到的科学成果,如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

结构和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这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从而帮助读者

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

根据材料三结尾作者的呼吁“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不惧孤寂,保持好奇,

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可知,作者通过这本书的推荐序,鼓励读者走近探

月、走近航天,并希望年轻人能够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未知的太空世界,这种激励和鼓舞对于读

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对这句话,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首先,“科学无国界”强调的是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展现

的是一种开放态度。而材料一中火箭的各级分离、飞船的对接、鹰号的着陆等细节,突显了人类首次登月

的伟大成就和技术复杂性。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的计划和进展。材料三则聚焦于“嫦

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特别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的探测成果。整体来看,文章通过对比历史与

现状,展示了人类在探月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进步。这种探索精神,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

国界”的;

此外,在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第一次登月这一盛事,获得了全人类关注;而材料二最后还提到

“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可见中国在取得月球探测领域领

先地位的同时,并没有闭门造车,搞封闭战术,而是秉持着和国际合作的开放态度。这充分体现了开放和

合作的“无国界”态度。

而“科学家有祖国”体现的则是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国家有着

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从材料中检索与此相关的信息。比如,材料三“'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

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

照料与陪伴”等内容,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为了国家科技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对于中国在探月领域的

不断进步的自豪。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精神。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江山图(节选)

孙甘露

叶桃离开上海去了南京。那时候陈千里还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父亲叶启年做的事情,自己却

又加入进去。后来他才知道,叶桃去的地方是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在叶启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机要室干事。

当时他反复问过自己:难道在上海,兆丰花园、夕阳、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对天鹅,这些都是他在

做梦?难道他们手握着手、心怦怦跳时说的话,都只是分别前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

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

新闸路楼上的厢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妆台前,他们在说话,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

在镜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话题中,可说着说着,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门。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

别处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

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间小屋。白天他给书局做翻译,等着叶桃下班。有时她给他打电话(巷口烟纸店

有一台公用电话),让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会支使他做一点事情,到哪家铺子买一包点心,或者去裁

缝店取几件衣服。

只要叶启年不在南京,瞻园对叶桃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个大园子,据说从前是座

王府,门前有影壁,园里有假山。机要室在园子最北面,过了假山就能看见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让门

房打个电话,叶桃就会出来接他,有时候也会让门房送他,到后来门房索性让他自己进去。在记忆里,那

几个月过得特别安宁,叶桃也特别快乐。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们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开满梅花,山坡上像笼罩了粉色云雾。他们心心相印,觉得整

个世界退却到远处,眼前只剩下梅树、蓝天和那张脸庞。他们满心喜悦,一起背诵着涅克拉索夫:“他们

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旧在这里,叶桃置身其中的环境十分危险,瞻园里有许多阴鹫的壮汉、狼狗、枪支、不许

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内的警示牌。从园北假山后面偶尔会传出一两声惨叫。后来在栖霞山上,叶桃告诉他,

那里是党务调查科,是叶启年参与搭建、充斥着阴谋和杀戮的世界。

直到最后那个月,他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工作,虽然他早些时候就猜到了一些。现在想来,说不定

她一直都在暗示他:她真正在做的是一些秘密工作,这些工作对她意义重大。而他心里很明白,她所做的

那些事情,很可能是去破坏她父亲的工作。但在让他知道真相前,她就为他指明了方向,让他了解了一个

人应该投身于什么样的事业,才会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几天就给他写信,这些信件延续了先前的思想碰

撞。现在他才理解,写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点风险,幸亏她在瞻园上班,有办法不让这些信落到邮电检查

人员手中。她还托人给他捎书和杂志:《共产党宣言》《远方来信》《布尔什维克》,还有她喜欢的涅克

拉索夫诗集。

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给石婆婆巷烟纸店打了个电话。那些日子他很少见到叶桃,她好像整天都非常

忙碌,就算见到他也很沉默,问多了,她会忽然发火。在电话里叶桃让他去瞻园,去之前先到秦淮河边的

城南茶食铺,帮她买一包闽南橘红糕。叶桃一直喜欢吃零食,在上海时他就常帮她跑腿,到了南京,她的

很多旧习惯都消失了,但喜欢吃零食这一样依然如故。除了这家的橘红糕和酥糖,她还喜欢一个挑担小贩

的桂花糖芋苗,总是在瞻园门口那一带叫卖。

他买了橘红糕,却在瞻园门口被人拦住了。几个月来,南前北后两道门,几班门房都认识他了,见他

进门,连忙打电话到机要室找叶干事。叶桃告诉门房,今天她不能离开保密区域,叫门房登记一下,让陈

千里自己进去。

陈千里在机要室那一排平房里见到了叶桃。她吃了一粒橘红糕,说,今天这个橘红糕怎么那么干?这

放了多久呀?生气地扔到一边,冷冷地半天不理他,机要室里另外两个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过了一阵,

叶桃又叫他:“帮我到门口买碗桂花糖芋苗。”

刚刚进来时陈千里并没有看见瞻园门口有挑担叫卖的小贩。但他没说什么,每次叶桃让他到门口买桂

花糖芋苗,那个小贩总会出现在那里。

“如果没看见,你就往前跑到马府街,他一般就在这几个地方。”

他提着保温筒出来,门房朝他笑。出了瞻园,果然看见担子在那里。小贩揭开盖子搁在一边,从大锅

里舀了几勺红艳艳、香喷喷的芋羹,装进提筒,往里撒了点桂花末子,又拿起抹布擦了擦盖子,盖上,收

钱。陈千里把糖芋苗拿进机要室,叶桃喝了一口,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

叶启年在广州破获了共产党地下组织,逮捕了广东的负责人欧阳民。由于情报送出及时,与欧阳民有联系

的上级党组织全都撤离了。

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牺牲前,她告诉陈千里自己是共产党员,从前没有告诉他,是因

为她受党组织派遣潜伏在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必须保守秘密,但现在她可以说了。她说她一直打算发展他

入党,党组织也认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已经可以接受陈千里人党,可她现在没有时间了,她希望他

将来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让年轻的陈千里琢磨不透。

B.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

C.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

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D.“现在她可以说了”而“从前没有告诉他",表明叶桃与恋人相处时也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纪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叶桃和陈千里在梅花山背诵诗句,既表现出两人的精神风采,也点出时代氛围。

B.选择壮汉、狼狗、枪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惨叫等来写瞻园,凸显其阴森残酷。

C.描写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笑的细节,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

D.文本记叙叶桃和陈千里在上海与南京的经历,将个人爱情与革命斗争交融在一起。

8.文中画线处说“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又说“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

请谈谈你的理解。

9.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

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6.D7.C

8.①两人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

②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

③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

9.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

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

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可知,此处是说明陈千里感到叶桃的工作

重要并且神秘。

B.“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

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

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是为了给党组织送情报。

C.“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他提着保温筒出

来”“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叶桃把陈

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是想办法让陈千里把紧急情报送出去,及时交给党组织。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机要室里另外两个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他

提着保温筒出来,门房朝他笑”可知,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的笑容并没有反衬紧张诡异的气氛,

反而是表现了一种日常的、相对轻松的氛围,与叶桃和陈千里的关系和情感互动有关。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从句子表层意思分析:“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说明在叶桃

与陈千里两人的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根据“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几天就给他写信”说明“她

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叶桃虽然不在陈千里身边,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

②从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根据原文”这些信件延续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现在他才理解,写那些信她多少冒

了一点风险”可知,“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是因为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通

过文中对叶桃与陈千里交往的描写,结合原文“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

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叶桃引导陈千里走上

了革命道路;

③从句子情感内涵分析:根据原文最后“她说她一直打算发展他入党,党组织也认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

验,已经可以接受陈千里入党,可她现在没有时间了,她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可

知,“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是指叶桃在斗争中牺牲,而陈千里继续革命;“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

他”是指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陈千里

会向她希望的一样,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产生的叙述效果的能力。

①从小说内容分析:根据选文“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

他”“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标示时间线索语句,说明小说内容是回忆的故事,小说

整体上是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

②从情节脉络分析:“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

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使陈千里去南京,叶桃潜伏在国民党党务调查科

并保守秘密,帮助党组织考验陈千里,陈千里知道事情的真相等具体情节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

使文章情节脉络清楚明了;

③从人物形象分析:文中这些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从“过去”到“现在”,通过时空转换,展现出陈千

里这一人物在叶桃的帮助下由疑惑到明白,逐渐成长的漫长历程,使小说中叶桃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从行文特色分析:“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

这情况时,叶桃己身负重伤”这些语句叙述时间,由“过去”直接转到“现在”,具有跳跃性,通过陈千

里这一人物的衔接,使小说内容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叶桃所做的事的谜团逐一解开,这

样的衔接使行文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鹦君贤人是礼国人施仁上

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日:“为我画计。”留侯

日:“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

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卷,置酒,太

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隹之,问日:“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

言名姓。上乃大惊,目:“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

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目:“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酉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

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

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

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

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

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

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士段干木居住

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为如请到汉高

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

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贲就不忍心

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

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答案】10.CEH

11.A12.C

13.(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

(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14.敬贤礼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礼敬段干木,都是通过尊重贤士来赢得他们的支持。

化解危机:太子通过敬重四皓,化解了汉高祖废太子的危机;魏文侯通过礼敬段干木,使得秦国不敢轻易

进攻魏国。

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过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贤士,使得他们愿意为其效力,从而达到了保全自己的

目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

“贤人是礼”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礼贤人”,做“魏君”的谓语和宾语,在后面c处断开。

“国人称仁”是主谓宾结构,在后面的E处断开。

“上下和合”是主谓结构,在后面的H处断开。

故选CEH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错误。同“宴”,宴饮/同“宴”,安乐,欢乐。句意: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宴。/弃妇诉说原夫再

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B.正确。怪,以……为怪,意动用法/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学习

为耻。

C.正确。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句意: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刘邦献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

D.正确。同“轼”,车前横木。此用为动词,古人立而乘车,低头扶轼以表敬意的礼节。句意:魏文侯从

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留侯亲自招来的”错误,“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说这四个人原本是留侯推荐,吕后“令太子为

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最终招致而来的,不是“留侯亲自招来的”。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通“避",逃避,躲避;“自”,自愿;“游”,交游。

(2)“……者,……也”,……的原因是……,……是因为;“贤”,以……为贤;“高”,形容词做动

词,推崇。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王充的观点从行动、效果、策略上点明了二者的相似之处。

从行动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四皓是当时著名

隐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闾”,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子夏

是“孔门十哲”之一。“太子”“文侯”都礼敬贤士。

从效果上看,“以消高帝之议”,材料二指出“上欲废太子……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竟不

易太子”;“却强秦之兵”,材料一指出“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

未可图也'",材料三补充说明“秦兵为之不至”。二人都巧妙化解了危机。

从策略上看,王充认为“强弱不敌,众寡不同”“力少则修德”。“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消

高帝之议”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的策略,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秦国曾想进攻魏

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文侯因此得

到诸侯的赞誉。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竭力要挟说:

“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

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恭,驾着(用四匹马拉的)安车,趁机派能言善辩之士恳切地聘请,他们

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繇布的军队回

来,病势更加沉重,愈发想更换太子。等到宴饮的时候,设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着太子,他

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

上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

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道义,不愿受辱,所以惶恐

地逃跑躲藏起来。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

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地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起身离去,一直到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有更换太子,原本是

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议论者中有人说:“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秦军因此不去攻打魏国,

并不是法制的功效。虽然在保全国家方面有好处,也不值得重视。”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

养活三军士兵,明确赏罚法令,严厉刑法,富国强兵,这就是法制。六国灭亡,都灭亡在秦国的军队。六

国的军队并非不精锐,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强,然而甚至于被打败灭亡,这是因为强弱不相当,多少不一

样,即使明确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益处呢?假使小孩违背了大力士孟贲的心意,孟贲发怒,小孩持刀跟孟

贲对打,小孩肯定不能取胜,因为力量远远不如孟贲。要是孟贲发怒,而小孩讲究礼节,对他非常恭敬,

孟贲才会不忍加害。秦国与魏国,就像孟贲与小孩一样。力量弱小就该修养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

秦国凭借军队强大,威力无穷战无不胜。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

推崇魏文侯的礼义。汉高皇帝主张想废掉太子刘盈,吕后很担忧,张子房(张良)教太子用谦恭的态度去

迎请四皓,并丰厚地礼遇他们。太子的地位安稳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来消除了高皇帝废掉太子的想法,

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强大的秦军一样。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海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

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

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③尾联运

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

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

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故选C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刁斗”,古代军队

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人独卧为山

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诗人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军营,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

在军营征战,为国效力;

颔联和颈联写多次看到薄月过轩,心惊于又一次阴虫砌鸣,汹涌的南江在夜色中静静浮动,孤寂的北斗星

独自高挂城头。貌似宁静的夜晚,诗人无法成眠,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听着,等待天明,恰恰反映出诗人

因不得重用、年华空老而夜不能寐,心事重重。

尾联则直接点明“白发心事”是“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

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

的背后,是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也有

英雄老去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

句:",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

“,",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

“,”就是如此。

【答案】①.木欣欣以向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