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骄人战绩成功卫冕冠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在赛场上,女排姑娘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展现了女排精神。从哲学角度看,女排精神属于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社会意识D.社会存在答案:C解析:女排精神是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所展现出的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等精神风貌,它是对女排姑娘们实践活动的反映和提炼,因此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A项: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政治组织。女排精神不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故A不选。B项:虽然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但女排精神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反映,不完全等同于上层建筑,故B不选。C项: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女排精神正是女排姑娘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风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D项: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女排精神显然不属于社会存在,故D不选。2、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此次进博会吸引了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①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③有利于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故①正确。②项: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故②错误。③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引进了大量优质商品和服务,有利于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故③正确。④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要是引进国外商品和服务,与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无直接关系,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3、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现民权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主张。宣言的发表A.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B.表明国共两党已经放弃原有政治目标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表明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进入了新阶段《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以下是对题干的分析:选项A,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并未直接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并接受其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才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故A项错误。选项B,国共两党在合作中虽然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共识,但各自的政治目标并未放弃,如中国共产党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国民党则坚持其一党专政的目标,故B项错误。选项C,《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意放弃部分利益,与国民党达成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选项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进入了新阶段,这通常指的是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而不仅仅是宣言的发表,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清朝前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发展,文化繁荣,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不包括A.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稳定C.农耕经济的繁荣D.对外贸易发达清朝前期,中国经历了一段经济繁荣的时期,但这一繁荣并非完全基于所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对本题各选项的分析:选项A,清朝前期,国家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故A项是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选项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即“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也有利于经济的繁荣,故B项也是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选项C,清朝前期,农耕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故C项同样是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选项D,清朝前期,虽然有一定的对外贸易,但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特别是与西方的贸易。这种政策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也限制了中国商品的输出,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达。因此,D项并非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不包括D项,即对外贸易发达。5、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选项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但并未割占大量领土,故排除。选项B,《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但割占领土数量并非最多,故不选。选项C,《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占领土数量较多,但并非最多,故排除。选项D,《瑷珲条约》是清朝与沙俄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俄国,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故正确。6、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传统文化C.主张全盘西化D.反对封建专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选项A,根据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可知,陈独秀主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故A项正确。选项B,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而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选项C,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但并未主张全盘西化,故C项错误。选项D,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主和科学,并未直接体现反对封建专制,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7、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选项A,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选项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故排除B项。选项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国内背景,但不是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故排除C项。选项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但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8、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共和C.民主与法治D.科学与法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选项A,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故A项正确。选项B,共和是辛亥革命追求的目标,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共和不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大旗,故排除B项。选项C,法治是指依据法律的权威来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治国方略和原则,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保障,但法治不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大旗,故排除C项。选项D,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保障,但法治不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大旗,故排除D项。9、关于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租庸调制在唐朝前期实施,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两税法实施后,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一条鞭法实施后,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D.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本题为材料分析题,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选出相吻合的选项。选项A,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使国家赋税收入有了保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两税法是唐德宗时期的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新税法,其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以资产和田亩为主,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故选项B说法正确。选项C,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嘉靖九年(1530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从而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不是“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故选项C说法错误。选项D,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故选项D说法正确。因此,关于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C.一条鞭法实施后,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10、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通判,其职责是A.掌握地方财政B.监督地方长官C.掌地方军政大权D.掌地方司法权本题为材料分析题,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题考查北宋时期在地方设置通判的相关内容,要求结合材料选出相吻合的选项。选项A,北宋时期,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其主要职责是掌握地方财政,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B,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设置通判,通判的职责是监督地方长官,确保他们不会滥用职权或割据一方,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项B与材料内容相符。选项C,北宋时期,地方军政大权主要由节度使或知州掌握,通判并不直接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故选项C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D,北宋时期,地方司法权主要由提点刑狱司等机构掌握,通判并不直接掌握地方司法权,故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因此,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通判,其职责是:B.监督地方长官。11、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材料中的逋亡人’’是指A.逃避赋税的人B.逃避徭役的人C.逃避兵役的人D.逃避法律制裁的人答案:B解析:材料“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反映了秦朝把曾经逃避徭役的人、赘婿、商人等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实边防,故B正确;材料“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反映了秦朝把曾经逃避徭役的人、赘婿、商人等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实边防,而材料中没有涉及逃避赋税、逃避兵役、逃避法律制裁的信息,故排除ACD。12、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百姓“大抵皆以耕作为业,即饶心贾者,亦兼农业,否则无以为生也”。这说明当时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重农抑商政策未变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大抵皆以耕作为业,即饶心贾者,亦兼农业,否则无以为生也”反映了明朝嘉靖年间,百姓大多以耕作为主,即使想经商的也要兼营农业,否则不能生存,这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不是抑商政策松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百姓的生活状况,未涉及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大抵皆以耕作为业”说明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并未高度发展,故D项错误。13、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权力逐渐削弱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C.神权与王权结合D.血缘关系逐渐淡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选项A,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夏商时期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大权力;到西周时期,虽然分封制继续实行,但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瓦解和诸侯国的争霸,地方诸侯的权力逐渐被削弱,中央集权的趋势开始出现。因此,A项正确。选项B,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趋势,但直到秦朝统一后才正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所以不能说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B项错误。选项C,神权与王权结合主要是商朝时期的特点,到了西周时期,神权逐渐让位于王权,所以不能说神权与王权结合是这一时期的总体趋势,C项错误。选项D,血缘关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从夏商周的宗法制到后世的科举制,血缘关系始终是影响政治的重要因素。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受到冲击,但血缘关系并未逐渐淡化,D项错误。14、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及其各家的主要思想主张。选项A,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儒家主张“仁”、“礼”,强调仁爱、德治和礼制,与“兼爱”、“非攻”不符,故A项错误。选项B,墨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兼爱”、“非攻”为主要思想主张。其中,“兼爱”即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非攻”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故B项正确。选项C,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不妄为,与“兼爱”、“非攻”无关,故C项错误。选项D,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君主的权威和法律的严明,与“兼爱”、“非攻”相悖,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项。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主要记载了古代神话和传说B.《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C.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已经广泛传播并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D.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欧洲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答案:B解析:A项,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期的文字,主要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古代神话和传说,故A项错误;B项,《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故B项正确;C项,造纸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但并未立即广泛传播并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这一过程是逐渐完成的,故C项错误;D项,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说它是欧洲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则过于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16、明朝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小农家庭手工业者,他们生产丝绸等手工业品。这些手工业者()A.主要面向市场生产B.属于民营手工业C.技术和经营方式落后D.产品用于交纳赋税答案:B解析:A项,明朝时期的小农家庭手工业者,他们生产的手工业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的需要,以及通过缴纳赋税和满足地主的剥削需要,而不是主要面向市场生产,故A项错误;B项,明朝时期的手工业主要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民营手工业是民间私人经营的手工业,它拥有资金、原料和产品,产品大部分供民间消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官方采购。题目中描述的江南地区的小农家庭手工业者,他们生产丝绸等手工业品,应属于民营手工业,故B项正确;C项,明朝时期的手工业在某些领域如制瓷业、纺织业等,技术和经营方式都有所发展,尤其是民营手工业,其技术和经营方式相对先进,故C项错误;D项,虽然小农家庭手工业者生产的手工业品可能会有一部分用于交纳赋税,但这并不是他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材料二: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发现被认为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他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名称叫“近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并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及其历史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其次,这些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再次,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实用性较强,注重经验总结;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未能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服务于农耕经济。(2)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发现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体系(或经典力学体系)。这一发现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并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二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唐中叶以后,特别是宋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等,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宋朝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同时,宋朝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也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人和殖民者纷纷东来,东南亚地区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交汇点。欧洲的商品如毛织品、金属工具等,以及美洲的金银和农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大量流入亚洲市场。同时,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这种大规模的跨洲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答案:(1)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二是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政策支持;三是宋朝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特别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技术保障。(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其次,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最后,新航路开辟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影响共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1)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条件。其次,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为商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最后,宋朝在造船业和航海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特别是指南针的应用,使得海外贸易在技术上得到了保障。(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各地开始相互联系和交流,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其次,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最后,新航路开辟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社会经济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影响共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代政府都很重视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大大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当地首领为长官,管理本民族事务,同时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清朝时期,对西藏的治理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都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改革,使得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材料二: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不断。例如,唐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