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声现象(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声现象(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声现象(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声现象(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核心考点讲练)

考点0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高频考点精讲】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

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惰〉丫液〉丫气

3、回声:声音的反射。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7m(原声与回声间隔0.1s以内),人耳无法区分原声与回声,此

时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热点题型精练】

1.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

B、“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人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变的,故D错误。

答案:Ao

2.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啖呐、鼓等,代表了中

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A.二胡与古筝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嗔呐D.箫与笛子

解: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喷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故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o

3.如图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颗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

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固体B.气体、气体C.固体、气体D.气体、固体

解: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颍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

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答案:Co

4.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

位置与声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泡沫塑料板0.3

玻璃0.6

木板0.4

硬纸板0.5

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知道,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A.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B.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C.玻璃、硬纸板、木板、泡沫塑料板

D.木板、泡沫塑料板、玻璃、硬纸板

解:

由表中数据知,使用泡沫塑料板作隔音材料时,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为0.3m,距离最短,也

就是隔音效果最好;其次是木板、硬纸板;使用玻璃作隔音材料时,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为

0.6m,距离最长,也就是隔音效果最差,所以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顺序是: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答案:Bo

5.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

经过9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

传播来工作的。

(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X6.75X103m=1.35X104m,

由v=: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s1.35xl04mC

t=v=1500m/s=9s°

答案:液体;9o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发声

的物体在振动。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

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会激起水花,也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当敲击桌子时,桌子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直接观察不到,我们可以往桌面上放一些碎纸片,这样会观察到纸片跳

动,从而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7.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这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卷尺和停表。

(2)如图1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的步骤B补充完整。

甲乙―丙

____图[____

甲手机X------------------s-------------------►乙手机

A处图2B处

A、量出甲、乙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s,并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在看到甲敲击鼓面时立即开始记时;

C、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就立即喊“停”,听到丙同学“停”的指令,乙同学立即按停秒表;

D、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5

E、计算出声音的速度v声,则v声(速度)(文字表达也可以)。

(3)实验过后,三位同学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所测量的声音传播时间可能不是很准确度,

原因是:停表操作反应的误差。

(4)挫折使人进步,甲、乙两同学通过网上交流,认识到手机软件在实验中可以发挥神奇的功效,于是他们下

载了一款名为Phyphox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继续进行实验。该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

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能自动开始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能自动停止计时,而且它对声音的

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下面是他们俩第二次实验的过程(如图2):

A、找一空旷的广场,分别站于间距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B、甲先在自己的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甲的击掌声后,也在自己手机边击掌一次。

C、查看甲、乙两手机记录下的时间值,分别为t甲、t乙。问:

①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t乙(>/=/<)o

②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丫声=_上一_。(用t甲、t乙、s表示)

解:

(1)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而在一定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较大,所以

测量路程需要用卷尺,测量时间需要用精确度较高的停表;

(2)光速比声速快,声音的传递也需要时间,所以看到甲敲击鼓面开始计时更准确;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即v声=*;

(3)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可能不是很准确,其原因是停表操作反应的误差;

(4)①由记录的过程可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即tT>t乙;

②声音从A传递到B所需时间为:

甲乙

1~2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s2s

答案:(1)卷尺;停表;(2)看到甲敲击鼓面;-;(3)停表操作反应的误差;(4)①〉;②;——

tt甲一t乙

8.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但为什么高铁夜间不开?原来夜间工

作人员要对高铁运行线路进行检修,为我们白天的出行奉献。如图所示,在某次检修过程中工人甲在一端敲击了

一下铁轨,在距离工人甲765m处,工人乙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2.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340m/s),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铁轨上的传播速度。

解:(1)声音的路程s等于铁管的长度,即s=765m,

因为v=5,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s_765m

=2.25s;

u为一340m/s

(2)工人乙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2.1s,

则t型-t铁=2.1s,即2.25s-t铁=2.Is,

解得:t铁=0.15s,

所以声音在铁轨上的传播速度:v铁=*==5100m/so

答:(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2.25s;

(2)声音在铁轨上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考点02声音的特性

【高频考点精讲】

一、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决定因素: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弦乐器(二胡、吉他等)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越短、细、紧,音调越高;管乐器(笛子、

箫等)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柱体越短,音调越高。

3、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简称赫(Hz)

4、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

高于20000%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的声叫做次声波,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

20Hz20000Hz

♦j1一[»频率

次声波&超声波

二、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决定因素: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些;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三、音色

1、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2、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

【热点题型精练】

9.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噫亮……”。“多么噫亮”

指声音的()

A.音色好B.音调高C.响度大D.频率高

解:歌声瞭亮指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o

10.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

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解: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

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答案:Ao

11.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

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波B.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响度很小的次声波D.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解: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

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音调高,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o

12.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7,丙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四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

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

(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

(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三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

答案:A=

13.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

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解: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能听

出不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声音音色不同。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14.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

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

“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个固有频率的音

调。

用7.

解: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

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

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A、C在同一位置,则编钟可发出2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答案:低;2o

15.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

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选填“快”或

“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2)钢尺紧按在桌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

越弱(选填“强”或“弱叽

(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频率,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音的振幅,听到

声音的强弱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对比法”)。

解:(1)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

(2)用力拨动锯条,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当振幅变小时,声音的响度变小;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

的远近有关,故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弱;

(3)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发出

声音的响度越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距发声体

的远近有关;

(4)该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1)快;高;振动的快慢;(2)小;弱;(3)频率;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4)控制变量法。

考点03声的利用

【高频考点精讲】

一、声可以传递信息

1、医生用听诊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2、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鱼群位置等。

3、铁路工人根据铁锤敲击铁轨发出的声音判断螺栓是否松动。

4、根据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风向和位置。

5、超声波金属探伤。

二、声可以传递能量

1、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

2、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3、超声波雾化器。

4、发声扬声器旁的火焰摇晃。

三、判定声的作用

1、如果声起到的作用是引起物体的变化,则传递能量。

2、如果声起到的作用没有引起物体变化,则传递信息。

【热点题型精练】

16.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解: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7.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它利用47000Hz超声波使液体高频振动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再立即

使其破裂,这个短暂的过程,会产生强烈冲击力,将物体表面的污渍、油脂撞击、剥离下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速度不同

解:A、超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

B、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

答案:Co

18.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

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

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BCDEABCDEABCDE

:";;海平面;;:;:海平面;";;海平面普卢海平面

11111]]j1:1:1••I1

A队/海底B6^海底ciAiAi海底D

解:根据v=,变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

=SE>SB>SD,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

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

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

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测速仪,——: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I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解: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i=v声ti=340m/sX0.25s=85m,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X0.2s=68m,故B错误;

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i-S2=85m-68m=17m;

这17m共用了:t1=At-ti+t2=1.05s-0.25s+0.2s=ls,故C正确;

D、汽车的车速为:v'=,=¥?=17m/s,故D错误。

答案:Co

20.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超声「,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解: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

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超声波;信息。

21.寒冬来了,妈妈害怕开空调太干燥,给小雨买来了一台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超声波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

解: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声的传

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能量;不能。

22.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

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

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支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3cm3cm

做法拍动塑料膜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内容烛焰是否摆动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解:(1)拍塑料膜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

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使塑料膜振幅

不同,观察烛焰摆动幅度;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可以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答案:3cm;3cm;拍动塑料膜;轻拍、重拍塑料膜;烛焰是否摆动;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拍一次或每次拍

的快慢相同。

考点0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高频考点精讲】

一、噪声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2、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二、噪声等级

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

超过70四,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OdB是人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三、噪声的控制

1、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等。

2、传播中:阻断噪声传播;例如,公路旁安装隔音板等。

易错考点:道路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数据,不能控制噪声。

【热点题型精练】

23.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声音的强弱是认定噪声的重要指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度的等

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也叫听觉下限。根据所学知识,较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

声音强度的等级应是()

A.50dB〜70dBB.30dB〜40dBC.90dB左右D.80dB左右

解: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

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超过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超过90dB会

影响听力;只有B选项正确。

答案:Bo

24.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音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声音强度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

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下列有关强音设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高达150分贝,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B.强音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C.发射器的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

D.强音设备发出的声音只能在海水中传播

解: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故A错误;

B、强音设备发出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C正确;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故D错误。

答案:Co

25.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解: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o

26.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解: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o

27.我们以dB(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控

制噪声角度分析,这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