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1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2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3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4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全部教案教学内容1.蜡烛的变化课时安排1-1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2.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5.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6.能列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PPT课件。学生材料:蜡块、烛芯、模具、三夹板、小刀;酒精灯、火柴、纸杯;小铁勺、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湿抹布、记录表。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年暑假你出去旅游了吗?说说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奇怪的地方。(播放视频: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那些栩栩如生的名人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生:蜡)不错,那些人物主要是用蜡制作的。3.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品也是用蜡制作的?4.今天,我们就用蜡来尝试做蜡烛,一起研究蜡烛的变化。(板书:蜡烛的变化)二、探究新知(一)制作蜡烛,认知到没有新物质产生。1.蜡烛的构成很简单,由蜡和烛芯构成。(手拿蜡块)怎么用这块蜡,做一根小蜡烛,你觉得需要怎么做?(把蜡块熔化……切碎)2.为了加快熔化速度,可以先准备蜡屑。切大约三分之一的蜡块就可以了。3.接下来究竟如何制作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制作蜡烛的视频。(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蜡烛的制作。4.你能简单说说制作蜡烛的步骤吗?(学生交流,相机PPT出示步骤)(1)切碎蜡块;(2)点燃酒精灯,加热蜡屑;(3)把蜡油倒入模具,插入烛芯;(4)等待蜡油凝固。注意事项:别划伤、别烫伤。5.除此以外,老师还有一些要求,PPT出示:(1)分工明确;(2)边做边仔细观察;(3)及时记录发现。(提示:仔细观察每一点变化,如蜡块颜色、气味、大小、形状等,填在《制作蜡烛的发现》上)学生按要求分组制作蜡烛。6.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吧。(教师巡视,随时关注操作步骤和活动安全。先看看整个班级情况,接着到个别小组指导,提醒完成后把工具及时放回原位。)汇报交流发现。(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讲述)(1)蜡烛有个小洞:哟你观察的真细致。这个小洞是由于蜡油表面得张力引起的,就和我们曾经学过的水的张力是一样的。(2)烛芯插入后会冒泡泡:你观察的真仔细,连这个都被你发现了。冒泡泡是由于烛芯表面的蜡遇到炽热的蜡油熔化导致的。(3)慢慢熔化、慢慢凝固。那有谁观察到蜡是怎样慢慢熔化的呢?凝固呢?你观察得真全面,真了不起!(4)白-透明-白,你还注意到了这个,真细致。(5)冒白烟、冒气。这是蜡受热后变为蜡蒸气,上升后又变为蜡的固体小颗粒。师: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有哪些特征发生了变化?哪些特征没有发生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燃烧蜡烛,发现有新物质产生。1.剥去模具,把蜡烛插回橡皮泥里,邻近小组间相互展示你们制作的蜡烛。2.谈话:老师刚才观察了一下,你们的蜡烛形态各异,有圆的、方的、三角的,真不错。你们想点燃它们吗?3.点燃前老师有一些要求,出示要求:(1)分工明确;(2)边做边仔细观察;(3)及时记录发现。(提示:观察什么?观察蜡烛点燃前后的变化,并记录在《点燃蜡烛的发现》表格里。)4.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可以看、摸摸、闻闻等)师:时间到。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1)师:你观察的真到位,火焰能够发出明亮的光芒。(板书:光)(2)师:你观察真仔细。蜡溶化又凝固的过程中,形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蜡还是蜡,蜡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这是一种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边说边指板书)(3)师:蜡烛产生的热量使你感觉烫手!(板书:热)你借助手来观察,真了不起。(4)师:连烛芯都没有漏掉,你的观察一定较全面。(5)师:一眼就被你看到了,不错。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变化呢?(6)师:他看到了,你们看到了吗?你观察真仔细,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发现呢?师:你能把烟收集起来吗?(学生提到蜡熔化、凝固,教师及时指出没有产生新物质)(相机板书:光、热、黑烟)5.刚才我们都是用自己的感官进行直接观察。科学研究常常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事物。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些工具。(1)逐个出示工具。(出示白色小瓷勺、干燥的烧杯)(2)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如何使用工具进行观察。①用小瓷勺去接触蜡烛火焰,观察小瓷勺上的变化。②集气瓶倾斜着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约2厘米处,观察集气瓶内壁是否有水汽产生。③这是澄清石灰水,它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成白色的物质。把针筒内的澄清石灰水注入烧杯,摇晃均匀,使烧杯内壁沾上一些澄清石灰水,之后倾斜着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约2厘米处,观察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白。6.课件出示,提出要求:你们看明白了吗?实验前仍然需要你们注意这三个要求。(只要观察到现象,就及时把工具放回原位)(1)分工明确;(2)边做边仔细观察;(3)及时记录发现。7.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渗透:手靠近火焰感觉到热,手摸小瓷勺也感觉到热)8.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炭黑、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物质还是蜡吗?(相机板书:水蒸气、二氧化碳……)9.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又发现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变短了,同时产生了炭黑、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新物质,蜡的特性发生了改变。(相机板书:产生了新物质)(三)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1.刚才我们经历了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那老师想考考你,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做蜡烛和点燃蜡烛的活动认识了物质的两类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四)探究其他物质的变化1.探究纸张的变化。(1)教师演示撕纸。谈话:老师把纸撕成碎片,这是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2)教师演示烧纸。谈话:老师把纸烧成灰,这是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2.列举生活中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例子。(1)谈话:你能说说生活中一些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例子吗?你的依据是什么?3.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现象,请你分析一下,这些变化是产生还是化学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出示六幅变化图:盐溶解于水、烟花绽放、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火柴燃烧、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教师结合板书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总结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物质的两类变化,那你觉得物质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研究各种变化的目的是什么?板书设计:1.蜡烛的变化蜡块→蜡油→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光、热蜡烛黑烟产生了新物质水蒸气二氧化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2.铁钉生锈课时安排2-1总课时2教学目标1.知道铁钉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铁锈与铁的不同。3.会设计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4.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5.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6.认识到铁生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难点:设计实验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生锈的铁制品,不生锈的铁制品,放大镜,小锤子,砂纸,检测电路,铁钉,塑料试管,水,食用油,一次性滴管,标签,橡胶手套。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出示生锈的铁钉,认识生锈现象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铁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锈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表面颜色等)2.你能找出图中生锈的铁制品吗?(表面有斑点)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铁生锈的现象?(什么?哪里?)小结:看来,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铁制品生锈的部分叫铁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铁生锈的问题。揭题:铁钉生锈。二、探究新知(一)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1.谈话:刚才我们看到的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比较。2.出示材料:生锈的铁制品和没有生锈铁制品为了更好地实验,小组先讨论: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可能需要什么工具?交流观察的方法、工具的使用及要点。(1)从颜色、光泽、硬度等方面进行比较。(2)借助小锤子、砂纸、放大镜等工具。3.活动要求:由易到难,有序操作;小组合作,及时记录。实验时注意安全,避免皮肤直接和铁锈接触受伤。小组活动,及时记录发现。汇报交流。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锈是一种暗红色的疏松物质,容易剥落,它和铁有很多不同。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我们把铁生锈的变化就叫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4.铁生锈有什么害处?(易断,强度下降,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变成废品)说一说,读一读铁生锈危害的小资料。小结:铁生锈以后就会失去铁的特性,生锈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二)实验探究生锈的原因1.谈话:铁怎么会变成铁锈呢?什么条件下,铁容易生锈?(1)铁生锈可能与空气有关。(2)铁生锈可能与水有关。(3)铁生锈可能与空气和水都有关。2.小组讨论:可以怎样进行实验。各小组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假设,设计方便操作的实验方案。3.交流实验方案,引导控制有水和无水,有空气和无空气等实验条件。4.小组组装实验装置。(1)没有水:将铁钉放在试管中,加入干燥剂。(2)一半水一半空气:将铁钉放入试管中,加水至铁钉的一半。(3)浸在水中:将铁钉放入试管中,加水淹没铁钉,再滴入两滴食用油。总结拓展小结:铁生锈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要过几天后才能见分晓,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同学们每天观察,及时记录变化,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板书设计:2.铁钉生锈空气?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2.铁钉生锈课时安排2-2总课时3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铁与水和空气接触容易生锈,了解防锈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会设计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4.在探究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设计中,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积极反思,不断修正。5.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防锈实例,寻找其中的原理,并积极思考是否可以进行改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难点:设计实验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生锈的铁制品,不生锈的铁制品,放大镜,小锤子,砂纸,检测电路,铁钉,塑料试管,水,食用油,一次性滴管,标签,橡胶手套。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针对铁钉为什么生锈,提出了几个假设,我们认为生锈可能和水或者空气有关,并做了3组探究实验,让铁钉分别暴露在有空气、有水、有空气又有水的环境中,经过一周时间,实验出现了怎样的现象,我们来交流一下。2.出示实验装置,交流汇报:完全浸泡在水中的铁钉,有生锈现象,但是生锈非常轻微;一半浸泡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有生锈现象,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铁钉生锈比较严重;仅仅是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没有生锈;浸泡在油中的铁钉,没有生锈。3.小结:铁钉在有空气、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所以空气和水两者都是导致铁钉生锈的原因,缺一不可。浸泡在水中的铁钉,之所以也有轻微的生锈,是因为水中也有溶解的氧。二、探究新知(一)持续探究,深入发现1.上节课结束后,老师也做了一个铁生锈的实验,老师的方法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来看看。2.出示实验图片,师解释实验方法:老师采用了一小团细铁丝,把它们塞入试管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试管内外的水面齐平,记下水面位置。思考讨论:为什么老师要采用一团细铁丝?为什么要把试管倒扣放入水中?一周下来,老师的这个实验发生了怎样的现象呢?我们继续来观察(出示实验现阶段的图片或者实验视频)。前后对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变化?引导交流:试管内水位上升,说明了什么?小结:在铁丝生锈的过程中,会消耗一部分空气,准确地说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铁生锈其实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氧化反应。故事分享:《不要进入存放铁器的密室》讨论:故事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二)探寻方法,防止生锈1.生锈是一件让人讨厌的事,因为生锈,铁变得疏松脆弱,失去了原来的特性,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从生锈的原理出发,你能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避免生锈吗?2.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各种铁制品是采用了什么方法防止生锈?擦去水分、喷漆、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等。3.你还了解哪些防锈新方法,关于防锈,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比如:控制湿度低于一定值,就可以减少或避免锈的形成;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如锌、锡、铬、镍等,这些金属常因氧化而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水和空气等对钢铁的腐蚀;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细密稳定的氧化膜,如在机器零件、枪炮等钢铁制件表面形成一层细密的黑色四氧化三铁薄膜等。)总结拓展调查你生活中的各种铁制品,它们是使用了那种方法来防锈。附:故事《不要进入存放铁器的密室》2007年9月23号,国际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但对于3位水手来说,这一天却异常凶险。大叔RobertEbertowski、BobO’Brien和FindlayMacFadyen都是经验丰富的海员,其中Ebertowski是一位40岁的工程师,O’Brien是一位59岁的医疗官,MacFadyen在英国商船上做了很多年的机匠。这三人登上了应急救援船VikingIslay号。他们不会想到,这次普通的差旅竟然会成为死亡之行。这艘船要前往英国约克郡附近的石油钻井平台Ensco92。在9月21号,船员们调试了一下锚。船上的锚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平常都是封起来的,船员们也不常进入安放锚的锚链舱。没想到这次测试为三人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VikingIslay号载着一行人向石油钻井平台行驶。这天的浪有点大,MacFadyen的船舱旁边正好是锚链舱,锚敲打链条的声音让他难以入睡。由于通往锚链舱的路上有一个用螺栓拴上的检修孔,体型庞大、过洞有困难的MacFadyen就拜托Ebertowski和O’Brien去锚链舱处理一下噪音问题,他在外面和他们通过无线电沟通。他们卸掉了封闭锚链舱的螺栓,然后爬了进去。很快,首先进入锚链舱的Ebertowski就因为失去意识跌落在地板上。BobO’Brien用无线电通知了MacFadyen后,想要进入锚链舱营救队友,结果他也晕了过去。心急如焚的MacFadyan喊了两个水手前去查看,发现二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两个水手意识到空气有问题,于是马上去拿可以独立供氧的自给式呼吸器(SCBA)。着急救人的MacFadyen想带上自给式呼吸器进入锚链舱,但是他吨位太大,爬不进去。于是他脱掉了自给式呼吸器,戴上了小型的紧急逃生呼吸装置(EEBD),然后爬到了锚链舱里。不过,他戴的紧急逃生呼吸装置无法给他庞大的身躯提供足够的氧气,他也晕倒了。船长把船员们都叫了起来,并向海岸警卫队呼叫救援。一番忙乱后,三人终于都被抬了出来。不过这一切都太迟了,他们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船员们都对三个老水手死在锚链舱里一事感到十分不解,他们的经验和所受的训练无法为这件事提供合理的解释:锚链舱里只有锚,别的危险物品一概没有,怎么看也不会是个要命的地方啊。谁也不会想到,是锚链舱上的锈杀了这三人。2008年7月,英国海上事故调查局(MAIB)公布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铁锈制造的缺氧环境是三名海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VikingIslay号的锚链舱是一个封闭空间,供人出入的检修孔平时都被封好了,空气无法在锚链舱里自由流通,这就为锈创造了绝好的杀人契机。海上的空气十分咸湿,五行缺氧的“锈儿”在这样友好的生存环境里茁壮成长,逐渐耗尽了锚链舱里的氧气。英国海上事故调查局估计,事发时锚链舱里的氧气含量低于10%。要知道,对人来说当氧气含量只有6-8%时,人就会感到晕眩。当氧气含量降至6%以下,人会立刻昏厥,大脑会受到严重损害,哪怕是三个大力水手也无力回天。板书设计:2.铁钉生锈空气√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3.制作汽水课时安排1-1总课时4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知道汽水的特点。2.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3.通过实验,知道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4.通过资料,知道工厂制造的汽水中含有添加剂,多吃会影响身体健康。5.能通过实验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泡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6.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汽水,能够分辨汽水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哪类变化。7.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工厂制造汽水和自制汽水的不同。8.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9.在科学探究中,能分工协作、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10.在科学探究中,能展现出对制作汽水的兴趣,并感受到制作的快乐。11.了解物质变化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实验,知道制作汽水的原料,掌握制作汽水的方法。难点:理解制作汽水的原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记录表学生材料:实验1:芬达、可乐、雪碧、小苏打、糖、水、白醋、烧杯实验2:锥形瓶(含小苏打)、白醋、带导管的塞子、澄清石灰水、烧杯实验3:小苏打、柠檬、玻璃瓶、矿泉水、糖、食用色素、吸管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最想做些什么?2.学生回答:游泳,教师点评:但要注意安全,要去正规游泳池吹空调也要适当的运动,不要得了空调病吃冰棍也要控制好量,否则肠胃受不了果汁、西瓜你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喝汽水汽水是什么?3.(出示雪碧、芬达、可乐)老师最喜欢在夏天喝这种饮料,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汽水(板书:汽水)为什么把它们叫做汽水呢?4.学生交流:里面有气体(二氧化碳)教师追问:喝过汽水吗?喝汽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5.学生交流:爽、有气、很刺激、打嗝。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感觉很爽很清凉呢?6.学生交流:喝完汽水后气体会从口中和鼻中排出,会带走身体里一部分的热量。教师小结:难怪喝完会这么爽。二、探究新知(一)研究汽水中的气体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准备了一瓶汽水,观察一下,里面有没有气体?2.学生观察,交流:没有,教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生:没有看到气泡3.我们打开瓶盖,再来看看有什么发现?老师提醒大家打开观察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学生操作并交流发现:(板书:气体)有声音(说明什么?有气体跑出来了--气体的流动产生了声音)看到了气泡(哪里?在瓶壁上;说明什么?有气体--气体在水里会形成气泡)老师这里有四种物质(PPT),都是可食用的,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也能产生像汽水里这样的气泡?糖+白醋能产生气泡吗?(小苏打+醋、小苏打+水、糖+水)5.学生猜测,每个小组里各有两种物质,分别倒入空杯中混合,我们来看看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适量、仔细观察。6.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7.学生交流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也能产生气泡,说明它们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这个气体是产生的新物质。8.那气泡里的是什么气体呢?如果是二氧化碳,你有办法来鉴别吗?9.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怎么做?10.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在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中倒入白醋,迅速盖上橡胶塞,导管的另一头插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11.怎么来有序的进行这个实验呢?老师建议小组里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12.30秒钟时间小组里先进行分工。你们准备怎么分工合作?学生交流:我们小组准备我做...他做...13.那我们开始鉴别吧。学生实验观察,交流发现:澄清石灰水慢慢变浑浊,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自制柠檬汽水1.同学们,制作出了二氧化碳,那能不能来制作汽水了呢?(板书:制作)在家里我们一般用柠檬代替白醋,和小苏打产生二氧化碳,小组里想一想,制作这样的柠檬汽水,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你们准备怎么做?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还需要什么?水放多少?4.刚才一个小组说还要加点糖,这是为什么(让汽水有甜味)?放多少?要加颜色?(我们可以使用食用色素,比较漂亮,而且是安全的)?放多少?5.教师出示制作方法(PPT)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6.方法都已经知道了,等会边制作边思考以下问题(PPT),完成实验记录表。每一步都要进行观察和思考,观察什么?混合后什么发生了变化。思考什么?这个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7.学生领取材料,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8.都制作好了吗?展示给大家看放入物质后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柠檬水的味道改变酸没有糖水的味道改变甜没有色素水的颜色改变红没有小苏打水中产生了新物质气泡有9.我们自制的柠檬汽水味道怎么样?想不想来品尝,怎么尝比较卫生呢?10.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用吸管,每人吸一小口,仔细品尝。11.学生交流,教师追问:和买来的汽水相比,感觉有什么不同?12.学生交流:买的汽水气足、甜度合适,颜色也好看,自己制作的有欠缺。(三)探究工厂生产的汽水1.为什么买的汽水比我们自制的好喝好看还气足呢?2.学生交流(比例合适,还添加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追问:你怎么知道的?3.我们来观察汽水的配料表,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秘密。4.学生观察,交流:添加了甜蜜素(调味剂),香料,二氧化碳直接出现在配料表中,说明什么?5.(PPT)这里有一段资料,一起来看一下6.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有些汽水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和调味剂,还含有咖啡因、食用色素等,正是有了这些添加剂,才让汽水变得这么好喝;工厂是通过加压和降温的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里的。7.汽水好喝能经常喝吗?学生交流想法,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8.学生观看,交流,教师小结:看来饮用汽水也要适量,否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总结拓展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汽水的秘密,也自制了柠檬汽水,你知道最早发现这个汽水秘密的人是谁吗?他又是怎么发现的呢?2.学生交流,出示视频。汽水是英国化学家兼牧师\t"/item/%E6%B1%BD%E6%B0%B4/_blank"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明的。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所以汽水也叫碳酸饮料(苏打水属于碳酸饮料)。3.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想法?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只要善于观察生活,敢于尝试,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当然要想制作出美味又健康的汽水,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课后我们可以还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其它材料,比如果汁、蜂蜜、茶饮等,尝试调制出不同口味的汽水。同时别忘了把制作的过程、看到的现象等用文字、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板书设计:3.制作汽水气泡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4.化学家的研究课时安排1-1总课时5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通过实验,知道颜色是可以分解和合成的。3.通过资料,了解合成橡胶、阿司匹林的发明和空气成分、人体元素的发现。4.能基于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概括出二氧化碳的性质。5.能基于自己的知识作出猜测,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颜色的成分。6.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7.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并在不同实验中能模仿化学家对事物的性质、组成进行分析、研究。8.在科学探究中,意识到观察、实验、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9.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愿意沟通交流,出现不一致时,能综合成员意见,进行反复观察、实验、判断,最终形成正确结论。10.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1.模仿化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家的探究过程。2.能在实验中,研究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3.能在实验中,分析颜色的合成与分解。4.通过资料,了解化学家的发明与发现。难点: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能在不同实验节点分析出二氧化碳对应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锥形瓶、橡皮管、橡皮塞、小苏打、白醋、澄清石灰水、烧杯、蜡烛、蜡烛架、火柴、铁架台、玻璃皿、橡胶鞋、橡胶轮胎、阿司匹林、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吸水纸、夹子、粗线、黑色水笔。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人称为科学家,其实科学家中存在着很多的分类,你知道有哪些类别的科学家吗?学生回答(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2.小结:是的,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化学家的研究。板书:化学家的研究二、探究新知(一)模仿化学家的研究,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1.提问:(出示白醋、小苏打)同学们,老师这边有两样物品,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化学家你会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2.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1)这是什么东西? (2)它有什么性质? (3)与另一种物质混合起来会怎样呢? (4)它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吗?3.讲述:同学们可真厉害,有这么多的想法和疑问,其实你们刚才提的这些问题,也是化学家们经常研究和思考的问题。4.提问:现在老师告诉大家,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白醋和小苏打,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那二氧化碳气体又有什么性质呢?5.讲述:下面就请同学们像化学家一样通过一些实验来研究一下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请看实验内容。板书:研究物质的性质实验1通过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把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空瓶中,看一看,闻一闻,观察它的特点。实验3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点燃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发生的现象。6.讲述:同时,实验中还有一些注意点请同学们注意。实验1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请立即盖章塞子密封,以防二氧化碳气体从缝隙中泄漏出去,影响实验效果。实验2对不确定性质的气体不能随便闻、随便尝,在闻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复习方法)实验3利用火柴点燃蜡烛时,一定要注意安全。7.讲述:同时,一个实验结束后请各小组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讨论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然后再下一个实验。现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都清楚了吗?下面就请各位小化学家们带上护目镜开始实验。8.实验:分组自主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9.提问:下面,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以及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互动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性质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性质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灭火器)10.小结:的确,刚才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无色无味、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支持燃烧这些都是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模仿化学家的研究,分析黑色圆点的组成成分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了一系列实验,初步知道了化学家是如何研究物质性质的,那么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物质成分的呢?板书:研究物质的成分2.提问:老师这边有一只黑色水笔,同学们,黑色它是一种纯色吗?(不是)那黑色是由哪些颜色构成的呢?学生猜测3.讲述:同学们,你们的猜测一定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