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要点速记_第1页
2025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要点速记_第2页
2025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要点速记_第3页
2025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要点速记_第4页
2025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要点速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1.1社会工作的含义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1.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理解方式特征举例普通社会工作兼职、非专业、不受薪志愿服务行政性社会工作全职、非专业、受薪政府单位、福利部门专业社会工作全职、专业、受薪专业社工1.3社会工作的目标层面目标具体内容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生命受到威胁缓解困难生命没有威胁激发潜能内部能力激发促进发展外部技能提升社会层面①解决社会问题;②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①弘扬人道主义;②促进社会团结1.4社会工作的功能功能类型层面区分方式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回归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恢复社会功能促进人的发展挖掘自身潜能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情境中」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解决问题预防冲击秩序建构社会资本相互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矛盾冲突推动社会进步困难群体生活改善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形成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伊丽莎白济贫法(1)政府直接参与社会救助组织工作;(2)“助人自助”观念确定;(3)规定专业人员从事救助活动,为社工职业化奠定了基础。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专业方法的发展(1)1917年里士满《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形成;(2)专业方法确立时间:个案工作(20世纪20年代);小组工作(20世纪40年代);社区工作(20世纪50年代);社会工作行政(20世纪70年代)。2.2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1)目标模式的变化:单纯的治疗、救助发展为治疗﹣预防、救助﹣发展(2)工作对象的拓展:基本生活陷入极度困境的人群扩展为“有需要”的人士。2.4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4)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基本的、扩大的服务对象;潜在的、现有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1)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主体;(2)分为两大类:一线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行政人员。价值观价值观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合作的过程。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4.1社会工作者的特征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不同活动方式、专业技术能力、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社会约束不同。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岗位不同;专业训练与否;开展工作的基础不同;是否具有政治色彩;遵循权威不同。4.2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类型角色主要内容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物质帮助、劳务服务、心理服务、政策信息等)。治疗者对问题/偏差行为的矫正,协助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如戒毒、网瘾治疗。支持者鼓励服务对象自立自强、克服困难,成为服务对象的支持、鼓励者。使能者挖掘并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关系协调者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协助处理不和谐关系。倡导者政策倡导(对政府行为的倡导)、社会倡导(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如:建议、鼓励、呼吁等)。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对助人过程科学设计,对活动开展进行有效控制,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资源链接者向政府部门、福利服务机构或同事、志愿组织等争取资源。政策影响者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定、修订和完善政策。研究者研究者进行的研究可以是对自身服务内容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发展。合并角色既包括直接服务也包含间接服务,而且可能包括不同角色中的互相连带的做法。4.3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素质、政策知识、技术知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4)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6)发展专业的能力。第五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5.1主要服务领域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司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贫、家庭、学校、社区、医务、企业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的三种模式:治疗型、变迁型、社区﹣学校型社会工作。5.2服务领域扩展(1)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3)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社会工作、减灾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性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1.1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1.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项目原则内容基本信念尊重尊重服务对象意见、决定,不指责批判、不强加观点独特性个别关怀、全面服务相信人能改变相信服务对象的潜能和能动性实践原则接纳对价值、偏好、信仰宽容和尊重;接纳不等于认同。非评判不指责、评判言行和价值观个别化尊重个人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保密保护服务对象隐私;未经允许不得透露其信息当事人自决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方式1.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背后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1.4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1)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需要;(2)接纳和尊重;(3)个别化和非评判;(4)注重和谐有序,促进社会共融与发展;(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6)权利与责任并重;(7)个人的发展机遇、潜能提升与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2.1专业伦理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服务对象为本、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坚持专业的权威性。基本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作为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2.2伦理议题内容(1)服务对象自决;(2)保密议题;(3)双重关系;(4)知情同意;(5)多元文化;(6)专业能力。2.3伦理决定处理的原则七项原则具体阐述保护生命原则不仅有义务保护受助者的生命,也要保护其他所有人的生命差别平等原则把握好平等待人和个别化服务的理念自由自主原则保障服务对象的自由和自主性,鼓励表达意见,尊重服务对象的选择和决定最小伤害原则尽可能减少甚至预防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伤害,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生命质量原则尽可能提升服务对象的生命质量隐私保密原则不轻易泄露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确保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受侵犯真诚原则呈现真实的自我,坦诚对待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2.4伦理决定决策模式(1)确认问题或困境;(2)厘清相关的潜在议题;(3)检阅相关伦理守则;(4)了解可运用的法律规章;(5)寻求专业咨询;(6)思考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7)列举和思考不同决定可能的结果;(8)选择最恰当的行动。第三节社会工作伦理守则3.1国际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承认人类与生俱来的尊严;(2)促进人权;(3)促进社会正义;(4)促进自决的权利;(5)促进参与的权利;(6)尊重保密权和隐私权;(7)把人视为全人;(8)合理使用科技和社交媒体;(9)专业诚信。3.2专业伦理守则建立的原则(1)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2)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3.3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作用(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2)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3)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5)维护社会正义。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1.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a.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强调需要的层次;低级需要满足后会产生高级需要。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身体健康和自主)和中介需要(11种)b.人类需要的类型(1)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2)按需要的对象来划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3)按迫切程度来划分:生存性需要、发展性需要1.2人类行为的类型与特点人类行为的类型①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②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③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人类行为的特点①适应性;②多样性;③发展性;④可控性;⑤整合性。第二节社会环境2.1社会环境的特点两大类型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三大系统微观系统(个人)、中观系统(家庭、群体)、宏观系统(文化、社区、组织)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2.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a.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一对夫妇+未婚子女)、主干家庭(父母+一对已婚子女)、联合家庭(父母+多对已婚子女)、单亲家庭、丁克家庭。b.家庭教养模式模式原因人格特征娇纵型溺爱+疏于管束自我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心态;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支配型溺爱+严加管束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专制型缺少爱心+管理粗暴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放任型缺少爱心+放任自流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等冲突型关系紧张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撒谎等心理特征,反社会的倾向。民主型成员互相尊重、鼓励自尊、自信、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c.家庭功能:情感支持、生理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d.同辈群体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e.社会环境要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家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纵向(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①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规范;②建立社会关系,自我调适适应工作和社会需求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①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特征;②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交往中彼此影响;③社区规范对成员行为具有约束作用;④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影响成员行为。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大众传媒(类型:旧传媒、新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①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增强受众的固有观点和行动;②重复传播能够直接改变受众行为;③使受众改变原有立场;④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⑤提供行为规范。2.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人类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具有非平衡性。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3.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发展时期五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停滞矛盾未能顺利解决、需求未能满足或过度满足状况下的保持和停滞。退行受挫或焦虑时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幼稚行为,哭泣酗酒等。3.2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发展阶段主要冲突重要联系形成美德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照护者希望幼儿期(1~3岁)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父母意志力儿童早期(3~6岁)主动还是内疚家庭目的儿童中期(6~12岁)勤奋还是自卑学校和同伴能力青少年期(12~20岁)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同辈群体,角色模式忠贞成年早期(20~40岁)亲密还是孤独爱人、伴侣或亲密朋友爱成年中期(40~65岁)繁殖还是停滞家族、同事、社会规范关怀成年晚期(老年)自我整合还是绝望所有人类智慧3.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0﹣2岁感知运动期(感觉动作);2﹣7岁前运算期(语言、示意);7﹣12岁具体运算期(推论);12岁以上形式运算期(抽象材料、逻辑运算)。个体认识世界的三种原则图式、同化与顺应。3.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阶段基本特征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服从规则以避免惩罚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习俗水平9﹣15岁第一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从传统,谋求赞赏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后习俗水平15岁+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第二阶段: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遵从良心,人类普遍道义高于一切3.5行为主义理论理论代表人物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华生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操作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①行为(感知、记忆、思维等);②反应性行为(明显刺激引起的)和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对环境主动适应)。③强化:正强化(促成某种行为)与负强化(消退某种行为)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①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行为受认知调节和自我调节;②承认直接经验学习,强调观察学习重要性;③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学习的影响。3.6依恋理论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1)前依恋关系阶段;(2)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3)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4)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依恋类型安全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3.7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1)米德自我理论:模仿、游戏、概化他人阶段;(2)托马斯情境定义标签理论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是“越轨生涯”的重要原因。第四节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4.1各发展阶段的特征阶段主要特征婴幼儿生理发展身高、体重、大脑迅速发育;新生儿大脑只有成人25%,2岁达到70%。心理发展(1)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能力记忆发达;(2)婴幼儿后期出现意识记忆萌芽;(3)2周岁形成符号思维能力。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产生: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2)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依恋是一个重要原因。学龄前生理发展脑重量接近成人水平、大小肌肉发展逐渐成熟心理发展语言发展(内部语言、书面语言)、思维发展相互促进社会性发展(1)逐渐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学会区分他人和自我;(2)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互动,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学龄生理发展身体各个方面进一步发育心理发展语言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注意力得到提高社会性发展(1)环境适应性加强,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2)发展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3)逐步形成自己道德意识。青少年生理发展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生殖系统和第二性特征基本发育成熟。心理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情绪丰富激烈,呈现两极化特征。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青年生理发展个体生理成熟、稳定心理发展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能力迅速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发展更为成熟中年生理发展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心理发展个体的认知错综复杂,固定智力继续上升,流动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巧保持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社会性发展(1)情感趋于深沉稳定;(2)婚姻责任感超越情感,婚姻更加务实;(3)处于事业成败的关键期。老年生理发展个体生理的各项机能发生较大的退化。心理发展认知即表现出成熟性和稳定性的一面,也表现出衰退性的一面。社会性发展社会角色逐渐消退,这些角色使老人产生失落感,导致社会地位下降。4.2各阶段面临的问题阶段问题婴幼儿①哺乳问题;②母爱剥夺;③弃婴问题。学龄前①挑食偏食;②攻击行为;③电子产品依赖。学龄①儿童意外伤害;②校园欺凌;③儿童性伤害。青少年①网络成瘾;②青少年犯罪;③青少年性行为;④神经性厌食症。青年①婚恋问题;②性别歧视;③就业问题。中年①早衰综合征;②更年期综合征;③婚外恋;④家庭暴力。老年①失智和失能;②精神健康问题;③死亡问题;④被歧视、被虐待。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取向理论主要观点(1)意识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3)焦虑与防卫机制;(4)性心理发展。实务运用(1)治疗情境;(2)治疗关系;(3)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第二节认知行为理论主要观点艾利斯“ABC情绪理论框架”实务运用(1)原则:界定问题、确定目标、辅导过程。(2)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任务。第三节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3.1系统理论主要观点结构;过程;行动;机能实务运用(1)原则:问题多方面、个体与环境互动、互动关系是动态的、提供帮助针对整体系统。(2)应用:专业关系界定、服务目标、专业人员的角色。3.2生态系统理论主要观点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胜任能力、角色表现、生态地位、适应力实务运用(1)原则:实践一致性、情境的重要性、积极视角、辨识行为模式、重视过程、强调与他人一起工作。(2)注意事项:社会环境为重要因素、着眼点在不同系统、关系是动态的、帮助从生态系统出发。第四节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4.1人本主义主要观点相信人的理性,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实务运用(1)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2)人们彼此负有责任;(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4)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5)自由表达的权利;(6)差别应得到尊重;(7)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权利。4.2存在主义主要观点(1)核心是个人的存在;(2)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实务运用(1)觉醒(个人意识觉醒);(2)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3)选择的自由(个人主观性和选择的自由);(4)对话的必要性;(5)实行。第五节增强权能理论主要观点个人无力感环境压迫产生;环境中存在障碍无法实现权能;缺乏权能;受助人有能力、价值;社工与服务对象合作性伙伴关系。实务运用干预的三个层面:建立合作关系、教授技巧知识、集体行动。服务中平等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建立伙伴关系;分享可以获得能力;对话。第六节社会支持理论主要观点正式支持网络;非正式支持网络实务运用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在3个方面发挥作用:预防、治疗和恢复。第七节优势视角理论主要观点优势;增强权能;成员资格;抗逆力;治愈和整合;对话与合作;悬置怀疑。实务运用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创伤、痛苦可能是机遇;与服务对象合作;所有环境充满资源;专业关系。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1.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间接治疗技巧维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和现实反思主要特点(1)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综合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成因(心理动态、缘由、分类诊断);(3)多层面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1.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论假设(1)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2)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治疗技巧(1)个案概念化;(2)合作式的治疗关系;(3)苏格拉底式提问;(4)结构化和心理教育;(5)认知重塑主要特点(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1.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假设艾利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创造出ABC治疗模式。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主要特点(1)明确辅导要求;(2)检查非理性信念;(3)非理性信念辩论;(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5)巩固辅导效果。1.4任务中心治疗模式理论假设介入焦点:(1)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服务上;(2)关注服务对象自主性。治疗技巧有效沟通行动:(1)2个要素:系统与反应;(2)5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主要特点(1)清晰界定问题;(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3)合理界定任务。1.5危机介入治疗模式危机分类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和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发展阶段危机、解组、恢复和重组。处理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模式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主要问题;(2)迅速做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的问题。1.6人本治疗模式理论假设(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2)自我概念;(3)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治疗技巧创造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模式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1.7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理论假设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治疗技巧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似是而非;强调优点。模式特点(1)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2)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3)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1.8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假设对人的理解;对困难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治疗技巧(1)治疗程序:追思往事;整理旧经验;整合新旧经验;(2)治疗技巧:家庭重塑、家庭塑像、家庭图和家庭年表。模式特点对自尊的强调;关注经验的整合;注重感受的改变。第二节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工作阶段工作任务申请与接案(1)求助者的服务申请;(2)接案;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3)专业关系的建立(重要任务:转介)。预估与问题分析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个人、环境、个人与环境互动资料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①横向分析(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②纵向分析(问题发展变化过程)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问题表现、成因、能力及资源、干预建议制订计划服务计划的制订计划的内容;制订计划要做到的5点服务面谈内外的安排4方面工作服务协议的签订协议的内容、形式开展服务服务的推进从能做的开始,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专业角色的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接纳、无条件关怀、真诚。链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资源(家人、亲属、朋友、同伴、志愿者);正式资源(正式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链接资源的方式资源的提供、资源的发现、资源的培育、需求的表达、利益的协调、权益的保护;服务协调面谈内外协调、服务对象与他人改变协调、服务对象与社工改变协调。评估与结案结案结案5类情形、4项工作内容、3种形式。成效评估评估内容服务对象改变、工作目标实现程度、资源投入。评估方法服务对象评估、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机构评估跟进服务巩固服务对象的进步;增强社会支持;持续评估服务效果第三节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技巧类型技巧项目具体内容会谈类型建立关系会谈;收集资料会谈;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一般性咨询会谈。技巧①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②引导性的技巧(澄清、对焦、摘要);③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记录个案记录方式文字记录、录音、录像;个案记录要求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现在与过去、事实与推断;个案记录作用跟进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转介依据、机构评估依据、未来研究的参考。收集资料会谈的运用自我陈述、对答方式;调查表的运用结构式调查表、非结构式调查表;观察的运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制订服务计划目标清晰而且现实可观察、可测量、现实可行、积极正向服务对象范围明确服务对象、重要他人策略合理与目标一致、互相协调第四节个案管理4.1特点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需多名专业人员服务解决“全貌”的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寻找所需服务网络双重功能保障服务对获得最优服务,并强调服务效率4.2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差异方面个案管理个案工作服务对象问题类型①多重;②使用不同资源和服务①较为单纯②单一资源即可解决服务提供者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功能强化或发展资源网络满足服务对象需求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主要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使能者、咨询者、治疗者服务目标协助服务对象发展使用资源的知识和技巧,争取资源个人的适应与协助解决问题运用的技巧①社会工作者努力联结服务对象与资源②获取内、外资源的技术③针对不同系统层次处置的技术①社会工作者本身是服务来源②问题解决的相关技巧③人际关系技巧4.3个案管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4.4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1)服务对象的参与;(2)服务评估(核心工作);(3)服务协调:管理者注重协调能力,全人服务;(4)资源整合:多方资源;(5)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6)服务监督:确保服务对象认可的标准。4.5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1)个案发掘与转介:转介、外展;(2)评估与选择:对问题进行界定和测评过程;(3)个案计划与执行:包裹式服务,包括了治疗计划和服务计划;(4)监督和评估:是否符合需要、是否满意、是否实现目标;(5)结案:结束服务前的准备工作。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第一节小组的概念、类型与特点1.1小组的类型小组类型内容举例教育小组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新手妈妈训练营成长小组帮助组员了解、认识、探索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青少年野外拓展支持小组成员都存在某一共同性问题,鼓励小组成员分享经验并互相协助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治疗小组组员一般来自有行为问题的群体美沙酮治疗小组、星星点灯小组1.2小组工作理论基础(1)场域理论(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此时此地);(2)小组动力学(小组特性、小组内聚与分裂、小组行为随成员改变而改变);(3)符合互动论镜中自我理论;(4)社会学习理论(学习与模仿、替代强化、认知的重要性、交互决定论)1.3小组的特点与功能小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注重团体的动力。小组功能(1)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2)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二节小组工作的模式工作模式理论基础实施原则社会目标模式(1)参与、提升意识与增能理论;(2)系统功能理论;(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培养并提升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2)发展组员的自我发展、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3)培养小组领袖;(4)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一致性。治疗模式(1)精神分析小组;(2)阿德勒式小组;(3)行为治疗小组;(4)完型治疗小组。(1)综合性原则;(2)建构性原则;(3)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互动模式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社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掘组员的自身潜能,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的信心、知识和能力。(1)开放性的互动;(2)平等性的互动;(3)面对面的互动。发展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焦点在于小组组员的社会功能,重视组员个人潜力的发掘与发挥。(1)积极参与原则;(2)“使能者”原则。第三节小组工作的过程过程组员特点主要任务社工角色准备阶段/①组员的招募与遴选;②确定工作目标;③制订工作计划;④申报并协调资源;⑤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⑥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开始阶段①矛盾心理与行为特征;②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③沉默与被动;④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性。①消除陌生感;②帮助组员厘清对小组的期望,提高对小组目标的认识;③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④制定小组规范;⑤营造信任的小组氛围;⑥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①领导者;②鼓励者;③组织者转折阶段①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②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③角色竞争中的冲突。①处理抗拒行为;②协调和处理冲突;③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④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⑤适当控制小组的进程。①小组协助者;②引导者;③调解人;④支持者成熟阶段①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②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③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④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①维持小组良好的互动;②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③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④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①信息、资源提供者和联结者;②能力促进者;③小组的引导和支持者结束阶段①浓重的离别情绪;②小组关系结构的弱化。①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②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③做好小组评估。①引导者;②领导者;③评估者第四节小组工作技巧技巧类型技巧项目具体内容沟通与互动的技巧与组员沟通的技巧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专注与倾听、积极回应、适当自我表露、对信息进行磋商、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总结。促进组员沟通技巧提醒组员相互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示范引导。小组讨论技巧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选择合适主题;注意讨论主题的措辞;选择合适的形式;安排活动的环境;挑选合适参与者;准备好讨论草案。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开场、了解、提问、鼓励、限制、示范、澄清、聚焦、总结、催化、联结、沉默、中立、摘述、引导、讨论结束。小组介入技巧对小组组员的介入技巧促进个体自我改变、促进组员之间相互学习、改善个体环境;对小组整体的介入技巧改变沟通和互动模式、改变小组对其组员的吸引力、有效利用小组整合动力、改变小组文化;改变小组外部环境的介入技巧机构对小组工作支持、链接机构之间网络、提升社区意识。小组活动设计技巧①扣紧小组目标;②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③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④经验分享环节。小组评估技巧小组工作的评估类型作为工作方法的小组评估:组前计划评估;小组需求评估;过程评估(注意事项、常用方法);效果评估(常用方法)。评估的一般流程评估方案制订、评估体系建立、评估要素间联系、实施评估、评估后审核及编写评估报告。评估资料的收集记录方式:过程式记录、摘要式记录、问题导向记录、录音和录像等。第七章社区工作方法第一节社区工作的特点和目标1.1社区工作特点:(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趋于结构取向;(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3)具有一定的政治性;(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1.2社会工作目标目标类型内容举例任务目标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完成具体工作,满足社区需要,增进社区福利的目标修桥铺路、解决社区环境污染问题等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能力、发展培育社区领袖、能力和信心等方面的提升和增强。发现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参与社区事务等具体目标①以人为中心,促进社区居民的成长和进步;②推动居民参与,培养民主精神;③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尊重社区自决;④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提升社区凝聚力等第二节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主要模式特点实施策略社工角色地区发展模式①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②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③过程目标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④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①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②团结邻里;③社区教育,解决的是居民对社区资源不熟悉或陌生方面的问题和培养居民骨干;④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⑤社区参与,解决社区面对的部分共同问题。①使能者;②教育者;③中介者;④协调者。社会策划模式①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②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③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指向社区未来变化。①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②分析环境和形势;③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能力;④界定和分析问题;⑤确定需要评估需要的主要方法;⑥建立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标准;⑦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性方案;⑧测试方案;⑨执行方案;⑩评估结果。①技术专家;②方案实施者社区照顾模式①协助服务对象正常的融入社区;②强调社区责任;③强调非正式照顾的作用;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①在社区照顾;由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整合式社区照顾;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服务;社区倡导。②注意:在社区照顾注重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照顾;由社区照顾注重亲朋好友等提供的照顾;对社区照顾主要体现在“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的结合①治疗者;②辅导者和教育者;③经纪人;④倡议者;⑤顾问。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实施策略定义类型核心在社区照顾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并向其提供服务①将照顾者迁入社区

②将大型机构改造为更接近社区的小型机构

③将远离市区的大型机构迁入社区内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由社区照顾由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等所提供的照顾和服务,重点协助困难群体建立社会支援网络①提供直接服务的网络

②建立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③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网络强调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发动社区内的亲戚、朋友和邻里协助提供照顾对社区照顾注重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相互融合的重要性①正式照顾的资源

②非正式照顾的资源将传统的家庭照顾升级为社区照顾,重视非正式照顾资源的引入第三节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3.1进入社区进入社区之前的准备了解自己所任职的机构;了解机构分工和自己工作的内容;认识同事。进入社区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办社区活动;积极介入社区事务;经常出现在居民之中;报道社区活动。3.2认识社区a.社区基本情况分析:社区的物理环境、人口状况、资源、权力结构、文化特色;b.社区问题分析工作内容具体含义描述问题弄清楚问题和症状界定问题弄清症状﹣界定问题﹣明确性质﹣提供方向明确问题的范围影响的人数、影响的方面、持续的时间、涉及的冲突、问题的集中点问题的起源和动力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在解决之后产生动力因素c.社区需要分析工作内容具体含义规范性需要专家指出的特定性需要感觉性需要询问是否需要,回答需要或者不需要表达性需要认为需要,自己去尝试,付诸行动比较性需要与其他社区进行比较3.3建立和发展社区组织建立社区组织招收成员;订立组织规则;推选领导者;建立工作小组;筹措经费。管理社区组织服务管理、行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发展。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的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应随着组织的发展而有所不同。3.4制订社区计划明确目标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定策略(1)提出策略的方法:“头脑风暴”(2)评估策略的指标:符合性+可接受性+可行性(3)筛选策略:SWOT分析法(优势+不足+机会+威胁)设计方案计划书应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工作方法、预算、预案等。3.5实施社区工作计划管理社区资源资源分析(了解资源、进行对照);资源开发(人力、资金);资源链接(正式、非正式链接);资源维系。执行工作方案筹备阶段、开展阶段、结束阶段。3.6社区工作评估评估分类(1)过程评估(重点评估社区工作的“质”与“量”);(2)成果评估(工作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3)效益评估(投入产出比)。评估步骤明确评估目标;建立测评标准;设计评估研究方案;收集与分析资料;使用评估结果。第四节社区工作的技巧建立和发展社区关系的技巧了解各类组织的运作情况正式(外显)模式、非正式(内隐)模式;分析组织间关系交换关系、权力依赖关系、授权式关系。组织间交往准则一般准则(尽早交往、利益共享、签订协议、主动维系);特殊交往准则(交换关系、权力依赖关系、授权式关系的交往)。活用组织接触技巧注意组织形象的平衡和统一;增加接触机会;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发展社区支持网络的技巧社区支持网络的功能提供对话与沟通的渠道,增进了解与信任;提供分享信息及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促进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增权。发展社区支持网络的目标和策略增进情感与关怀;促进沟通与理解;促成信任与尊重;维持弹性与适应性。发展社区支持网络的方法网络分析(网络形态、网络功能分析)、发展自助小组(技巧:联结、鼓励与正面强化、组织活动与体验式学习、同辈榜样)、发掘和培育志愿者的技巧。社区教育技巧社区教育的目标态度、知识、行为。宣传教育技巧主要方法:有吸引力、信息明确、目标具体、重复信息,多媒体推广、正面宣传与负面宣传。社区带头人培训目标鼓励积极参与;提升当家做主意识;建立总结和反思习惯;协助建立民主领导风格;建立权责分工意识。社区带头人培训内容沟通与人际关系;筹备、主持会议与演讲技巧,小组带领技巧,组织和管理技巧,谈判游说等政治技巧,运用战略及战术技巧,传媒接触技巧,资源动员技巧。动员群众的技巧直接接触途径(1)已知姓名及联络方法:信件、家访、电话联络;(2)不知姓名及联络方式:街头宣传站、逐户拜访、户外喊话、居民大会;间接接触途径不需要直接接触,不适用于参与动机不强或态度冷漠的居民。选择动员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参加动员工作的人力;动员居民参与的事务是否已经引起居民的广泛关注;动员对象的覆盖范围;动员对象的参与动机。说服居民参与的技巧①能力不够﹣熟人参与、互相帮助、成功先例;②没有时间﹣减少参与代价;③参与人数太少﹣赞赏对方、体谅他人、尽力改变现状、动之以情。注意事项不要言过其实;不宜用力不足或用力过猛;注意分辨动员对象的真实想法;不要与持相反意见的居民争辩。运用传播媒介的技巧途径和技巧邀请记者与新闻稿撰写;接受媒体访问;社交媒体的运用。第八章社会工作行政第一节社会服务计划1.1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内容规划内容时间周期制定者具体内容使命宣言(长期)长期机构的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机构本身的信念、价值观及其在社会上所要建立的地位策略性计划(中期)3~5年机构中高层和中层管理者工作方针,也是机构整体的目标和方向运作性计划(短期)1年机构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对机构目前的工作订立的具体可测量的短期服务指标,常见的是年度计划。1.2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步骤和方法策划阶段具体工作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①问题认识和分析:问题认识工作表(4W1F)、分支法(全面﹣具体);②需求评估。目标制定阶段①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②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重点是可拥有和可动员的资源)。方案安排阶段①制定各种可行性方案;②选择理想的可行方案(可行性方案模型:效率、效果、可行性、重要性、公平、附加结果);③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④制定行动计划(简单时间线条表)。考虑服务的评估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资源使用等情况);②效果评估(方案实施后产生的效果)。第二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2.1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2.2机构的组织结构与运作一般组织结构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团队结构类型多功能型团队(个案管理团队)、问题解决型团队(解决具体问题,临时性);自我管理型团队。机构运作的功能性环节授权目的:①有利于机构发挥最大效率;②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工作动机内容:①分派任务;②授予权力;③明确责任。协调目的:促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分工合作内容:①程序性协调;②工作性协调。沟通目的:推动机构向公众交代内容:①上情下达;②下情上传;③与同事协调;④向公众交代。控制目的:①保证机构服务活动的有序与高效;②保证行政计划的实施方向内容:①控制主体;②控制的对象;③控制目标体系;④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社会服务项目的特征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特征;多个行动主体共同协调的活动;多种资源的动员和整合。第三节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3.1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特征领导影响力的来源魅力、权力、能力;领导特征(1)较少运用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利领导下属;(2)较多运用指导、诱导方式影响下属;(3)较注重使用影响他人的能力和技巧。3.2领导方式领导方式的类型专制型、民主型(参与型)、放任型。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方式获取员工的合作、使用领导者的权威、引导与沟通、维持纪律与督导训练、发挥团队精神。3.3社会服务机构的激励措施(1)了解员工的个别差异;(2)用目标引导员工,增进其对工作的兴趣;(3)提供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4)协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第四节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志愿者管理4.1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任用、训练与发展、绩效评估与激励、薪酬管理、员工关系与维持;4.2志愿者的特点(1)较高的自主性和自发性;(2)志愿者靠自己的热情、兴趣和能力,而不是根据机构正式岗位的要求参与服务;(3)志愿者希望受到尊重、支持和肯定。4.3志愿者管理的内容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规划需求评定、方案规划、经费、相关策略(行销、创新、网络合作等)组织志愿者组织的结构设计、志愿者分组分工、规范制度制定、授权、工作流程、招募与甄选、教育训练领导督导形态、沟通协调、福利与激励控制建立评估标准和方法、基本资料建档、需求及满意度评估第五节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与筹资管理5.1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政府资助(购买服务和奖励)、社会捐助、低偿服务。5.2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预算单项预算法、方案预算法、零基预算法。5.3社会捐助个人捐款动机(个人需要、外界影响、利他动机)、企业捐款动机(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自我利益、税法策略、社会联谊)。5.4筹资方法项目申请(申请书内容)、公益众筹、私人恳请、特别事件等筹资活动。第六节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和公共关系管理6.1公信力的展现财政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服务交代、行政交代。6.2公信力评估(1)资金合理使用和运作;(2)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保持一致;(3)财务与信息的透明化;(4)规范的治理结构。6.3开展公共关系的方法写新闻稿、开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制作机构的刊物、建设机构网站等媒体平台、公开演讲、筹备特别活动。第七节我国的社会福利行政体系7.1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构成民政部职能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管理人社部职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工作、促进就业工作、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劳动保护工作、维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卫健委职能国民健康政策规划、医疗管理和服务工作、疾病预防工作、老年人健康服务和计划生育工作、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卫生工作7.2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1)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2)社会福利行政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与社会合作发展;(3)社会福利行政的专业化。第九章社会工作督导第一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功能1.1督导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保障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工成长;促进专业发展。1.2督导对象与督导者督导者(1)具备社会工作从业资格;(2)具有不少于5年所督导服务领域的实务经验;(3)掌握所督导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有关政策法规;(4)掌握开展督导的方法与技巧;(5)每年接受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督导对象(1)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2)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初级社会工作者;(3)机构实习生;(4)志愿者。1.3社会工作督导的类型督导类型角色扮演强调重点主要责任师徒式督导师傅、徒弟一般议题被督导者训练式督导老师、学生一般议题督导者管理式督导上司、下属特殊议题督导者咨询式督导咨询关系特殊议题被督导者1.4督导的功能功能项目行政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支持的功能关注点组织管理被督导者知识与技能情感提供渠道和资源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心理方面和个别关系支持强调效率称职和胜任力被督导者了解组织和树立正确工作态度1.5社会工作者督导志愿者的功能(1)行政性督导功能﹣培养有效的志愿者;(2)教育性督导功能﹣培养能干的志愿者;(3)支持性督导功能﹣了解和关怀志愿者。第二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和方式2.1督导的内容督导类型具体内容行政性督导(1)社会工作者招募和选择;(2)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3)工作计划和分配;(4)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5)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6)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教育性督导(1)五个“教导”:即教导“服务对象群”、“社会服务机构”、“社会问题”、“工作过程”、“社会工作者本身”的知识。(2)一个“提供”: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3)一个“缓解”。有效缓解社会工作者的压力:①教导时间管理技巧;②教导沟通技巧;③培养价值伦理抉择能力;④发展压力管理培训课程。支持性督导(1)压力来源:服务对象、工作、服务机构行政、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压力;(2)主要内容:①疏导情绪;②给予关怀;③发现成效;④寻求满足。志愿者督导(1)根据志愿者需求,协助建立适当的服务价值和工作态度;(2)把握志愿者督导和志愿者双方的角色职责和期待,建立彼此信任的督导关系;(3)确保志愿者在社会服务机构目标和行政程序内提供服务,做好沟通;(4)切实做好工作安排和分配,随时帮助补充志愿者的服务技术;(5)表扬志愿者优良的工作表现,对不良工作表现要给予建设性的批评;(6)妥善处理志愿者的冲突问题。2.2社会工作督导方式个别督导优点不受任何干扰讨论问题,时间充分;仔细检查工作记录;掌握工作进度;是个别咨询的过程,可提供充分示范。不足仅接受一位督导的信息,可能无助;易成为共同谋划关系;被督导者没机会接触其他督导者。团体督导优点可以减少盲点和偏见;有机会向其他被督导同事学习如何处理他们的服务个案,团体方式可以提供机会进行充分的角色扮演;节省时间、经费和专业人力。不足时间不足;隐藏和忽视问题;与其他人形成竞争;容易产生冲突,隐秘性较低。同辈督导优点专家的权威性降到最低;可在最方便的时间组织和安排督导会议,这种督导不需要付费,对于非常有经验的工作者,这种方式最容易有收获。不足每位成员都没有最终权利和义务,参与的成员会彼此避免争论,部分成员无法与其他分享,有时候成员也会形成同谋。第三节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与技巧3.1社会工作督导的一般过程督导前期相互熟悉,建立关系;开展期建立相互信任和双方同意的督导形式;工作期分享实践经验与感受,答疑解惑、指导工作、促进发展;终结期总结督导过程,综述被督导者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3.2社会工作督导过程中的技巧(1)督导的相互契合技巧;(2)订立协议;(3)开展话题的技巧(由简入难、包容、专注地聆听、提问、保持沉默);(4)同感与分享感受的技巧;(5)要求被督导者努力工作和分享资料;(6)督导会谈的结束技巧。3.3社会工作督导方式中的技巧个别督导一是聆听;二是补充;三是提出疑问;四是进行评价;五是提出建议。团体督导督导团体组成与运作技巧规模(2﹣7人);成员(同一团队);运作(定期且持续);记录主持技巧①熟悉团体成员,建立良好关系;②引导团体成员集中注意力和向心力;③促使团体成员自动自发和自由自在地提出观点和建议;④事先早有准备;⑤察觉团体成员的潜在感受,适当的处理和引导;⑥对感性和理性的成员所表现的观点,善加引导与应对;⑦作“段落结论”,并在结束时提出清晰和具体的归纳及结论。同辈督导团体组成技巧价值共同性;成员(不超过7人);签订契约;注意反馈会议组织技巧①设定基本规则;②每一次会议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所有成员表达他们对团体的希望和需求;③安排一些非正式交流时间。第十章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直接功能①对服务对象:提升其意识和能力;②对社会工作专业:改善实务、完善理论;③对社会:推动社会福利服务发展,治疗和预防社会问题。间接功能①帮助社会大众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促进社工增能,让机构实现管理优化、服务提升。②让社会工作研究者接触社会现实,感知社会现实。③激发不同社会系统的正面功能。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研究选题的伦理①注意研究正当性;②留意实务应用性;③清楚经费的来源。社会工作的伦理①恪守工作原则;②注重社会公正;③注重专业行为。社会研究的伦理正当途径获取资料;尊重被研究者意愿;保持价值中立;保证被研究者表达;不造成伤害;保密;客观公开成果。社会工作研究的目的防治社会问题;改善社会工作实践;建设社会工作理论;推进福利正义。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1)主要探究困难群体及其议题;(2)采用整合审视的研究视角;(3)恪守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4)旨在促进福利、实务、提升理论;体现研究者多元角色。第二节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2.1方法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唯实论、唯名论)、认识论社会工作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诠释主义方法论、批判主义方法论2.2研究范式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研究和理论关系理论检验理论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研究者为外人,排除影响被研究对象为自己人研究策略假设演绎法、结论的精确性实地研究、理解研究具体现象资料特性统计数据描述性文字结果范围较强可推广性个别性和特殊性适用场景已有大量数据,收集资料容易、探讨变量之间关系微观层面上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描述第三节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3.1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逻辑科学环的逻辑架构;归纳推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演绎推理(在应用中检验理论)和假设演绎(归纳和演绎构成);其他逻辑方法。3.2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研究准备确定研究主题(必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建立研究假设、进行研究设计(选取调查对象、确定分析单位、细化研究内容、将理论概念转化为可测量指标、假设的操作化);资料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