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原卷版)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原卷版)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原卷版)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原卷版)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21句子翻译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炼识识中考·题型概述考什么(题型特点)怎么考(考查方向)问什么(常见设问形式)句子翻译题从设题方式看比较固定,而且直接,题干上有“翻译”“现代汉语”这些词,考生一目了然,不存在审题障碍。在试题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少。所要翻译的句子都是语段中的句子,少则一句多则二句。句子翻译题现在已经是中考的必考题,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句式的理解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文中画线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善善总结·模板构建答|题|技|巧第一步:读题1.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根据语境理解文意。然后细读指定翻译的句子,进一步读懂句子意思。2.将指定要翻译的句子以词为单位进行切分,注意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为逐词对号翻译做准备。第二步:翻译1.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2.换。就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4.删。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5.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第三步:确定答案朗读翻译后的句子,检查是不是符合要求题目,是否有不通顺的地方,有无遗漏或不必要的词语,确定答案。『典型问答』1.(2023·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及世祖殂,和士开威权益盛,太尉赵郡王高叡等言于齐主,请出士开为外任。会胡太后觞朝贵于前殿,叡面陈士开罪失,云:“士开城狐社鼠,受纳货赂。臣等义无杜口,胃死陈之。”太后曰:“先帝在时,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仪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太后曰:“梓宫在殡,事太匆匆,异日论之,王等且散。”葬毕,叡等促士开就路。太后欲留士开过百日,数不许,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谓叡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宣苦违?”叡曰:“吾受委不轻。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遂更见太后,苦言之。太后令酌酒赐叡,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遽出。旦日,叡将复入谏,妻子咸止之。叡曰:“社稷事重,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顛沛,”至殿门,又有人谓曰:“殿下勿入,恐有变。”叡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叡执之弥固,出至永巷,遇兵,执送华林园,令杀之,叡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遽出。解解真题·思维剖析(2023·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不失期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1)失期:人有奇志根据词典推断词义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2)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3)次:3.【翻译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演练变式演练(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①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②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季札礼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吴使季札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史狗、公子荆、公叔发……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节)【注】①摄:代理。②干:触犯。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谢曰

谢:感谢B.子臧去之

去:离开C.且嘉季札之义

嘉:赞赏D.北过徐君

过:造访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B.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C.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D.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3.【句子翻译题型】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人本来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B.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替他造房屋。C.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D.吴国人本来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替他造房屋。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遵守节义。当诸樊想把君位让给他时,他认为当国君不是他的应有之节,便决定学习子臧的义举。B.季札是诸樊的弟弟,诸樊将君位传给弟弟馀祭,希望以兄传弟的方式将君位传给季札,是为了完成先王的遗愿。C.季札与子产一见如故,季札出使郑国时,预见子产必定会执掌郑国,于是劝诫子产当以礼治国,否则国将衰败。D.季札坚守初心。徐国国君死后,季札不想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仍解下宝剑挂于徐国国君墓旁的树上。练练好题·题型通关(2023·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2.【句子翻译题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彼竭我盈,故克之。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4.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链接材料】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2023·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先恭王①性刚直。当时誉②鄂文端公③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④诸公,每训梿⑤必以诸城⑥为式⑦。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⑧,涔然泪下,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节选自《啸亭续录》,有删改)【注释】①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誉:称颂,赞美。③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④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⑤梿:恭王永恩之子。⑥诸城:刘文正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⑦式:标准,榜样。⑧属(zhǔ)和:作诗与别人唱和。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

素:(2)率党北上

率:6.【句子翻译题型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7.请结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样的品格与才能。(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请之中书省,得罢役。济宁人皆赞之。视事①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注释】①视事:办公。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9.【句子翻译题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10.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的。(答出两点即可)(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拜年[明]文徵明不求见面唯通谒①,名纸②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选自《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华语教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送刺③[南宋]周密岁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④以己刺尽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异日合并⑤,因出沈刺大束,相与一笑,乡曲⑥相传以为笑谈。(选自《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释·笔记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有删减)【注】①谒: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②名纸:指装饰名贵的名帖,③刺:名帖。最早无纸,名帖都是用竹木削成,所以称“刺”。④阴:暗地。⑤合并:集会。⑥乡曲:乡里。11.对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文中的“谒”和“刺”,名称不同,但用途相似。B.因为嫌弃文徽明家中简陋,所以友人“不求见面”。C.收到满屋的名帖之后,文徽明扔掉了其中的大部分。D.为了感激吴四丈的盛情款待,沈仆主动答应送名帖。12.给文中画直线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B.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C.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D.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13.【句子翻译题型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14.为表达节日祝福,古人遍投名帖,今人群发信息。这种现象你怎么看?(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甲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15.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1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洗) 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C.陶后鲜有闻(新鲜) D.无所不宜(合适)17.【句子翻译题型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18.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至少提出三点)(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20.【句子翻译题型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2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22.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B”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和“D”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2023·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齐策一》)2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臣之妻私臣(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24.【句子翻译题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选自《贞观政要》)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2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27.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2024·江苏苏州·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发白河(其二)[明]归有光①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注】①归有光,字熙甫,明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乙】吴山图记①[明]归有光①吴、长洲②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②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③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④,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⑤于此山哉?④昔苏子瞻称韩魏公⑥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⑤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选自《古文观止》)【注】①《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吴县离任县令魏用晦之邀所写。②吴、长洲:均为吴郡辖县,治所在今江苏苏州。③高第:犹言优等,对官员考评的等级。④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尸祝,即祭祀。⑤惓惓:留恋不忘。⑥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28.【甲】诗中第一句“胡风刮地起黄沙”,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29.联系《吴山图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诗中的“故乡风景好”体现在哪些方面。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吴之故宫在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B.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凡所宜有之书(《送东阳马生序》)31.请用“/”为下列语段断句(限两处)。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32.【句子翻译题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令之于民诚重矣。(2)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33.作者归有光认为县令会影响他治所的山川草木,请用自己的话概述魏用晦与吴地山川草木之间的联系。34.《醉翁亭记》中滁洲山水秀美,请你依据归有光的观点,说说魏用晦和欧阳修在地方为官时有哪些相同的做法。(2024·福建泉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王丹麓家秋海棠武林①王丹麓家之墙东草堂,初植秋海棠一二本,数年而蔓衍堦砌②。康熙乙丑,忽发奇葩千朵,经月不落,其旁复三四如蝴蝶。家人异之,为护其根,布其子③。及明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