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备考:主题、材料、结构、文采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备考:主题、材料、结构、文采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备考:主题、材料、结构、文采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备考:主题、材料、结构、文采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备考:主题、材料、结构、文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中考作文写什么,怎么写,大家都很关心,尤其是初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但大多感到无从着手。其实,我们通过对上海的近年中考作文题进行一番认真的研读,就知道怎么努力了。我们先看一下最近十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题:2015年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2016年没想到,真没想到2017年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8年真的不容易2019年这事,真带劲2020年有一种甜2021年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自2021年起,上海中考作文连续四年为提示语+作文题的形式,此处提示语略,下同)2022年

这不过是个开场2023年

会心之乐2024年

我也是个取水人因此,最近这十年的上海作文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确实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可以真实反映自己的思想、学习、心理的诉求;二是具有积极向上、充分显示当今社会正能量的思想导向,对处于人生“转型期”的考生有着健康、阳光的启示引导作用;三是可以启发考生大胆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内心深处萌发的种种情感、期盼、理想、追求乃至曾遇到过的心理纠结、迷茫、困惑……给自己一个心理释放的机会,让心里话自然流淌。仔细分析这十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题,我们可以从“主题”“材料”“结构”“文采”几个方面努力:(一)确立主题上海这些年的中考作文题目的主题导向非常明确,就是必须表现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具体一点说,就是要确立深刻的主题,表现“我”的精神成长,即反映“我”在思想、学习、交往、课余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这样的文章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章末尾处的“我”相对文章开头时的“我”,至少在某一方面,要有所提高或进步。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也是写某篇文章的目的,指的是作者通过所写题材的叙述和描写,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透露出的情感和意向,并且用点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点题”,是指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交代或提示文章的主题,使读者了解作者写此文的意图,即文章的主题,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的记叙类文章,可以没有点明主题的句子,但中考作文与一般记叙文不同,必须要有点明主题的句子,因为阅卷老师对批阅的中考作文是评判式的阅读,而不是对作品进行研究性阅读,所以考生应该顺应考试之需,把作文的主题明显地在文中表现出来,让阅卷老师读完文章便知文章的主题。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方法把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1.题记点明主题题目下写一个点明主题的题记,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让阅卷老师一看就知文章在写什么;二是时刻提醒自己不会跑题。点题的题记,语言一定要精炼。如《这里也有乐趣》(2014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一文的题记:生活中并不缺少乐趣,而是缺少一双发现乐趣的眼睛……一篇《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2015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开头的题记是:“人生的精彩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中演绎;人生的价值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中体现;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尝试后懂得。”文章结尾还用了后记:“或许,别人的爱是夸奖,而母亲的爱是鞭策”,采用题记与后记的写法,形式活泼,与内容有机统一。2.篇首点明主题如果开篇就能扣标题入题,就为全文定下基调,能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果形成与文章结尾相照应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记住这一天》(2007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一文,第一段这样写道:“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一个夜晚,永远记得那一个夜晚,永远记得那一刻,眼里流出的是眼泪,心间流淌的是幸福。”然后写中考前一天晚上,一时无法入睡,妈妈发觉后,“在我身边躺下,为我紧了紧被子”,并且“把身子移近我,轻轻把手放在我的肩上,轻轻地开始拍打,一下一下”,我的“那种感觉恰似山间潺潺流过的小溪,隆冬过后的第一场春雨,那么安静,那么温柔……”。最后写道:有些日子,有些事,即使没有刻意去怀念,依旧会萦绕在心间。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记住几个小时之前,那个温柔的,久违了的感觉……晚安,妈妈……晚安……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应试作文,小作者在文章首尾的点题,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令人叫绝。一篇《这事,真带劲》(2019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开头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带劲’这个词有许多层意思。从不敢尝试到勇于尝试,对我而言是一件带劲的事”,点出了“不敢尝试到勇于尝试”,然后写了自己与家人到新西兰跳伞的经历,最后写道:“这次的勇敢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可带劲的事,从一开始有所害怕,再到勇敢地跳下去是一次新的尝试。这事,真带劲!”再次点题,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增加了文章的厚度,提升了文章的品质。3.结构排比点题在行文过程中,如采用横式结构(即“总分总”结构),在分说的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重复标题或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考生容易把握,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一篇中考作文《悄悄地提醒》(2011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分说部分安排了三个段落:写学绘画的过程中,纸张、轮廓、彩铅三次“悄悄地提醒”:纸张“悄悄的提醒平息了我烦躁的心,使我从容不迫,不骄不躁”;轮廓“悄悄的提醒描出了我模糊的心,使我细心静心,踏踏实实”;彩铅“悄悄的提醒点亮我黯淡的心,使我丰盈饱满,充充实实”。最后再用一个点题的句子“一草稿,二勾线,三填色,这三步,三个提醒便映入脑海。不经意间,给了我最真诚,最有帮助的,悄悄的提醒”,完成了全文的点题。一篇《有一种甜》(2020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的中考作文,也安排了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用“有一种甜,是辛苦播撒后的笑逐颜开”点明了这个段落的主题;第二个段落用“有一种甜,是竭尽全力后的掌声”,点明了这个段落的主题;第三个段落用“有一种甜,是拉别人一把后的欣慰”,点明了这个段落的主题。文章最后一段,用“有一种甜啊,是你,是她,是我们,竭尽所能拔高自己,尽力帮助别人,一起朝着美好出发”,完成了全文的点题。全文的每一段都紧扣文题,使思维衔接,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结构完整,使文章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听觉上的节奏感,而最后的点题,又层层递进,是横式(总分总)结构的考场作文值得运用的点题方式。4.结尾点明主题结尾是最常见的点题位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尾用一到两段进行议论,升华写作主题,上升到一定高度,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让阅卷老师产生余音绕梁的感觉。一篇《悄悄地提醒》(2011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中,小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往事一如潮水般涌现,心中泛起了热爱。热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它是一颗心的温度。这些往事悄悄地提醒我,我便怀着这份热爱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走过那绽放着的犹如花儿般的青春年华。深刻地点明的文章的主题。一篇《比看上去更有意思》(2021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小作者在文中写细心地呵护自己培植的植物,并由此延伸到关爱自己所遇到的植物,结尾是这样点题的:每当我见到我养的这些植物时,我的心情便会开朗很多。这真的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植物不仅能培养我的动手能力,开发我的智力,还能教会我人生哲理,告诉我该如何想、如何做。就让我把植物也种在心中,把绿色的好心情当作每天伴随我的伙伴吧,这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这种点题方法,让读者把文章读到最后,对文章的主题一目了然,自然会对文章产生好感。可见,优秀的上海中考作文,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作者经历或知道的这件事的过程(起因、经过、结果),另一个是作者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的感悟,包括体验和收获,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看得再仔细一些,我们就可发现,这些优秀的上海中考作文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记叙事情的经过,约占全文篇幅的90%—95%,另一个部分是表达自己的感悟,就是对文中所叙的事情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就是作者自己的感受与领悟,约占全文篇幅的5%—10%。就是说,作者对这件事的感悟在文中只占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却是必须要有的。(二)选择材料研读上海这些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明白:上海的中考作文题注重表达自我,侧重表现考生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情感(亲情、师生情、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等),似乎在刻意地回避当年的社会热点。大家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到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使其中两年的上海中考都推迟了不少时间,但这三年的作文题分别是“有一种甜”“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和“这不过是个开场”,并没有要求直接反映防疫抗疫的生活。这样的命题特点,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社会上部分老师、家长、考生的猜题押题,另一方面这样的命题特点也确实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这种“回避当年的社会热点”的命题特色,实际上是上海中考作文命题的原则之一。前几年也是如此:1997年香港回归,当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良师”;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8月份北京奥运会,当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色彩”;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当年的中考作文题是“黑板上的记忆”。当然,这并不是说,初中生可以不关注社会、不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作文不能反映社会热点。恰恰相反,初中生应该关心社会、关心时政,而且这些题目也完全可以反映当年的社会热点,2008年确实有一些学生根据地震灾区出现的军人的橄榄绿军服、医务工作者的白大褂、蓝色或橙色的简易帐篷等,写出了“我眼中的色彩”。2020年、2022年也确实有学生参加防疫、抗疫志愿者,写出了独特的“有一种甜”,认为“这不过是个开场”。上海中考作文的这种不直接反映社会热点的命题原则,实际上在提醒考生,中考作文的取材,社会热点只能作为选材的一个方面,初中生更应该关心自身的成长。总之,上海的中考作文题目,在写什么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可以写社会热点,但不是必须写社会热点。学生所写的中考作文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熟悉的材料。上海中考作文的最佳文体是记叙文。就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就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通过描述人物和事件表达一定的中心。记事就要交代清楚事件的相关要素,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怎样的一件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当然,有意安排的倒叙、插叙的写法除外),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上海中考作文可以选用如下的事情:1.我的学习成长考生的纯个人的生活,主要是学习成长,包括文化科目的学习和才艺类项目的学习,在学习中体现自己的成长。文化学习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当然应该成为上海中考作文的重要内容;才艺项目的学习又是初中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学生写作的重要内容。上海中考许多作文题就适宜考生反映文化学习或才艺类学习的挫折、困难、成功、喜悦,表现自己的忧虑和欢乐、失误和成功、过程和结果,来体现自己的成长。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参加中考的考生情况比较接近,大体相似,写作时就要注意避开考生司空见惯的素材,要同中求异,写出富有个性的材料。在表现这类生活时,不能仅仅写出学科或项目名称和学习的过程,而要着重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心灵感受,以表现“我”的精神成长的基本主题。比如:“我”是如何经过努力,克服某个困难、战胜某次挫折的;“我”是如何经过努力,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我”是如何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纠正自己错误观念的;“我”是如何在实践中明白某个人生哲理的;“我”是如何调解“我”与他人或他人与他人的矛盾的……2.我的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在家庭中,孩子享受着父母的呵护和照顾,承受着父母的鞭策和希冀,父母栉风沐雨忙于生计,含辛茹苦支撑家庭;祖辈发挥余热关爱儿孙;全家互相体贴共度难关,这些天天发生的事情,演绎着亲情的最动人的乐章,当然是写作的好材料。写具体生活,要注意写出“我”的感受。比如:“我”是如何理解父母的关爱的;“我”是如何理解祖辈的一些做法的;“我”是如何在家庭中发挥作用的;“我”是如何与家人共度暂时困难的;我是如何表达对父辈或祖辈的感恩和回报的……3.我的校园生活学生在成长历程中,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应该就是老师和同学。写老师、写同学、写学校生活,也是上海中考作文的又一主要内容。老师播种着春天的希望,播种着秋天的收获。老师和学生,既是矛盾的双方,更应该是亲密的朋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曲爱的颂歌,洋溢着浓浓的慈爱深情。在老师的辛劳中,流淌着爱的奉献;在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老师用生命的火炬为学生开道,那些严厉掩盖下的关爱,新潮面容后的忠诚,忙碌身影里的苦涩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帮助和至真至诚的奉献和情意,都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缺不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同学之间的情谊是人生最持久最珍贵最纯洁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好友之间的误会和消除,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每天都演绎着生动的多姿多彩的故事,这都是写作的好素材。记录同学间的交往、友情,反映同学的精神风貌,是作文中的一大内容。“我”是如何理解老师严厉下的关爱的;“我”与同学之间是如何竞争和合作的;“我”与好友之间的误会,怎样产生又是如何消除的;“我”是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4.我的社交生活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如与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婶的交往,与商店营业员、个体小摊主的交往,与出租车司机乃至街头陌生人的交往……在交往中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并不断地学习优秀的思想文化,逐步成为一个融入社会的成熟的社会人。在上海中考作文中,反映社会交往中的经历和感触的内容在中考作文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有许多题目,似乎没有硬性规定写社会交往中的事,但如果考生能拓宽视野,把视点定格在社会这一层面上,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与这些人交往而发生的事情和得到的收获,也是上海中考作文中的重要内容。中考作文要有材料,首先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才会从生活中发现大量的有新颖的写作材料。这些材料应当是作者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有所感悟,有真情实感,写出来才能感动读者、能让读者也得到启发和教益。(三)安排结构研读上海这些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明白:在确定了文章的主题、材料后,可以将一件具体完整的事写到底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也可以通过几个片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现文章的中心。那么,到底哪种结构更好?有人认为,中考作文只能写一件事情,否则就是选材不当,内容空洞;也有人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中考作文要写几件事,否则就不合选材恰当、内容充实的标准。其实,从结构上看,上海近年的中考作文题都可以用一件具体完整的事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简称“纵式”结构或“单一式”结构),有少数题目除了用“纵式”结构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也可以通过几个片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现文章的中心(简称“横式”结构或“总分式”结构),有绝少数题目只能用“纵式”结构,不能用“横式”结构;而没有一道题目只能用“横式”结构,不能用“纵式”结构来表现。记叙文的结构除了“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外,还可以巧妙地将“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结合起来形成“纵横式”结构:从外形上看是“横式”结构,由几则似断实连的日记(或片段)组成,但叙述的是一件事的始末,属于“纵式”结构。“纵式”结构的长处是只要写一件事,只要把这件事选好、写好,在过程展开、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可以充分放开手脚,容易完成写作任务,比较容易达到“内容充实”的要求。当然,“纵式”结构要做到选材有新意有相当的难度,不少考生的作文就因为选材一般化而流入平庸之作。因此,“纵式”结构的文章要精心构思,精心选取恰当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注重选材的独特性和新意感,在寻找有独特经历、独特体验、独特感悟、独特积淀的素材方面下功夫。“横式”结构的主体部分以三节为宜,三节各自独立,又有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写人记事,增加了文章的容量,也容易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如能在开头做到总起并统领全文,而结尾又能照应全文,就更达到结构严谨的标准。然而,“横式”结构在整篇文章的构思和开掘主旨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主体部分的三件事(或片段),在主题、体式等方面不但要讲究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要力求具体,防止空泛。如果语言优美,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主体部分的每一大段的段首或段末,可以出现一个结构和内容基本相同的句子,这种句子前半句一般表现文章主题,后半句概括本节内容(当然,也可以反之,还可以用完全一样的句子),把整篇文章凝聚成一个整体,或者直接用小标题。这样的文章容易出新意,容易对读者产生思想感悟上的撞击,给人的感悟主要不是具体的事情,而是逻辑的力量,因此,要关注材料之间的联系。这种结构还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离题的现象,而且可以将貌似松散的材料凝聚在一起,平时写作有离题毛病或只有零碎材料的考生可选用这种结构。从内容上看,写三个材料比写一个材料更充实。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三个材料难以较为具体地表述清楚,容易给人以枯槁干瘪的印象,而仅仅是写事没有感悟,又容易变得松散肤浅。因此在行文时,要适当安排好详略,最后一个材料应该分量最重,写得最详实,而且,这样的文章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更高,如果缺乏语言表达力,文章就容易弄巧成拙,变成形式空洞的僵死文章。“纵横式”结构,比较多见的就是用日记的形式写记叙文。首先,因为目前写日记的学生并不多,把它运用到中考作文中更不多见,写得好,容易产生比较新鲜的感觉。其次,日记比较容易袒露自己的心迹,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用数则日记(从应试实践来看,一般以四则为宜)重点写清一件事的始末,内容要前后连贯。而这件事发生、发展和结局,往往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这种时间跨度,一般来说,以一周左右到两个月之内为宜,不宜太短或太长。时间太短,事件展示不开,时间过长,又不大容易把握。日记的日期要有一定的跳跃性,形成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感觉,也便于从一定的时间跨度上比较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经过。既然用了日记的形式,就要有明显而正确的日记的格式、语言标志和用语特色,一般是居中写月、日(不必写年)、星期和天气,可借助日记上天气情况的词语(阴晴雨雪等)暗示自己的心理变化。日记一般是当天晚上写的,因此要防止在文中出现日记中不可能出现的语句。篇幅上要有详有略,不要平均使用力量,长则数百字,短则几十字,使文面产生错落有致的美感。一般情况下,最短的不要放在最后一则。不用日记的形式,也可以写出“纵横式”的结构,那就是中间三或四个片段不能像“横式”结构各自独立,要有时间先后和事情情节上的发展变化。事实上,上海的中考作文在确定了主题和材料后,用“纵式”结构、“纵横式结构”和“横式”结构都是可以的,都能写出优秀的中考作文。(四)讲究文采研读上海这些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明白:要想写出优秀的中考作文,还要讲究文采。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当然,“讲究文采”不等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讲究文采主要需要思想作支撑。要讲究文采,可以运用以下各种方法:1.用词生动形象用词生动形象,就必须锤炼词语,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文章用词要尽量选用具体的、可感的、有形象性的词语,而不是选用概念化的、抽象的、音调呆板的词语。当然,锤炼词语关键在于平时应注重积累,头脑中要储存丰富,使用时反复推敲,才能妙语连珠。大家都熟悉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33,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作者集中笔力写了雪天捕鸟一节,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彀,虽然着墨不多,但动词却用得相当传神,是一幅充满了儿童乐趣的动画,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情景,听到快乐的欢语笑声。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该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一篇《在学海中游泳》(2009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写到自己对钢琴考级的感受时,“笑靥”“轻漾”“休憩”“嵌”“采撷”“徜徉”等词,信手拈来,表现出出色的语言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使语言得了满分。2.修辞巧妙贴切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修辞方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运用得巧妙就能在文章中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进而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文学性。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服饰之于人。恰当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璀璨亮丽,摇曳生姿。一篇文章中,比喻用得贴切,语言生动活泼,清新明快;拟人用得形象,语言活灵活现,独具一格;排比用得适当,语言气势如虹,一气呵成;对比运得巧妙,语言美丑尽显,相得益彰;引用用得到位,语言意蕴丰厚,文章添香。有一篇《在学海中游泳》,有个片段就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还有引用)等修辞方法,将大自然描绘得美不胜收,让读者宛如走进了世外桃源:在学海中游泳,感悟自然。不止一次读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北国风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美景,心里对此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在多彩的春天,小草嫩嫩油油迎风舞蹈,花苞似开未开,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在繁阴的夏天,大树展开枝丫,花儿争奇斗艳,多么令人陶醉啊!在多情的秋天,稻穗被风吹弯了腰,火红的枫叶与金黄相衬,多么令人向往啊!在梦幻的冬天,雪似杨花翩翩起舞,大地银装素裹,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多么令人心醉啊!在书本里游山乐水,在学海里享受自然。这段文字,语言华丽铺陈,除了引用诗词名句外,一组排比句,结合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酣畅淋漓地绘出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令人陶醉,表现出小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表达能力。3.描写细腻生动文章描写要有情境,用语要含蓄,要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要能促使读者去思考;特别是关键地方的用语,含蓄、有意蕴会使内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更有意境,更有深度。语言描写要注意符合生活实际,要口语化,要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心理描写可用细腻的心理刻画,也可用内心独白,并可用景物描写映衬,多种手法结合使用,使文章富于感染力。细节的描写,“细微之处见精神”,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形象勾勒,或动态造型,或神态描摹,或心理刻画,或捕捉语言,做到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一篇《我想唱首歌》(2003年上海中考作文题),有一段景物描写,摹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展现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神奇魅力,写出了“我”对上海的无限深情:清晨,蓝色的云霞里出现了一道细小的抛物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