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相关知识;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积累生字词。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少年时在生活、学习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情感。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这样一方神奇的天地,它既是童年的乐园,又藏着无尽的探索与想象——那就是百草园。想象一下,夏日里鸣蝉的长吟,冬日里捕鸟的乐趣,还有那神秘莫测的美女蛇故事,无一不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与趣味的百草园。而当我们随着先生的脚步,跨过这道童年的门槛,走进那严谨有序的三味书屋,又能感受到怎样一番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与成长历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的文字,穿越时空,去体验那份纯真与蜕变,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无尽奥秘吧!三、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预习检测见教学PPT课件。目标导学二:默读指导,整体感知,把握内容默读与感知1.默读课文,不要出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2.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边读边思考,迅速理解文章大意。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第一部分(1—8):描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第二部分(9—24):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目标导学三:细读语段,体会百草园的乐趣1.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我”的乐园百草园(总写)三个方面(分写):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神奇的传说(第3-6段)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一)百草园之“有趣的动植物”2.关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是用怎样的词汇在对它们进行描绘?明确: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3.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连在一起的?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明确: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②用“单是……就有……”突出“单是”的内容。4.试着分析这一段的写作方法有何妙处?明确:(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3)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二)百草园之“神奇的传说”5.各抒己见: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赘笔?可以删去吗??明确:不是赘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赘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百草园之“雪地捕鸟的乐趣”6.赏析雪地捕鸟的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明确: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写法思考:①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明确: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②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明确: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③第9自然段中,三个“也许……”句我们该怎么理解?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明确:这一段是记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三个“也许”句,表达了“我”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我”极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第2课时教学导入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鲁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他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又将如何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本堂课的学习。二、教学内容目标导学一:梳理内容,分析人物特点1.文中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明确:三味书屋的布置:入学礼节、教书先生、教学内容、同窗学友。2.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和老师寿镜吾先生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寿先生这位老师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样的?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明确:方正、质朴、博学,严厉而不失温和,对待学生比较开明。(1)结合文章内容和上面对寿先生的总体概述,具体分析寿镜吾先生的形象特征。明确: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去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2)“我”在三味书屋读书,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3.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明确: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4.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明确:在作者的描写中,书屋环境清新淡雅,感到新鲜,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虽说学习内容脱离实际、单调枯燥,但读书生活有趣,还可以寻找读书外的乐趣。总的来说,是求知中不乏乐趣。目标导学二:思考探究,探讨主旨1.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把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适合儿童心理和发展的乐园,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第二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第三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3.艺术特色①多角度描写景物,寓情于景。作者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将景物写得鲜活、生动、形象。如蟋蟀“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的,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角度写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从视觉角度写的。同时,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自己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这些景物描写之中。②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作者先回忆童年时代自己在百草园的游戏生活,然后写自己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的转换,一目了然。写百草园时,作者先介绍它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再写它有哪些可“乐”之处。在具体描写百草园的可“乐”之处时,先写景物可“乐”,后写趣事可“乐”。写三味书屋时,作者先介绍书屋的位置、陈设,对先生的印象,再写学习生活的单调、枯燥和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寻找到的乐趣,条理清晰。③语言生动,准确传神。本文用词贴切、精妙,如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紫红”修饰“桑椹”……无不显示出形容词运用的妥帖。用“扫”“支”“撒”“系”“牵”“拉”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透露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三、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