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资料)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资料)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资料)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资料)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一)1.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喟(kuì)然

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

B、浴乎沂(yí)

莫(mù)春

比(bǐ)及

曾皙(xī)

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

摄(shè)乎

饥馑(jǐn)

D、侍(shì)坐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哂(shě)笑

3.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

舍瑟而作

春服既成

B、风乎舞雩

喟然叹曰

端章辅

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

恃坐

裕乎沂

宗庙会同

D、千乘之国

冉有

无吾以也

夫子栖之

4.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何以哉

用,做

B.居则曰

闲居

C.如或知尔

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

成长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居十日,扁鹊复见(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2)渔人甚异之(

(3)永州之野产异蛇(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父异焉(

(6)异曲同工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不知木兰是女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人不知而不愠(

(6)孰为汝多知乎(

二、填空

1.孔子,名

,字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

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2.宋儒把

》《

》《

》和

》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⑤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夫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文言词归类识记

1.解释加点字意思

①居则曰

②率尔

③因之以饥馑

④知方

⑤方六七十

⑥端章甫

⑦何伤乎

⑧春服既成

⑨异乎三子者之撰

⑩喟然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

①端章甫:

②鼓瑟希:

③风乎舞雩

3.一词多义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②毋吾以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非曰能之,愿学焉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4.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分)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5.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分)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6分)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范曾数目项王7.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6分)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8.下面对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6分)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C.曾皙的答辞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D.曾皙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构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9.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6分)()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9.D(D项概括的是冉有的回答。在他之后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10.翻译下列各句。(20分,每句5分)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B.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即“六经”。D.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二、课内文段阅读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2.C分析本段中孔子对冉有的称呼省去他对学生称呼时常在名字后加的“也”字,而直呼其名“求”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6分)A.孔子的感情已被冉有的回答激怒,已无法顾及他平日与学生谈话时所用的在名后加“也”的亲切,而以直呼“求”表示对“求”的刻骨仇恨。B.孔子语气急促,紧张严肃,宜呼“求”传达出孔子当时那种深恶痛绝的神态。C.孔子是老师,冉有是他的学生。在师生意见相悖时,老师可以直呼学生的名字,表示出师道尊严。D.孔子称呼学生在其名后加“也”和不加“也”,没有情绪的分别。三、名句默写13.以下名句皆出自《论语》,请填完整。(14分,每小句1分)(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2)既来之,___________。(3)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4)过也,人皆见也;_____,__________。(5)人而无信,__________。(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7)往者不可谏,_________。(8)____________,勿施于人。(9)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10)学而不厌__________。(1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不悱不发。(13)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14)言必行,__________。参考答案1.D(A乘chéng,B相xiòng,C靡mǐ)2.A(代词,你们;其余三项均是作词尾用。)3.D(“为”均作动词用,治理;“之”均是代词,但前一个意思是“这些事”,后一个意思是“诸侯”。)4.C(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