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 2.2.3-2.2.4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_第1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 2.2.3-2.2.4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_第2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 2.2.3-2.2.4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_第3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 2.2.3-2.2.4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_第4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 2.2.3-2.2.4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1.能应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准确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能用两个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平行关系的简单问题.[知识链接]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预习导引]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文字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eq\b\lc\\rc\}(\a\vs4\al\co1(a∥α,a⊂β,α∩β=b))⇒a∥beq\b\lc\\rc\}(\a\vs4\al\co1(α∥β,γ∩α=a,γ∩β=b))⇒a∥b图形作用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要点一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例1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解已知直线a,l,平面α,β满足α∩β=l,a∥α,a∥β.求证:a∥l.证明:如图所示,过a作平面γ交平面α于b,∵a∥α,∴a∥b.同样过a作平面δ交平面β于c,∵a∥β,∴a∥c.则b∥c.又∵b⊄β,c⊂β,∴b∥β.又∵b⊂α,α∩β=l,∴b∥l.又∵a∥b,∴a∥l.规律方法线∥面eq\o(,\s\up7(线面平行的性质),\s\do5(线面平行的判定))线∥线.在空间平行关系中,交替使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跟踪演练1若两个相交平面分别过两条平行直线,则它们的交线和这两条平行直线平行.解已知:a∥b,a⊂α,b⊂β,α∩β=l.求证:a∥b∥l.证明:如图所示,∵a∥b,b⊂β,a⊄β,∴a∥β,又a⊂α,α∩β=l,∴a∥l,又a∥b,∴a∥b∥l.要点二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例2已知AB、CD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线段,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MN∥平面α.证明(1)若AB、CD在同一平面内,则平面ABDC与α、β的交线为BD、AC.∵α∥β,∴AC∥BD.又M、N为AB、CD的中点,∴MN∥BD.又BD⊂平面α,MN⊄平面α,∴MN∥平面α.(2)若AB、CD异面,如图,过A作AE∥CD交α于E,取AE中点P,连接MP、PN、BE、ED.∵AE∥CD.∴AE、CD确定平面AEDC.则平面AEDC与α、β的交线分别为ED、AC,∵α∥β,∴ED∥AC.又P、N分别为AE、CD的中点,∴PN∥ED,又ED⊂平面α,PN⊄平面α,∴PN∥平面α.同理可证MP∥BE,∴MP∥平面α,∵AB、CD异面,∴MP、NP相交.∴平面MPN∥平面α.又MN⊂平面MPN,∴MN∥平面α.规律方法1.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的关键是把要证明的直线看作是平面的交线,往往需要有三个平面,即有两平面平行,再构造第三个面与两平行平面都相交.2.面面平行⇒线线平行,体现了转化思想与判定定理的交替使用,可实现线线、线面及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跟踪演练2如图,已知α∥β,点P是平面α、β外的一点(不在α与β之间),直线PB、PD分别与α、β相交于点A、B和C、D.(1)求证:AC∥BD;(2)已知PA=4cm,AB=5cm,PC=3cm,求PD的长.(1)证明∵PB∩PD=P,∴直线PB和PD确定一个平面γ,则α∩γ=AC,β∩γ=BD.又α∥β,∴AC∥BD.(2)解由(1)得AC∥BD,∴eq\f(PA,AB)=eq\f(PC,CD),∴eq\f(4,5)=eq\f(3,CD),∴CD=eq\f(15,4)(cm),∴PD=PC+CD=eq\f(27,4)(cm).要点三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GH∥平面PAD.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MO.∵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PA∥MO,而AP⊄平面BDM,OM⊂平面BDM,∴PA∥平面BMD,又∵PA⊂平面PAHG,平面PAHG∩平面BMD=GH,∴PA∥GH.又PA⊂平面PAD,GH⊄平面PAD,∴GH∥平面PAD.规律方法1.本题证明线面平行,利用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转化,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2.在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时,注意观察图形中是不是性质定理中符合条件的平面.跟踪演练3如图,三棱锥ABCD被一平面所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EFGH.求证:CD∥平面EFGH.证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EF∥GH.∵EF⊄平面BCD,GH⊂平面BCD,∴EF∥平面BCD.又∵EF⊂平面ACD,平面ACD∩平面BCD=CD,∴EF∥CD.又∵EF⊂平面EFGH,CD⊄平面EFGH,∴CD∥平面EFGH.1.已知:α∩β=b,a∥α,a∥β,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a∥bB.a⊥bC.a,b相交但不垂直D.a,b异面答案A解析利用结论:若一直线与两个相交平面平行则此直线与交线平行.2.已知a,b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α∩β=a,b⊂α⇒a∥bB.α∩β=a,a∥b⇒b∥α且b∥βC.a∥β,b∥β,a⊂α,b⊂α⇒α∥βD.α∥β,α∩γ=a,β∩γ=b⇒a∥b答案D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D正确.3.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点B∈β,则在β内过点B的所有直线中()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C.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a平行D.存在唯一一条直线与a平行答案D解析设点B与直线a确定一平面为γ,γ∩β=b,∴a∥b.4.已知直线l∥平面α,l⊂平面β,α∩β=m,则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l∥m.5.过两平行平面α,β外的点P的两条直线AB与CD,它们分别交α于A,C两点,交β于B,D两点,若PA=6,AC=9,PB=8,则BD的长为________.答案12解析两条直线AB与CD相交于P点,所以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此平面与两平行平面α,β的交线AC∥BD,所以eq\f(PA,PB)=eq\f(AC,BD),又PA=6,AC=9,PB=8,故BD=12.1.三种平行关系可以任意转化,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2.证明线与线、线与面的平行关系的一般规律是:“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而作辅助线和辅助面往往是沟通已知和未知的有效手段.一、基础达标1.a∥α,b∥β,α∥β,则a与b位置关系是()A.平行B.异面C.相交D.平行或异面或相交答案D解析如图(1),(2),(3)所示,a与b的关系分别是平行、异面或相交.2.已知直线l∥平面α,P∈α,那么过点P且平行于l的直线()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B.只有一条,在平面α内C.有两条,不一定都在平面α内D.有无数条,不一定都在平面α内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l∥平面α,P∈α,∴直线l与点P确定一个平面β,α∩β=m,∴P∈m,∴l∥m且m是唯一的.3.三棱锥SABC中,E、F分别是SB、SC上的点,且EF∥平面ABC,则()A.EF与BC相交B.EF与BC平行C.EF与BC异面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B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EF∥BC.4.如图,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AC,PC上的点,且MN∥平面PAD,则()A.MN∥PDB.MN∥PAC.MN∥AD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B解析∵MN∥平面PAD,MN⊂平面PAC,平面PAD∩平面PAC=PA,∴MN∥P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B.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C.一个平面内有三个不共线的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D.若三直线a,b,c两两平行,则在过直线a的平面中,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b,c均平行答案B解析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所以A不正确;B正确;C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这三个点在平面的同侧还是异侧;D不正确,因为过直线a的平面中,只要b,c不在其平面内,则与b,c均平行.6.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三个顶点A1、C1、B的平面与底面ABCD所在平面的交线为l,则l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第三平面与两平行平面的交线是平行的.7.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过A1,B,C1的平面与平面ABC的交线为l,试判断l与直线A1C1的位置关系,并给以证明.解l∥A1C1.证明如下: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A1C1⊄平面ABC,AC⊂平面ABC,∴A1C1∥平面ABC.又∵A1C1⊂平面A1BC1,且平面A1BC1∩平面ABC=l,∴A1C1∥l.二、能力提升8.过平面α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则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都平行或交于同一点答案D解析∵l⊄α,∴l∥α或l与α相交.(1)若l∥α,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l∥a,l∥b,l∥c,…,∴a,b,c,…这些交线都平行.(2)若l与α相交,不妨设l∩α=A,则A∈l,又由题意可知A∈a,A∈b,A∈c,…,∴这些交线交于同一点A.综上可知D正确.9.如图所示,直线a∥平面α,A∉α,并且a和A位于平面α两侧,点B,C∈a,AB、AC分别交平面α于点E、F,若BC=4,CF=5,AF=3,则EF=________.答案eq\f(3,2)解析EF可看成为直线a与点A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a∥α,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BC∥EF,由条件知AC=AF+CF=3+5=8.又eq\f(EF,BC)=eq\f(AF,AC),∴EF=eq\f(AF×BC,AC)=eq\f(3×4,8)=eq\f(3,2).10.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α分别交线段PA、PB、PC于A′、B′、C′,若PA′∶AA′=2∶3,则eq\f(S△A′B′C′,S△ABC)=________.答案eq\f(4,25)解析由平面α∥平面ABC,得AB∥A′B′,BC∥B′C′,AC∥A′C′,由等角定理得∠ABC=∠A′B′C′,∠BCA=∠B′C′A′,∠CAB=∠C′A′B′,从而△ABC∽△A′B′C′,△PAB∽△PA′B′,eq\f(S△A′B′C′,S△ABC)=eq\b\lc\(\rc\)(\a\vs4\al\co1(\f(A′B′,AB)))2=eq\b\lc\(\rc\)(\a\vs4\al\co1(\f(PA′,PA)))2=eq\f(4,25).1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N在BD上,点M在B1C上,且CM=DN.求证:MN∥平面AA1B1B.证明如图,作MP∥BB1交BC于点P,连接NP,∵MP∥BB1,∴eq\f(CM,MB1)=eq\f(CP,PB).∵BD=B1C,DN=CM,∴B1M=BN,∴eq\f(CM,MB1)=eq\f(DN,NB),∴eq\f(CP,PB)=eq\f(DN,NB),∴NP∥CD∥AB.∵NP⊄平面AA1B1B,AB⊂平面AA1B1B,∴NP∥平面AA1B1B.∵MP∥BB1,MP⊄平面AA1B1B,BB1⊂平面AA1B1B,∴MP∥平面AA1B1B.又∵MP⊂平面MNP,NP⊂平面MNP,MP∩NP=P,∴平面MNP∥平面AA1B1B.∵MN⊂平面MNP,∴MN∥平面AA1B1B.三、探究与创新12.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的中点是P,过点A1作与截面PBC1平行的截面,能否确定截面的形状?如果能,求出截面的面积.解能.取AB,C1D1的中点M,N,连接A1M,MC,CN,NA1,∵A1N∥PC1且A1N=PC1,PC1∥MC,PC1=MC.∴四边形A1MCN是平行四边形,又∵A1N∥PC1,A1M∥BP,A1N∩A1M=A1,C1P∩PB=P,∴平面A1MCN∥平面PBC1,∴过点A1与截面PBC1平行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连接MN,作A1H⊥MN于点H,∵A1M=A1N=eq\r(5),MN=2eq\r(2),∴A1H=eq\r(3).∴S△A1MN=eq\f(1,2)×2eq\r(2)×eq\r(3)=eq\r(6).故S▱A1MCN=2S△A1MN=2eq\r(6).13.如图所示,已知P是▱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平面PAD∩平面PBC=l.(1)求证:l∥BC;(2)MN与平面PAD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方法一(1)证明因为BC∥AD,BC⊄平面PAD,AD⊂平面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