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假口罩”“假84消毒液”“无法无德者”“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目标1、掌握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2、理解我国法制建设由初创到破坏再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掌握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地位和意义。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真正做到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民自觉守法。“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作用上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
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Legalsystem)(ruleofLaw)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的简称。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时期法治建设阶段列举法治建设的成果精神文明建设表现建国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创
改革开放后80年代发展
90年代加强
新世纪(21世纪)贯彻落实“依法治国”
梳理教材,圈划出当代中国关于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信息八二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五四宪法P58“学习拓展部分”“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比较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不同,有什么意义?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试着分析“八二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①“文革”使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历史环境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P55思考点: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更完整、更全面,更能体现政府对国家治理的决心,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一字之改,其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使之有了必然的精神内容;将更严格地遵守执法原则;从重视制度建设,发展为既重视制度,又重视国家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思考: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①宪法宣誓对于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宪法的实施;②宪法宣誓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合法性和严肃性;③宪法宣誓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理解其就职以后所享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权为民所用。
宪法乃九鼎重器。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此次宪法修改,把宪法宣誓制度确定下来,健全宪法实施制度成为一个亮点。——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成就综述》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期法治建设阶段列举法治建设成果精神文明建设表现建国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创
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后80年代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0S“五讲四美三热爱”90年代加强
90S“文明”、“爱国”新世纪(21世纪)贯彻落实“依法治国”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这个时期出现了如此多“肯干”的人?当时的中国在干什么?百废待兴,物质匮乏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钢铁战线的老英雄”“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王进喜李四光雷锋时传祥孟泰华罗庚焦裕禄材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日)结合材料和课本P58问题探究,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1.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2.作用:①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②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它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④它有利于形成尊重公民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史料一: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家立儒而尊、权威强化”“家族奉儒为范、宗法教化”“社会以儒名教、道德醇化”的方式传承,形成了跨时空魅力。中华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强劲的生命力源于它的生成是“立以生活根基,上农尚伦”,它的教化是“遵以认知心理,入世觉事”,它在功用实现上是“导以回报机理,德者有得”。
——摘编自王正文、袁慧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时空魅力与生命力根源》史料二:在近代中国濒临国家与民族危机的特殊历史境遇中,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体系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与挑战。诸多仁人志士投入“救亡图存”的探索,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导致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出现“一盘散沙”状态。……新文化运动时期,一股激进的民主主义文化大潮呈现出不可逆挡之势,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高扬“文学革命”的大旗,大力抨击传统价值观体系,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助动力。
——摘编自侯松涛、程美东《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分析形成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1)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儒家伦理为核心,注重社会教化形成原因: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精华;儒家的智慧与社会责任感塑造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2)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变化: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呈现“一盘散沙”式的状态;邀进人士大力宣扬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原因:列强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各阶层对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史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价值观变迁过程中如果完全没有国家主导性力量把控,极可能出现价值观在多元化中的失控。要在弘扬和坚持一元性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推动价值观多元形态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一元指导与多元取向在价值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叠互通中,整合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洗炼出来的积极性价值观精神。这些价值观精神,既包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的精华要素,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
——摘编自侯松涛、程美东《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的历史逻辑》(3)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认识。(3)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国民核心价值观内涵也应与时俱进;要弘扬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要弘扬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等课堂小结1949共同纲领195419661978198220042006八二宪法1999“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1990五四宪法国务院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20102018初创遭到破坏“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修正案恢复与完善全面推进19942001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2012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进程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发扬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2020【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导学案上动笔作答,限时8分钟)。材料一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制定和修改。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第二外语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湖大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邮电大学《大学英语初级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学校空调维修合同书
- 代理记账委托协议合同书
- 单位临时工雇佣合同
- 农业执法业务培训课件
- 《化妆品包装材料相容性试验评估指南》
- 【MOOC】健康传播:基础与应用-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空间分布及扩散特征研究》
- 申能集团在线测评题目
-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合同与企业管理服务合同
- 中年职业规划
- 《考虑碳排放权的LZ光伏发电企业价值评估案例研究》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 DB41T 2280-2022 路桥用泡沫轻质土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