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1.“士”,商、西周时期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后,渐渐成为学问分子的统称。这反映了A.民间私学的兴盛 B.士族制度的出现C.宗法制度的瓦解 D.贵族政治的衰落【答案】D【解析】【详解】“士”由卿大夫的家臣转变为学问分子的统称,反映的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因此体现了贵族政治的衰落,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这些“士”是受私学的教化影响,解除A项;士族制度出现在魏晋时期,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法制度,解除C项。2.《汉书》选列了310个县的户口数字,少者户数40196,口数109000;多者户数80000,口数246000。由此可推知,当时A.小农经济特征明显 B.县级行政区较为稳定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国家收人以户税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310个县的户口数字,少者户数40196,口数109000;多者户数80000,口数246000”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汉代小农户的数据浩大,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户及人口的数量,而不是强调地方行政,解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反映人口的增长,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税收的来源,解除D项。3.《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土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经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渐渐形成 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君主当与土大夫共治天下”“也经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皇权肯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故D项符合题意;决策权仍旧属于皇帝,解除A项;宋代是君主专制,解除B项;材料与文官政治的形成无关,解除C项。4.下表为清代部分地方官学与民间书院分布状况。据此可知A.书院教化得到朝廷激励 B.民间教化反映经济发展水平C.官学占据全国主导地位 D.南方地区成为传统儒学重心【答案】B【解析】【详解】从数据可以看出,湖南、四川、广东等地的书院较多,而北方的较少,因为此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因此体现出民间教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看法,解除A项;从数据来看,官学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且材料数据也不是反映出全国的状况,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学的信息,解除D项。5.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经出版,即让国人心理产生震憾性效应,以至一纸风行、前洛阳纸贵。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词,也成为当时人们的口头禅。这主要是因为该书内容A.揭示了自然界发展变更规律 B.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C.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须要 D.宣扬了天赋人权的思想主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严复翻译《天演论》正是处于民族危亡时期,主动提倡社会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故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须要,C正确;A项只是进化论的内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A项;维新变更的指导思想是康梁的思想,解除B项;严复没有宣扬天赋人权,解除D项。6.1920年3月,北大马克思主义学说探讨会成立,以搜集、编译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和分组探讨专题理论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关注国内大事,发展工人人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这说明该探讨会A.注意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B.成为中共北京地区党组织的前身C.最先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D.找到了中国革命成功的正确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和分组探讨专题理论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关注国内大事,发展工人人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可以看出,此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关注国内的工人运动,反映出其注意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A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C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解除C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解除D项。7.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抗日斗争以前,大约是现代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动身点”。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批判国民党忽视工业建设 B.说明抗日斗争经济损失C.强调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D.指引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分析,指出了国内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建国之后的经济建设指明白方向,D项正确;毛泽东的主旨意思不在于批判,解除A项;此时已经是解放斗争时期,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C项。8.据统计,1955年全国职工提出53万多件独创、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有23万多件,仅其中6万多件全年节约和创建的价值就达9000多万元。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群众性劳动竞赛运动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来看,此时正在开展一五安排,国家主动开展劳动竞争是为了调动大家经济建设的热忱,因此才出现了大量的独创创建,故B项正确;此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工业化也没有实现,解除AC项;此时世界上的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解除D项。9.考古学家发觉,古希腊早期建筑多为城堡与宫殿;后随着城邦兴起,市政广场、露天剧场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渐渐增多。这一变更反映了古希腊A.重视建筑的好用性 B.民主政治高度成熟C.公民意识不断增加 D.城市经济日趋旺盛【答案】C【解析】【详解】“后随着城邦兴起,市政广场、露天剧场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渐渐增多”能够为市民供应更好的服务,也能提高公民的公共意识,为其参加城邦事务供应便利,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好用性,解除A项;高度成熟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城市建筑与城市经济旺盛没有必定的关系,解除D项。10.1776年,北美民众从一本小册子中读到:“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恒久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当成为其次个二十年的先例。这些是强词夺理的说法。”据此推知,这本小册子在当时A.契合了北美政治变革的须要 B.得到殖民地民众的普遍认同C.变更了美国的近代历史进程 D.意在共享儿童教化先进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1776年,北美民众”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小册子主要宣扬了北美独立斗争,即抗拒英国的殖民统治,故A项符合题意;“普遍认同”的说法错误,解除B项;C项夸大了小册子的作用,解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11.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广阔居民中大力提倡住房公社居住形式,“住房公社”由单独一间房间以及公共厨房公共食堂幼儿园、浴室、理发馆等公共场所组成。这一居住形式反映了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B.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生活C.国家强化对民众的限制 D.民主同等原则得到贯彻【答案】B【解析】【详解】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提倡人民进行公共的生活,这是受到共产主义理念的影响,是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尝试,故B项正确;材料汉有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对民众的限制,解除C项;公共生活与民主同等无关,解除D项。12.如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该政策A.对欧洲联合具有确定作用 B.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C.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 D.实现了对欧洲的有效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图片的信息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救济西欧的马歇尔安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原与发展,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故C正确;“确定性作用”表述错误,解除A项;马歇尔安排救济的主要是西欧,而不是各国,解除B项;西欧经济复原后渐渐走向了联合,并起先摆脱美国的限制,故D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志向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很多主见。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实行了兼容并收的看法。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阔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协作,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化的探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阅历,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合力和自我修复实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很多个国家。——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材料二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说明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缘由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当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建、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见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加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爱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化,培育具有“自由”、“同等”、“博爱”精神以及酷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启蒙主义主见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以民为本;理念多元,内涵丰富(儒法道结合);在继承中发展(适时调整);利用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强调大一统。影响:形成较为系统的国家治理理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和整体意识;为后世国家治理供应了借鉴。(2)理念:崇尚科学理性;强调分权制衡;敬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公民参政自由,发展公民教化等。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不断解放;传统国家治理理念不能满意现实须要。(3)敬重传统;借鉴西方;立足国情;发展创新。【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得出历史悠久;依据“《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得出以民为本;依据“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得出”理念多元,内涵丰富(儒法道结合);依据“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志向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很多主见。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实行了兼容并收的看法。”得出在继承中发展(适时调整);依据“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得出利用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依据“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合力和自我修复实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很多个国家。”得出强调大一统。影响: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可从形成较为系统的国家治理理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和整体意识;为后世国家治理供应了借鉴等角度概括。(2)理念:依据“科学理性能有效说明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得出崇尚科学理性;依据“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缘由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得出强调分权制衡;依据“国民或公民应当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建、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得出敬重人的主体地位;依据“主见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加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爱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得出保障公民参政自由,发展公民教化等。成因: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不断解放;传统国家治理理念不能满意现实须要等角度概括。(3)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敬重传统;借鉴西方;立足国情;发展创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山西高校堂发展历程表——摘编自行龙《山大往事》材料供应了一个中国高校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近现代教化诸多信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结论不能简洁重复论题。)【答案】评分标准:(1)所拟论题明确,能围绕近现代教化发展这一主题。(2)阐述过程须有史实支撑己逻辑严谨,论证充分。(3)结论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升华,不能简洁重复论题。示例1:论题:晚清时期,近代教化呈现出转型期特征。阐述: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深刻变更。西学不断传入,教化改革渐渐推行,加上清末“新政”的推动以及培育新式人才的须要,近代教化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如教学内容近代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师资新型化等。但由于传统教化思想根深蒂固,守旧势力的参加及影响,再加上办学动机、经费困难和学生来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其难以摆脱传统教化的色调。结论:晚清时期,由于受时代发展、传统教化思想及客观条件的影响,近代教化皇现出新旧交织的转型期特征。这一特征的出现一方面有助于中国教化的近代化,但同时也使这一过程艰难而曲折。示例2:论题:近现代教化发展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阐述: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深刻变更,随着西学不断传入、洋务运动开展和政治变革的相继进行,中国近代化也拉开大幕。传播西学须要载体,近代化发展须要新式人才,近代教化改革遂渐渐推行,近代教化渐趋发展。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的教化教学改革,使教化内容更趋好用性,抗日斗争时期,为免学校受战火焚毁,保存近代化建设的人才基础,学校内迁;建国后,出于工业化建设的须要及受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高校院系进行调整。这些都说明近现代教化的发展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结论:近现代教化发展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对时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无论时代如何变更,教化发展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养,培育时代所需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文明进程。【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材料主旨主要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教化的发展状况。提炼主题时可结合近代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高校发展与救亡图存,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如晚清时期,近代教化呈现出转型期特征。并依据所学学问从教化的近代化的缘由、影响等角度绽开论述。15.材料明初,蒙元残余势力不断南下侵扰,迫使明朝将大量军力囤驻于北部边疆。受限于南北经济差异与物产不平衡,边镇军需巨大但供应严峻不足。而“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洪武三年,朱元璋旨准山西行省谏言,实行将盐政与边政相结合的开粮纳中制度,简称“开中法”。“开中法”分为“报中——守支一市易”三个环节,即先由开中商人按户部榜文所示项目,将所需粮草物资运往边防戍所,换取盐引;再凭所获盐引至指定盐场支领官盐;支取官盐后,到指定地区销售。“开中法”在有效保证边镇地区军需供应的同时活跃了食盐交易市场,并减轻了国家军费开支与运输负担。为降低成本、扩大盐利,部分商人招募劳力前往边镇拓边垦殖、建筑商屯。使“边地尽垦,而塞下粟充溢露积,饶于中土”。——摘编自《明史食货志》(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初实行“开中法”的历史背景及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开中法”的历史作用。【答案】(1)背景:明初边疆危机;边疆军需补给困难;南北方物产不均衡;政府食盐专卖。特点:盐政与边政相结合;官商合作;一策多利。(2)保障了军需供应,有利于巩固国防: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促进了边镇经济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市场,推动了区域性商帮形成。【解析】【详解】(1)背景:依据“明初,蒙元残余势力不断南下侵扰,迫使明朝将大量军力囤驻于北部边疆。”得出明初边疆危机;依据“受限于南北经济差异与物产不平衡,边镇军需巨大但供应严峻不足”得出边疆军需补给困难,南北方物产不均衡;依据“实行将盐政与边政相结合的开粮纳中制度”得出盐政与边政相结合;依据“先由开中商人按户部榜文所示项目,……到指定地区销售。”得出官商合作;依据“开中法”在有效保证……饶于中土”得出一策多利。(2)依据““开中法”在有效保证边镇地区军需供应的同时活跃了食盐交易市场,并减轻了国家军费开支与运输负担。”得出保障了军需供应,有利于巩固国防、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依据“为降低成本、扩大盐利,部分商人招募劳力前往边镇拓边垦殖、建筑商屯。使“边地尽垦,而塞下粟充溢露积,饶于中土”可得出促进了边镇经济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市场,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16.材料开凿于1869年的苏伊士运输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历史上曾为英、法垄断资本限制的运输河公司长期把持。二战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挡以色列的侵略,与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并购买武器装备,此举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剧烈不满并对埃及实施经济制裁。对此,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56年7月宣布“苏伊士运输河国有化”以示报复,苏伊士运输河危机全面升级。同年10月,在美国主导的通过国际会议促使实现国际共管苏伊士运输河的安排失效后,英法两国策动以色列发动侵埃斗争,并趁机对运输河区进行武装干涉。英法两国对埃及的军事行动引起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抗议,并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事务发生后,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表示将“决心运用武力”复原和平;美国也声明“在埃及或别的地方的单边行动将会把自由世界的联合打成碎片”。至此,英法政府内外交困,最终宣布停火。苏伊士运输河属权完全归于埃及。——摘编自刘萌《苏伊士运输河斗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苏伊士运输河事务发生的主要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苏伊士运输河事务的影响。【答案】(1)埃及实行运输河国有化;殖民地历史遗留问题:中东地区民族、宗教与领土纷争;“冷战”的影响;大国插手干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有利于埃及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英、法在中东势力衰退,美国力力增加;世界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推动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详解】(1)依据“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56年7月宣布“苏伊士运输河国有化”以示报复,苏伊士运输河危机全面升级”得出埃及实行运输河国有化;依据“历史上曾为英、法垄断资本限制的运输河公司长期把持”得出殖民地历史遗留问题:依据“此举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剧烈不满并对埃及实施经济制裁。”得出“冷战”的影响、大国插手干预;依据“二战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挡以色列的侵略,与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并购买武器装备,”得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依据所学可得出中东地区民族、宗教与领土纷争;(2)依据所学可从有利于埃及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英、法在中东势力衰退,美国力力增加;世界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推动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等角度概括。17.材料在新中国政府的外交斗争与帮助下,钱学森冲破美国方面的百般阻挠,于1955年踏上归国之路。面对新中国航空事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钱学森打破传统观点,提出优先发展战略导弹事业。60年头初,在物质匮乏与苏联技术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