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2.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由此可见,大运河开凿后()A.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B.推动了隋朝的统一C.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了北部的边防3.“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测试的目的不是寻找诗人而是寻找官吏。其意义首先不在文学史而在政治史。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材料主要说明了A.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B.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C.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诗赋文章发展D.用考试选拔官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原则4.唐太宗强调:“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农时)为本。”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知人善任 B.虚怀纳谏 C.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5.《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舶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了唐朝()A.商品交流繁盛 B.城市经济繁荣 C.民族交往频繁 D.政治制度完善6.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A. B.C. D.7.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8.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9.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西方净土变”中舞伎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而未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以下河南历史文化遗产最能体现这一内涵的是()A. B.C. D.11.下图为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参赛者在马球场上相互配合,驰骋拼搏。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A.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风气刚劲豪迈1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忆普(节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垂老别(节选)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13.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指出:“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段材料反映出()A.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B.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C.宋初实现中原和南方统一 D.五代时期武将掌权的危害14.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15.2007年,考古人员成功打捞出南宋初期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并出水景德镇、龙泉窑等地烧制的宋代著名瓷器数千件,30余种。若用于研究宋代历史,它们属于()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16.对比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表所示史事的共同影响是()澶渊之盟宋夏和约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钱物。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A.促进了政权之间的经济交流 B.加强了北宋对西北地区的管辖C.导致民族之间隔阂日益严重 D.推动了北方地区实现完全统一17.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后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A.政权并立 B.农业发达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18.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下面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是()A. B.C. D.19.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招徕外国商人,力图将海外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市舶利益。“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的基本对外国策。这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重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支持 B.航海技术进步 C.造船业发达 D.商品经济发达20.图一、图二显示了有关唐、宋不同时期人口占比的数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 D.北方人口占比多于南方21.“说话”是宋代瓦子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说话”内容丰富,“凡古今之事悉有囊括,庙堂田野具有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入胜,特别受欢迎。“说话”()A.真实再现了纷繁复杂历史 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娱乐生活C.是研究宋代瓦子的唯一史料 D.加强了政府对市民思想的控制22.《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初衷是()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23.《元史》中记载:“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盛”“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根据材料推断,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A.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B.汉化的需要C.地方政权割据 D.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24.“毕昇木活字(1041-1048)→沈括知延州(1080-1082)→西夏文活字(1080-1216)→回鹘木活字(1300前后)→欧洲木制活字(1420-1426)”。该时序变化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A.印刷效率 B.排版方法 C.商业价值 D.传播历程25.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历法时,曾参考阿拉伯天文学家伊本·尤尼斯等人的著作: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阿拉伯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传入了阿拉伯地区。这反映了()A.文明的差异性 B.文明的双向交流 C.文明的多样性 D.文明的隔阂冲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小题17分,第28小题17分,共50分。)26.国家治理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李老师以“国家治理促盛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走近人物————感受政治统治】(1)杰出帝王的有效治理推动历史发展。请从下面唐朝和元朝两组帝王中,各选一位写出人物简介。任务二【解读文物———见证经济繁荣】(2)历史文物见证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分别简述图一中文物的作用和图二中文物产生的历史背景。图一“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图二“州县之折纳、四方之征商、坊场河波之课息,不贵共钱”皆用交子。——《财用门·储币》任务三【鉴赏艺术———感悟历史价值】(3)下面艺术作品中任选一幅请从社会风貌和艺术价值两方面进行解读。|任务四【走近遗址———见证历史发展】(4)请分别简述下列两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27.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一政治制度的开创者是谁?他和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2)据材料二,指出在这一阶段中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有哪些?并说明这些朝代分别开创了哪些新制度?材料三:(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室,……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故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患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鉴》(3)材料三中的“上”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请再举一例。材料四:(4)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结合图二回答德州在当时归哪一机构管辖?并列举一例这一时期政府对边疆的管辖措施。(5)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大一统”积极意义有什么?2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老师正在以“觅文化传承,扬民族自信”为主题,组织某历史小组进行阶段性探究学习,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双向交流————唐朝文化融中外】(1)分别写出与上述人物相关的事迹,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识图猜节———诗词里的节日】(2)仔细阅读上面图画和诗词,请依次写出它们反映的是哪些传统节日?【史料分析————科技改变世界】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