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九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九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九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九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九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高中)PAGE1-九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西南四省八校联考)明清启蒙思想家认为义利是统一的,既要讲义,又要讲利,应当在“义中取利”,应当“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这说明明清启蒙思想 ()A.背离儒家思想B.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C.主张经世致用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解析〗选B。根据“义利是统一的”“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可知,明清启蒙思想强调义、重视利,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故选B;明清启蒙思想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工商业者的利益诉求,此时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排除D。2.在反思清朝何以取代明朝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 ()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解析〗选D。顾炎武的自觉表现在“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根据所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对传统的空疏学风提出批判,主张知识分子应该服务现实,知识应该于社会有用,故D正确。〖加固训练〗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故A错误;这些学者倡导实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错误;材料只是“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原本的价值取向,故C错误;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正确。3.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解析〗选B。“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可见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错误;“(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正确、C错误;“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不能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错误。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解析〗选A。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上述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内涵,反映了思想文化向近代转型的趋势,故A正确。5.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B.挑战理学正统地位C.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D.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解析〗选D。依据材料“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读书应该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因此D正确。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并未主张学术研究回归儒家原典;B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不是材料主旨;C“解决一切现实问题”表述过于绝对,不是顾炎武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6.明清时期,出现大量“商书”,如明代《水陆路程》《路程要览》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由京城至各地、各行省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并有沿途的风俗物产介绍。据此可知当时 ()A.重农抑商逐渐松弛B.国内市场开始形成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解析〗选C。材料“详细记载了当时由京城至各地、各行省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全国各地联系日益密切,C符合题意;明清时期顽固地坚持重农抑商政策,A排除;明清之前国内市场已开始形成,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解析〗选C。黄宗羲、方以智、侯外庐、岛田虔次的评价分别是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立场下而形成的,故C正确。8.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解析〗选C。由《竹石图》所展示出来的意境可以看出此画属于文人画,风俗画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A错误;材料“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体现的是写意画,故B错误;写意画注重个性的表达,有抒情达意的特点,故C正确;此画属于写意画,注重写意传神,而不是写实描绘,故D错误。9.(2021·文山模拟)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被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解析〗选C。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A错误;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错误;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被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错误。〖加固训练〗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易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 ()A.科举取士弊端凸显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解析〗选C。材料显示“文人弃学经商”在明清小说中“大量”出现,说明文人学士弃学经商在当时较为普遍,使抑商观念遭到削弱。故〖答案〗为C。A,科举取士在当时虽有弊端,但并非文人弃学经商的原因,排除;B,文人经商并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D,文人经商无法反映奢靡之风盛行,排除。1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B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融合,形成京剧。后来涌现了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艺人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D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解析〗选B。郭守敬的成就不能完全代表元代科技成就,也不能推断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故A错误;由京剧著名艺人的涌现,可以推断出京剧走向成熟,故B正确;由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不能推断雕版印刷术的消亡,故C错误;市民阶层兴起是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D颠倒因果关系,故D错误。〖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文化所处大环境——中国古代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这种优势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文化领先的根本原因。(2)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各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3)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自我发展与创新,加之兼收并蓄,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4)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11.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这反映出 ()A.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B.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C.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D.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解析〗选C。利玛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播基督文化取得进展,而其后传教士排斥儒家思想造成“教案”的反差说明中西方文化交流需要互相尊重,故C正确。12.(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明代陆楫曾说:“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在此他主张 ()A.崇奢黜俭,鼓励消费B.遵守儒家主流消费观念C.反对奢侈,崇尚节俭D.消费与个人修养相结合〖解析〗选A。材料“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强调对整个社会而言,消费可以带来经济发展,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务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斯·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摘编自玛丽·伊万丝《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并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清代,北京……苏州……广州……佛山镇”可知印刷业分布广泛等。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可知康乾两帝注重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印刷业的繁荣等。第(2)题结合所学,印刷术西传,欧洲人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效率提升,印刷品价格下降,促进教育的发展,得出普及文化教育;根据材料二“宗教改革”和所学知识,印刷术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等。〖答案〗:(1)特点:印刷业分布广泛;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印刷内容覆盖面广;印刷水平(印刷技术)高超。(6分)原因:政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印刷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的发展需求;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9分)(2)作用:普及文化教育;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0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时期宋元明清“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一是要注意题目要求“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注意“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答案〗: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2分)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各任答两点即可,9分)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1分)九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西南四省八校联考)明清启蒙思想家认为义利是统一的,既要讲义,又要讲利,应当在“义中取利”,应当“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这说明明清启蒙思想 ()A.背离儒家思想B.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C.主张经世致用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解析〗选B。根据“义利是统一的”“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可知,明清启蒙思想强调义、重视利,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故选B;明清启蒙思想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工商业者的利益诉求,此时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排除D。2.在反思清朝何以取代明朝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 ()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解析〗选D。顾炎武的自觉表现在“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根据所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对传统的空疏学风提出批判,主张知识分子应该服务现实,知识应该于社会有用,故D正确。〖加固训练〗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故A错误;这些学者倡导实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错误;材料只是“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原本的价值取向,故C错误;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正确。3.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解析〗选B。“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可见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错误;“(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正确、C错误;“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不能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错误。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解析〗选A。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上述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内涵,反映了思想文化向近代转型的趋势,故A正确。5.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B.挑战理学正统地位C.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D.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解析〗选D。依据材料“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读书应该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因此D正确。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并未主张学术研究回归儒家原典;B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不是材料主旨;C“解决一切现实问题”表述过于绝对,不是顾炎武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6.明清时期,出现大量“商书”,如明代《水陆路程》《路程要览》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由京城至各地、各行省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并有沿途的风俗物产介绍。据此可知当时 ()A.重农抑商逐渐松弛B.国内市场开始形成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解析〗选C。材料“详细记载了当时由京城至各地、各行省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全国各地联系日益密切,C符合题意;明清时期顽固地坚持重农抑商政策,A排除;明清之前国内市场已开始形成,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解析〗选C。黄宗羲、方以智、侯外庐、岛田虔次的评价分别是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立场下而形成的,故C正确。8.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解析〗选C。由《竹石图》所展示出来的意境可以看出此画属于文人画,风俗画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A错误;材料“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体现的是写意画,故B错误;写意画注重个性的表达,有抒情达意的特点,故C正确;此画属于写意画,注重写意传神,而不是写实描绘,故D错误。9.(2021·文山模拟)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被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解析〗选C。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A错误;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错误;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被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错误。〖加固训练〗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易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 ()A.科举取士弊端凸显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解析〗选C。材料显示“文人弃学经商”在明清小说中“大量”出现,说明文人学士弃学经商在当时较为普遍,使抑商观念遭到削弱。故〖答案〗为C。A,科举取士在当时虽有弊端,但并非文人弃学经商的原因,排除;B,文人经商并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D,文人经商无法反映奢靡之风盛行,排除。1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B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融合,形成京剧。后来涌现了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艺人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D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解析〗选B。郭守敬的成就不能完全代表元代科技成就,也不能推断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故A错误;由京剧著名艺人的涌现,可以推断出京剧走向成熟,故B正确;由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不能推断雕版印刷术的消亡,故C错误;市民阶层兴起是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D颠倒因果关系,故D错误。〖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文化所处大环境——中国古代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这种优势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文化领先的根本原因。(2)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各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3)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自我发展与创新,加之兼收并蓄,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4)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11.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这反映出 ()A.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B.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C.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D.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解析〗选C。利玛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播基督文化取得进展,而其后传教士排斥儒家思想造成“教案”的反差说明中西方文化交流需要互相尊重,故C正确。12.(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明代陆楫曾说:“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在此他主张 ()A.崇奢黜俭,鼓励消费B.遵守儒家主流消费观念C.反对奢侈,崇尚节俭D.消费与个人修养相结合〖解析〗选A。材料“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强调对整个社会而言,消费可以带来经济发展,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务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斯·韦伯来说,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