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山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日本、德国等老牌工业国家在高铁技术上的垄断,中国并没有选择望洋兴叹,而是另辟蹊径,完成了超越。B.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详细地分析并严厉地批判了共产党内存在的文风问题,读来令人不赞一词。C.近日,中国考古界传来个振聋发聩的消息,陕西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被确认为西汉文帝帝陵——霸陵。D.古人受限于对自然的认知,对诸多罕见的天文现象都做过牵强附会的解释,董仲舒就将日食视为礼义灭绝的征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相关部门对部分新装修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B.香港各界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将进一步增进团结、增强斗志。C.李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对这本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爱不释手,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D.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生动刻画了第一书记们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动人事迹。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B.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朝服衣冠,窥镜 (《邹忌讽齐王纳谏》)C.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3分)A.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B.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短歌行》)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璧赋》)D.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材料一: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二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其实这个筛子虽则帮助了人和人间的了解,而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我而且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所以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摘编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材料二:建国后,开展了持续的、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绩。从1949年到1998年,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人,成功地把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有近5000万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现阶段,扫盲工作已进入到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扫盲的实践证明,扫盲工作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GDP就会随之增加9%。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劳动力人口比重与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呈正相关,农村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劳动力人口比重与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其中,农村文盲和半文盲劳动人口比重与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的正相关度最大。贫穷与愚昧总是如影随形,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只有通过教育精准扶贫,才有可能阻断贫困源,改变农村文盲群体的不利处境,提升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扫盲工作应当把焦点对准人的发展。识字与掌握技能仅是扫盲的低层次目标,其最高旨归还要促进文盲群体内在自主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地区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导致封建愚昧思想沉渣泛起,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继续开展扫盲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可以为处境不利的文盲群体提供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存技能,还可以转变其思维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唤醒其主体意识,激发其内在潜能,为其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摘编自屠明将、刘义兵《论新时期扫盲教育转型之必然性与路径选择》)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事结绳和传信的铜钱都是文字,是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常常因词不达意引起误会。B.语言比文字更适合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乡土社会中不用文字,这恰恰说明乡下人的“愚”。C.在面对面的情境中,语言和文字都是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动作和表情有时比语言文字更容易传情达意。D.研究发现,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与人口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只要扶贫教育精准,就能杜绝贫困发生。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与人的接触如果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就会大大降低文字发生的几率。B.文字在传情达意时需要讲究艺术,讲究文法,这样做就可有效杜绝文字“走样”。C.文字下乡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基础”是指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环境。D.世界银行的研究和国内学者的研究虽然在内容上不同,但结论却有相似之处。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扫盲工作应当把焦点对准人的发展”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A.王磨镇从农科站抽调骨干组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农民B.农业厅大力开展偏远贫困地区的科技下乡工作C.某地村村建有图书室,为当地村民提供读书场所D.村民在农业报纸上看到无人机喷农药并尝试8.建国后开展持续的、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有何意义?(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纸坊传人蒋爷孙丹北宋真宗年间,富阳竹纸就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和科举考试用纸,享有“十件元书纸考进士”的美誉。经过数百年传承,富春大地上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和擅长纸品生意的商人。其中蒋爷的名气最响亮,不仅因他造纸技艺精湛,更因他深谙经商之道。蒋爷出生在清末一户造纸世家,十八岁跟着父亲学手艺。摸着薄如蝉翼的竹纸,蒋爷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洋溢出丝丝得意,好像是酿造出一坛坛入口醇香、回味悠久的好酒。过完七十大寿,蒋爷生了场重病,眼力和体力大不如以前,做纸的七十二道工序不能一一亲力亲为了,只能在一旁瞅上几眼,但关键环节,蒋爷仍然亲自出马。纸好,首先原料要好。遴选上好的青竹,蒋爷绝不含糊,算计着日子。待到小满前一天,天还没亮透,蒋爷便带人上了山。来到竹林,蒋爷两眼一瞥,在竹上画一个红圈,工人便用斧子将竹子砍下。整整几天,蒋爷满山跑遍,那精气神不像是重病初愈的古稀老人。砍下的竹子经过工人断青、削青、拷白、浸坯、断料后,便要淋料了。这料,蒋爷已备齐,早早存放在石槽里。每年一开春,蒋爷叫上帮工,推出一辆独轮车,车两侧放两只大大的木桶。每到一户人家,蒋爷上前敲门,户主打开门,笑着把蒋爷迎进屋,上座,敬茶,递烟。蒋爷抿一口茶,抽一口烟,看着户主到内房拎出一只尿桶,“咣咣”倒入木桶。很快,蒋爷放下茶杯,从口袋摸出一个铜板,搁在桌上,拱手告辞。“蒋爷,不瞧瞧?”帮工小声提醒。文蒋爷头一摇,手一摆:“都是厚道人家,不会耍滑,下一家。”有一年,蒋爷特意叫上年幼的儿子。儿子嫌臭嫌脏,不愿去。“小子,别瞧不起。”蒋爷正色告诫,“这尿作用大着呢!”经翻滩洗净的白料,工人捆扎后放入尿桶,每页用人尿淋浸,使纤维软化。这样做出来的纸,防虫蛀,防渗墨,这正是富春竹纸的秘方。纸坊需要大量纯尿,不能有污物,且要陈尿,沉淀半个月以上。自家留存尿不够用,就去村里收尿。庄户人家一般屎尿都当肥料使用,舍不得他用。多年来,蒋爷为人爽直,价格公道,十里八乡哪家不曾受过蒋爷的恩惠?只要蒋爷来,没二话。淋好尿的白料,横放堆叠成篷,用干草垫底盖顶围裹密封,发酵两个礼拜后,放入清水浸泡半个月,榨去水分,经过掰料、春料变成稀薄竹浆,即可抄纸。抄纸最考验手艺,蒋谷打着赤膊亲自示范。蒋爷双手拿起竹帘放入竹浆,竹帘是用极细的竹丝为经,丝线为纬,手工编织而成。蒋爷轻轻晃动,使竹浆均匀沉淀,形成一层膜,称为湿纸。蒋爷把竹帘放到纸架板上,轻轻揭起竹帘,湿纸就留在板上。蒋爷一次次重复,滤出厚厚一沓纸,榨干水分,煏弄烘晒后,纸张厚薄均匀,不差毫厘。以前,蒋爷租上做好纸,雇条船,通过水路,运送到上海、苏州等地售卖。蒋爷当家后,开了家“富春纸坊”。蒋爷自幼爱好书画,当街铺开自家竹纸,挥毫写字作画,就是一出活广告。画像栩栩如生,字迹力透纸背,纸色洁白,质地柔韧,闻之有竹子清香,久藏不腐不蛙,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订购者络绎不绝。那年,蒋爷出了趟远门,半个月后回到家,翻看账本,眉头紧锁,叫来儿子问话。“前日,钱塘吴员外定购500刀纸?”儿子点头。“全是一等品?”“糊弄谁?”蒋爷厉声道,“出门前盘点过,一等品存货只有480力。”儿子站着,低头不语。“掺了二等品吧?”蒋爷抬起头,两眼像利刃刺向儿子。“爹,客人要得急。”儿子上前一步,红着脸轻声说,“咱家一等和二等的纸,外表相差无几,作了字画,过二十年才有差别,不碍事。”听闻此话,蒋爷铁青着脸,起身从货架上抽出一张纸,揉成团,扔在地上,让儿子捡起展开。“客人的信任,就像这张纸,你揉皱了,抚得再平,也恢复不了原样。”蒋爷一字一句缓缓道。“纸分等级,人品也分等级。生意人,诚信为本,切不可欺。”蒋爷叫上儿子连夜乘船赶去客人那里,追回了二等纸,道了歉,退了款,赔了一笔钱。客人大为惊讶,非常感动,当场表示“一旦用纸必选富春纸坊”,之后逢人便赞,成为一段佳话。儿孙们谨记着蒋爷训示,将蒋爷书写的“戒欺”二字装裱后悬挂于店堂正上方。经过苦心经营,富春纸坊延续百年,久盛不衰。 (有删改)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蒋爷”活动提供了社会背景。B.儿子在交付吴员外订购的五百刀纸时,故意把二等品掺进一等品中,以次充好。C.“纸坊传人”“小满前一天”“每年一开春”等说法,使小说具有了传统文化色彩。D.“纸分等级,人品也分等级。生意人,诚信为本,切不可欺”一句,点出了主题。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写蒋爷“摸着薄如蝉翼的竹纸”“丝丝得意”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感受。B.小说写蒋爷重病,“眼力和体力大不如前”,后面又写“整整几天,满山乱跑”,看似矛盾实则凸显了他的形象特点。C.小说插叙了蒋爷祖上做好纸并售卖的情节,与前面蒋爷家世和跟随父亲学手艺的情节相照应,使情节严谨合理。D.这篇小说以情节曲折见长,详略得当,小说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11.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蒋爷”这人物形象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戒欺”的理解,以及其在文本和现实中的意义。(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建安四年,从策进讨黄祖于沙羡。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今奸究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招延俊秀,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二十四年闰月,权征关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陆逊别取宜都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二十五年春正月,曹公薨,太子丕代为丞相魏王。冬,魏嗣王称尊号,改元为黄初。二年四月,刘备称帝於蜀。二年八月,城武昌,权下令诸将曰:“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况今处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轻忽不思变难哉?顷闻诸将出入,各尚谦约,不从人兵,甚非备虑爱身之谓。夫保己遗名,以安君亲,孰与危辱?宜深警戒,务崇其大,副孤意焉。”(《三国志·吴志二孙权》)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到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陆逊别取宜都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B.蒙到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陆逊别取宜都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C.蒙到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陆逊别取宜都/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D.蒙到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陆逊别取宜都/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男子三十冠而字。字与本名在意思上多有联系,这点从孙权名、字便能看出。B.亲戚:内外亲属。上古时,“亲戚”所指较广,父母兄弟皆可得称。文中指兄长。C.尊号: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据此,文中“称尊号”指登上帝位。D.孤: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孤”是古代王侯的谦称,类似还有“寡”“不谷”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权临危受命,可堪大任。孙策去世后,孙权接过兄长的事业。他招揽人才,调配将领,讨伐不服从命令的势力。B.孙权不畏强敌,力排众议。赤壁之战前,多数人畏惧曹操的实力,劝说孙权投降。孙权亲率大军,取得战争胜利。C.孙权善于谋断,平定荆州。征讨关羽时,孙权调兵遣将,诱降关羽不成,便切断关羽的退路,最终导致关羽被擒。D.孙权善察多虑,居安思危。当孙权得知将领们出行不带随从和兵器时,他告诫诸将,群敌环伺,切不可轻视疏忽。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闻笛张巡①岩晓②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①张巡,唐开元末进士,安史之乱爆发,与许远一同坚守睢阳,城陷就义。②岩(tiáo)晓(yáo):形容山岭高峻,这里指屹立的城楼。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附城阴”写出了北城被围的情形,以点带面,渲染敌军压境的紧张氛围。B.颔联中,“风尘色”喻指战乱,“天地心”喻指诗人在困境中赤诚的爱国之心。C.“边月”,暗示了守城将士思乡的情感:弥漫的“阵云”,烘托紧张的战斗气氛。D.全诗语言洗练,沉郁苍凉,表现了作者临危局而不惧、视死如归的浩然正。18.请简要赏析诗人以“笛音”收束全诗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古诗文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白居易《琵琶行》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夜色美好,都独自一人饮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作者因国难家仇而悲愤,却不能借酒浇愁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苦闷心情,以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表达饮酒抵挡不住晚风寒意,遣不散心头愁绪。曹操《短歌行》中,也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排遣忧愁。由此可见,诗与酒难解难分,可谓“无酒不成诗”。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撇在后边,①,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②,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③,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清冷的雪水和怪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喜悦B.在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清冷雪水,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边的愁思和哀怨C.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D.在清冷的雪水和怪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边愁绪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楚辞·渔父》:“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②1935年“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领导者之一的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呼喊。③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时代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唐山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C(望洋兴叹:要做一件事儿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2.B(A句式杂糅;C偷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D搭配不当,“刻画……动人事迹”)3.C(前者为名词作动词,后者为形容词作名词;A组为意动用法,B组为名词作状语D组形容词作名词)4.B(前者宾语前置句,后者为一般疑问句;A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都是判断句;D项都是定语后置句)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5.C(A“常常”错;B“这恰恰说明乡下人的愚”错;D“只要……就”错,不是充分条件)6.B(有效杜绝文字“走样”错,原文“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7.D8.答案:①助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②使农村文盲群体摆脱不利处境,提升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③为其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④降低文盲比例(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9.B(“故意把二等品掺进一等品中”说法错,有客人催得紧等客观原因。)10.(D“小说以情节曲折见长”说法错误)11.(1)正面描写。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如:语言描写,文中蒋爷儿子所说的话,很好的体现了他教子有方、讲诚信的形象特点;动作描写,文中蒋爷抄纸一段的描写,“双手拿”“轻轻晃动”“放”“轻轻揭起”一系列动作,展示出他精湛的技艺。)(2)侧面描写。通过对户主、客人的描写,从侧面衬托蒋爷为人爽直、讲诚信的形象特点。(3)对比手法。将蒋爷与帮工、儿子做对比,凸显其人物形象。(每点2分)12.理解:“戒欺”,就是诚信为本,切不可欺。①故事中,“戒欺”使得富春纸坊延续百年,久盛不衰。②现实中,“戒欺”讲诚信,才能行稳致远。(理解2分;文中意义2分,现实意义2分)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13.D14.A(“男子三十冠而字”错)15.B(“孙权亲率大军”错)16.(1)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孙权可以同(他)一起成就伟业,所以倾心辅助他。(“谓”“委心”“服事”各1分,句子通顺1分)(2)生存时不忘灭亡,安逸时定要考虑危险,这是古人有益的教导。(“虑”“善教”,判断句1分,句子通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7.C(“暗示了守城将士思乡的情感”错,应是烘托战场紧张的氛围。)18.=1\*GB3①照应诗的题目内容。题目即“闻笛”,笛声也暗示了“战苦阵云深”的军中之苦景;=2\*GB3②笛声契合了作者的心境。听到笛声,作者悲凉、忠诚、决绝的各种情感一齐涌上心头;=3\*GB3③以笛音收束全诗,为全诗增添了悠远的韵味,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9.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20.C(其它选项和语段整体情感色彩不合。)21.①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②那融化的雪水③浪花往上抛五、写作(60分)22.试题解析:本题由三个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从试题材料看,选择从古代、现代到当代的三个典型材料,既形成时间跨度,也保持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使考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思考、展开论证。从试题内在关系看,这是一个“个人”与“时代”互动关系型题目。命题态度鲜明,旨在引导考生在阅读试题所给材料和必修一上册《沁园春·长沙》《百合花》《喜看稻菽千重浪》《归园田居》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个人和时代之间的互动性关系。当然,这种思考不是随意的,而是要紧扣材料内容。结合材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材料一“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黑暗混乱时代,作为个人的“我”要“独清”,要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作为个人的“我”要“独醒”独立清醒,有自我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影响时代。从材料一看,强调在黑暗时代背景下坚守个体价值的重要方式,但这种方式对时代的影响是渐变的,不是“暴风骤雨式”的,以较为缓慢的方式才能影响和改变时代。二是从材料二看,“1935年“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指出当时黑暗落后的时代特征,蒋南翔发出的时代呼喊不仅是个体独立自由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将个体的人生追求和唤醒更多有志青年参与到党领导的时代变革相结合,具有改变旧时代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样才能推动时代剧变,迎来新时代。三是从材料三看,时代背景是国家发展的新时代,是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时代,在新时代作为“广大青年”的个体要利用时代发展契机,肩负时代使命,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用不懈奋斗推动新时代继续向前发展。由此可形成作文核心立意是“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三个主要论证方向是“黑暗时代中的个体坚守与时代渐变”“黑暗时代中的个体改革与时代剧变”“新时代中个体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