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F/38/wKhkGWa6q-eAX_J2AAKEu_JktIU389.jpg)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F/38/wKhkGWa6q-eAX_J2AAKEu_JktIU3892.jpg)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F/38/wKhkGWa6q-eAX_J2AAKEu_JktIU3893.jpg)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F/38/wKhkGWa6q-eAX_J2AAKEu_JktIU3894.jpg)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F/38/wKhkGWa6q-eAX_J2AAKEu_JktIU3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阳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高二文科历史命题人吴小清审题人董智华2018.5一.选择题(24×2=48分)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对各政治势力之间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地区同内地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的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表明唐朝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B.官员奏事与弹劾的渠道受阻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史官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3.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4.现存于河北定州的元代清真寺汉文碑记《重建礼拜寺记》认为:伊斯兰教奉行的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席.朋友之信与儒家五伦;伊斯兰教的真主与儒经中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与儒家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这一见解A.显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合B.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C.印证了元代中国开放和平等的包容性文化D.标志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5.明初在赋税方面民田税轻,官田税重,在募役方面为了照顾官田赋役负担,反过来官田役轻,民田役重。因而在土地买卖上,民田价高,官田价低。这一现象A.加剧了土地兼并B.增加了赋税收入C.减轻了百姓负担D.缓和了社会矛盾6.王阳明说:“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诫”“六经者非他,吾心之道也”。该观点体现了托古改制的精神B.意识到良知的普遍性C.否定了儒家经典的价值D.藐视外在的一切权威7.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8.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种状况A.强化了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B.导致民间尚武风尚日趋浓烈C.推动了传统礼仪的革故鼎新D.促使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9.《申报》“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人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10.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义和团运动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的初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1.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B.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D.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12.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该表说明近代中国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农林渔牧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机器生产18732.637.458.31.7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32.98.0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A.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B.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14.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B.扩大了革命根据地的影响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部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16.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中国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17.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样的认识A.呼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B.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C.表达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诉求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8.根据罗马法学家的解释,万民法是各族共有的法律,公民法是一族的特殊法律,万民法的地位高于公民法。这说明A.自由民之间法律地位趋同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实现C.习惯法的不确定性减小了D.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19.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被常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界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的“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认为“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A.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B.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21.2016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脱欧”举行全民公投,统计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达到51.9%。然而,在英国公投结果公布当天就有人在英国议会网站发起了二次公投请愿,签名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中不乏许多原支持“脱欧”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脱欧宣告欧盟瓦解B.公投暴露出制度的弊端C.欧洲一体化不符合民意D.欧盟内部存在尖锐矛盾22.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平均经济增长率(%)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韩国5.656.447.439.6新加坡1.611.571.312.046.6中国香港6.015.795.935.986.9中国台湾6.306.65.87.67.9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期“亚洲四小龙”A.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经济发展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比较窄
D.政府忽视民众的正当权益23.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由此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A.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合理依据 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24.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上述看法意在强调历史文献的客观性B.历史发展的连续性C.历史研究的时代性D.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题:25题25分.26题12分.选做题:27题或28题15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为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以达到政治的一体化。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一些列经济政策,如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实边,改善边疆的交通与邮政,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以此来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古代治边政策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治边政策相比国民政府的治边政策的发展及其原因。(13分)26.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2分)综合所有图片内容拟定一个主题,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27.[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出于对国家积贫积弱的忧心和对“祖宗之法”的怀疑,北宋神宗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为了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宋神宗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在这个机构中,他听从王安石的举荐,起用了一批主张变法的新人。随着新法的出台.实施,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开始攻击新法。面对种种阻挠,神宗力排众议,先后罢退了一批对变法持否定意见的官员,继续支持新政。但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特别是随着变法的逐步深入,触及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越严重,守旧势力的进攻就越猛烈。逐渐的,神宗开始左右摇摆,他一边安抚守旧派大臣,启用曾被罢退降职的旧派人物,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新派.旧派的力量。最终,神宗在曹后.高后再次流涕,向神宗哭诉“安石乱天下”的情况下,罢王安石相,变法遭受严重挫折。——据杨硕《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主要举措。(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作用。(7分)2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新学制没有明确规定教育的宗旨,但提出了七条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新学制的实质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胡适是新学制创建的重要人物,他认为新学制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弹性,七条标准的精神就是“发展青年个性,使得选择自由”。“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使各地方可以按照各地方的需要与能力,兴办相当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自由。他强调,在推行新学制学校时,应容许旧学制学校的存在。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对当时城乡仍大量存在的私塾,教育当局并未以行政力量强行取消。——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8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有关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教育改革主张形成的主要历史背景。(9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5DADBA6—10DCDBD11—15BBACB16—20DCAAC21—24BACD材料题25、(1)特点: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的“夷夏之辨”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6分)影响: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了国防;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2)发展:实行与内地统一的政治体制,注重经济开发与发展社会事业,体现了民族平等。(6分)原因: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强化了民族认同感;近代列强的侵略,边疆危机突出,迫使国民政府高度重视;西方民主与平等观念的传播,淡化了民族歧视意识;内地近代实业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7分)26、示例一:主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同特征(3分)论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达,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法治取代人治。经济上: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在明清时代发展到顶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G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合同
- 外贸合同款项结算补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作业市场调查与分析合同
- 农业种子买卖合同范本
-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说课稿 鲁教版选修2
- 内部承包责任协议合同范本
- 实习单位用人合同范本详解
- 事业单位员工保密合同范文
- 电源设备供应合同模板
- 跨境人民币借款合同
- 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及措施
- 小学体积单位换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体育教学小组合作
- 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成本效益评估
- 心肺复苏指南
- 《智能物联网导论》AIoT导论-第2章课件
- 柴油加氢装置知识培训课件
- 《妇女保健》课件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 2023年安徽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招聘7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