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_第1页
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_第2页
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_第3页
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_第4页
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为全面完成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1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1〕137号)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总体方案。一、目的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食用菌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要求周年供应。传统的栽培方式一年只生产一季,不仅设施利用率低,而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能够充分利用常规食用菌栽培设施,在不同温型优良品种尤其是珍稀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高产配方、加强科学发菌、出菇管理、综合防控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一年栽培2~3季和一年栽培2~3个品种,达到常规栽培设施周年利用,实现食用菌产品的周年供应,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显著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二、主要技术内容(一)主推技术内容1.选择适宜栽培设施。包括简易冬暖式大棚、半地下冬暖式塑料大棚、无控温设备砖混式结构菇房、土坯结构菇房、防空洞、人造土洞等。2.合理搭配不同温型食用菌品种。在同一栽培设施内,通过高温型品种与中低温型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周年栽培。如高温平菇(或草菇)+杏鲍菇、高温平菇(或草菇)+白灵菇、双孢菇+杏鲍菇+草菇、金针菇+灵芝、土洞内鸡腿菇+杏鲍菇以及不同温型的香菇、平菇品种合理搭配模式。推广应用优质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周年栽培的品种,并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3.采用高产配方。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如白灵菇配方:棉籽壳60,玉米芯40,麦麸15,棉籽饼粉4,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35~165。高温平菇配方:玉米芯60,棉籽壳40,麦麸15,棉籽饼粉6,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45~170。杏鲍菇配方:棉籽壳40,玉米秸60,麸皮15,饼肥7,过磷酸钙1,石膏1,尿素0.3,水160。4.推广科学发菌技术。根据不同品种温型特点,进行科学的发菌管理。如:白灵菇发菌温度24℃~26℃,菌丝长满后在18℃~25℃进行30~50天后熟培养,菌袋生理成熟后低温温差刺激出菇;杏鲍菇发菌温度20℃~22℃5.加强出菇期管理。根据推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科学出菇管理。如:白灵菇菇蕾发育成小幼菇后,应逐渐增加菇棚通气量,温度在12℃~16℃;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150~300勒克斯较为适宜。杏鲍菇温度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以300~800勒克斯为宜;高温6.综合防控病虫害。坚持以环境控制、栽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原则,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以喷洒走道或菌畦覆土为主,且要无菇、避菇使用。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两季栽培的衔接环节做好环境消毒。(二)集成技术内容1.引进筛选品种。引进杏鲍菇、鸡腿菇、白灵菇、金针菇、香菇等不同品种,通过筛选试验和示范,筛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适宜周年栽培的优良品种。2.优化高产配方。根据当地推广的不同周年搭配模式,如土洞栽培鸡腿菇、草菇、杏鲍菇、白灵菇、香菇等,利用当地的原料资源,优化筛选验证适宜品种栽培的高产配方。3.配套集成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不同品种搭配周年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三、实施地点、规模与建设区任务目标(一)实施地点本项目在平阴县、淄博市周村区、淄博市高新区、枣庄市台儿庄区、东营市东营区、东营市河口区、栖霞市、昌邑市、邹城市、金乡县、梁山县、文登市、苍山县、郯城县、临邑县、冠县、惠民县、莘县(2)、邹平县、定陶县等20个县(市、区)21个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二)实施规模每个项目区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要求具备20个以上生产珍稀菇类或高温型品种的栽培设施(简易大棚、无控温设备的生产菇房、土洞),且集中连片,技术水平较高。每个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200个以上。全省安排21个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40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4000个以上。(三)任务目标每个项目区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建立1个以上周年栽培模式的样板,核心区示范区栽培设施在2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200个。全省安排21个周年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40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4000个以上。项目区核心区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提高15%以上,核心区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要求,核心区食用菌从业人员人均增收达到4000元以上,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的生产技术人员200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以上。四、任务分工(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1.制定实施总体方案。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2.组织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共培训100人以上。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在食用菌生产关键季节,选择组织实施较好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4.搞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组织相关市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对项目的落实、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在食用菌生产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指导。5.搞好测产验收总结。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食用菌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复测。同时对所有项目县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上报。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执行、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二)项目实施单位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每个栽培设施(大棚、菇房、土洞),并在每个项目实施区域张贴相应标识。核心示范区要设示范、对比试验区域。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乡、村生产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2~3期,每期4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技术讲座1期以上。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4000份以上。4.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乡镇负责食用菌推广的部门和种植户落实食用菌相关菌需物资。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6.测产验收总结。根据适宜采收的时间,各项目区提前确定测产点并标识,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先进行自测,然后由省站组织专家,根据相关测产要求进行现场测产,并形成测产报告。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五、资金用途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省级项目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1.项目论证和制定方案费3万元,用于专家会议、材料印制、前期调研和现场勘察等。2.技术培训与指导费7万元,用于专家授课、教材印制、培训讲义、专家指导与差旅费等。3.检查督导费3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4.绩效评价、总结验收费2万元,用于绩效考评、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验收等。(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平阴县、昌邑市、邹城市、冠县、惠民县、定陶县项目资金各为30万元,淄博市周村区、淄博市高新区、枣庄市台儿庄区、东营市东营区、东营市河口区、栖霞市、金乡县、梁山县、文登市、临邑县、苍山县、郯城县、莘县奥瑞食品公司、莘县同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邹平县项目资金各20万元。具体资金用途如下:1.技术培训费5~8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2.技术指导费5~8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3.试验、示范补助费8~12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菌种补贴、劳务费、试验示范等补助。4.测产验收和总结费2万元。主要用于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等。六、进度安排根据推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选择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1.2011年10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启动与部署。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推广任务。2.2011年10月-2012年5月,省、县、乡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安排相关试验、示范。3.2011年11月-2012年6月,进行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4.2011年11月-2012年8月,分阶段、分品种组织进行测产,并经过验证、论证形成不同的技术规程。5.2012年9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做好总结与验收。七、保障措施项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指导责任制。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拟采取如下组织和保障措施。(一)建立领导和技术小组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及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验收等工作。成立由有关食用菌专家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各项目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明确由专人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指定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示范区技术培训与指导。(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省级总体实施方案,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框架下,项目县(市、区)按照分解的任务,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三)建立项目实施档案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四)实行专款专用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加大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素质,提高项目区食用菌生产水平。(六)搞好检查督导和总结验收项目县(市、区)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省站在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和项目单位共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于发现的一些先进典型及先进经验和做法,要在其它项目区进行广泛宣传。各项目县(市、区)在项目启动后、项目实施中期、项目实施后期,要主动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项目结束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承担单位及联系方式市项目县(市、区)项目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联系人联系电话济南平阴县平阴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孙宗坊昌邑市昌邑市蔬菜站杨瑶瑶州临邑县临邑县蔬菜局尹之传泽定陶县定陶县多种经营服务中心华尔振州邹平县邹平县蔬菜开发服务中心徐宗全民县惠民县蔬菜办张永相城莘县莘县同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夏凤东奥瑞食品有限公司常继卫县冠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周俊庆沂郯城县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晓晓山县苍山县蔬菜管理局苗全保营东营区东营宋氏菌业有限公司王炳口区东营市河口区农业局秦承庄台儿庄区枣庄市台儿庄区经作站孙晋广台栖霞市栖霞市农业局李志宝明0535-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