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连续细致观察 准确生动表达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连续细致观察 准确生动表达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连续细致观察 准确生动表达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连续细致观察 准确生动表达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连续细致观察 准确生动表达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连续细致观察准确生动表达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连续细致观察

准确生动表达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描绘了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以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示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过程及收获。单元导语为“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平常的事物中获取知识。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从中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在教材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呈现出序列发展的样态,三年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本单元则着重培养学生连续观察的能力。如下表:

册别单元语文要素

三上第五单元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三下第四单元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四上第三单元1.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学习任务群定位)

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将本单元定位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第一,从单元目标看,本单元属于“观察"单元,旨在培养学生连续细致的观察能力。而“实

()

()

()

语文四年级(上)

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概念表述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本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之一。

第二,从单元编排意图看,本单元引导学生先在课文学习中跟随着作者一起观察,然后在生活中连续细致地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并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收获。这其实是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落实。该任务群第二学段明确提出:“学习阅读说明、续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通过学习,希望学生以“观察”为抓手,深入大自然中探索实践,并通过日记的形式捕捉细微洞见。

(学习主题)

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以及学习任务要求,以“连续细致观察准确生动表达"为主题统摄整个单元,以“评选‘最佳观察员’”为核心驱动任务,设置了“跟着作家学观察"走进生活用观察”“整理发现写观察"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群的视角下沿着“明确观察对象—感知观察发现(对象特点及变化过程)—学习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收获—感悟观察好处”的路径,完整体验连续细致观察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观察去捕捉生活中的细微发现。

(学习目标)

1.学习认读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38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积累描写动物住所的词语、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2.阅读《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解作家们独特细致的观察发现,并借助关键语句学习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

3.深入生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持续观察,运用图文结合或表格的形式记录观察所得,重点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

4.阅读《燕子窝》,了解日记格式,并试着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收获,包括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过程及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5.摘抄积累课文中准确形象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关键词的表达效果。

6.联系自己的观察体验,能跟同学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并逐渐养成留心生活、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

第三单元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正确认读生字,积累多音字;正确书写生字词。☆☆☆

阅读与鉴赏1.能诵读、积累三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写的景象。2.能鉴赏准确生动的句子,结合关键词句感受作家的观察方式,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及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

表达与交流1.持续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并用日记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记录观察收获,重点写清楚事情的特点及变化过程。2.回顾自己整个的观察过程,能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3.能用合适的词语形容动物的住所。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运用。4.能在小组讨论时注意音量适当,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进行有效补充。☆☆☆

梳理与探究1.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2.摘抄积累准确生动的语句,梳理作者运用的观察方法。☆☆☆

语文四年级(上)

任务发布:评选“最佳观察员"

学习目标

1.观看纪录片《微观世界》,激发观察兴趣。

2.了解单元学习图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期待。

课前准备

浏览第三单元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力小测验—“找不同”。课件出示:“找不同"图片

1.学生交流观察发现。

2.回顾三年级所学的“细致观察”内容,交流细致观察的好处。

3.学生交流单元插图、导语。

明确:插图中的两个同学都在用心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就像单元导语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平常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4.激发兴趣:细致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平时不易发现的微小变化。那如果连续且细致地观察一段时间,又会有哪些奇妙的发现呢我们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探究这一体验。

(二)发布单元任务。

1.播放经典纪录片《微观世界》片段“屎壳郎推粪球”。

2.学生畅谈观看收获。

3.师讲解: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屎壳郎"这个整天跟粪球打交道的家伙,身上又脏又臭,不太受人待见。可是看完视频以后,我们感受到了它在推粪球过程中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小小的举动竟然还让我们有些感动。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它里面居住着各种形形色色的生物,每天都跟我们人类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

4.出示介绍:《微观世界》这部纪录片上映于1996年,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片利用特殊的微观摄影机,向人们展示了森林里、草丛下放大了无数倍的昆虫世界。导演克劳德·纽利迪萨尼和玛丽·佩莱诺花费十几年的时间,用了大量精力和经费,日积月累、精雕细刻才把影片完成。正是他们连续、细致的长时间观察,才会创造出如此经典的作品。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致敬经典,通过“学观察—用观察—写观察”的路径捕捉奇妙的发现,并通过日记展评的方式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

师介绍:我们先在课文学习中跟随着作者一起观察,然后在生活中尝试自己独立观察,并学

第三单元

会用连续细致的观察捕捉自己的发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收获。最后,我们将进行集中展评,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将优秀日记汇集成册。

任务一:跟着作家学观察

学习目标

1.学习认读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38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积累描写动物住所的词语。

2.积累诵读《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学习诗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方法,默写《题西林壁》。

3.阅读《爬山虎的脚》,通过赏析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作家是如何细致地观察的,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初步体会连续观察的好处。了解图文结合、表格等两种记录形式,尝试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4.阅读《蟋蟀的住宅》,通过赏析准确、生动的语句感受拟人的表达效果,体会作家是如何连续细致观察的,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感受蟋蟀修建住宅的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作家观察的持之以恒。

5.摘抄积累准确、形象的语句,并借助关键词句感受作者们的观察方式。

课前准备

借助预习单预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多角度观察,描绘自然之美

(一)解诗题,了解观察对象。

1.学生交流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2.交流明确:

《暮江吟》:诗人黄昏时站在江边观察到的自然景象。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题西林壁》:诗人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诗,记录他在游览庐山的所见所感。《雪梅》:诗人描写他眼中的雪与梅。

(二)知诗意,明确观察发现。

1.朗读古诗,读好古诗节奏。

2.交流重点字词。

重点指导多音字“降":jiàng(降落)xiáng(降服)“缘”书写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3.借助插图、注释,知古诗大意。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了解古诗大意。

语文四年级(上)

(1)学生自学。

(2)交流汇报。

4.交流观察发现。交流明确:

(1)《暮江吟》:诗人发现晚霞照映下的江水颜色、秋夜下的露水以及月亮的形态都十分美妙。

(2)《题西林壁》:诗人发现不同角度下的庐山有着不一样的形态,要想了解庐山的全貌,必须从整体观察。

(3)《雪梅》:诗人通过对比雪与梅,发现二者各有所长。

(三)品诗境,学习观察方法。

1.研读《暮江吟》。

课件出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想象画面,交流“铺"的表达效果。

明确: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其中的“铺”字写出了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的景象,显得柔和、宏大、富有动感。

课件出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想象画面,交流比喻的妙用。

明确:连用两个比喻,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把月亮比作弓,将月夜下露水和月亮的姿态完美地勾勒了出来。

(3)感受诗人的观察方法。

提问:诗人为什么可以捕捉到奇妙的景象

提示:诗人刚开始观察时是什么时间(黄昏);后来又到了什么时间(夜晚)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不仅进行了细致观察,还进行了长时间连续的观察。)

(4)带着感受朗读古诗。

2.研读《题西林壁》。

(1)指生读诗。

(2)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交流诗人的观察方法。

明确: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3)感悟古诗哲理。

明确:这首诗告诉我们:当我们没有跳出局部视野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想了解事物的全貌,我们要从整体进行观察。

(4)带着感受朗读古诗。

3.小组合作研读《雪梅》。

课件出示:请按照前面两首诗的学习方法“朗读古诗—想象画面—鉴赏表达—感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首古诗《雪梅》,重点交流诗人在观察过程中的有趣发现。

(1)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单元

(2)汇报学习成果。

总结: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诗人运用对比观察的方式了解了两者的优缺点。

(四)悟诗情,总结观察好处。

1.梳理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

2.交流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好处。

明确: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大自然中的奇妙景色,收获愉悦的心情;全面地了解事物特点,把握整体面貌等。

活动二:连续细致观察,探寻变化过程

(一)探寻爬山虎的爬墙过程—学习《爬山虎的脚》。

1.课题导入,明确观察对象。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1)学生交流对爬山虎的了解。

(2)启发:爬山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我们学校的墙壁上就生长着爬山虎。可是大家有注意过它的脚吗这节课我们将跟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近距离观察一下爬山虎的脚,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梳理脉络,了解观察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重点字词。

课件出示:均匀叶柄蜗牛弯曲枯萎

重点指导“曲”的读音。

(3)借助表格,梳理文章脉络。

部分对应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通读全文,总结观察发现。

小结: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我们知道了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叶圣陶爷爷发现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爬墙的过程。

3.明确特点,学习观察方法。

(1)细致观察爬山虎。

①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部位颜色样子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学生自主完成,集中交流。

语文四年级(上)

②鉴赏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及脚的语句。

结合语句交流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并完成以下阅读任务单。

阅读任务单

精彩语句:

赏析:

③学生交流汇报。

明确:“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连叶尖的形态都捕捉到,可见作家观察得多么仔细。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长在叶柄的反面,而且数量为“六七根",这说明了作家在观察过程中一定是翻开爬山虎叶子的反面,细致数了细丝的数量。只有这样,才能精准捕捉到如此细微的发现。同时,“像蜗牛的触角”这样生动的表达一下子让细丝的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连续观察爬山虎的爬墙过程。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①朗读语句,圈画关键动词。

交流明确:触—变—巴—拉—贴。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③总结观察方法。

明确: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的背后离不开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

4.引导发现,总结观察经验。

(1)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总结观察经验:①要学会连续细致的观察。

②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③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结合量表,评价学习表现。

“品语言学观察"交流评价表

评价内容自评小组评

是否能够流利、完整地说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是否能结合文章语句,比较准确、充实地说出作者运用的观察方法。☆☆☆☆☆☆

第三单元

(二)探寻蟋蟀的建房过程—学习《蟋蟀的住宅》。

1.课题导入,明确观察对象。课件出示:课文中蟋蟀的插图

(1)介绍:插图中的这个小家伙就是蟋蟀,人们还习惯称它为“蛐蛐”。

(2)拓展学习。

本篇课文探讨的是蟋蟀的家,关于动物的家,其实还有多种表达。

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学生完成连线,全班交流答案。

(3)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

2.梳理脉络,感知观察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重点指导“慎重"搜索”的读音,“卧"的书写,“随遇而安”的意思。

(3)思考: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为我们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交流明确:①住宅特点②修建住宅

3.品味语言,学习观察方法。

(1)细致观察住宅特点。

①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仔细参观蟋蟀的住宅,观察蟋蟀的住宅都有哪些特点完成相应的表格。

明确表格内容:

蟋蟀住宅的特点

住宅区域特点

住宅的外部朝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住宅的内部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②鉴赏重点语句。

赏析语句并交流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准确生动的表达背后是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同时,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工具。

(2)连续观察修建过程。

①出示学习要求:研读课文第7~9自然段,完成下面有关蟋蟀建造住宅的表格。

蟋蟀建造住宅

时间

工具使用

修建过程

劳作方式

②学生交流收获。

明确:从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只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蟋蟀。当然,生动的表达离不

语文四年级(上)

开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

4.拓展阅读法布尔的《红蚂蚁》。

学习要求:请圈画出文中能够体现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语句,简要说明理由。

(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2)班级交流。

(3)教师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5.对比阅读,感受拟人的好处。

(1)学习要求:对比阅读英国麦加文的《昆虫》与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思考:两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麦加文的语言简洁干净,表达清楚准确,不带感彩;而法布尔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手法,读起来栩栩如生,生动有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6.结合量表,评价学习表现。

“品语言学观察”交流评价表

评价内容自评小组评

是否能够流利、完整地说出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并准确说出作者运用的观察方法。☆☆☆☆☆☆

小结:作者把蟋蟀住宅的特点、修建过程写得如此具体生动,与他持续细致的观察分不开,让我们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态度与精神,去留心身边的事物。

活动三:梳理观察方法,总结观察要点

(一)总结细致、连续观察的好处。课件出示:交流平台

1.交流三个例句,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

2.结合泡泡语提示,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和好处。

(二)交流语句,学习观察方法。

1.学生交流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有关连续细致观察的语句。

2.学生进行摘抄积累。

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真正体会到只有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真正捕捉到事物细致入微的特点及变化,收获自己独特的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

任务二:走进生活用观察

学习目标

1.观察同桌平时的用眼习惯,调查班级视力情况,并探究近视原因,通过分享交流意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能在小组讨论时注意音量,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认同想法类似的发言,并适时补充。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用表格或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每天观察所得。

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1.观察同桌平时的用眼习惯。合作完成小组近视情况调查表。

2.查阅保护眼睛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练兵班级视力小调查

(一)交流课前班级视力小调查。

四年级(1)班近视情况调查表()组

姓名(是/否)近视(是/否)戴眼镜

1.小组上台交流调查情况。

2.交流总体情况。

课件出示:出示汇总后的班级近视情况调查表

3.小结:部分同学眼睛视力有所下滑,严重的都戴上了眼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同学们出现近视呢

(二)小组高效交流,合作梳理近视原因。

1.探究高效交流的秘诀。

(1)学生自由交流。

(2)梳理要点:①音量适当。②有序发言。③认同发言,有效补充。

2.同桌交流用眼习惯。

出示要求:课前布置同学们观察同桌平时的用眼习惯,请与同桌互相交流你的观察发现。

3.小组合作梳理近视原因。

(1)梳理不良的用眼习惯:①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②随意揉搓双眼。③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④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2)借助评价量表,反馈小组交流。

小组高效交流评价表

小组成员认真倾听音量适当(能听清,但不吵闹)不重复发言,有效补充

☆☆☆☆☆☆☆☆☆

☆☆☆☆☆☆☆☆☆

☆☆☆☆☆☆☆☆☆

语文四年级(上)

(三)爱护眼睛,从我做起。

1.学生分享保护视力的好方法。

(1)学生自由交流。

(2)梳理建议:勤做眼保健操;端正看书、写字姿势等。

2.班级合作撰写《爱护眼睛,从我做起》倡议书。

活动二:明确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

(一)挑选感兴趣的观察事物。课件出示:

观察对象是:

想要观察的理由是:

1.学生自由交流。

2.结合分享交流,明确自己的观察对象。(二)结合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

1.回顾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和好处。

明确:捕捉事物的变化过程,追踪动态发展。

2.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观察对象。

3.制订一周的观察计划。

4.根据计划展开观察。

活动三:捕捉观察收获,做好观察记录

(一)学习观察记录形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的资料袋

1.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明确:做好观察记录是写好观察日记的基础。观察记录简洁,可以通过图文结合、表格等形式,用一两句话客观清晰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日记则是采用日记的形式,详细写出了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感受,使内容更为详实。

2.交流观察记录形式。

(1)图文结合。

(2)做表格。

3.对比梳理,完成表格。

记录形式优点缺点

图文结合

做表格

交流明确:图文结合能更清晰形象地记录,更直观地展示事物的变化,但缺点是操作起来相对较麻烦,适用范围窄;而用做表格的形式统计数据很方便,缺点是相对比较抽象,没有直观的体验。

小结:做好观察记录是写好观察日记的前提,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方便把每天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第三单元

(二)选择合适的形式记录观察。

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细致的观察。

(三)展示观察记录成果。

1.学生交流观察过程。

2.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3.总结观察要点。

(1)捕捉颜色、样子等动态变化。(2)借助观察工具,记录数据变化。

4.继续完善观察记录。

任务三:整理发现写观察

学习目标

1.能串联观察记录,用观察日记生动准确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2.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说一说观察事物的特征,以及如何将所观察到的事物写得生动、具体。

3.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整理观察记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燕子窝》,学习日记表达

(一)初读日记,明确日记格式。

1.学生自主阅读。

2.师生交流日记格式。

明确:第一行写日记题目。

第二行写日期(还可以加上星期、天气)。第三行开始写正文。

(二)品读日记,赏析精彩表达。

1.梳理日记内容。

交流明确:6月28日的观察日记记录了燕子的筑巢过程。6月30日的观察日记记录了燕子的日常生活。

2.赏析精彩表达。

(1)赏析连续动作的描写。

出示学习要求:学生阅读6月28日的观察日记,用“"画出描写燕子筑巢的连续动作描写,用“○”圈出其中的动词,说一说阅读感受。

语文四年级(上)

(2)赏析生动有趣的表达。

出示学习要求:学生阅读6月30日的观察日记,用“○"圈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生动表达,说一说阅读感受。

活动二:串联观察记录,撰写观察日记

(一)筛选精彩发现。

1.问题启发:通过这段时间连续细致的观察,你捕捉了哪些平时不易觉察的有趣发现

2.小组交流观察记录,圈画有趣发现。

(二)模仿精彩表达。

1.问题启发:如何将独特有趣的观察发现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2.学生分享精彩表达。

分享要求:请你从前期积累的本单元精彩语句中,挑选一句进行分享,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3.学习课文范例。

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朗读并交流:分析两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

明确:第一组的“逐渐”体现出了爬山虎的脚变色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变化的;第二组的“最多"精准地勾勒出蟋蟀住宅的深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

4.模写练习。

要求:请你模仿借鉴作家的片段描写,尝试将你连续细致观察到的事物变化过程写清楚、生动。

(1)学生完成模写练习。

(2)师生交流评价。

(3)添加内心感受。

启发:除了写清楚事物的变化,其实我们还可以写清楚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请回顾你观察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某个片段,想一想:当时你内心有怎样的想法心情如何

学生交流。

点拨:有些心情还可以藏在字里行间,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表达。比如,“绿豆露出白白的嫩芽,像调皮的孩子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撰写观察日记。

1.根据观察记录,自主撰写观察日记。

2.“面对面"交流写作。

(1)学生分享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2)班级交流解决办法。

3.学生完善观察日记。

4.小组交流日记初稿。

(1)组内轮流分享观察日记,并结合评价量表进行评定。

第三单元

观察日记评价表

评价要求评价等级

日记格式正确。☆☆☆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连续细致观察,写清楚了观察对象的特点及变化过程。☆☆☆

有观察时内心的想法和心情。☆☆☆

语言表达生动有趣。☆☆☆

附有图片或表格。☆☆☆

(2)结合小组反馈意见修改日记。

活动三:评选“最佳观察员”,编辑日记合集

(一)综合评选“最佳观察员"。

评选规则:结合评价量表对学生观察日记进行综合评价,累积自评、小组评、师评等三个评价,得星最高者即为“最佳观察员”。

1.统计评选出“最佳观察员"。

2.“最佳观察员”分享经验感受。

3.收录优秀观察日记,编辑日记合集。

(二)积累气象谚语,培养观察习惯。

1.介绍:我国古代先民们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积累了不少富有智慧的谚语。

2.多种形式朗读。

交流明确:这些都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3.了解谚语的意思。交流明确:

(1)“立了秋,把扇丢"意思是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2)“二八月,乱穿衣”意思是初春、初秋时节,天气多变,穿衣没规律。

(3)“夏雨少,秋霜早"意思是如果夏天的雨水少,那秋天的霜期会早到。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的意思是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向南飞,此时就要下霜了。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是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多场秋雨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