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引言一、国内鲜奶市场发展的基本概况1.中国奶业的繁荣与波动1.1中国奶业的前期发展1.2中国奶业的波动1.3国内鲜奶市场的继续发展2.近年鲜奶市场的发展状况2.1鲜奶滞销、奶农倒奶2.2下游鲜奶降价促销二、鲜奶市场价格波动的多重原因1.进口奶粉对国内生鲜乳的冲击2.进口鲜奶市场繁荣,洋品牌大份额占据中国液态奶市场2.1进口鲜奶市场的发展2.2欧盟取消牛奶配制额2.3电商的崛起3.鲜奶市场发展不均衡3.1高端鲜奶市场发展膨胀,平价牛奶受冲击严重。3.1.1高价格鲜奶的发展3.1.2高品质鲜奶市场需求增长3.2低温鲜奶市场的发展3.2.1巴氏牛奶营养价值更高3.2.2我国巴氏鲜奶市场份额小3.2.3低温牛奶的发展前景三、中国乳品行业的生存与危机1.信任危机的存续2.养殖方式落后,机制不健全3.鲜奶发展的两极分化3.1城乡鲜奶消费的分化3.2乳品市场的分化四、对国内鲜奶市场的发展建议1.提高中国奶业的安全与质量1.1加大监督管理力度1.2建立多元监管机制抑制食品安全亊故多发2.推进奶牛养殖方式改变,提高生产水平,完善利益机制3.中外企业的合作浅析国内鲜奶市场的发展与现状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奶制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所需的必需品。中国奶业在不断发展的大前景下,也伴随了一些的波动,尤其是近些年的鲜奶市场价格起伏不定。这不仅与全球大环境有关,还和中国的奶业体制有重要关联。养殖方式的落后、机制体系的不健全、消费者奶制品安全质量的不信任等都是我国鲜奶市场危机。而随着进口奶品的涌入、高端市场的发展使国内鲜奶市场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奶业的改革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面对百花齐放的鲜奶市场,中国乳企在不断学习与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推出更优质的牛奶。相信国内鲜奶市场会在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会走出现在的风波,迎接更好的未来。关键词:鲜奶降价高端市场进口鲜奶引言“鲜奶降价”“奶农倒奶”,近期的新闻报纸上出现大面积类似报道,中国奶业的发展虽不是顺风顺水,但也是一路上涨的趋势,但在中国奶业发展进程里,总会有一些波动不定期的出现。像“奶农倒奶”“奶农卖牛”等都曾在中国乳品发展中出现过多次。本文就主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鲜奶市场发生鲜奶降价现象的原因、问题及笔者针对这些现象提出的意见。主要阐述了中国鲜奶市场的基本概况,鲜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中国乳品的危机问题与对鲜奶市场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稚嫩的描述,能够让读者简单了解鲜奶市场的发展与现状,让鲜奶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内鲜奶市场发展基本概况(未补图)1.中国奶业的繁荣与波动1.1中国奶业的前期发展中国奶业20年,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原料奶总产量已由97万吨增长到879.5万吨,平均每年增长36.67%。1978年以来,中国奶牛存栏量已由当年的48万头增长为2000年的456.1万头,平均每年增长38.65%。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都把奶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特别是原料奶的生产和乳品的加工实现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奶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为3302万吨,是2000年的3.6倍,年均增长23.8%。2006年底奶牛存栏数为1363万头,年均增长18.6%。2007年奶类产量的增幅有所减缓,但是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农业部的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到1718万吨,同比增长12.5%。可见中国奶业发展之迅速。1.2中国奶业的波动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奶业发展的增量约有50%来自中国,中国在2006年已成为全球第三个产奶大国。然而,在2008年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发展则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发展速度立即从卫星般急刷转变为蚂蚁爬行般呈缓慢徘徊发展态势。三聚氰胺亊件后2009全国奶类生产总产量比上年下降了2.7%,牛奶生产总量下降了1.0%。在2009年到2012年时间内,发生了由全球经济衰退引发了奶业危机。直接的导火索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这一次危机对行业的打击似乎达到了毁灭性的地步。奶源收购价格直线疯狂破跌,全球奶源平均价格跌至平均每公斤1.70~1.75元人民币,当中也包括新西兰、美国等这些奶业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当时的最低收奶价甚至跌至每公斤1.28元~1.56元人民币。牛奶及其乳制品严重滞销买不出去,造成大量积压滞销,还引发了等多个国家奶农大量倒奶的现象。欧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衰退和不景气,无疑,这也会拖累或影响到全球奶业的发展。人们在经济衰退期间,因为货币通涨,可支配收入减少,致使牛奶的消费减少。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鲜奶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外国市场遇到本国牛奶消费萧条时,却把牛奶的销路寄托在中国市场。自2011年以来,中国市场上多出了许多洋奶品牌产品。三聚氰胺事件之前进入的外国奶品,主要是以奶为主,而在之后的一两年里,洋奶品牌产品还包括液态牛奶。这也对国内鲜奶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3国内鲜奶市场的继续发展2010年我国奶类生产总产量增长了1.9%,牛奶生产总量增长了1.6%;2011年奶类生产总产量增长了2.1%,牛奶生产总量增长了2.2%。2012年我国奶业在平稳中发展,牛奶产量将达到3870万吨,比2011年增长1.5%。2.近年鲜奶市场的发展现象自2013下半年起,生鲜乳价格一路上涨,供不应求,涨幅超20%。这致使2013下半年鲜奶价格一路飙至5元/公斤,仍然出现“奶荒”现象。2014年2月份起,生鲜乳价格连跌10个月,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2月第一周,内蒙古、河北等十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下降到3.82%,比前周下滑0.3%,比去年同比下降6.1%。在14年最后一月中鲜奶收购价格一路跌至3.3元/公斤。2.1鲜奶滞销,奶农倒奶在鲜奶市场价格一路下跌的情况下,河北、山东、青海等奶农家鲜奶鲜奶销售停滞,甚至出现卖奶牛现象,很多地区没天倒奶要达千斤。“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啊,倒奶事件不是单一的,它反映出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根据他的调查,从2009年起,奶农杀牛卖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年退出、弃养的农户均超10万户,连奶源最欠缺的广州,最近也罕见地出现了有10户奶农弃养,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原料奶收购价格存在失真现象。由于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的地位不对等,所以奶农在原料奶收购价格上没有话语权。饲料价格连年上涨,原奶收购价下降,收购量也不断降低,这致使奶农严重亏损。对于奶农倒奶的现象,这是因为奶行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利润分配不合理。上游养殖业的利润占10%还不到,奶农完全没有议价权,奶价议价权掌控在乳品企业手中,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亏本养不下去时就只好卖牛杀牛甚至是弃养。2.2下游鲜奶降价促销根据各大超市2015年3月数据,原来卖2.9元/瓶的伊利纯牛奶已经降到了2.2元/瓶,蒙牛纯牛奶则从2.8元/瓶降到了1.9元/瓶,降幅达30%。不仅如此,各大乳企的多个系列产品都在降价,或者推出“立减10元”活动。超市的售货员说现在牛奶的价格是近一年半以来最低的时候,一些品种甚至便宜一半。伊利金典纯牛奶已经从65元/箱降到了59元/箱,伊利舒化奶(全脂/低脂)则是“立减6元”。蒙牛儿童奶125ml骨力/190ml佳智以及伊利QQ星健护系列则是买一送一,优惠幅度相当于50%。蒙牛精选纯牛奶从52.8元/箱降到40.5元/箱。乳品企业通过促销活动增加销量。3.鲜奶市场未来发展预测(未补全)二、鲜奶市场价格波动的多重原因1.进口奶粉对国内生鲜乳的冲击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淡奶粉68万吨,同比上升75%,进口鲜奶同比上升15%。大量洋奶粉进口逐渐的增加,国外进口奶粉价格低,对国内乳品企业的吸引力巨大:国际进口奶粉价格从2013年4月开始不断下滑,从5.5万元/吨到了目前的1.9万/吨。国内乳品企业面对价格诱惑不断存活,造成库存多,资金大量占用,从而国内收购量减少。以新西兰为例,国际奶粉价格由2014年1月的4.2万元/吨降到10月的2.1万元/吨,那么企业使用进口淡奶粉还原成鲜奶成本为2.6元/公斤,比国内收购生鲜乳的3.8元/公斤成本低了三成。原材料的价格悬殊使乳品企业使用进口奶源来生产加工乳制品。受进口影响,从2012年起生鲜奶价格大起大落,“旺季提价争奶枪奶,淡季降价压奶聚奶”这成了现阶段中国奶业的现象潜规则。2.进口鲜奶市场繁荣,洋品牌大份额占据中国液态奶市场2.1进口鲜奶市场的发展据中国乳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乳制品产量约3700万吨,消费量约4000万吨,供求缺口300万至400万吨。但近年来,来自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原料奶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并与本土乳企、牧场直接竞争。根据调查发现,几乎每个超市都开辟了进口牛奶专区,并且价格都相对实惠。现在一些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十多种进口牛奶,来自德国、西班牙、泰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多个国家。不少品牌推出1升家庭装,价格在9.8元-20多元之间不等,和国产牛奶的价格相当。2010年-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呈递增趋势,成倍的增长是由来自27-29个国家的上百种进口牛奶品牌带来的欧德堡、德运、多美鲜、生机谷,在今天的中国液态奶市场,这些进口品牌正越来越多地进入消费者的视线。来自中国乳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59万吨、4.05万吨、9.38万吨和19.5万吨。2014年9月,液态奶进口量已经超过20万吨,2014年进口量预计在28万-30万吨之间。成倍的增长是由来自27-29个国家的上百种进口牛奶品牌带来的。对这一变化感受最深的正是经营进口牛奶品牌的代理商。富祺仕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亚品牌德运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其总经理杨颖表示德运在2008年销量开始迅猛增长,2009年的销量比2008年增长了1倍,而2010年又比2009年增长了5倍。德国品牌欧德堡的中国区负责人王凡也表示销量变化明显,自2010年后,每年欧德堡的销量都要翻一番。“我们并没有做很多营销,主要还是消费需求增加。”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常温奶消费1000万吨,其中进口液态奶19.5万吨,占比近2%。这2%,是进口液态奶几番试水中国的结果。2.2欧盟取消牛奶配额制4月1日起,欧盟正式取消了自1984年开始实施的牛奶配额制。本周期货市场的全球乳品拍卖价格继续处于低位。欧盟发言人表示,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对欧盟奶制品的旺盛需求,是欧盟决定如期取消奶业配额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欧盟牛奶配额制正式终结,这也意味着欧盟国家的牛奶产量将根据本国的产能、市场需求自由发展,不再受到政府配额限制。此前有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全球牛奶供应量预计将上升2%—4%,荷兰银行的预测则是至2020年整个欧盟奶产量将增加40亿升。可以预计奶价会再次下滑。原本我国国内对国外奶的进口配额就是放开的。现今欧盟配额制的取消,会使更多的国外牛奶流向市场洼地,对国内的牛奶行业冲击会加大因此,国外品牌为今后发展做准备,提前开拓中国市场。进口品牌看好中国液态奶市场的成长空间——目前中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为15.9公斤,而欧盟和美国的人均消费量达到65.0公斤和81.8公斤。这就是大量进口鲜奶产生的原因。2.3电商的崛起进口牛奶的发展与电商的发展不无关系。作为介入进口食品较早的电商,1号店目前在售的进口牛奶分类涵盖了29个国家、近300种产品,产地远至南美乌拉圭。2014年1-9月,1号店进口牛奶线上销售占全国进口牛奶线上销售总量的50%,占中国进口牛奶总量的10%。1号店在2011年4月正式进入进口食品,将之作为一级类目,起初一个月卖掉一个集装箱,到2012年一天卖一个集装箱。2014年3月做吉尼斯活动时,一天卖掉50多个集装箱,到了5月,最多一天时卖掉100个集装箱。2014年3月18日上午10时起的24小时内,1号店累计售出近70个集装箱、约133万盒进口牛奶。之后的5月29日上午,仅用时51分30秒,1号店100个集装箱共计200万盒进口牛奶销售一空。1号店目前进口牛奶和国产牛奶的销量比是3:1。这就说明消费者对进口牛奶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是进口鲜奶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3.鲜奶市场发展不均衡3.1高端鲜奶市场发展膨胀,平价牛奶受冲击严重3.1.1高价格鲜奶的发展在食品消费市场上,牛奶始终被看做是一种大众消费品,然而蒙牛推出的特仑苏牛奶,却依靠体验营销打破了这种保守的思维定式,剑指高端定位,在众人的质疑声中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05年底推出的蒙牛差异化品牌特仑苏牛奶,经历几年时间,其在上海一个市场的销售量就达到日1万箱,而在其市场运作强势的北方地区,这个数字更高。2006年光明牛奶把第一罐18元的优陪鲜奶摆上超市冷藏架,人们就担心18元的牛奶能不能卖出去。现在答案很明确了。明治、味全、朝日、延世等越来越多的乳企开始销售定价超过18元的鲜奶产品。高端市场展现了它巨大的潜力。2014年诸如乔尼牧场、寿尔儿童牛奶、南阳牧场、兰维乐巴氏杀菌奶等一系列鲜奶品牌不断涌进国内鲜奶市场。尽管价格昂贵,从25元到70元不等,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杯纯正、天然、安全的牛奶埋单。在2006到2008年期间,日本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明治乳业在上海超市进行过一次试买,定价30元的鲜奶在当时属超高端范围,却仍然常常卖断货。2014年10月,味全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销售了一款售价为19.8元的新鲜奶产品。该产品上市一个月内,味全鲜奶品类的销量同比增长125%。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受益于中韩贸易关系的交好与韩流文化的影响,一升售价48元的韩国延世牛奶受到追捧,销量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不断上涨。3.1.2高品质鲜奶市场需求增长2010年“中国牛奶质量标准被指全球最低”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在2010年以前,我国牛奶的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而蛋白质是每百克2.95克。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生奶、常温奶、巴氏奶标准改为细菌总数调到200万个每毫升,而蛋白质调到2.80克每百克。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调整后的中国牛奶质量标准,其中的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这个标准是全球最差、最低的标准。”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中国牛奶质量标准被指全球最低”的事实也使消费者开始关注更健康的牛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开始愿意花大价钱购买进口鲜奶,这就是对中国市场的一个提醒。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内乳品企业开始提高质质量,提高蛋白质含量和其他营养成分。特仑苏、金典等高品质鲜奶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高端鲜奶产品涌向市场。而消费者更愿意买什么样的牛奶呢?根据英敏特网2014年1月,基于2929名20岁至49岁且在过去12个月内曾购买液体牛奶的互联网用户作出如下3.2低温鲜奶市场的发展从2006年至今,来自尼尔森、英敏特等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证明:国内低温鲜奶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扩大,同时乳制品市场有个明显的趋势—消费者希望购买品质更好、营养更高、也更安全的鲜奶。3.2.1巴氏牛奶营养价值更高我国在牛奶加工过程中以137℃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这称为常温奶。而国际上普遍实行的是,由60℃到85℃缓慢加热杀菌,这称为巴氏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温鲜奶。巴氏鲜奶采用巴氏低温杀菌工艺,其优点是营养丰富,缺点是储存期短,且需要全程低温冷藏,不利于储存和运输;而常温奶(纯牛奶)的特点正好相反,由于采用135℃以上的超高温灭菌工艺,使之适合在常温下长期储存,有利于扩大销售半径,但遗憾的是,牛奶的大部分营养因此而流失。牛奶加热程度越深,营养损失就越多。巴氏鲜奶中的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钙等都比常温奶多得多。实验表明,巴氏鲜奶的乳铁蛋白是常温奶的1800倍。3.2.2我国巴氏鲜奶市场份额小“全球每喝四杯奶,三杯是巴氏鲜奶。”从乳品消费数据对比来看,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巴氏鲜奶的消费量都占整个乳品消费的90%以上,美国市场上几乎全是巴氏鲜奶。而在中国大陆常温奶占了八成左右,与国际消费主流形成巨大反差。乳品专家分析认为,巴氏鲜奶的发展与奶源、企业生产能力及消费者的观念有关。
据介绍,巴氏鲜奶对奶源的要求很高,必须采用新鲜无污染的就近奶源,牛奶从挤出到生产必须在24个小时内完成,全程2℃~6℃冷藏。因此,巴氏鲜奶厂家要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实现规模养殖和机械挤奶,否则就无法生产巴氏鲜奶。比如,原奶中重要卫生指标之一是菌落总数,目前欧盟标准为低于10万个/毫升,中国的国家标准是200万个/毫升。而事实上,如果菌落总数超过30万个/毫升,就无法加工成巴氏鲜奶。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上游个体饲养奶牛占70%以上,百头以上规模饲养只占28%。利用收购散户肩挑手提来的奶源,其菌落总数有时连国标都很难达到,根本无法用于生产巴氏鲜奶。
专家指出,牛奶刚挤出时的温度是37℃,要通过贮奶车迅速冷却。如果无法实现挤奶、贮藏、运输、销售的“冷链”一条龙,确保牛奶始终处于全程2℃~6℃的冷藏保鲜状态,就无法生产巴氏鲜奶。因此,“冷链”运输成了许多乳品企业生产巴氏鲜奶的瓶颈,也使“北奶南运”难以成为现实。
由于投资奶源基地建设周期长、回报低、风险大,于是依靠大量“个体散养”提供的原奶生产,成了许多乳品企业的选择。然而,个体饲养不利于管理,容易给人为的掺杂使假创造条件,最终导致上游奶源质量失控。“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一些没有条件生产巴氏鲜奶的乳品企业只好转而主攻常温奶。他们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推出保质期长的各种概念产品,给消费者造成错觉,以为“好牛奶就是一盒盒可以放半年以上的常温奶”。
中国奶协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指出,巴氏鲜奶是国际乳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同样也是中国乳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年底国家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提出今后大城市周边产区、南方产区,主要发展巴氏杀菌乳,这是城市型乳业和南方乳业率先实现乳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3.2.3低温牛奶的发展前景根据消费品市场调查公司英敏特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牛奶市场销售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7%,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21%。而自2013年以来,巴氏杀菌鲜奶的市场销售总额增长超过10%。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巴氏奶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4.3%,以福建省为例,每天巴氏鲜奶的销售量约为150吨,近几年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在研究消费者愿意为什么样的高端奶埋单时(见图2),我们看到新鲜(48%受访者选择)是仅次于绿色有机(54%受访者选择)之后排在第二位的一大驱动因素。这对于巴氏杀菌奶而言也是一个值得看好的商机。对于进口鲜奶产品来说,进口的冷鲜奶,主要在巴氏消毒的基础上,再进行膜过滤技术处理,保质期可以达到21天左右。但是,一般从日本、韩国进口的鲜奶,通过海关和检验检疫,最快也要4天能到国内,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进口鲜奶,通关时间可能要7天左右。所以说,最终到货架上和消费者们见面的进口鲜奶,他们的保质期也所剩不多了。而且,进口鲜奶的运输环节必须全程冷链,温度最好控制在2-4℃,否则即使经过膜过滤,细菌在温度升高后也会加快繁殖,而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低温鲜奶的发展对进口冷鲜奶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对于国内鲜奶市场而言,近些年,乳品企业纷纷推出低温鲜牛奶产品。如新希望乳业推出“24小时”巴氏鲜牛奶,山东得益推出高品质“鲜境”系列鲜牛奶;西安银桥推出“6℃鲜巴氏”鲜牛奶;深圳晨光乳业推出“九无至纯”鲜牛奶;重庆天友推出“百特35”鲜牛奶;南京卫岗推出“淳鲜”高品质巴氏奶;味全推出“严选”鲜牛奶;真元乳业推出“真元”有机鲜牛奶;朝日绿源乳业推出“唯品”纯牛奶;现代牧业大力推广高透PET瓶装鲜牛奶;上海乳品-厂亦推出高透PET瓶装“鲜富来”鲜牛奶。不仅本土品牌开始发展低温奶,国外乳企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建造品牌牧场。日本明治进驻中国,就在河北有自己的牧场。味全也在杭州有自己的牧场。越来越多挑剔的消费者开始习惯性地去比对各个产品的生产时间。尽管在牛奶品类的消费上,消费者容易对单一品牌形成较高的忠诚度,但如果他们总是只能买到前天或大前天生产的鲜奶,保不齐会转投当天生产和铺货的品牌。在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巴氏鲜奶供应已经占据市场主要地位,三元、光明、辉山等巴氏鲜奶受到消费者关注,其发展前景可观,但巴氏奶发展仍面临着原奶供应、原奶品质和冷链物流等方面的限制。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杨秀文表示,按照国家规定,巴氏奶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能使用奶粉还原,也不能添加任何物质。因此,只有拥有奶源基地的企业加工巴氏奶最为可靠,质量安全更有保证。海外牧场拥有天然、未受污染的土壤和草场,结合优质的奶牛品种,生产出来的鲜奶品质也因此富含更多营养,口感更纯正。但物流与通关所造成的新鲜度方面的硬伤是难以被完全消除的。进口鲜奶需要花费2至4天时间才能最终到达零售终端的过程,而本土品牌最快只需要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牧场位于河北省的明治,从收奶到杀菌再到最终上架的过程,也可以被控制在10个小时之内。产业链的形成和市场需求的存在,更为低温鲜奶市场带来了商机。三、中国乳品行业的生存与危机中国乳业发展的20年来,几经大起大落。不管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一直存在奶品安全质量问题。无论是前几年的牛奶“牛市经济”,还是现如今受进口产品冲撞的奶价下降。这些都和中国乳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更是进一步暴露了我国乳品行业的脆弱。虽然国内乳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与技术的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乳品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信任危机的存续牛奶质量安全仍让人揪心,业内丑闻频发防不胜防,人们“谈奶色变”用脚来投票国产奶。从2012湖南健康诚信联盟大典暨健康产业诚信与发展高锋论坛获悉,“零点”调研从2012年7月10日至8月15日进行了产业诚信度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乳制品行业持信任态度者只有42.4%。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乳业是一个最欠抽的行业。对于我国奶产品的信任危机,大致有三个原因:第一,与我们的奶业标准制定得偏低有关联。标准制定得过低很难调动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第二,与政府监管不力和牛奶生产者未守好自律底线有关。由于对一杯奶实施多头管理,难免政府在监管中存在缺位不到位的情况,这就为业内的一些不法之人提供了乘虚犯错之机,行业自身的不争气,甚至是冲破了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个底线,出现上面提及的那些食品安全事件,这就不会感到很奇怪了。当然,在发生上面提及到的那些食品安全事件或业内丑闻当中;第三,与一些大企业乃至中国整个奶业盲目追求过快的发展速度有关联。近十多年来一些大企业和中国奶业发展的速度,似乎达到了“卫星”般的速度在发展,辩证法告知我们,速度上去了质量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我国从2000~2010年这10年来的每年平均发展综合指数都达到了20%以上,这种非一般的飞快的发展速度高得非常惊人。而全球同期的发展指数只有2.5%左右,我们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发展水平至少有8~9倍之多。只讲发展的快速度和数量,产品的质量安全就会兼顾不上。2.养殖方式落后,机制不健全以河北为例,我国目前70%以上的奶牛养殖是以奶牛养殖小区的形式,而殖小区看起来实现了规模化饲养,但只是解决了统一挤奶的问题,影响生鲜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问题如分群饲养、两种繁殖等都并未解决。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包括行业已总结和吸取了一条经验教训,要把太过分散在奶农的牛群作相对集中起来,之后就引出了奶牛小区和奶农社等这些发展模式,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是“奶牛集中营”模式,那种所谓的奶牛小区,有一些只是将牛集中在一个地方或牧场饲养,牛原本是谁的还是谁的。其中,因为受饲料成本、养殖成本、以及收奶价压制等等原因影响,当中的一些奶农户在合并集中养殖这段时间,也因上面的种种原因而无法将牛继续养下去,只好将牛买卖了,离场和退出养殖业了。而推行这种的奶农小区,被认为仅是一种过渡时期所采取的一种模式及措施而己,走一段时期它也会被淘汰掉的。而且,我国奶品生产链各环节之间严重脱节,奶农还乳品企业之间缺乏利益立基机制,养殖与加工一体化程度低。所以,建立起价格调节机制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通过价格协商机制,就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的奶源质量的不同来规定价格,价格规定中确定上限与底线,价格的决定要在这个区间中,这样就能比较有利的权衡供需双方的利益平衡。3.鲜奶发展的两极分化3.1城乡鲜奶消费的分化一份来自TNS亚太固定样组的数据表格资料显示,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几大城市对于奶制品的消费比例是较高的。但这仅仅是中国几大城市的家庭奶类消费水平,可是中国人均的奶类消费水平却不高,因为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是没有消费牛奶的习惯的。伊利老总郑俊怀就此指出:“尽管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而我国仅为7.2公斤,但账绝对不能这么算,否则会误导企业盲目加入。牛奶消费量其实主要集中在接近两亿的城市人口上,城市里也不是人人喝牛奶,这样实际喝牛奶的人均占有量已经很大了。”来自近几年的情况显示,国内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销售平均年增长速度都在10%左右,广大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开拓,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瞄准的都是城市消费者。在各大中城市牛奶消费日趋饱和的情况下,重点应是拓展新的市场,尤其是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这一块市场若能激活起来,其潜力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国内乳品企业任重道远。3.2乳品市场的分化目前整个中国乳业,正经历着两极分化严重的阵痛。尽管受到信用危机影响而遭受重创,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在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再次爆发强劲的动力,经营业绩似乎更好,这颇出乎意料。今年以来,在奶粉市场上腹地全失,然而在液态奶及中低端奶粉市场上,大型企业依然占据绝对份额,另外,在中高端液态奶市场上有了长足进步,整个企业迅速扭亏为盈,特别是中高端液态奶,获利颇丰。三元并购三鹿后,迅速占据其传统市场份额,使得经营业绩大幅翻番,仅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138%;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在稳住中低端液态奶市场后,在中高端市场大打品牌牌,使得中高端液态奶获利丰厚,尽管半年报尚未出来,但从一季度经营情况来看,盈利情况良好。造成大型乳品企业迅速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拥有完备的经营基础;二是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有政府的支持。然而,与大型企业相比,国内占多数的中小企业仍陷入泥潭,难以自拔。目前,现有市场中的奶制品企业太过“零碎”,国内乳品企业现在已经达到1500家,其中日加工能力超过100吨的企业只占5%,大部分在20吨以下。其中大多数企业仍面临着库存积压、资金短缺等问题,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破产。尽管在政府帮助下,近期企业奶粉库存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进口奶粉“价低量增”的情况难以改变,国内奶粉库存有再次增加的危险,国内中小乳品企业艰难的经营困境仍将持续下去。力量分散了,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无法合理配置资源,也不利于国内奶制品企业进入WTO后迎接国外品牌的挑战。只有优化资源配置,才能给国内奶制品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牛奶市场的两极分化势必造成国内乳企“两极”分化的格局加速进行,整个乳业也将因此进一步整合。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规模化是未来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届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小乳品企业破产、合并是发展趋势。但从目前来看,国内乳业正处于全面恢复时期,此时大量中小企业缩减规模将引起产业上下游进行相应调整,不利于产业的正常发展。对国内鲜奶市场的发展建议1.提高中国奶业的安全与质量1.1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我国奶业行业近七、八年来食品安全亊件频繁发生,这当中有一半是行业自律方面的责任,另一半是政府监管未尽责的责任。然而,要管好一杯奶,这切实不是一件易亊,更不能光依靠政府独自的监管,依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要使这杯奶让消费者感到放心饮用,在管理方面,必须建立一个多元的监管体系。想要将这个行业监管好,首先就得依标依法去监管,我国在2010年6月1日推出了牛奶新国标66条,是当前监管的主要依据。然而,我们现行的新国标,由于出台仓促而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地方。纵观整个新国标的制定与出台,它仅仅是将原来近200个标准实行粗线条的整合,或者说只是把当中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其中还把相当的内容拿走了。当然,对有个别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或充实,但是有些指标也降低了。从实施情况来看,新国标在贯彻执行当中并没有使之完全适应中国奶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因当中降低了一些标准而导致引发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信任度大幅下降,有些媒体也对当中的一些指标定的比较偏低提出了质疑。欧盟和新西兰等众多的国家,其生鲜奶蛋白质指标要求在3.0%以上,细菌总数都在20万个菌落单位以下,而我们国家的新国标制定的蛋白质标准只有2.80%,细菌总数还提升至200万个菌落单位。这就看出了标准的差距。2012年伊利产品被检测出汞超标的问题,当中也涉及到标准制定问题。涉事企业最先的说法是国家没有这个检测要求,后来又说没有检测标准。而实际上,这个汞含量标准在过去的旧标准中是存在的,它只不过是在这一次的新国标制定的过程中被人拿走了,删除了。而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是否存有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利益捆绑起来的事情。对于这一问题,此前包括伊利、蒙牛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甚至是一些权威的专家都已对这一问题齐齐做出来了回应,都说没有,都全给予否定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懂得巴氏奶生产的专家不让参加早期的起草、讨论,在后期即定稿前这些专家及全国地方奶协的意见也不接纳;中国乳协及代拟稿企业它们所邀请的参与对新国标讨论的专家,全都是一边倒对常温奶一方有利的。很显然,那些条文規定对北方大企业和公司产品结构有利的,则优先给予考虑,不利的制约因素就不予考虑,甚至是干脆不把它写进标准中去。伊利、蒙牛这两大企业的发展策略都是行走快速发展路线,它们做那么大的市场就得需要大量的奶源供应,但又要顾及到收奶的成本和得到奶源的足够供应使两者兼得,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只能采用将收奶标准降低这一箭双雕的做法。所以在标准制定的时候,他们就使了个小心眼,把一些私心、私货都塞进了新国标中去。标准如果制定的过高,对他们这样的大企业肯定有许多不利。收奶标准定得高,高标准就意味着要优质优价,它们的奶源收奶价格随之就得要提高,收奶价格高,你这个企业支出的奶源成本就要增多。而且,低奶源标准,它还可以起到斩断巴氏鲜奶奶源供应的作用。因为大部分的奶农不可能都做得到生产出优质奶源,而生产巴氏奶又必须使用优质奶源。而常温奶则有了充足的奶源收购保证与来源。巴氏奶阵营中的人士对此感慨地认为,新国标生鲜奶低标准的出台,是几年前“禁鲜令”的翻版与继读,“禁鲜令”禁不死巴氏奶就改用新低标准来拦截,逼使巴氏奶走入困绝境。所以,做到在监督管理上的真正的公平、公正,是提高鲜奶质量的必要前提。1.2建立多元监管机制抑制食品安全亊故多发在奶业获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亦是在向消费者发起挑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最为敏感和关注的问题,由于连发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已导致政府的信用与名誉受损。为杜绝或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企业、政府和专家都在积极寻找一种较为有效的监管办法或模式。而我国正是缺乏建立一个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在现有的条件与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不能单靠政府单兵一个在孤立作战,还应调动社会的一切可发挥与利用的力量共同建立一个多元监管机制,只有实行综合监管才能管好这杯奶。牛奶产品质量出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奶牛养殖者、乳品加工企业的素质,社会责任,道德与诚信,行业自律,媒体与社会的监督,政府的标准制定与执行监督的力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危机点,甚至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心态、消费指引等这些因素也会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当消费者若买了不合格牛奶产品,他不积极地去维权不向厂方进行索赔;奶牛养殖者、乳品加工厂不讲诚信,从业者对生产造假者不举报不揭发,尚若牛奶生产者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出了问题,再加上政府监管不到位或过失,这杯牛奶的食品安全保障就不靠谱了。其实,社会的监督力量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与促动效应是非常明显和显著的。比如在标准制定方面,若能让真正懂行的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消费者和奶农的参与,这些标准可能就制定得较科学可行和公平合理,而不是导致经常出洋相甚至是无法实施,鲜奶标识中的“禁鲜令”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那些老是出问题的企业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就是贯用公关手段来化解危机,每一次我们都可以看得到,都有政府部门出来为它们说话或打圆场,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事故最终的结局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这样的一种监管现状及其理念和做法,都是落后的,它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抑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让政府、企业、消费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为了安全健康的“一杯奶”共同努力。2.推进奶牛养殖方式改变,提高生产水平,完善利益机制要大力推进奶牛养殖方式的转变,加快奶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但总体来看,我国奶类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奶牛存栏数的增长和积累,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所出现的问题是良种覆盖率低,单产水平低,科学饲养水平不高,规模化程度低等。发达国家中,奶类的产量和奶牛的数量增长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加快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成为了必然,美国就是走过这样的路。美国奶业的发展就是具有典型的质量效益型特点,美国奶业的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要加快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必然性。
要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生产水平。加强奶牛良种的选育,加快品种改良,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学年教学工作总体规划计划
- 风湿免疫科护士工作总结
- 2024年版权质押合同:某文学作品
- 2024年度学校夜间守护岗位服务合同3篇
- 有关《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的教案
- 2024年度专业推土机租赁及运输服务合同3篇
- 有关光电检测课程设计
- 燃烧和爆炸教学课程设计
- 2024年智能温室育苗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3篇
- 感恩节教育学生精彩讲话稿范文(8篇)
- 创新实践(理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TCHAS 10-2-1-2023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1部分:患者服务患者安全目标
- GB/T 18385-2024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试题及答案
- 《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术规范》
- 四柱万能液压机液压系统 (1)讲解
- JTT 1501-2024 潜水作业现场安全监管要求(正式版)
- GB/T 19633.1-202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
- 家乡土特产电商营销策划方案(2篇)
- DZ∕T 0342-2020 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规程(正式版)
- 食品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