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训练:打卡(附答案)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训练:打卡(附答案)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训练:打卡(附答案)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训练:打卡(附答案)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训练:打卡(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训练:打卡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打卡”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阅读打卡、作业打卡、运动打卡、消费打卡、网红地打卡……打卡是种现象,是种行为,也是种态度。对于“打卡”,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打卡”原指上下班的考勤方式,现在打卡的含义则有所拓展。有人在APP上打卡学习,有人去网红店打卡消费,有人往健身房打卡锻炼,有人到热门景点打卡旅游……对这种“打卡式”的现代生活,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打卡”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朋友圈更是成为各种花式“打卡”的聚集地。亮健身“打卡”、秀美食“打卡”、晒旅游景点“打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打卡”来作为生活的标记。你对“打卡”现象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根据要求作文。“打卡”一词,原指上下班时刷卡记录考勤,多用于签到、登记;现衍生意思为看过留名,表示我做过了、看过了、今日来过了……由此出现了打卡学习,打卡阅读,打卡旅游、观展等现象。关于“打卡”,你有哪些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打卡”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打卡”一词,其本意是考勤刷卡、上下班签到。然而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打卡”衍生出新的词义,即一种以赢取圈层认同、共鸣为目的的记录、分享行为。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打卡”,分享自己的想法、行为,并与其他观看者互动点赞、评论。面对当前的“打卡”热现象,光明中学组织了一次辩论赛,请你从正方“该打卡”或者反方“不该打卡”两种立场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总结陈词。要求:标题自拟,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少于800字。答案:1.例文:君子为己,打卡为人今晚的我妈:“我又背完单词了!我一定要发个朋友圈!”她的手指程序般地在App上点击“打卡”,“分享”,“微信朋友圈”,不久便有不少人点赞,发表鼓励或是吹捧的言论。想必她一天的虚荣心,也就这样被满足了吧。于是她好似振奋地决定明天接着背单词,坚持搏得大家的好评。表面上看,“打卡”这种方式记录了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执着于的东西,它仿佛能给人带来力量,让人坚持做成一件事。但其原理,是利用了人的虚荣。当人们去各种店、健身房,或是景点,进行“打卡”活动时,总存在着见证者。这样的见证者,或是一同在“打卡"的人,或是相关工作人员,或是朋友圈里那些友人,甚至,一个小卡片上的印章,一个App的打卡界面。当见证者来临,鼓励、赞美、点赞来临,人们便会有一种恍惚之中愉悦——“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被认可与赞许的事,我好快乐。”然而这样的行为一旦在一个人身上持续一段时间,这个人便会由“为了坚持一件事而打卡”180°反转成“为了打卡而坚持做一件事”。当别人的称颂满足了虚荣心,有些人就难免在迷雾似的虚荣中忘却了初衷。“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非没有依据了。“打卡”是一种时潮。虽然开设“打卡”功能的网红店,健身房,App,都只是一时红火,终有关门倒闭的一天。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新的App,新的网红店、健身房,又弄起“打卡”的潮儿。人们随波逐流,“打卡”一次次从零开始,以往的见证者走了,新的见证者又来,人们泡在称之为虚荣的美酒中,酣醉。溯其本源,永恒的见证者,只有自我,自我不仅是见证者,也是当事人,他清楚一切的初衷和原由,执着于一件事并希冀着到达的目标。他深知自身的价值与渴望到达的生命的高度,而建起这样的高度,从未可能以虚荣的“打卡”为地基。然而,多少自我,在这样的虚荣中迷失了呢?君子为己,“打卡”为人。所以为了自我而执着吧!别再为了虚荣而“打卡”!在自我心中“打卡”——我坚持了。打开日记本,记下:“某年某月某日,我坚持了。”不必“打卡”,不必发朋友圈,不必等待多余的见证者给予满足虚荣的“歌颂”。【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打卡”,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材料关键词是“打卡”,本义是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时间,是一种考勤的方式。现在打卡的含义不断延伸,可以是仍具有强制性的“阅读打卡”“作业打卡”“测试打卡”;也可以是自己戒除某些坏习惯或养成好习惯而所做的努力,比如每天“睡时打卡”“听书打卡”、“锻炼打卡”等;有时也是一些人为了跟风凑热闹或者获得周围认同而做的行为记录,比如去网红店打卡消费,去热门景点打卡旅游等。相对于传统意义的打卡,网络时代的打卡现象更为普遍,行为方式更为多样,也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性。如可以认可打卡式的现代生活,也可以不认可打卡式的现代生活,还可以辩证分析。无论哪种立意,重在看到打卡形式背后人的价值追求。自制、热爱、勤勉、坚持等优秀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去不懈追求;流于形式、表演作秀、盲目随行等行为要努力戒除。参考立意:认可打卡式的现代生活:打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具有必然性。打卡是生活的记录,留存下了今生今世的证据;作为一种成长的方式,打卡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打卡是一种积极的选择,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打卡可以获得众人的点赞认同,有利于人际交往;打卡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珍视等。不认可打卡式的现代生活:打卡有强制的成分,会出现应付而不走心的问题;打卡出于跟风从众心理,容易流于形式而忽略本质;打卡是虚荣心驱使下的表演作秀、自我炫耀;打卡体现是现代人浮躁的心理及意志力的缺乏等。辩证分析:不同形式的打卡行为背后,折射的不仅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目前社会的精神风貌。行文结构:可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君子为己,打卡为人》。开头可以结合时事分析,引出“打卡”。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表面上看,“打卡”这种方式记录了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执着于的东西,它仿佛能给人带来力量,让人坚持做成一件事;“打卡”是一种时潮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所以为了自我而执着吧!别再为了虚荣而‘打卡’”“不必‘打卡’,不必发朋友圈,不必等待多余的见证者给予满足虚荣的‘歌颂’”等。【素材】近年来,随着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各种适应人们学习生活的App也相继开发,“打卡”抄这一形式开始在各类App上流行起来,从早起、学习到运动、减肥,朋友圈“百打卡”无处不在。此外,一些微信群、公众号也相继发起了“阅读打卡”“21天早起签到”等活动,帮助人们在生活节奏极快的时代里进行自我提升。“打卡”这种新形式的出现,逐渐成为人们想要“养成一度个好习惯”的起点。它给那些想要改变自己却无力对抗自己惰性的人一个坚持下去的可能性。这种形式将原来“日久生效”的习惯具体化、目标化。当人们每一天完成一定的任务时,便能得到一些正反馈,这些正反馈又激励着他们继续作出努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又到了打卡的时间,妈妈扯着嗓子大声叫我:“玉蓉,快点啊!晨读要开始了,今天是读《草船借箭》,等会还要吃早餐,九点钟要准时上课,要抓紧时间。”妈话像打机关枪一样啪啪啪地说个没完。“听到了,我马上出来读书。”我大声回应道,说完极不情愿地从房间走出来。看看手机今天是晨读的第18次打卡,接下来还有健康打卡、运动打卡、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打卡,我还是蛮能坚持的,每次都能按时完成打卡任务,想到这里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打卡的作用:一、打卡代表一种承诺,是对那么多人的一个公开宣誓和承诺,这种道义力量是一种非常大的力量,而且这种打卡是一种主动承诺,比实际生活中宣称接收同事监督更贴近心灵深处,作用更大。二、打卡代表一种态度,代表这件事对你的重要程度,代表你执行的认真程度,一件事对你的重要性、你的态度、你的认真程度也就决定了这个事情的结果。三、打卡有助于养成好习惯,打卡就是在培养另一种习惯克服坏习惯的,习惯的培养和克服是有它自身的规律,打卡是一种有效的养成好习惯的方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2.例文:“打卡”莫要本末倒置“打卡”通常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到达和离开单位的时间,如今,“打卡”的含义延伸到诸多领域。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打卡”早已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常态:背单词、健身、品尝美食、旅游、掌握新技能等等,“打卡”截个屏,大家在朋友圈里“晒”起生活来乐此不疲。很多人“打卡”是想用这种方式记录当天的收获,也是为了让朋友见证和监督自己的学习和锻炼,这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督促方式。其实,“打卡”并不是现代人的前人也会用“日注”“日录”等形式来记录当天的经历或所思所得。“打卡”作为一种主动的心理暗示和行为承诺,无论对于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戒除,以及新技能的习得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记录一下今天5公里跑又提速了多少秒,或者今天又掌握了多少个英文新单词等等。当回望取得的成绩时,内心便不禁增加了一分继续努力的动力。然而,现实中也有人本末倒置,把“打卡”获赞当成了一种满足自我虚荣心的途径。一些人草草完成学习或锻炼后便急于在微信朋友圈发状态“打卡”,不见得有了多大的成长和收获;也有人不顾能力贪多冒进,穿梭于各个目标间“打卡”而疲惫不堪,“消化不良”;更有人“先上车再补票”甚至“无中生有”。虽然一样获得了朋友们的点赞,但是有了“面子”却没有实质性收获的“里子”,多少有种自欺欺人的味道。学习和锻炼本应是基于一种内在的成长需求而作出的自发努力,“打卡”本身也只是为了记录和激励自己的进步,如果舍弃或歪曲了“打卡”的价值取向,为了“打卡”而“打卡”,甚至用虚假的“打卡”来代替真实的付出,用别人的点赞来满足虚荣心,这无异于掩耳盗铃。说到底,盲目“打卡”、虚假“打卡”其实是内心浮躁的表现。试想,人到了工作单位,只是满足于打个“卡”报个到,却没有认真深入地面对工作的内容,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成绩,而是水过鸭背。“卡”虽然打了,成效却未必大。准确把握好“打卡”的度,我们就能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行动者,“打卡”打得货真价实,人生才会收获的“赞”。【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读材料,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是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阅读材料,需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抓住关键点,把握命题人的意图,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本则材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打卡”的原本含义并点明其现在含义已拓展;第二层列举当今人们种种打卡行为;第三层提出构思要求。本次作文话题指向对“打卡式”现代生活的见闻思考。构思之前先要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的“打卡”有辩证的认识。“打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有它积极的作用,比如督促人自律,激励人上进,给人前进的动力等。但若盲目“打卡”,目的不纯,反而会滋长社会浮躁之风。所以我们要清楚,“打卡”始终只是形式,真正的生活还要靠真实行动去支撑和创造。根据提示,本文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参考立意:1、让“社交打卡”化为自律习惯2、“打卡”是方式不是目的3、“打卡”督促成长,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4、封杀朋友圈“打卡”一点也不冤5、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可用素材:1、有人说,梦想与现实之间只差一个奋斗的距离。树目标易,坚持攀登难。倘若盯着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摘取胜利果实,固然可喜。怕就怕目标天天有,行动迟迟不落地,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理想止步于“三分钟热情”。独行快,众行远。其实,“社交打卡”是一种社群化成长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圈子,认识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人,借助他人的赞赏与督促,一群人相互鼓气、相互监督,就容易引燃个体内心奋斗的激情,进而生成执行力、节奏感、成就感与归属感,促使自己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2、通过社交打卡来“自律”,比不了精神思想上真正的自律。为心向往之的目标定一张时间表、规划一份路线图,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才是成长的迷人之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条件、外在环境的变化,有步骤、分阶段完成,才能成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实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必先寻求结果,而要学会享受奋斗的过程。制定目标需要干劲满满,奔向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也要泰然处之,及时调整好心态。当回过头来看这段“漫长的旅程”,那种追梦的感觉是一生无法忘却的宝贵财富,也将敦促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3、很多年轻人花钱购买的“读书打卡”“早起社群”等产品,看似游戏,实则反映了一种成长需求。用好了,对生活和学习应该有所裨益。古有“头悬梁、锥刺股”。自律的强化需要外力的辅助,但也需要有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决心。事实上,正是许多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在一点一滴地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看书是一种个人习惯,但很多人却会花钱“听一段”提升体验;又比如在一次次早起打卡中,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本质上说,打卡也好,付费也罢,都是辅助手段,善用这些方式为成长助力,何乐而不为?4、所谓“打卡”,说的是天天上下班的人,都要用考勤卡在磁卡机上擦一下,表示按时工作。古代也有这个做法,官衙官员查点到班人数,叫“点卯”。“卯时”为早上5时到7时。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点名册称为“卯册”。若需签到,则称为“画卯”。因为执行制度严格,使每个人都自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成为每天必做的事情。5、事业“打卡”。从事每一项事业,首先要有打卡精神。像每天上下班必做的程序一样,认真对待和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对自己事业发展有利的契机,及时去“打卡”;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提高本领增长知识的时机,立刻去“打卡”……6、文明“打卡”。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别忘记给父母亲道个安;见到同事和朋友,别忘记打个招呼问声好;出外办事,或在公共场所,别忘记多使用文明用语;遇到有困难需要相助的人,别忘记出手相助。用友善、礼貌、温馨、互爱等这些“卡”,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营造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7、“打卡”由上下班遵守制度的做法开始,演绎为人人自觉做好事情的正能量。但是,却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譬如:敷衍了事。古人所说的“点卯”,后来慢慢演变成不少投机取巧者的挡箭牌,包含了敷衍了事的意思。上班打个照面,应付一下,然后溜之大吉,或者无所用心,怠慢工作。8、狭义来讲,微信朋友圈出现的“学习类打卡”主要包括英语单词打卡、阅读打卡、口语打卡等。但广义来说,网红景点打卡、展览馆打卡、健身房打卡等“地点类打卡”,以群内签到为主的“签到类打卡”,都属打卡文化的范畴。利用打卡督促自身、构建形象、记录成就逐渐成为年轻人打卡的重要动力。美国传播学家戈夫曼认为,人际传播的实质是人们利用符号进行自我表演的过程。在人际交互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呈现出我们想让观众看到的舞台形象。如若把微信朋友圈看作一个舞台,每一条状态的设计、地点、内容其实都可以被看作是精心设计的表演形态。我们通过“打卡地点”让观众知晓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行程,“打卡学习”显示我们想让人看到的学习状态,“打卡签到”表明我们的群体状态。在这个自我呈现过程中,观众看到的形象其实是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样子。当呈现结束,演员回到后台,或者我们离开手机屏幕,演员才恢复到“本我”的状态。而后台是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在手机屏幕之外,我们可能并没有在度假,只是在厕所修好了图片;并没有在认真学习,只是为了打卡而点进去囫囵吞枣看了3分钟;并没有合群,只是出于拿回押金等从众心理签到。用通俗的文字描述,可以被理解成现在偶像圈的流行用语“人设”,即人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特定行为给自己塑造一种公众性格和形象。9、美国传播学者罗森布尔指出,仪式传播指的就是“作为仪式现象的传播”。他认为,“仪式是适当的规范行为的自愿表演,以象征性地影响和参与严肃生活。”在社交媒体时代,“打卡”通过一定的规范设置,强化了分享人或者观众对某一事物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但仪式若使用得不好,也会导致另一种程度的形式主义。归根到底,仪式感只能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激励和补充。如若没有真心读书、分享的念头,打卡的“仪式感”也只能沦为形式主义。过度沉迷人设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真我”,反而会对个体的真实形象产生认知偏差。如果你真的认真学习的话,为何还需要“打卡”让别人知道呢?10、近日,杭州一公交站因为叫“立马回头”,吸引无数路过的游客打卡。“立马回头站”位于杭州市梅灵北路,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经在这里立马驻足,因此得名。杭州公交集团表示,这个公交站原来叫“石莲亭”,2014年改成“立马回头”,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回味经典。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人喜欢在网络媒体上晒旅游照片和视频,而点赞评论等“互动场景”也激发人们想发布更多新奇的东西,试图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长此以往,人们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将日益虚幻化甚至虚假化。社交平台赋予人们展示生活机会的同时,也给不少人炫耀“格调”提供了机会。无论是景区、影视剧取景地,还是餐馆、奶茶店,甚至连公交站点都成了打卡地。排队5个小时,只为打卡西湖音乐喷泉;排号20000桌,只为打卡一家网红餐厅;堵车半小时,只为打卡一个名叫“立马回头”的公交站……“打卡式旅游”除了满足好奇心慕名欣赏美景外,更多是为了刷“我看到、我来过、我拍过、我走了”的存在感,而不是因为喜欢。“打卡式旅游”,让旅游变得功利和浮躁,偶尔打卡无伤大雅,但不要过度沉迷,更不要深陷其中。希望我们的旅游度假,能够在讲求效率的同时汲取更多的营养,多一些沉心静气和闲庭信步的内涵之美。参考结构:“打卡”莫要本末倒置本文分三个部分,摆现象,挖根源,明做法,层层深入的阐明观点。第一部分,引述材料,列举现状,铺垫蓄势。第一层,先说明“打卡”的原本意义,并指出如今其含义在不断延伸,进而列举出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打卡”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很多人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这样使文章下文论述更有现实意义。第二层,首先指出“打卡”的初衷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督促方式。并指出也并非现代人的是有历史渊源的。进而阐释其积极意义。第二部分,笔锋转换,点明题意。深层挖掘,指出危害。第一层,首先笔锋一转,自然引出观点:现实中也有人本末倒置,把“打卡”获赞当成了一种满足自我虚荣心的途径。然后分三种情况,层递式举出其表现。最后总结:虽然一样获得了朋友们的点赞,但是有了“面子”却没有实质性收获的“里子”,多少有种自欺欺人的味道。第二层,紧承上文指出这种为了“打卡”而“打卡”,甚至用虚假的“打卡”来代替真实的付出,无异于掩耳盗铃。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呼应开头,并指明其危害。第三部分,指明做法,升华中心。把握好“打卡”的度,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行动者,“打卡”打得货真价实,人生才会收获的“赞”。3.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出“打卡”已走入我们的生活,并列举了“打卡”的几种含义,这些现象中,比如“上班打卡”“健康打卡”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而旅游景点“打卡”、朋友圈各种花式“打卡”有些则是盲从的、无意义的行为。接着指出人们倾向于以“打卡”作为生活标记,要求考生谈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可见,材料的话题是“打卡”。“打卡”本意是上下班时刷卡记录考勤的方式,可以理解为“签到、登记、出示证件”,现衍生指到了某个地方或拥有某个事物(一般会向他人展示)。考生构思之前先要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的“打卡”有辩证的认识。“打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有它积极的作用,比如督促人自律,激励人上进,给人前进的动力等。但若盲目“打卡”,目的不纯,反而会滋长社会浮躁之风。所以我们要清楚,“打卡”始终只是形式,真正的生活还要靠真实行动去支撑和创造。从“你对‘打卡’现象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打卡”的积极作用或负面效应,也可以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辩证地看待“打卡”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让“社交打卡”化为自律习惯。2.“打卡”是方式不是目的。3.封杀朋友圈“打卡”一点也不冤。4.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现在热门的“打卡”一词导入,首先解释了“打卡”一词的本义。“打卡”是指把磁卡放在磁卡机上使其读取相关内容,特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插入磁卡机中记录下到达或离开单位的时间,可理解为“签到、登记、出示证件”,也可理解为“请买单、请结账”等等。此后,材料进一步描述了其由登记、记录等义项引申出的“看过留名”的生活方式或生活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打卡式”的现代生活的思考。其实,不论是打卡学习,打卡阅读,打卡旅游、观展等,都是我们可以去身体力行的活动,但有时候“打卡”可能并非完全出于理性,因此,这有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有些则可能是盲从的、无意义的行为。积极层面: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按照他的理论,自我效能感水平与感觉层面的抑郁、焦虑及无助有关。当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时,他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设置较高的目标,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也会更加坚韧不拔,这过程中需要我们尝试、计划、执行、反思、调整,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最重要的其实是开始,开始了,就有了全新的可能。这个理论恰如其分地解释了“打卡”背后的心理动机——“打卡”提升了人的自我效能感。在网络中,很多网友总是用“打卡”这个动词来提醒自己戒除某些坏习惯,或者为了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努力。打卡代表一种对众人的宣誓和承诺,这种道义力量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而且这种打卡是一种主动承诺,比实际生活中宣称“接受同事监督”更贴近心灵深处,作用更大。打卡还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记录人生的阅历和见闻。在记录的过程中,提醒自己一种坚持本心,积极乐观,让生活充实且有意义。消极层面:生活中有一些打卡就只是盲目跟风,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无意义行为,比如,只为了发朋友圈而参与微信步数打卡(把手机绑在小狗狗身上,或拼命晃手机等),去一些所谓的网红店、网红景点打卡等,这是现代人猎奇和攀比心理的体现。试题要求写作一篇记叙文。对此,可以记叙生活中自己曾参与过“打卡”的经历,表现这一新时代生活风貌的展示。比如,可以描述自己在居家学习期间,一开始自律性不强,学习成绩下降,后来跟同学组成互助小组后,一起“打卡”学习,从而克服惰性取得好成绩的经历。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所见的一些人盲目跟风打卡的经历,比如自己周末去到某一个网红“打卡”景点去游玩,到了却发现名不副实、大失所望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批判性态度。立意:1.打卡标记生活,让自己更优秀。(叙述自己参与打卡互助学习的经历)2.打卡,不能被过度美化。(叙述自己慕名前往一“网红打卡”餐厅,却发现宣传言过其实的经历)3.莫让“打卡”成过场。(叙述自己参与舞蹈比赛备赛时,看到一些同学只“打卡”却不训练的经历)5.例文:“打卡”之风可休矣主持人、对方辩友:你们好!打卡作为时下部分人记录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往往通过社交平台在朋友圈“作秀”。这种以赢取圈层认同、共鸣为目的的记录、分享行为,或许看起来是令人神往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还美其名曰“仪式感”。然而,这种行为其本质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炫耀,是一种无知、空虚、跟风的不良风气,长此以往,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风气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表面上看,“打卡”这种方式似乎记录了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执着的东西,它仿佛能给人带来力量,让人在点滴中坚持做一件事,让自己乐此不疲。但是,究其原理,这折射出的是部分人的虚荣心,助长的形式主义作风、浮夸之风。当人们去各种店、健身房,或是景点,进行“打卡”活动时,总刻意于见证者的认同、点赞,刷的是存在感,收获的是肤浅的虚荣心,获得的是空洞的赞美声、羡慕的眼光。这样的见证者,或是一同在“打卡”的人,或是相关工作人员,或是朋友圈里那些友人,甚至,一个小卡片上的印章,一个App的打卡界面。当见证者来临,鼓励、赞美、点赞来临,人们便会有一种恍惚之中愉悦——“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被认可与赞许的事,我好快乐。”这真的快乐吗?不!这是一种精神鸦片,在慢慢吞噬你做真正有意义于家庭、社会、国家的时间和精力。对方辩友应该明白:这种“打卡”的行为一旦在一个人身上持续一段时间,这个人便会由“为了坚持一件事而打卡”,沦为“为了打卡而坚持做一件事”,甚至是“为了打卡而打卡”。当别人的称颂满足了虚荣心,有些人难免就会在迷雾般虚无缥缈的的虚荣中渐渐忘却了自己的初衷。对方辩友也深知“打卡”是一种时潮,而且只是一种热潮而已,说不定很快就像一阵风一样过去。君不见,开设“打卡”功能的某网红店,健身房,一些抖音App,都遭遇了红火之后,“门庭冷落鞍马稀”情形,甚至关门、下架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的App,新的网红店、健身房,又弄起“打卡”的潮儿。人们随波逐流,“打卡”一次次从零开始,以往的见证者走了,新的见证者又来,人们沉醉在被称之为虚荣的美酒中,酩酊大醉,忘乎所以。多一些理性思维,少一点盲目;倡导脚踏实地工作,拒绝东施效颦的打卡风气。在建设有的今天,我们应该弘扬务实肯干的精神,,方得始终。迷失于“打卡”的迷雾中的人们,还没有看清“打卡”风气恶劣的对方辩友,请拨开云雾,三思而行。别再为了虚荣而“打卡”,别让“打卡”毁了你的人生!我的总陈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该则材料主要讲了“打卡”一词的本义和延伸义。题目要求对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打卡”,分享自己的想法、行为,并与其他观看者互动点赞、评论的这种现象进行辩论。归纳概括如下:事件:当前的“打卡”热现象身份观点:作为辩论赛的正方“应该打卡”或反方“不应该打卡”①应该打卡:打卡的“仪式感”不可少,将其当作具有仪式感的激励和监督,有助于自律的养成,从而更坚守自己的初心,脚踏实地地去“打卡”,不打卡就是缺少责任感、使命感。②不应该打卡:打卡潜藏着“形式主义”问题,无异于作秀。总结陈词的要求:时间是在辩论赛的尾声,所以必须概括,不需要套话、废话连篇。总结陈词应该直人主题,将己方的观点概括阐述,最好再加上幽默的方式。同时,总结比赛中敌我双方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概括来说,目的就是要为己方打圆场,然后让对方下不了台。参考立意:正方:①打卡,有助于自律的养成;②打卡,使我更有担当;③打卡,勿忘初心。反方:④“作秀式打卡”要不得,其他符合材料旨意的立意,能自圆其说,均可。结构层次:这篇作文要求以辩论赛的“总结陈词”的形式来写作,首先要注重格式:包括称呼、礼貌语、结束语等。“总结陈词”的本质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范文《“打卡”之风可休矣》,标题就非常醒目,这显然是从反方的角度立论,即反对打卡这种作秀的形式。文章的开头“主持人、对方辩友”既符合格式要求,又做到了写作中的心中有对象。正文主体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