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成因和完善对策研究TOC\o"1-2"\h\u174161绪论 1229641.1课题背景及目的 1105141.2文献综述 245491.3课题研究方法 567671.4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548772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7111582.1发展历程 746072.2发展现状 10269213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13136123.1实体经济支撑不足,盈利能力低下 13190843.2资产证券化意识不足,过度重视债务融资 1452223.3投资群体有限,市场活跃度不高 15303023.4各方难以兼顾,机制完善滞后 15147384未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优化策略 17321404.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盈利能力 17281684.2加强政府引导与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证券化意识 17306654.3培养供需主体与金融科技联动,提高市场活跃度 17224254.4完善多方体系,优化制度设计 18217245结论 191绪论课题背景及目的1.1.1课题背景\t"/item/%E5%9B%BD%E4%BC%81%E6%94%B9%E9%9D%A9%E4%B8%89%E5%B9%B4%E8%A1%8C%E5%8A%A8/_blank"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同年9月,\t"/item/%E5%9B%BD%E4%BC%81%E6%94%B9%E9%9D%A9%E4%B8%89%E5%B9%B4%E8%A1%8C%E5%8A%A8/_blank"国资委举行了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开展的会议,在会议上强调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是在未来的三年中使国企改革得到贯彻落实的蓝图。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国企改革的深化提出了更加明确的重点方向,要求牢牢把握国有经济在布局上的优化以及结构上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二年,是承前启后的攻坚之年。在这关键的一年里,国企改革若要实现基本完成总体任务并在重要的,关键的部分有实质性的进展,则需要在国企改革上排除一切的问题。但,当前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却相继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贯彻落实变得尤为重要。1.1.2课题目的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大力推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方针,促进国企改革目标的实现,在深入展开研究与分析时,会根据当今时代下的发展背景,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出发,有效的挖掘出国企改革中在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上尚存的问题,并进一步作出相对应的成因分析。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根据总结出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用以更好的解决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出现的阻碍。由此也作用于我国信用评价体系规范性的促进,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相关制度,还能够促进良好交易机制的建立,并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助力于我国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贯彻落实。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资产证券化”这个词最早是于1970年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市场上出现的,由美国投资银行家LewisS.Ranieri提出。在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出现之后,其发展历经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广泛逐渐到具体,从模糊逐渐到详细。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综述:在概念界定方面,国外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各有所论。学者Gardener(1986)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于金融市场中,在信用开放的基础上,储蓄者和借款者借助资本市场进行相应的选择配对,以此达到双方匹配收益与投资的目的。而美国的证交委(1997)则认为,资产证券化是由特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或具有一定的特征且规模巨大的资产组合对投资人的偿付进行保证的一种债券。在技术工具及应用领域方面,资产证券化从其出现到发展的多年间,人们都在其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不断创新与不断应用的曲折道路上进步和发展。其中,AnandK.Bhattacharya和FrankJ.Fabozzi(1996)两位学者都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且分析了能够被证券化所合用的范围,他们认为资产证券化能够在将来适用于所有的证券化产品,除此之外他们还对会计的相关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做了系列研究。Davidson和Herkowitz(2002)两位学者,在利用了抵押支持证券定价的相关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之后,以此为基础对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构建且对相关的互相性特征展开了较为具体的描述。学者LaurieS.Goodman和FrankJ.Fabozzi(2005),对新型的品种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进行了深度的研究,挖掘其对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中带来的作用并进行深入的探析,且综合性的论述了CDO在其结构及风险等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而AndrewDavidson(2006),JanetM.Tavakoli(2008)等学者也都对CDO等新型品种展开深入的思考。在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研究方面,在美国爆发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对于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多名学者诸如Greenbaum和Thakor(1987)以及Pavel和Phillis(1987)等都意识到,资产证券化可通过重组资产来降低风险。AndrewDavidson(2006)以资产证券化的构建、判别投资、匹配收益与风险这三个不同的层面,以及其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等展开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深入探究。FrankJ.Fabozzi(2011)等根据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将资产证券化同次贷危机二者之间的关联展开了思考,并将此次危机对证券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相关评估,此外,他们还依据住房抵押贷款卷入金融危机后的启示,得出了应该利用相应的数据模型以及技术手段对隐藏的风险与收益进行估量。MonicaNeamtiu,MeiCheng及DanS.Dhaliwal(2011)认为当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相继发生营业不利,资金周转困难,必须尽快通过风险的转移使危机的到解决的时候,就会出现资产证券化导致的银行信息不对称性风险以及信用违约风险不断增加。1.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开始较晚,在我国最早出现这一概念是在1992年,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则是先从实践开始的,并且是始于企业资产证券化而不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这归因于企业资产证券化所涵盖的范围较小,实践的风险相对来说是较小的。上个世纪80年代,曾有学者向国内介绍了国外当时的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在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了规模2亿元,期限为3年的地产投资券,开创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先河。在那之后,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探究开始有了量的变化。从1998年起,国内的学术界针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的研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分析的内容也逐步变得多样化,我国学者张超英同翟祥辉(1998)合作出版名为《资产证券化——原理、实务、实例》的作品,此为我国第一本对西方的资产证券化在理论方面以及实务方面进行全面介绍的书籍。在2005年,伴随着相关政策的逐一出台,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至此开启了新阶段。当然,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还尚不完善,对于本质上的研究也仅有约十几年的时间,在研究的层次以及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但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学者在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界定方面,也尚未形成统一确切的定论。杨大楷等(1998)将存在未来现金流量的资产转变为债券的经过解释为资产证券化,且对资产的流动性问题有积极作用。洪艳蓉(2004)则认为其是指发起人向特殊目的载体卖出资产,进而由该载体发行相应的证券,并以未来现金流和信用增级为担保。而黄瑞文(2017)对其的概念界定是为达到融资目的而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活动。在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研究方面,何宗坤(1992)第一次探究了其在风险层面上的治理问题。何小峰(2002)将多种风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为狭义与广义两种风险,但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而赵胜来、陈俊芳(2005)将资产证券化划分为信用风险、交易结构风险、提前兑付风险和利率风险等风险。王保岳(2009)认为应加强对评级风险、监管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重视。李瑞红(2011)则把中国与美国在银行之间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差别进行了系统的比对,并鉴戒国外的经验,总结了相关优化策略。在对资产证券化制度和法律建设研究方面,胡旭阳(2003)从法律环境视角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法律制度在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并且针对此进行了法律环境相关建设问题的深入探究。而刘永强(1999)指出政府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建立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其提出在发展时期,应从私人部门至政府,后再进行反向操作,以此实现私人部门与政府在资产证券化发展上的良性互动。1.2.3文献小结从国内外的文献阅览与比较之中能够发现,国外资产证券化存在的时间较长,也较为成熟;而其在国内的续存时间较为短暂,能够为学术界研究并且提供的数据也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得出:国外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相对于国内而言开始较早的,且进展较快,成熟度较高,已能够广泛应用于实践之中。而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总体上于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对于实物方面的探讨和分析还远远不足,发展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且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在资产证券化的探索与研究中,学者们从对国外的借鉴过渡到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践,从开始的对概念界定与意义作用的思考,再到后来的对法律制度建设、风险分析与控制、基础资产池、定价、信用评级与增级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研究文献。总体来看,我国的学者们将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内容、资产证券化应用于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性铺垫几个方面,而对于企业资产证券化进行探讨与研究的文献相对来说是不够深入且数量不足,对于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层面问题的专研更加屈指可数。1.3课题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方法上,拟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互结合、比较与借鉴的方法展开研究。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分析为辅,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进行研究。(1)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论述分析并与理论相结合,探讨政府的政策选择,挖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现存的困难与阻碍,并分析其成因,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比较与借鉴。同国外情况相比较,学习国外取得成效的资产证券化理论、策略等,再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改进和完善,总结出更利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优化策略。1.4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是据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问题展开,在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基本情况相结合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相应优化策略。论文构成概括如下:绪论。对本文的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进行阐述。发展历程与现状。介绍了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发行规模现状、发行利率现状以及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分析其成因。未来的优化策略。通过上一部分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基于未来的优化路径及措施建议。结论。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全文总结。
2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1发展历程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较晚,中国资产证券化尝试走出第一步的标志是源自1992年的三亚的房地产建设总公司发行的地产投资券,但我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才将其引入国内。至此,我国资产证券化便起步发展。而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应追溯至2005年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的成功发行,它标志着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进入了试点阶段。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到目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至2006年的试点阶段,第二阶段是2011年至2014年的审批制阶段,第三阶段则是2015年至今的优化发展阶段。2.1.1试点阶段在试点阶段,国内在该阶段总计发行成功了9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详见表2-1)。当时的发行券商都是以知名度较高的大型证券公司为主,且因以其为主的市场参与主体仍处在初步的探索过程,而同样处在探索其的监管,尚未有一个成形的监管体系,也并未出台任何相关的文件以统一这9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名称。因此,这9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从总体上会体现出项目名称不统一的特点。并且为了让投资者愿意承担风险,当时所有项目的债项评级皆为AAA,且部分项目的担保为国有四大银行或股份制银行。2.1.2审批制阶段在审批制阶段,国内在该阶段总计发行成功31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详见表2-2)。与试点阶段不同的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后,我国的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认知逐步得到提升和进步,监管体系也开始日渐成形。2009年,《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的发布首次明确的提出企业资产证券化以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特殊目的载体(SPV),发行的证券统一命名为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因此,在此阶段的31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皆是遵循该文件要求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了项目的统一命名。在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道路上,有了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加,资产的品类也趋于丰富,发行券商由试点阶段仅有的几家大型券商之外,一些如恒泰证券、中原证券、国联证券等中小型券商也成功发行了项目,这些发行券商累计增至16个。2.1.3优化发展阶段在优化发展阶段,国内在该阶段总计发行成功超过190只的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很明显的可以知道,同试点阶段和审批制阶段相比,此阶段的项目发行数量明显出现了大跨度的增长。在优化展阶段,许多先前出现的问题相继有了解决办法,例如,项目审查周期缩短,审查效率有所提升;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逐步出台,在监管方面,也初步完善了相应的监管体系。直至今日,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还在不断的优化发展中,各相关部门、机构等也都在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而在多方的相互努力之下,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成了发行产品较为成熟、监管日趋完善的具有创新性的金融工具。2.2发展现状据历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17年至2020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从整体上看呈现出延续增长的趋势。本文主要搜集整理了2017年至2020年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数据,从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发行利率两个角度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制度建设方面的现状也进行了归纳。2.2.1发行规模持续增长据2017年至2020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及相关数据统计(表2-1)得出,在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从整体上看呈现出持续不断增长的态势,企业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方面产生愈加活跃的表现。图2.12017年-2020年各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亿元)2.2.2发行利率总体曲折下行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至今,产品发行利率的上升或下降会受到诸如风险收益率、存续期限、债项评级及行业类别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的数据显示(表2-3),2017年至2020年,我国企业ABS产品的发行利率从2017年的整体震荡上行,到2018年的总体震荡下行,再到2019年的震荡下行,最后到2020年的先抑后扬,都体现出了近年来我国企业ABS产品在发行利率上呈现出的总体下行态势。2.2.2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相关机制制度的建设以及完善息息相关。一方面,在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因产品具有结构特殊性和种类复杂性的特征,则需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合理约束,使其具有一定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产品相对于我国而言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新兴产品,其在应用上会呈现出显著的不稳定效果,由此,我国相关部门则采用了预先安排试点,再逐步进行立法的方法助力于资产证券化能够得到良好的稳定持续发展;再者,资产证券化在专业知识、专业人才以及产品上的不断发展,都使得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有一个稳步前进的发展状态。综上所述的几个原因,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其在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建设方面一直都是在逐步探索之中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我国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从迈出第一步直至今日,我国各相关部门都在不断地制定与出台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即使制度健全这一方面在逐步调整和补充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新的改变,但因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专业理论存在局限性,加之产品的换新同国家存在着制度上的矛盾,这就使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立健全存在着巨大的提升距离,于其市场的认可程度而言,制度建设当下成为了约束资产证券化进步最主要的阻碍因素;且制度的缺陷也变成了已经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隐藏极大风险的原因之一。
3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成因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在为企业由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过程之中产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这一具有有效性的融资工具在实际操作中是被企业所看好的,但也因此逐渐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即使企业资产证券化同其他的融资工具相比较时,确有其不可复制的独到之处,但在实践中却也逐步产生了无法规避的一些问题与障碍。就目前而言,由于国有企业规模之庞大,一直都占据着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是,国有企业历年来的发展却衍生出盈利能力低下、资产证券化意识不足、市场活跃度不高、机制完善滞后等问题。3.1实体经济支撑不足,盈利能力低下据2021年1月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为为632867.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央企业营业总收入为353285.6亿元,同比下降1.9;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为279582.1亿元%,同比增长7.5%。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34222.7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中央企业21557.3亿元,同比下降5.0%;地方国有企业12665.4亿元,同比下降3.6%。为了更直观的看到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基本情况,本文搜集整理了从2016年至2020年的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及利润总额这两个主要的经济效益指标数据(详见表3-1和表3-2)。虽然,在2020年这一特殊的一年,全国各地都在奋力抗击疫情等多重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依据数据仍可以分析出,经济运行情况从总体上看表现出逐年转良,回稳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的态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主营业务不够集中、效益低、实体经济支撑不足,煤炭和钢铁等行业仍然产能过剩、盈利状况堪忧,加上企业在部分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前期投资上成本过大,并且回收期长,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都导致了该市场吸引力不足,投资者投资欲望低下,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融资目标。3.2资产证券化意识不足,过度重视债务融资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严重缺乏金融复合型人才,国有企业的许多负责人对资产证券化的意识与认知都不够全面,而国有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时,会产生诸如\t"/item/%E5%80%BA%E5%8A%A1%E8%9E%8D%E8%B5%84/_blank"企业自由现金流减少,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股权结构得到优化等突出影响,会使得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忽视了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效益,从而产生了将资产进行证券化所带来的效益比在银行进行贷款的“低成本”债务融资所带来的效益还要低的想法。由此国有企业就会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偏重于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债务融资。由于2020年我国受疫情影响,诸多国有企业在融资上的数据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在正常环境下的趋势,故本文选择了以2019年度的数据作为参考。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1.41万亿元,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为149.8万亿元,除去非付息债务约占负债总额的20%—30%之后,则国有企业有息负债达到约112.35万亿元,约占全国社会融资余额的44.68%。在银行贷款被国有企业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后,银行贷款就达到了约80%以上的占比。如此一来,在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意识不足,过度注重债务融资效益的情况之下,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重视程度降低,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碍。3.3投资群体有限,市场活跃度不高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模式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来自于投资时发生的限制和阻碍。由于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需要足够大的投资群体作为基础,对比国外,国外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上的投资群体相对多元化,主要为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寿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群体,而在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则是以国有大型银行和其它股份制银行作为国有企业在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致使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上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较差的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融资行为时会受到来自于政府的直接监管审批。虽然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良好改善,政府的职责也重新进行了分配,但是仍未改善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审批流程繁琐复杂,各部门意见相左,存在矛盾的情况。这就会使得国有企业的融资效率低下,渠道逐渐变得单一。而上述情况的出现,会逐渐产生一个隐性的恶性循环,即在繁杂的监管审批制度下,加大了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难度,当投资群体考虑到时间成本、资产的流动性、投资风险等问题时,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会产生不愿冒险投资的想法,从而降低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欲望,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二级市场流动性差等问题,导致市场活跃度逐渐低下,由此阻碍了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健康持续发展。3.4各方难以兼顾,机制完善滞后在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之中,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例如投资者效益和企业效益难以兼顾,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剥离及员工薪酬分配等尚未解决的矛盾问题。且当前的相关机制基本是由交易所负责构建,而在国家层面上仍存在着缺乏健全的相关体系,会计、税收制度建设也尚未完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体制落后,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相关体系不够健全,如金融体系、信用体系、中介体系等。因我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尚未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致使国有企业在实现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中,未有统一的标准作为保障,给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加大了难度。会计及税收制度建设滞后。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的税收与会计制度并未能够完全的适用于当前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也导致国有企业在资产证券程序履行的过程中的成本有所增加。首先,国有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无需交税,但是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后实则是产生了额外成本,所以采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便缺少了成本优势。且当下国有资产的移除是否能够真实且完整的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也暂时尚未有规范的确认,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务数据不能客观公允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转的状况。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多头管理体制落后。国有企业在实现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等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时间成本极高,且可能会对审批产生不同意见,制约国有企业在资产证券化上的发展。
4未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优化策略4.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盈利能力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等经济事件启示我们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实体经济得到大力健康发展才能对社会产生更多真实的效益。因此,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要深化企业改革,集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方力量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实体经济规模。国有企业应持续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根据市场发展现状调整合理的经营战略,加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升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盈利能力的提高。4.2加强政府引导与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证券化意识建议加强政府的引导,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当下仍处在初步优化阶段,目前尚存有许多缺陷,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实行合理规范的引导和监督,政府应当切实保障各方合法利益,让国有企业从多角度看到企业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切实效益。如此,在政府的不断支持之下,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意识会不断地得到强化,逐步摆正国有企业过度重视债务融资的观念,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应加大对相关资产证券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由于资产证券化有较高的复杂程度,所关联的专业领域十分宽泛,因此,有关人员须以大量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基础,促进国有企业融资方式的合理性,保证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有效性。4.3培养供需主体与金融科技联动,提高市场活跃度建议加大力度培养供需主体。只有当需求达到一定的量时,才会拥有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因此,我国应持续深化供需主体的培养,进一步精确简明审批程序,提升审查批准效率,完善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机制。制定一定程度上的惠利政策,用以提高投资者参与到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中的吸引力,并给予投资群体相关的保障,进而切实有效的解决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以此有效解决市场活跃度不高的问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科技这一技术驱动型的金融创新也成为了当下金融行业的热门“工具”。由此,建议合理应用金融科技对业务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建立基础资产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信息共享的应用有效处理信息不对称、风险定价繁难等障碍,促进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内部改良,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幼儿教师个人述职工作报告(10篇)
- 写给公司的感谢信范文九篇
- 2024年墙纸行业绿色生产与销售合同样本3篇
- 质量部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活动策划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 副校长工作总结报告10篇
- 高三日记400字大全6篇
- XX工业大学XX校区标准化考场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
- 六年级家庭教育课件六1
- 六(上)美术-金银器
- 新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全文
- 数字电子技术(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课件
- 手术室标本丢失的应急预案
- 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题大全1000题
- 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大学
- 公司驾驶员岗前安全培训
- 2023全国高考四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答案)
- 科研设计及研究生论文撰写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浙江绍兴市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起重机械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