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1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4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创设情境领悟数感

——“101以内数的相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记得有位家长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你们前些天教的都是101以内的数,此时此刻立刻跳动到万以内的数,这中间有多少数呀!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10100为何物,1010是多少,他只知道10100比1010大。但详细事物给他,让他估计,或让他比划比划,他根本不会。从家长的一番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重视的往往是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以及读、写数的方法,却无视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以至于学生对数的感觉特别迟钝,大数的概念根本没有,在学生眼中只有死的数字,而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数感的造就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重视,并且也把它付诸于日常教学中。最近我有幸听到闻名特级老师丁杭缨教师的一节课——《101以内数的相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片断一:

师:今日我们学习“101以内数的相识”〔板书课题〕。有多少人相识101,请举手。

全班小挚友齐刷刷地举手。

师:既然你们大家都知道,那此时此刻请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小棒有几根?

生:101根。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今日学101吗?

师:既然你们猜101,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就请同桌合作数一数。

学生数后发觉小棒实际的根数比101多。

……

师:此时此刻请猜一猜这盒铅笔也许几支?

生:101支。

生:101支。

生:50支。

学生猜了许多数。

师: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学生齐数。

师:只有数过、验证过才知道正确的数,是吗?

感受一:

数感是一个比拟抽象的事物,尤其是大数感的建立,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必须的距离,建立它的表象就尤为困难。在这一片断中,老师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三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101”,通过估计和比拟建立数感。同时,老师通过让学生先猜,再动手验证的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熬炼提高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实力。

片断二:

师:此时此刻请小挚友们视察一下抱着101根铅笔的小挚友,你看他抱得怎么样?

生:比拟吃力。

生:快抱不住了。

师:此时此刻你拿一下桌子上的101根小棒,感觉怎么样?

生:很简单拿。

师:这是为什么?

生:……

师:因为铅笔的体积大,小棒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不一样,所以一个抱不动,一个拿得动。

〔师出示101粒米〕师:这是什么?

生:米。

师:猜猜有多少?

生:40。

生:60。

生:10。

生:……

师:告知你们这儿有101粒米。

生齐:哇!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少。

然后请一个学生掂一掂这101粒米。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假如此时此刻教师请你到办公室拿两样东西:101张纸和101本书。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怎样拿这两样东西,好吗?

全班齐表演。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指着上台表演的学生问〕这是拿101张纸的还是拿101本书的?

生:拿书的。

生:拿纸的。

师:〔转向表演的学生问〕你是拿什么的?

生:拿101张纸。

师:教师这儿就有101张纸,看一下,怎么拿。

师再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这是拿什么的?

生:拿书的。

师:101本书为什么这样拿?

生:因为比拟重,所以要用两只手。

感受二:

丁教师这一环节的设计,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其实她对数感的建立已进一步扩展到视觉、触觉和空间的范围,使学生在比拟中体会物体的大小、形态不一样时,即使数量一样,它们的质量与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在详细的环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理解了数字本身,同时也对数的实际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反思:

《标准》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在第一、二学段提出的详细目标有: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展估计。在片断一这一环节,老师在讲课时首先出示一捆小棒,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觉察原先的推测不精确,这捆小棒其实是101根多。可以看出,老师将数感的造就建立在学生对实物的感知上,注意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通过学生自己错误的推测从而促进学生数的概念的建立。同时,这里老师也渗透着只有自己动手数一数才能验证自己的推测的精确性,教育学生不管什么事情只有自己动手才能验证推测精确性。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索。在片断二这一环节,老师通过101根铅笔、101根小棒、101粒米、101张纸、101本书等,将数“101”与不同物体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从数学角度思索问题,切实感受到此“101”与彼“101”的不一样,为学生供应了充分可感知的材料,从而使学生明确地建立数字“101”的概念,其中老师让学生表演拿101张纸和101本书的动作,使学生在反复比拟中深刻感悟“101”,而此时老师已将数概念的建立从视觉、触觉扩展到空间范围。

通过这样的嬉戏,使学生在留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调动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并对估计或推测的合理性用数量之间的大小干系作出合理的说明,这样的训练无疑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的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学生数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学生数感的造就。

《101以内数的相识》教学与反思〔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1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1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依据供应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1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通过对101以内数的相识,进一步造就学生的数感。

教具、学具打算

给每位学生打算数量为101的物品。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老师:我们以前相识过哪些数?

生1:我们相识过0到20这些数。

老师:谁能从0数到20?

生2:0、1、2、3……20〔拍着手。〕

老师:谁能接着往后数?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3:21、22、23……30

生4:31、32、33……50

生5:51、52、53……70

老师示意—起数。〔师生一起拍手接数:71、73、73……101、101、102……110,从七十多到一百零一,学生数的特殊带劲儿,但数到101后学生起先数得不整齐了,局部学生起先出错了。〕

老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得啊!

老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用到数数呀?例如〔略〕。

那么你猜猜今日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啊?

生6:30位。

生7:28位。

生8:32位。

老师:还有和他们猜的不一样的吗?

生9:31位。

……

老师:究竟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起先数,有的边看边数,有的用手边点边数,还有的站起来数,特别投入。〕

老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生10:30位。

生11:32位。

生12:29位。

生13:31位。

老师:谁情愿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32位同学。〕

老师:今日有32位同学来上课,32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刚刚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地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能精确地数出物的个数还真不太简单!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刚那位小挚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坚信你必须能数对!

数数活动

老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数数。寒假就要到了,我打算了很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教师数一数,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

生1:我们组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

老师: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学生选了自己喜爱的奖品,放在面前。〕

老师:听清要求,请你很快得数出10个奖品。

〔学生从袋子里边拿边数,数出了10个奖品,放在面前。〕

老师:细致视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啊,就这么多。

老师:请你再数出10个。

〔学生从袋子里又数出了10个,放在桌上。〕

老师:此时此刻是多少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复:20个。

老师:再细致视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老师: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刚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视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2:有80个。

〔老师引导生2把话说完整。〕

生2:我的糖大约有80块。

生3:我的铅笔大约有200枝。

生4:我的星星大约有70颗。

生5:我的橡皮大约有90块。

……

老师:那么究竟有多少呢?请你细致数一数。

〔学生能数那么多奖品特别兴奋,特别谨慎地数着……接连有学生数完了。〕

老师:谁来说说你数了多少?

〔学生抢着举手答复,都想把自己数的结果告知大家。〕

生6:我数的铅笔是101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