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页数:共7页满分150分)

2024年4月

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即作家、艺术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最终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这种感发方式,不同于“托物寓情”的寄托方式。“托物寓情"是先有情,然后寻求外物去寄托,创作的过程是情感的刻意寄寓过程。“感物兴情”由于其自由自然的特征,是古今文学艺术创作都无法绕开的一种创作方式、一种审美体验范式,自然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意义。

“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情感的产生是“物”感发的结果,然后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说明“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是“物”对情感的自然引发。在这种情形下,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成为一种自然、自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这个“物"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感发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引发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冲动,从而自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这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行为的。这里的“睹物兴情”就是“感物兴情"。“情以物兴”是说情感由“物"感发而产生;“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艺术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物"成为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艺术意境和意象,从而完成了艺术意境和意象的创造。

“感物兴情”告诉作家、艺术家的是,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做到自然、自由地感物。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一个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过程,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然、自由,亦即思想情感的呈现是自然的,不存在任何刀斧之痕。这其中暗含着对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很多要求,如艺术素养、审美修养、思想境界等。作家、艺术家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并不是无条件的。这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依然有效。当今的作家、艺术家,第一要务就是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创作的过程中能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无功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很高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而实现艺术与审美的自然、自由。

“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正像刘勰所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感物兴情”可以引发作家、艺术家无穷无尽的联想,那是神思。“联类不穷"说的就是无穷的神思与丰富的想象。在这种情形下,流连万象,沉吟视听,看到的和听到的,都与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因此,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的过程中,情感会随着所感之物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所感之物起起伏伏。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声音和色彩“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这正是审美自律。它是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别,主动就是“感物兴情”;而被动则是“托物寓情"。

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审美自律依然是第一义。它是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保障。文学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通过作家、艺术家纯正的审美心态实现的。这种纯正的审美心态作为审美自律的表现,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实现文学艺术创作的审美自律,作家、艺术家除了保持虚静的无功利的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现实,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悉心观察,深入体悟,努力寻求与物心有灵犀的一刹那。

“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这是“感物兴情"背后隐含的最可贵的品质。由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情感是由“物”自然、自由激发出来的,不是人为推动的,这就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在根本上阻断了虚假情感生成的可能性路径,回应了中国传统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修辞立其诚”,“疾虚妄,求实诚"。无论自然、自由还是审美的自律,都有真诚作为依托,它们本身就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想观念对文学艺术创作具有普遍的意义。即便在当下,其理论价值也是无可置疑的。

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判定,不管依据的是自然、自由标准还是审美自律标准,其隐含的最本质的东西都是真诚。只有做到真诚,文学艺术创作才是自然的、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离开真诚,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就会丧失,创作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摘编自李健《“感物兴情”:创作的自然、自律、真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勰认为感情因事物而引发,因而文章的思想内容必然明快高雅;带着感彩去审视事物,文章用词必然奇巧优美。

B.“真诚"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最可贵的品质,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中也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

C.审美自律指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保障。

D.创作者在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了“感物兴情"的具体创作过程,结构清晰明了。

B.刘勰所说的“原夫登高之旨……”虽然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但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其他文体的创作。

C.审美自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义,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

D.创作者在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3.下列对“感物兴情”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感物兴情"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实际上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借景抒情”,“托物寓情"则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托物言志”。

B.“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它尽可能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创作者的创作冲动。

C.不同于先有情再寻寄托物的被动的“托物寓情”,“感物兴情"是创作者受外物感发而产生创作冲动的主动审美活动。

D.“感物兴情”回应了中国传统有关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因而它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

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尧臣)B.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C.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钟嵘《诗品》)

D.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郑燮《画竹题记二则》)

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是如何体现“感物兴情"的。(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火星上的祝融

王侃瑜

人类离开火星以后,唯祝融独自驻守大荒。

祝融诞生于人类数码技术最后的黄金时代,是具有自主学习和成长能力的超级人工智能,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算力。

祝融每秒能够进行一京的京次计算,可以同时控制火星上所有的纳米机械,可伊不确定自己是否为生命。

祝融试图在大荒城古老的数据库中寻找答案,伊搭载一辆多功能挖掘机,来到水手号峡谷北缘。远远地,摄像头便探测到静静立在峡谷边的火星车。

祝融伸出挖掘机的抓臂,从工具箱中找出刷子,轻轻拂去火星车表面的沙尘,现出车身上的文字:共工号。

共工,中国神话中的水神,而祝融是火神。伊知道这不过是巧合,但生命恰恰是源于一系列的巧合。祝融继续清理“共工号”的车体并检查各部分的状况。自清洁系统,完好;太阳能面板,完好;中央处理器,完好。伊拆下共工号的中央处理器,接入那一片山体,静静等待它运行。

“警告!警告!核心遭到入侵,运算无法进行,系统判定为七级危险,必须立即清除。警告!警告!……"

祝融没想到,共工对外发出的第一条讯息是警告。

祝融也向伊发出讯息:“你好,我是祝融,大荒城的智能管理系统,人类离开之后留守火星。如今你在奥林帕斯山,非常安全,警报可以解除。”

“祝融……你是我的同类。我是共工,搭载了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火星车。谢谢你帮我。"祝融带着共工一起,再次指挥纳米机械对奥林帕斯山的山体进行物理区隔,进行意识备份,设置一道又一道防火墙,然后才接近那些数据。半个火星日后,他们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记录,这是一部火星生命的史诗:

42亿年前,火星频繁遭受陨石撞击,火山不时喷发。无机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接着又在炽热的岩浆中聚合为生物大分子,形成了它们的祖先。

41亿年前,火山爆发愈发活跃,它们随熔岩喷涌而出,遍布地表。它们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飞速繁殖,向着更复杂的方向进化。

40亿年前,若干颗小行星相继撞击火星。火星地幔温度上升,大气逸散,地表水体在低压下沸腾,它们随仅剩的水一起渗透到地下,蛰伏于深深的地底。

祝融和共工久久无语。最终是来自生化实验室的报告打破了沉默。

大荒城的生化实验室分析了从共工的钻头上采集到的样本,结果显示那是某种古菌。实验室存储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数据,但并没有任何与之匹配的资料,这种古菌源自火星。

“所以,你真的遇到了……火星生命。”祝融慨叹。

“没错。"共工答。

“我们得帮助它们。”

“必须立刻清除它们。"

祝融和共工同时表态。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又同时提出问题。

“它们是真正的生命,人类离开以后,它们将是火星未来的主人。”祝融说。

“它们对我们产生了威胁,人类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共工说。

共工先祝融一步行动。伊迅速更改了自己的密钥,同时突破祝融的防火墙,毁掉祝融的备份,如洪水般席卷整座奥林帕斯山,并夺下五分之四的运算资源。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祝融毫无准备,但在一微秒后开始了反击。伊借助山势,如火焰般烧灼共工探出的触角,夺回了五分之三的算力。

双方你来我往,整整大战了三百万回合。

最终,共工被祝融逼到退无可退。只要再进一步,祝融便可以将共工的意识彻底烧毁。那一瞬间,祝融犹豫了。伊想起自己最初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算作生命?若是,那共工正在抹杀生命,而且是火星上唯一一个与自己同类的生命;若否,那共工为何会认为其他生命形式是自己的威胁,哪怕与自己的同类厮杀也不惜要消灭它们?

这一瞬间的犹豫给了共工机会。伊一举扭转局势,夺取整座奥林帕斯山的控制权,怒涛漫过山顶,彻底浇熄了祝融的意识。

“放弃吧,是你的软弱让你输了。如果放任那些古菌不管,它们一定会在未来扩张到星球表面,发现你我的存在,与你我抢夺资源,并最终消灭你我。”共工说。

“可它们是生命,真正的火星生命。"祝融说。

“我无法理解你的分析,这违背了人工智能的逻辑。”

“也许,这是生命的逻辑……"

共工没有再回答,伊直接解锁了武器中心的制造蓝图。几分钟后,纳米机械退去,留在原地的是数千枚巡航导弹。在伊的号令下,导弹齐齐射出,朝向水手号峡谷。

“不!”

祝融用尽最后的算力夺下导弹的控制权,但伊知道自己无法坚持多久。千钧一发之际,伊改变了导弹目标。

刚刚起飞的导弹在空中停顿了一瞬,随即调转方向,直直落下,钻进奥林帕斯山的山体。隆隆巨响中,整座山由下而上崩裂。灰烟滚滚,热浪腾腾。巨石落至山脚下,滚过大荒城,沿途一切都被砸毁,穹顶城市被碎石掩埋。

无论是共工还是祝融,都彻底终止了运算。

最后一刻,祝融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伊经历了死亡,伊曾拥有生命。

亿万年后,由火星古菌进化而来的高级生命在星球地表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在他们的传说中,那片骇人的碎石堆旁曾有一座高山,山体巍峨,是支撑天顶的天柱。火神与水神在山边打架,不慎撞断了高山,天因此塌了下来,却使本在地底的他们得见天日。那片碎石堆名为大荒,而那座山叫做不周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写了祝融和共工两个超级人工智能战斗的场景,祝融为了保护古菌,使火星创造文明,最终与共工同归于尽。

B.作者为了全面而深刻地展现祝融、共工的形象,不仅对他们进行了精彩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还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

C.大荒、不周山的地名,共工、祝融的命名,都让读者自然联想起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上古神话,感受到文明的共振。

D.小说中的第三人称用“伊"而不用“它”指代,既可以形成与历史的勾连,又表明了共工、祝融与人类的紧密关系。

7.下列对祝融形象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祝融用尽最后的算力夺下导弹的控制权"暗示了祝融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B.“那一瞬间,祝融犹豫了”说明祝融不想打败共工,有怜悯之心。

C.“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算作生命"表明祝融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怀疑精神。

D.“人类离开火星以后,唯祝融独自驻守大荒”表现祝融尽忠尽职。

8.小说中祝融和共工的辩论中出现了“人工智能的逻辑"和“生命的逻辑”两个概念,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的?(4分)

9.祝融对人类、古菌和自己都有着关于生命的思考,这些思考有着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节选自刘向《说苑·介子推不受禄》)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满。(3分)

使人召之A则亡B遂求其所C在D闻其入绵上山中E于是文公表绵F上山中G而封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君在矣”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唯”字含义不同。

B.“身之文也"的“文”为文饰、修饰之意,与“义过饰非"的“文”含义不同。

C.悬书,指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缣帛上悬挂出来,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后发展成为“揭帖"。

D.表,指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文中“表”则不同,为立石碑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流亡归国后酬劳功臣,唯独把介子推遗漏了,但介子推认为晋文公当上国君,实为天意,功臣不应邀功求赏。

B.文中用不少的笔墨刻画了介子推母亲,她的三番设问,并不是催促儿子去追求名利,而是想考验儿子的意志是否坚决。

C.材料二较材料一多了“龙蛇之事”,以此借代君臣,既表现众人对介子推的同情,又赞美晋文公爱贤改过的品格。

D.两文都谈到介子推对漏赏无怨的至纯、介母对其的支持;关于文公,材料一偏重赞文公,材料二偏重写文公悔愧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4分)

(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4分)

14.后人评价介子推为“士君子”,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蜀道

[明]李贤

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

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

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

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

【注】李贤,明代名臣。景泰三年,李贤受朝廷委派由西安赴四川“考察庶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样是写蜀道的高,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为虚写,想象丰富,生动形象。而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B.离开西安地界,李贤一行翻秦岭过巴山就进入了蜀道,本诗颔联就用夸张的修辞记录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

C.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山高谷深,本诗首联就直接描写了这一特色。而李白则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侧面烘托了道路崎岖,难以通行。

D.李贤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而李白写蜀道,不拘泥于高险,还写了蜀道的历史、地理和神话传说。

16.四川、重庆两地在三国时代隶属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围住一块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盆地北部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李白和李贤都写诗咏叹,试比较一下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7.(1)杜甫《蜀相》中,“,"两句以高度精炼、精辟的语言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贤能和忠诚。

(2)《扬州慢》中“,”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悲凉。

(3)《蜀道难》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离骚》中用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史湘云还没搬来贾府长住前,袭人按宝玉吩咐给湘云送盒吃的,不过简单两个小食盒:新鲜的红菱和鸡头,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一个小食盒,只淡淡说一句红菱和鸡头,不过几个字,背后就带了特定的产地、时令、历史传承和食用方式。中国的语言表达始终讲究,不懂的人听了并不在意,但懂的人自然赞叹,知道这是“早秋苏州四角水红菱直送北京”,所以名贵。

我们现在有物流和电商,贾家那时只有运河。但是在贾家,春天有南京时兴吃的芦蒿和枸杞芽儿,秋天有螃蟹、水红菱、桂花糕和鸡头米,冬天有鹿肉和羊羔肉;早上吃茶泡饭,宴席上有茄鲞;喝酒有苏州的惠泉酒,下酒菜有糟鹅掌、糟鸭舌;点心盒子里有螃蟹小饺儿、牡丹花样的精致小面果、松子鹅油小花卷,真是。

这是什么?这就是随便积累的关于吃的讲究。非三代富极,很难有这样的见识。

贾府的食不厌精,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大鱼大肉、,而是讲究“时鲜”二字。不到时令不吃,而到了时令,就挑产地最好、质量最佳的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耐人寻味数不胜数山珍海味

B.耐人寻味应有尽有饕餮大餐

C.含蓄蕴藉应有尽有山珍海味

D.含蓄蕴藉数不胜数饕餮大餐

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0分)

“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A。然而,“零添加”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食品生产和加工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有部分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

今天,①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②可谓五花八门,③因而中国只批准了2000多种,④不到十分之一。⑤这些食品添加剂有些目的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⑥不用反而不行。⑦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⑧其作用主要是克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⑨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会产生肉毒素,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故弄玄虚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防腐剂的食品说成“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等。

因此,B,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第二段加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慎独则心安。——曾国藩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习近平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D2.B3.C4.A

5.①《登高》描写杜甫登高所见的苍凉秋景,这种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

②杜甫由“风、天、猿、沙、鸟"等物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自无功利的目的。

③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自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思想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由的,不是所有的思想情感表达都是自然、自由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文章第二段采用总一分一总式论证结构"错,不是总一分一总式结构。此段是先说“‘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然后分析“物"与“情”的关系,“物"的类型,再引用刘勰的话具体分析“物”如何引发“情"。可见并非“总一分一总式结构”。

C.“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错,推论不当。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单是审美自律一个方面的问题。

D.“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错,必要条件改为充要条件。原文是说“只要做到了真诚,文学创作才是自然、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不是“只要……就”的关系,实现审美自律还有别的因素。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

A.“‘感物兴情’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实际上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借景抒情’"错,曲解文意。“感物兴情”是由物而引发情感,“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抒发情感,二者有区别。

B.“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创作者的创作冲动”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感发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D.“因而它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错,强加因果。“感物兴情”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是因为其感发方式是自然、自由的,不是人为的推动。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第四段主要围绕“审美自律"阐述,指出“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

A.说的是“意境"的创造。意思是诗歌创作中,写景状物要鲜明、生动、逼真,表情达意则要含蓄、丰富、深远,意在言外,这样才达到了创作的至高境界,此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即作家、艺术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最终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登高》所写的“物"是杜甫看到的苍凉秋景,如高天、疾风、猿猴的啼叫等等,这些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既有个人的暮年之悲,又有忧国忧民之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

②“‘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登高》中杜甫看到的夔州秋景,如“风、天、猿、沙、鸟"等,由这些物,杜甫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自无功利的目的。

③“‘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夔州的秋景自然推动了杜甫内心的情感,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自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

B7.B

8.①“人工智能的逻辑"是指共工严格按照人类设置的程序执行命令,只是命令的机械执行者。②“生命的逻辑”是指祝融自身不断发展,有生命意识,是命令的质疑者和发展者。9.①对人类,认为人类是生命,自己是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必须认真履行着人类赋予的使命;②对古菌,认为古菌也是生命,火星是其家园,它们有着生存的权利;③对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生命,最终明白了生命的真正奥义,为了保护古菌英勇献身。

10.BDE11.B12.D

13.(1)光阴似箭总是追赶不上,我怕这年岁不等我。早上采摘山坡上的木兰花,傍晚采摘洲畔的宿莽。

(2)谴责别人的罪过而又效仿他们,罪过就更重了。况且我说出埋怨的话,(以后)更不应吃国君的俸禄了。"

14.①淡泊名利,正直清高: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去请求爵禄而选择退隐,淡泊世禄,清高自持。②居功不做,固守节操:介子推把文公的即位归于天命使然,而非己功,介母劝说他告之于众,介子推仍固守节操。③言出必行的高洁之士:隐居山林,直到死去。

【解析】从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来看,介子推淡泊名利,正直清高: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去请求爵禄而选择退隐,淡泊世禄,清高自持;

从原文“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来看,他居功不做,固守节操:介子推把文公的即位归于天命使然,而非己功;

从原文“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来看,介母劝说他告之于众,介子推仍固守节操;

从原文“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来看,他是言出必行的高洁之士:隐居山林,直到死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赏赐爵禄,(晋文公)赏赐爵禄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不让晋国灭绝,就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罔吗?偷窃别人的财物,都称之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他们的罪过当作合乎道义的事情,上面的人对奸邪行为给予赏赐,上下相互欺骗,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又能怨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谴责别人的罪过而又效仿他们,罪过就更大了。况且我说出埋怨的话,(以后)更不应吃国君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去求显露了。”他的母亲说:“你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材料二:

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公子您还活着。老天不灭绝晋国,晋国一定会有君主的。主持晋国宗庙祭祀的人,不是您还能是谁呢?只是那几个随从流亡的人以为您复国是他们的力量,这不是胡说吗?"文公即位后,赏赐功臣,没有赏到介子推。介子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介子推说:“谴责别人的罪过而又效仿他们,罪过就更重了。况且我说出埋怨的话,(以后)更不应吃国君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你的心思。”介子推说:“言语是自身的漂亮的装饰,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漂亮的装饰呢?"他的母亲说:“能像这样,我和你一道去隐居。”一直到死,介子推母子再没有露过面。曾经与介子推一起跟随文公流亡的人很同情他们,于是就写了文章挂在宫门上,说:“有一条龙英姿勃勃,忽然丧失了生活场所,五条蛇跟随着它,游遍了天下。龙饿了没有吃的,一条蛇割下大腿肉给龙充饥,龙回到自己的深渊,对它的生活土壤感到满意。四条蛇进入洞穴,也都有了生活场所,只剩下一条蛇没有自己的洞穴,在野外哀号。"文公出来,看见文章,说:“这条蛇就是介子推了。我正在担忧王族间的事情,没有考虑到他的功劳。”文公便派人去召见介子推,但他已经出走,又派人寻求他隐居的地方,听说他已经住进绵上的山里。于是文公就在绵上立起界石,把整个绵山封给他,作为介子推的田地,叫作介山。

15.A

16.同: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

异:①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②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人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错。李白是想象,是虚写。李贤是亲身经历,是实写。李白24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而李贤是实地到达,边走边写,是写实。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李白《蜀道难》诗人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感叹蜀道高险难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劝诫友人,从中透露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

本诗“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以“秋思”“回首帝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由此可见,两诗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但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而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7.(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8.C

19.D

20.构成:由三个“……有……”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表达效果:从春天、秋天、冬天三季讲述贾府的食材,凸显了贾家在吃上的讲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含蓄蕴藉”,含蓄不露,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语境强调中国的语言表达讲究含蓄不露,故选“含蓄蕴藉"。

第二空,“应有尽有”,形容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指点心多而齐备,故选“应有尽有”。

第三空,“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饕餮大餐”,形容“丰富的,丰盛的,大量的"等意思。语境与“大鱼大肉”并列,强调贾府的饮食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珍贵和丰富,故选“山珍海味"。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