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1页
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2页
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3页
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4页
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甘肃省兰州市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4·七里河)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相伴:shūjí是“朋友”,你会收获知识,走向更加广阔的lǐngyù;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就能从sīkōngjiànguàn的现象有所发现;苦难也是“朋友”,lǐzhì面对,你会得到锻炼,活出jiérán不同的人生。

【答案】书籍;领域;司空见惯;理智;截然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书籍"的“籍”不要写成形近字“书籍”,“领域”的“域"不要写成形近字“城”,“司空见惯"的“惯”不要写成同音字“贯”,“截然”的“截"不要写成形近字“载”。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书藉、领域、司空见惯、理智、截然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2024·七里河)下列各组多音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正:正月正确正襟危坐B.咽:吞咽咽气细嚼慢咽

C.薄:浅薄薄片尖嘴薄舌D.脉:山脉脉络含情脉脉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A.读音不同,正:读"zhēng"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读"zhèng"合于道理的。不偏斜,与“歪"相对。故依次读:zhēng、zhèng、zhèng。

B.读音相同,咽:读"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读“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读“yè""声音受阻而低沉。故都读:yàn。

C.读音不同,薄:读"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读“bá"微;少;弱。读"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故依次读:bó、báo、báo。

D.读音不同,脉:读“mài"血管;脉搏;植物叶子上的筋络;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读"mò"脉脉,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故依次读:mài、mài、mò。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2024·七里河)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看她说得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从容应对。

【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BCD三项中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A项中“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句中用来描述“残暴的匪徒被判死刑”,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4.(2024·七里河)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帜和欢呼声。

B.为了提高我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建立了“小书虫读书吧”。

C.小王经过六年的努力学习,毕业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学习是否努力,是我们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A.搭配不当,应去掉“和欢呼声"。

B.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丰富"。

C.正确。

D.前后矛盾,应去掉“是否"。

故答案为:C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5.(2024·七里河)下列各项中,诗句、传统节日和习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寒食节一不能生火做饭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重阳节一登高、插茱萸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端午节一食粽、赛龙舟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中秋节一赏月、吃月饼

【答案】C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传蜡烛:指汉代寒食节禁火,但权贵们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的蜡烛。搭配正确。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重阳日,宜探亲、登高、佩茱萸。搭配正确。

C.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意思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描写的是清明节,习俗是扫墓祭祖。

D.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歌翻译、节日风俗。分析时要根据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6.(2024·七里河)请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山上绿树成荫,的松树直冲云霄;山脚下的田野,伸向远方;低矮的小丘上长满了嫩嫩的小草,配着柔和的线条,……

【答案】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草如茵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绿树成荫︰形容树木枝叶茂盛,遮蔽了阳光。结合句意,依次填写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草如茵。

故答案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草如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及运用。在句子中变换使用近义词,一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二可使语言生动。

7.(2024·七里河)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1)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曾经感叹道:“桃花谢了,有。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来证明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

(3)听了老师深刻的见解和观点,我瞬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

(4)阅读,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对话:《石灰吟》里的那句“___,___"告诉我们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读《长歌行》,诗人通过“少壮不努力,”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杜甫《春夜喜南》中“随风潜入夜,"是对春雨的讴歌。

【答案】(1)再开的时候;一去不复返

(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1)出自朱自清的《匆匆》。部分原文:“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一句流传广泛的谚语。意思是:听了某人所说的一番话,比十年读的书都还有启发,常用来形容某个人说的话或者给出的观点很有启发意义。

(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结合题干中的“告诉我们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结合题干中的“少壮不努力”,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老大徒伤悲"。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结合题干中的“随风潜入夜”,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润物细无声"。

故答案为:(1)再开的时候、一去不复返(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2024·七里河)名著阅读。

班级要举办读书会,大家选择了四本书,要制作读书会宣传海报,他们摘抄了书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请你根据海报上的文字,选择合适的信息补充到海报上。(填选项)

A.骑鹅旅行记

B.喜欢冒险,有虚荣心

C.冷静理性,积极乐观

D.爱丽丝梦游仙境

【答案】C;B;A;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逊航行途中遭遇海难,幸存后被困荒岛。他孤身·一人,在岛上艰难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建立了住所,养殖动物,逐渐习得野外生活。多年后,他救出一个土著仆人并与之成为朋友。鲁滨逊还与土著部落发生冲突,但成功击退了敌人。最终,他被一艘过往的船只救起,返回文明社会。这部小说以鲁滨逊坚强的意志和智慧,在孤岛上自力更生的故事,让读者深思人类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写了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他家住在瑞典南部,不爱读书学习,总是调皮捣蛋,好捉弄小动物。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有事外出,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而被对方用妖法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英国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结合题干提示,应该依次选:C、B、A、D。

故答案为:CBAD

【点评】考查了名著的积累。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二、阅读理解。

(2024·七里河)仔细阅读图文,完成练习。

(一)甘肃简牍博物馆研学安排

临近毕业,学校组织同学们于6月14日下午两点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一次毕业研学活动。

(二)从简牍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上8到14个字,这些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就叫作竹简或木牍。人们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等串编起来叫作“册”,这就是最早的“正式的书籍"。竹简或木牍这类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

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本。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东汉时期,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到了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像油印书、铅印书、胶版彩印书、影印书以及静电复印书等。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9.通过阅读材料二,我知道最早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10.根据甘肃简牍博物馆简介及参观注意事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甘肃简牍博物馆是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

②观众可以带着自己喜爱的宠物一起入馆参观。

11.小明家住在西站什字地铁口,乘坐地铁最快需要()时间就能到甘肃简牍博物馆。

A.10分钟左右B.20分钟左右C.30分钟左右D.40分钟左右

12.请你简要概括书籍的演变过程。

13.作为金城少年,除了甘肃简牍博物馆,请你为外地游客再推荐介绍一个你喜欢的景点,并写出推荐原因。注意书写工整、美观。

【答案】9.册。

10.正确;错误

11.B

12.最早的书籍形式是竹简或木牍,它们是将竹子或木板劈成细条,上面用毛笔写字,然后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形成的。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帛书,可以卷起来,成本较高。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开始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印刷书籍,如油印书、铅印书等。现代,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电子书、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多种多样的书籍形式。

13.作为一个金城少年,我非常推荐外地游客参观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是位于兰州市的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雕塑。推荐原因如下:黄河母亲雕像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雕像周边环境优美,可以俯瞰整个黄河风光,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以及黄河对兰州这座城市的影响。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材料一讲述了去甘肃简牍博物馆的交通运行说明和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介以及参观注意事项。

材料二讲述了从简牍到口袋图书馆发展历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二中:人们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上8到14个字,这些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就叫作竹简或木牍。人们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等串编起来叫作"册"。可知,最早的“正式的书籍"是指册。

故答案为:册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判断对错。①甘肃简牍博物馆是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②观众可以带着自己喜爱的宠物一起入馆参观。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参观注意事项,禁止携带宠物入馆。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

11.小明家住在西站什字地铁口,乘坐地铁最快需要时间就能到甘肃简牍博物馆。根据地铁线路图,从西站什字乘坐地铁到甘肃简牍博物馆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因此,答案是:B.20分钟左右。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概括文本,根据材料二可知书籍的演变过程:最早的书籍形式是竹简或木牍,它们是将竹子或木板劈成细条,上面用毛笔写字,然后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形成的。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帛书,可以卷起来,成本较高。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开始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印刷书籍,如油印书、铅印书等。现代,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电子书、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多种多样的书籍形式。

故答案为:最早的书籍形式是竹简或木牍,它们是将竹子或木板劈成细条,上面用毛笔写字,然后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形成的。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帛书,可以卷起来,成本较高。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开始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印刷书籍,如油印书、铅印书等。现代,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电子书、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多种多样的书籍形式。

13.本题考查推荐介绍,作为一个金城少年,我非常推荐外地游客参观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是位于兰州市的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雕塑。推荐原因如下:黄河母亲雕像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雕像周边环境优美,可以俯瞰整个黄河风光,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以及黄河对兰州这座城市的影响。

故答案为:作为一个金城少年,我非常推荐外地游客参观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是位于兰州市的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雕塑。推荐原因如下:黄河母亲雕像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雕像周边环境优美,可以俯瞰整个黄河风光,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以及黄河对兰州这座城市的影响。

(2024·七里河)现代文阅读。

(一)我的老师

①郑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他的手里捧着一盆花,同学们十分困惑。

②他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有谁闻到了花香?闻到了的同学可以举手。”有三四个同学举起了手。“再仔细闻闻。"又有几个人举起了手。他看了看同学们,脸上很失望似的:“瞧,这花多美丽多香!你们都没闻到吗?”有的同学用力地吸,有的甚至张开嘴大口地吸,又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③其实,我由于患了感冒,根本没闻到。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也随波逐流地举起了手。好几个同学又把手举了起来,只剩下一个女同学了。郑老师走到她身边,把花凑到她的鼻子那边,说:“你再仔细闻闻。"那个女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真的没闻到。”她的脸羞得红扑扑的,但她却始终没举起手来,郑老师露出了开心又严厉的表情。

④他用力地扯花瓣,可花儿怎样也没有落下来,大家似乎都恍然大悟,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啊!是假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郑老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真理。真理,就如同那花儿一样,并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都是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一概地随波逐流。自信一点儿!说不定自己才是对的。”郑老师的这番话让我们沉思了很久。他的话语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真理观"是永远指引我前进的明灯!

(二)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姓徐,名锦澄。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等词语,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剩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过于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③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④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每每回忆起他的音容之余,我不禁还怀着深深的敬慕之意。

14.文段(一)中的老师以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课。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个词语,能形容“我”此时的心理和行为。文段(二)讲了_________的事。从“"这个词语说明“我”的作文篇幅不仅长而且内容多半为废话,需要删削。

15.文段(一)里的老师为引导学生辨别花是否有香气,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A.先入为主B.大肆渲染C.以身示范D.故作失望

16.文段(二)第②自然段中的“果然"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7.请用简练的语言补全文段(二)中徐先生教“我”修改作文的技巧。你觉得哪一个技巧对你习作启发最大?简要说说理由。

作文技巧概括最受启发的技巧和理由

①写作不能有废话,要有挺拔之气。___

②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说理难解难分处,巧用譬喻。

18.上面的两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文章,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方面影响了作者,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相同点,请你写出两位老师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相同点。

【答案】14.花香;真理;随波逐流;老师教“我"改作文、作文技巧;冗长

15.C

16.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17.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对“我”习作启发最大的是“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因为这样让读者在读第一段时就知道在写什么,能快速引起读者的兴趣。

18.永远指引“我”前进。“我"至今受用徐老师传授的方法。他们都爱自己的学生,有独特的教育方法,他们的教育使“我”终生受益。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是两篇记叙文。短文(一)主要写了语文老师以“鲜花"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真理"课,这一堂课没有夸夸其谈的说教,在亲身体验中“我“体会到了“真理"的含义,这堂课有人生的厚度,使“我”受益无穷。短文(二)主要通过写国文老师如何批改作文,如何教给“我"写作技巧等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国文老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4.考查了概括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句子“"正在这时,郑老师进来了。他的手里捧着—盆花"郑老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一真理。真理,就如同那花儿一样,并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都是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分析可知:文段(一)中的老师以花香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真理课。根据"我由于患了感冒,根本没闻到。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分析可知:“我"当时没闻到,但看到大家的表现,所以也随波逐流地举了手,而“随波逐流"的意思是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随波逐流"能形容“我"此时的心理和行为。根据“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分析可知:文段(二)讲了老师教“我"改作文、作文技巧的事。根据“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过于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分析可知:“冗长"这个词语说明“我""的作文篇幅不仅长而且内容多半为废话,需要删削。“冗长"的意思是多而无用。

故答案为:花香/真理/随波逐流/老师教“我”改作文、作文技巧/冗长

15.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文章“闻花香"的部分集中在第二自然段。首先,老师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也就是先入为主,让同学们对有花香深信不疑;其次,看到只有几个同学表示闻到了花香,老师“脸上很失望似的”,也就是故作失望;然后,老师大肆渲染“这花多美丽!多香!”,老师始终没有亲自示范去闻花香。故选:C。

故答案为:C

16.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国文老师是如何修改“我"的作文的。其中的“果然”—词在文中指的是老师说"我"的原文原文过于冗长的,经过他的修改后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拿来一读,的确如老师所说,废话没有了,硬朗挺拔之气出来了。“果然"在这里是“的确如此"的意思。文中“果然"指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故答案为: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17.考查了概括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根据“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分析可知:作文技巧概括为:①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②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对"我"习作启发最大的是“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因为这样让读者在读第一段时就知道在写什么,能快速引起读者的兴趣。

故答案为: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对“我”习作启发最大的是“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因为这样让读者在读第一段时就知道在写什么,能快速引起读者的兴趣。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根据"并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都是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一概地随波逐流""郑老师的这番话让我们沉思了很久。他的话语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真理观"是永远指引我前进的明灯!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分析可知:郑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永远指引"我"前进。徐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我”至今受用徐老师传授的方法。

两个老师的相同点是:他们都爱自己的学生,有独特的教育方法,他们的教育使"我"终生受益。

故答案为:永远指引“我"前进。“我”至今受用徐老师传授的方法。他们都爱自己的学生,有独特的教育方法,他们的教育使“我"终生受益。

三、习作表达。(30分)

19.(2024·七里河)回忆六年小学生活,我们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请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以“最让我的事”为题,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答案】最让我愧疚的事我们大楼住有一位退休工人王爷爷。他今年六十多岁了,瘦瘦的身体,背有点驼,两鬓斑白。平常他发现谁随地扔果皮、纸屑,总要上门唠唠叨叨地说几句。左邻右舍既怕他又敬他,都亲热地叫他“环保主任"。一提这个“环保主任”,我总忘不了那件事。

那是前几天,妈妈叫我去倒垃圾。我提着一袋垃圾,慢吞吞地朝楼下走去。忽然,我在底层楼梯走廊角落边,发现了一个空纸箱。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然后匆匆上楼。不巧,在二楼楼梯口碰到了王爷爷。我心里一惊,脸上直冒汗……不好,这下子准挨骂。我硬着头皮,想与王爷爷擦肩而过。不料,王爷爷拉住我说:“李婧,今天又帮妈妈做事,真乖。"我脸上直发热,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生怕纸箱里的秘密被王爷爷发现。一连几天,那个纸箱竟安然无恙。以后,它自然就成了我家垃圾的“收藏箱”。一天放学后,我一踏进大楼走廊就愣住了。那个纸箱不知被谁的自行车给撞倒了,整个垃圾全部翻倒在地上,臭气熏天。糟了,这下闯祸了。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走。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撞见了王爷爷。只见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畚箕,边走边唠叨:“是哪个缺德鬼,将垃圾倒在这里,污染环境。这又不是垃圾箱……"

我心里发虚,装着没听见,连忙跑回家。回到家,我不安地站在阳台上想着王爷爷弓着背,吃力地扫垃圾的样子,眼睛湿润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以“最让我的事”为题习作。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犹新的经历,这些事可能是你自二做记的:经历过的、亲眼见过的、也可能是你听说过的;这些事或者使你高兴,或者使你伤心,或者使你震惊、或者使你害怕、或者使你着迷、或者使你厌恶、或者使你感到后悔、或者使你感到庆幸、或者使你受到启发、或者使你受到教育..….我们可以把这些所思所想用文笔记录下来。这便是本次半命题作文的要求。注意技巧:首先,在写作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适当对小的细节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并在叙述中结合自己的情感,做到以小见大、紧扣主题。其次,人们总是有很多个“第一次”,挑选你最难忘的进行书写,选择事例时要有侧重点,先抑后扬,写出积极的一面,还要能表明一定的道理。其次选择合适的记叙方法,注意上下文衔接,逻辑合理性,文章结构要有变化性,但也要非常清楚。最后使用合适的修辞手法,精确的用词,行文注意流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那件事”的细致描述,引发内心的“愧疚”,从而悟出人生的真谛。文章对“我倒垃圾"的描写细腻生动,“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很有感染力。

1/1甘肃省兰州市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4·七里河)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相伴:shūjí是“朋友”,你会收获知识,走向更加广阔的lǐngyù;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就能从sīkōngjiànguàn的现象有所发现;苦难也是“朋友”,lǐzhì面对,你会得到锻炼,活出jiérán不同的人生。

2.(2024·七里河)下列各组多音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正:正月正确正襟危坐B.咽:吞咽咽气细嚼慢咽

C.薄:浅薄薄片尖嘴薄舌D.脉:山脉脉络含情脉脉

3.(2024·七里河)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看她说得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从容应对。

4.(2024·七里河)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帜和欢呼声。

B.为了提高我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建立了“小书虫读书吧"。

C.小王经过六年的努力学习,毕业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学习是否努力,是我们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5.(2024·七里河)下列各项中,诗句、传统节日和习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寒食节一不能生火做饭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重阳节一登高、插茱萸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端午节一食粽、赛龙舟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中秋节一赏月、吃月饼

6.(2024·七里河)请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山上绿树成荫,的松树直冲云霄;山脚下的田野,伸向远方;低矮的小丘上长满了嫩嫩的小草,配着柔和的线条,……

7.(2024·七里河)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1)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曾经感叹道:“桃花谢了,有。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来证明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

(3)听了老师深刻的见解和观点,我瞬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

(4)阅读,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对话:《石灰吟》里的那句“___,___"告诉我们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读《长歌行》,诗人通过“少壮不努力,”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杜甫《春夜喜南》中“随风潜入夜,"是对春雨的讴歌。

8.(2024·七里河)名著阅读。

班级要举办读书会,大家选择了四本书,要制作读书会宣传海报,他们摘抄了书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请你根据海报上的文字,选择合适的信息补充到海报上。(填选项)

A.骑鹅旅行记

B.喜欢冒险,有虚荣心

C.冷静理性,积极乐观

D.爱丽丝梦游仙境

二、阅读理解。

(2024·七里河)仔细阅读图文,完成练习。

(一)甘肃简牍博物馆研学安排

临近毕业,学校组织同学们于6月14日下午两点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一次毕业研学活动。

(二)从简牍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上8到14个字,这些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就叫作竹简或木牍。人们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等串编起来叫作“册”,这就是最早的“正式的书籍"。竹简或木牍这类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

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本。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东汉时期,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到了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像油印书、铅印书、胶版彩印书、影印书以及静电复印书等。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9.通过阅读材料二,我知道最早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10.根据甘肃简牍博物馆简介及参观注意事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甘肃简牍博物馆是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

②观众可以带着自己喜爱的宠物一起入馆参观。

11.小明家住在西站什字地铁口,乘坐地铁最快需要()时间就能到甘肃简牍博物馆。

A.10分钟左右B.20分钟左右C.30分钟左右D.40分钟左右

12.请你简要概括书籍的演变过程。

13.作为金城少年,除了甘肃简牍博物馆,请你为外地游客再推荐介绍一个你喜欢的景点,并写出推荐原因。注意书写工整、美观。

(2024·七里河)现代文阅读。

(一)我的老师

①郑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他的手里捧着一盆花,同学们十分困惑。

②他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有谁闻到了花香?闻到了的同学可以举手。"有三四个同学举起了手。“再仔细闻闻。”又有几个人举起了手。他看了看同学们,脸上很失望似的:“瞧,这花多美丽多香!你们都没闻到吗?"有的同学用力地吸,有的甚至张开嘴大口地吸,又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③其实,我由于患了感冒,根本没闻到。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也随波逐流地举起了手。好几个同学又把手举了起来,只剩下一个女同学了。郑老师走到她身边,把花凑到她的鼻子那边,说:“你再仔细闻闻。”那个女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真的没闻到。"她的脸羞得红扑扑的,但她却始终没举起手来,郑老师露出了开心又严厉的表情。

④他用力地扯花瓣,可花儿怎样也没有落下来,大家似乎都恍然大悟,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啊!是假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郑老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真理。真理,就如同那花儿一样,并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都是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一概地随波逐流。自信一点儿!说不定自己才是对的。"郑老师的这番话让我们沉思了很久。他的话语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真理观”是永远指引我前进的明灯!

(二)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姓徐,名锦澄。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等词语,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剩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过于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③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④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每每回忆起他的音容之余,我不禁还怀着深深的敬慕之意。

14.文段(一)中的老师以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课。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个词语,能形容“我"此时的心理和行为。文段(二)讲了_________的事。从“”这个词语说明“我"的作文篇幅不仅长而且内容多半为废话,需要删削。

15.文段(一)里的老师为引导学生辨别花是否有香气,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A.先入为主B.大肆渲染C.以身示范D.故作失望

16.文段(二)第②自然段中的“果然”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7.请用简练的语言补全文段(二)中徐先生教“我"修改作文的技巧。你觉得哪一个技巧对你习作启发最大?简要说说理由。

作文技巧概括最受启发的技巧和理由

①写作不能有废话,要有挺拔之气。___

②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说理难解难分处,巧用譬喻。

18.上面的两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文章,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方面影响了作者,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相同点,请你写出两位老师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相同点。

三、习作表达。(30分)

19.(2024·七里河)回忆六年小学生活,我们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请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以“最让我的事”为题,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书籍;领域;司空见惯;理智;截然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书籍"的“籍”不要写成形近字“书籍”,“领域”的“域"不要写成形近字“城”,“司空见惯"的“惯”不要写成同音字“贯”,“截然”的“截"不要写成形近字“载”。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书藉、领域、司空见惯、理智、截然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A.读音不同,正:读"zhēng"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读"zhèng"合于道理的。不偏斜,与“歪"相对。故依次读:zhēng、zhèng、zhèng。

B.读音相同,咽:读"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读“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读“yè""声音受阻而低沉。故都读:yàn。

C.读音不同,薄:读"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读“bá"微;少;弱。读"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故依次读:bó、báo、báo。

D.读音不同,脉:读“mài"血管;脉搏;植物叶子上的筋络;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读"mò"脉脉,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故依次读:mài、mài、mò。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BCD三项中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A项中“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句中用来描述“残暴的匪徒被判死刑”,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4.【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A.搭配不当,应去掉“和欢呼声”。

B.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丰富"。

C.正确。

D.前后矛盾,应去掉“是否”。

故答案为:C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5.【答案】C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传蜡烛:指汉代寒食节禁火,但权贵们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的蜡烛。搭配正确。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重阳日,宜探亲、登高、佩茱萸。搭配正确。

C.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意思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描写的是清明节,习俗是扫墓祭祖。

D.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歌翻译、节日风俗。分析时要根据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6.【答案】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草如茵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绿树成荫︰形容树木枝叶茂盛,遮蔽了阳光。结合句意,依次填写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草如茵。

故答案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草如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及运用。在句子中变换使用近义词,一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二可使语言生动。

7.【答案】(1)再开的时候;一去不复返

(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1)出自朱自清的《匆匆》。部分原文:“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一句流传广泛的谚语。意思是:听了某人所说的一番话,比十年读的书都还有启发,常用来形容某个人说的话或者给出的观点很有启发意义。

(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结合题干中的“告诉我们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结合题干中的“少壮不努力”,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老大徒伤悲”。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结合题干中的“随风潜入夜”,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润物细无声”。

故答案为:(1)再开的时候、一去不复返(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答案】C;B;A;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逊航行途中遭遇海难,幸存后被困荒岛。他孤身·一人,在岛上艰难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建立了住所,养殖动物,逐渐习得野外生活。多年后,他救出一个土著仆人并与之成为朋友。鲁滨逊还与土著部落发生冲突,但成功击退了敌人。最终,他被一艘过往的船只救起,返回文明社会。这部小说以鲁滨逊坚强的意志和智慧,在孤岛上自力更生的故事,让读者深思人类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写了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他家住在瑞典南部,不爱读书学习,总是调皮捣蛋,好捉弄小动物。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有事外出,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而被对方用妖法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英国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结合题干提示,应该依次选:C、B、A、D。

故答案为:CBAD

【点评】考查了名著的积累。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答案】9.册。

10.正确;错误

11.B

12.最早的书籍形式是竹简或木牍,它们是将竹子或木板劈成细条,上面用毛笔写字,然后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形成的。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帛书,可以卷起来,成本较高。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开始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印刷书籍,如油印书、铅印书等。现代,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电子书、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多种多样的书籍形式。

13.作为一个金城少年,我非常推荐外地游客参观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是位于兰州市的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雕塑。推荐原因如下:黄河母亲雕像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雕像周边环境优美,可以俯瞰整个黄河风光,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以及黄河对兰州这座城市的影响。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材料一讲述了去甘肃简牍博物馆的交通运行说明和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简介以及参观注意事项。

材料二讲述了从简牍到口袋图书馆发展历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二中:人们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上8到14个字,这些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就叫作竹简或木牍。人们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等串编起来叫作"册"。可知,最早的“正式的书籍"是指册。

故答案为:册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判断对错。①甘肃简牍博物馆是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②观众可以带着自己喜爱的宠物一起入馆参观。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参观注意事项,禁止携带宠物入馆。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

11.小明家住在西站什字地铁口,乘坐地铁最快需要时间就能到甘肃简牍博物馆。根据地铁线路图,从西站什字乘坐地铁到甘肃简牍博物馆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因此,答案是:B.20分钟左右。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概括文本,根据材料二可知书籍的演变过程:最早的书籍形式是竹简或木牍,它们是将竹子或木板劈成细条,上面用毛笔写字,然后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形成的。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帛书,可以卷起来,成本较高。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开始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印刷书籍,如油印书、铅印书等。现代,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电子书、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多种多样的书籍形式。

故答案为:最早的书籍形式是竹简或木牍,它们是将竹子或木板劈成细条,上面用毛笔写字,然后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形成的。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帛书,可以卷起来,成本较高。东汉时期,发明了纸张,开始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印刷书籍,如油印书、铅印书等。现代,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电子书、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多种多样的书籍形式。

13.本题考查推荐介绍,作为一个金城少年,我非常推荐外地游客参观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是位于兰州市的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雕塑。推荐原因如下:黄河母亲雕像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雕像周边环境优美,可以俯瞰整个黄河风光,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以及黄河对兰州这座城市的影响。

故答案为:作为一个金城少年,我非常推荐外地游客参观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是位于兰州市的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雕塑。推荐原因如下:黄河母亲雕像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雕像周边环境优美,可以俯瞰整个黄河风光,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以及黄河对兰州这座城市的影响。

【答案】14.花香;真理;随波逐流;老师教“我”改作文、作文技巧;冗长

15.C

16.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17.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对“我"习作启发最大的是“文章的起笔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因为这样让读者在读第一段时就知道在写什么,能快速引起读者的兴趣。

18.永远指引“我"前进。“我”至今受用徐老师传授的方法。他们都爱自己的学生,有独特的教育方法,他们的教育使“我"终生受益。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是两篇记叙文。短文(一)主要写了语文老师以“鲜花"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真理"课,这一堂课没有夸夸其谈的说教,在亲身体验中“我“体会到了“真理”的含义,这堂课有人生的厚度,使“我"受益无穷。短文(二)主要通过写国文老师如何批改作文,如何教给“我"写作技巧等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国文老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4.考查了概括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句子“"正在这时,郑老师进来了。他的手里捧着—盆花"郑老师说:‘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