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项目aCloud企业级云技术建议书_第1页
数据中心项目aCloud企业级云技术建议书_第2页
数据中心项目aCloud企业级云技术建议书_第3页
数据中心项目aCloud企业级云技术建议书_第4页
数据中心项目aCloud企业级云技术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中心项目

aCloud企业级云技术建议书

有限公司

2020年8月18日

目录

1.项目需求分析..............................................................2

1.1背景概述...............................................................2

1.2建设目标...............................................................3

1.3建设任务...............................................................3

1.4需求分析...............................................................4

1.4.1业务需求分析......................................................4

1.4.1.1云计算资源池需求分析.........................................4

1.4.1.2云计算管理平台需求分析.......................................5

1.4.1.3容灾备份需求分析.............................................5

1.4.1.4性能需求分析.................................................5

2.整体方案规划..............................................................7

2.1.整体架构设计.................................................7

2.1.1.设计原则.....................................................7

2.1.2.总体技术架构.................................................8

2.1.3.逻辑架构设计.................................................9

2.13.1.逻辑架构视图..............................................9

2.1.4.平台总体布局................................................12

2.1.5.部署架构设计................................................14

.一期部署架构(搭建云平台基础框架).......................14

,二期部署架构(构筑安全能力).............................14

.三期部署架构(统一灾备建设).............................15

2.1.6.核心技术说明................................................16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16

.存储虚拟化技术...........................................17

.网络虚拟化技术...........................................21

.云管理技术...............................................25

.1,异构资源管理.........................................25

.2,分级分权管理.........................................27

.3.11•自月艮务和流程.......................................28

.4.自动化运维............................................32

.技术优势总结.............................................32

3.本期方案详细设计.........................................................33

3.1.部署架构设计...............................................33

3.2.网络系统削...............................................34

3.2.1.整体说明...................................................34

3.2.2.物理网络部署设计...........................................35

.核心交换区.............................................35

.互联网接入区设计.......................................35

3.2.23.DMZ业务区设计.........................................37

3.2.2A安全分区防火墙设计(可选)................................37

,安全管理区设计.........................................38

,超融合业务区网络设计...................................39

3.3.分区资源集群规划...........................................40

3.3.1.传统架构资源池规划设计.....................................41

3.3.2.超融合架构资源池规划设计...................................41

3.3.2.1.资源池规模评估原则标准..................................41

33.2.2.资源池规模设计.........................................41

3.4.云安全设计.................................................42

3.4.1.安全架构设计...............................................42

.物理安全...............................................43

.逻辑安全...............................................43

3.4.2.应用安全设计...............................................44

3.4.3.数据安全设计...............................................45

3.4.4.安全运维设计...............................................46

3.5.云管功能设计...............................................47

3.5.1.业务规划设计...............................................47

.用户角色和权限.........................................47

.虚拟数据中心(VDC)规划................................49

3.5,1.2.1.VDC特性介绍........................................49

.2.VDC业务发放........................................51

.3VDC自运维..........................................54

.4VDC计量............................................54

虚拟私有云(VPC)规划......................................55

.3.VPC特性介绍....................................55

3.5,1.2.4.VPC内部网络规戈IJ......................................................................56

.5.VPC外部网络规戈I」....................................56

.6.VPC内部业务虚拟机访问外部网络......................57

.7.用户自服务流程......................................57

3.5.2.自动化运维.................................................58

3.6.数据中心备份方案设计.......................................58

3.7.新购设备配置清单...........................................61

3.8.方案价值和优势.............................................62

1.1.2简单性.........................................................62

1.1.3稳定性.........................................................62

1.1.4安全性..........................................................62

1.1.5易用性..........................................................63

SANGFOR

深信服企业云集成设计方案1项目需求分析

L项目需求分析

1.1背景概述

XXX近年在信息化建设方案取得了较大发展,多个业务系统已经在现有基础设施平稳运行多年,

但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云计算、超融合、分布式集群等新的技术、架构、体系都给业

务业务系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的把这些新技术引入各个业务系统,是XXX云平台建设过

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过程中,我们认为XXX数据中心面临以下挑战: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要自然更替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部分已经运行了10年以上,部分设备已经老化而进入了故障多发期,例如BOSS

平台的部分服务器、存储设备已经运行8〜10年。即使当前己经稳定运行的3-5年的设备,大多数设

备原厂商已经对销售3年以上的产品停止生产。因此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则面临着无法维修或者无

法更换合适的配件,设备停用的风险较大。

,基础资源需进行整合

核心应用业务已经在中间件、数据库等层次进行了融合,并将部分应用部署于小型机中。其他大

量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在独立的X86物理平台上,没有进行虚拟化整合,导致服务器、存储等资源利

用不充分,存在忙闲不均的情况,并且普遍资源利用率较低。

,基础资源严重不足

XXX希望建设统一的互联网平台,面向业务规划和多变的用户需求,业务系统上线要求愈发紧急

迫切,但受以前的基础设施规划约束,目前数据中心可使用设备资源不足,已使用设备利用率不高,

新的业务系统上线将面临无资源使用局面,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业务需求。

/服务能力提升乏力

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数据中心的运维理念正在由面向技术的被动运维模式向面向服务的主动

运维模式转变,力求在软硬件资源上提供“定制服务”,保证新应用快速上线运行和良好运行。同时

围绕具体互联网应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软件开发、信息安全服务等服务功能。很显然,目前数据

中心架构在环境支撑和功能设计上都严贡制约了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应用系统的逐

2

步深化和推广应用,现有数据中心无论是规模还是架构很难支持现有业务的增长和后续新业务应用系

统的部署实施。随着设备逐步进入老旧期,数据中心相关业务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需要新旧

更替,因此新的数据中心服务模式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1.2建设目标

本项目着眼XXX信息化的长远发展,以向全公司提供灵活定制的资源服务、弹性的计算能力、完

全可信的安全保障服务为基本要求,引进成熟先进的技术,调整优化数据中心建设整体框架。力争在

“十三五”期间逐步建立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化整体架构,实现从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被动建设方

式向以服务为核心的主动建设方式的转型。本次项目主要在打好云计算的基础,故项目的建设目标为:

/基础设施面向资源池化转型

通过构建云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安全资源池等方式,将原有的烟囱式系统建

设模式打破,通过资源池统一对外提供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转型。

/通过云计算统一提供计算能力

基于超融合技术实现以虚拟化为核心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使用云计算技术对资源池

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实现高效融合的信息化架构,对全公司业务系统建设提供弹性、敏捷、可靠的

云计算服务。

/构建整体运维保障监控能力。

实现对云平台内基础设施进行监管,改变对自有设备现状不清、监管不严的运维现状,全面提升

在云计算环境下对大型信息化数据中心的运维保障能力。

/提供云计算环境的安全保障。

通过对选择安全、可靠、具备核心技术自研能力的云计算平台实现在云计算层的安全。通过构建

和规划数据中心灾备模式以提供数据层的安全保障。

1.3建设任务

/构建符合业务需求的云计算超融合资源池。

云计算超融合资源池由网络、服务器等基础硬件设备构建,通过对已有设备的有效整合和新增设

备的采购,结合虚拟化技术实现对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资源的定义,构建符合业务

发展需求的资源池,使满足业务发展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

/搭建功能全面的云计算平台

3

云计算平台是项目的核心平台,通过云计算平台的构建.在计算资源服务层面,实现资源池化能

力、虚拟资源管控能力、按需弹性计算能力、流程化业务管理能力、异构虚拟化能力;在安全管控方

面,实现全面的安全保障能力、全面的运维监控能力,在平台性能方面,衙提供企业级高可用能力,

确保平台的运行稳定。

/为云计算环境提供运维保障平台

本项目要强化相应云计算平台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建设。云计算平台的各功能组件要成熟、稳

定、产品化、易维护,方便运维人员进行资源管理、日常巡检和故障检测。实现对服务交付和运行悄

况进行监管,发生故障时能够根据云计算平台的智能提示及时诊断并进行正确处置,保证云计算中心

软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和异地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同步能力,规划多数据中

心灾备能力。

1.4需求分析

1.4.1业务需求分析

云计算资源池需求分析

由于数据中心未来主要承担互联网业务,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投产对基础设施的灵活响应、快速

的部署响应及支持能力都有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并需要降低对现有应用带来冲击。与此同时业务快速

发展带来的大量数据和用户,要求具有高扩展性基础设施架构架构,灵活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同时

需要平衡功能和成本,以求能够在成本有效的前提下,满足突发业务的传输与用户访问的需求

云计算资源池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三个部分,需能够满足XXX集团对计算

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数据中心管理扁平化,未来数据中心扩容、运维的

便捷性,以及有效利用服务器资源,云计算资源池建设应充分考虑超融合技术和高性能设备的选择,

以及对现有设备进行整合。为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和按需分配,有效降低单位资源成本,需要新购一

批高性能大容量的服务器用于超融合基础架构构建,同时利旧一部分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

共同组建资源池。

云计算中心机房所需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包括:

1、计算资源:为支撑所有具备条件的应用系统的云化迁移和升级、新系统的建设、大数据平台的

接入,需新增和利旧一批X86架构服务器和其他高性能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构建计算资源池。

2、存储资源:为支撑所有具备条件的应用系统的云化迁移和升级、新系统的建设、虚拟机运行

所需的存储以及广电各类数据的存储,需将资源池内部署了虚拟化系统的X86标准服务器。在提供虚

4

拟计算资源的同时,服务器上的空闲磁盘空间被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虚拟共享存储:虚拟存储系

统。虚拟化存储在功能上与独立共享存储完全一致;同时由于存储与计算完全融合在一个硬件平台上,

无需象以往那样购买连接计算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专用SAN网络设备

3、网络资源:为满足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及云计算中心的建设需要,需综合考虑网络资源

池的规模、性能和容量。若当前已有的网络设备不能满足云计算的需求,则需对网络进行扩容。同时,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服务提供不再以主机为基础,而是以云主机为单位来提供,同时为

了满足同一物理服务器内云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因此需要在在虚拟机和物理网络之间,提供一

整套完整的逻辑网络设备、连接和服务,包括分布式虚拟交换机、虚拟路由器、虚拟下一代防火墙、

虚拟应用交付、等虚拟网络、安全设备,并且需要和物理网络的无缝对接,简化网络的配置管理。

云计算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需要通过云计算实现对底厚物理资源(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融合、按需分配与局效管理,

支持与现有设备和虚拟化软件的集成。

需要能够将IT物理资源,抽象成按需提供的弹性虚拟资源池包括虚拟机、存储、网络、网络安全,

以消费单元(即组织或虚拟数据中心)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IT部门能够通过完全自动化的自助服务

访问,为用户提供这些消费单元以及其它包括虚拟机和操作系统镜像等在内的基础架构和应用服务模

板。真正实现了业务的敏捷性和高效性,提高业务的快速创新能力。

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自动化运维手段,通过管理平台提供故障定位分析手段,能够快速分析出问

题节点,并能够指出具体的原因和修复的指导。通过平台提供的一键健康检测,能够快速分析出平台

潜在的业务风险,包括各种和资源性能或者容量风险,平台管理管理和租户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建

议,可以选择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实现业务的故障排除和资源优化。

1.4.13容灾备份需求分析

目前广电已经建设了两个机房,桐城南路机房和金寨南路机房,因此本期项目建设在规划建设桐

城南路机房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基于这两个机房统一规划数据中心的灾备建设。提供统一的灾备管

理平台,实现两个机房的灾备管理。

本次项目建设需要金寨南路机房提供部分存储空间用以桐城南路机房的ERP系统数据备份。

性能需求分析

1、计算性能需求

本次项目重点建设桐城南路机房,对数据中心已有设备摸底调查,考虑计算虚拟化的利旧原则,

5

原则上计算资源池原则上需要提供每核2.2GHZ(物理CPU)以上的计算能力,并可支持实际使用需求

将物理CPU进行虚拟化,梳理出可以利旧的设备列表如下:

设备型号配置描述系统描述网卡及电源数量

IBMX3650M4Intel(R)Xeon(R)CPUE5-Windows6口千兆网卡,5

2650v2©2.60GHz8Coreserver2008R2双冗余电源

16G8*1TBSAS盘

DELLIntel(R)Xeon(R)CPUE5-CentOS6.54口千兆网卡,11

PowerEdgeR7202670v2©2.50GHz2*10Core双冗余电源

16G5*500GBSAS盘

DELLIntel(R)Xeon(R)CPUE5-.CentOS6.54口千兆网卡,3

PowerEdgeR7202609v3©1.90GHz2*6Core单电源

16G4*1TBSAS盘

DellIntel(R)Xeon(R)CPUE5-CentOS6.54口千兆网卡、23

PowerEdgeR720X2650v2©2.60GHz8Core光口,双冗余电

D64G,2*256GSSI)盘,12*480G源

SSD盘

DellIntel(R)Xeon(R)CPUE5-CentOS6.54口千兆网卡、21

PowerEdgeR720X2650v2@2.60GHz8Core光口,双冗余电

D64G源

DELLPowerEdgeIntel(R)Xeon(R)CPUE5-CentOS7.16口千兆网卡,3

R6302697v3@2.60GHz2*14Core双冗余电源

128G,2*480GBSSD盘

DellPowerEdgeIntel(R)Xeon(R)CPUE5-ubuntu14.044口千兆网卡,1

R7202670v2@2.50GHz2*10Core双冗余电源

16G,3*300GBSAS盘

同时,考虑互联网推流、时移回看推流、时移回看编转码等三个系统要求性能、10较高、使用

专用设备,建议保留物理机部署方式,这3个业务占用设备情况如下:

业务名称设备类型设备数量

互联网推流DellPowerEdgeR720XD1

DellPowerEdgeR720XD1

时移回看推流DellPowerEdgeR720XD2

时移回看编转码DELLPowerEdgeR6303

根据对未来业务增长情况的预估,本次项目建设计算资源在原有设备利旧资源基础上,新增计算

资源池配置性能2250GHzCPU主频、>600G内存。

2、存储性能需求

目前数据中心可利旧存储情况:

6

设备型号设备描述容量(T)数量

HPP2000离线存储磁盘阵列除系统冗余后,可用剩余为60T1

HUAWEIS5600T核心存储磁盘阵列除系统冗余后,可用剩余为74T1

OceanStor9000分布式文件系统除系统冗余后,可用剩余为78T1

根据对未来业务增长情况的预估,本次项目建设计算资源在原有设备利旧资源基础上,新增存储

资源可用容量300To

2.整体方案规划

2.1.整体架构设计

2.1.1.设计原则

根据XXX数据中心发展的现状,结合成熟可落地的新兴IT技术,本次力生信息科技云数据中心的

总体建设原则如下:

1、稳定性

应采取各种必要技术措施,保证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具备有优秀的稳定性,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

为主要业务提供持续的支撑服务。

2、安全性

平台系统应能充分考虑用户数据的安全,避免用户受到异常攻击或敏感数据窃取。应能主动评估

业务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提供弥补措施,并提供各种操作行为的可回溯能力。

3、可扩展性

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满足数据中心长期发展的要求。根据业务的发展预测,平台系统定

期按照适度预留的原则进行建设,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响应新的用户,新的业务的新增要求。

7

4、灵活的IT基础架构

满足资源的随时随地按需分配,需要建立一个灵活的硬件基础架构。硬件基础架构通常由虚拟的

服务器池、共享的存储系统、网络和硬件管理软件组成。

5、自动化资源部署

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的核心功能是自动为用户提供服务器、存储以及相关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用户、管理员和其他人员能通过Web界面使用该功能。

自动化的部署流程不仅能做到“随需应变”,适应用户的需求,而且能够带来以下好处:引入技

术和创新的时间缩短,设计、采购和构建硬件和软件平台的人力成本降低,以及通过提高现有资源的

利用率和复用率节省成本。

6、端服务请求管理

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端到端的流程管理,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

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该管理平台负责全部的人工交互界面,权限控制和用户管理等功能。

7、完善的资源监控及故障处理手段

云计算服务管理平台提供资源和服务的各种运维能力,可以监控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于平台故障

提供及时地预警报警,保证云计算平台的稳定运行。

8、有助于建立IT管理规则

为了实现数据中心的规范管理,需要以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为基础,有助于为数据中心制定一套

完整的管理规则。

9、开放性

要求各类系统设计、产品及网络构建都要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提供标准结构及接口。

2.12总体技术架构

伴随着数据与业务的集中,传统数据中心的硬件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业务的快速上线和灵活的业务部署。

本次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推荐使用企业级云方案,即通过“云管平台+超融合架构”方案,基于分布式

云数据中心架构,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全新的IT基础架构,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将所有X86的计算资源

池化、通过网络虚拟化构建出适合虚拟机迁移的大二层环境、最后通过存储虚拟化实现存储空间的融合。

基于VDC实现多组织/多业务共享资源,按需服务,通过云管平台实现多个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同

时提供完整的安全和灾备方案。

8

2.1.3.逻辑架构设计

2.1.3.1.逻辑架构视图

XXX数据中心总体架构包括基础架构层、超融合架构层、云服务层和云管层。

XXX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VPC

VDC

云联层■■■■|Wtiksml

断蜘S场可摘搦《3图.

计算资源池

安全资源油sRoutef

G日百

aSwitch:==

CPURAMRAM

a$ECaNETaSVaSAN

网络虚版化网络虚拟化医务器虚拟化存(tdtm

深信般一体机

云服务和管理运营层主要由aCMP组件提供,具体功能如下:

1、自主服务门户

单点登录的自服务门户,管理员和用户在各自的门户视图上完成全部操作。用户发起资源申请,各

级管理员按照流程做出响应。支持管理员自定义流程。

2、异构虚拟化管理

能够统一管理异构的虚拟化资源,管理员可在统一的界面中操作资源申请与分配、资源监控和运

维管理。

3、数据库即服务

针对Oracle,SQLServer,MySQL做专门的性能优化和可靠性优化。用户在云平台上通过向导自

助申请数据库服务,实现数据库的快速交付和简化配置管理工作。

4、资源监控

具有丰富的监控功能,可监控CPU、内存、网络流量、磁盘10等各项性能指标,帮助管理随时掌

握资源使用动态。

5、多租户管理

具有三级管理权限,每个租户含租户管理员和租户的用户,避免租户网络安全威胁,支持租户资源

配额。

9

6、快速备份

具有丰富的自动备份策略,能够实现分钟级的增量备份。

超融合架构层包括的主要组件有服务器虚拟化aSV、存储虚拟化aSAN、网络虚拟化aNET、安全

虚拟化aSEC»

超融合架构层主要组件及其功能

模块主要功能描述

服务器虚拟化aSV•虚拟机管理

提供虚拟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创建、删除、更新配置、备份、挂起、重启等,并能

全面监控虚拟机状态,确保虚拟机正常运行。

•虚拟机HA

当主机、网络、虚拟机自身等出现故障时,能将此虚拟机切换到其他的主机上重新启动

运行,保障虚拟机上的业务正常使用。

•虚拟机热迁移

支持虚拟机从一台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降低宕机

带来的风险、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

•动态资源调度

能够对资源持续监测,通过负载均衡机制,持续执行资源动态平衡,将虚拟机迁移到有更

多可用资源的主机上,确保每个虚拟机在任何节点都能及时地调用相应的资源,降低出现

资源抢占的风险。

•动态资源扩展

系统能够监控业务虚拟机资源使用率,当虚拟机业务资源使用率过高时,可以自动给虚拟

机添加CPU、内存,以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存储虚拟化aSAN•存储多副本技术

通过对虚拟机文件在多台物理服务器实时写入,实现多副本保存,提高了存储的高可靠

性。

•数据保障机制

在主机或者磁盘故障后,超过了设置的超时时间依然没有人工介入处理,aSAN将会自动

进行数据重建,以保证数据副本数完备,确保数据可靠性。

•存储自动精简配置

通过该技术只需要提供给虚拟机实际使用的存储空间,而不是配置的,并且未来可以随时

10

模块主要功能描述

扩展。可以显著减少已分配但是未使用的存储空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高性能存储

通过I/O本地化、混合磁盘模式、读写优化算法、存储分层等多项自研存储技术,为业

务提供高10、大容量的共享存储资源。

•在线扩容

提供在线添加磁盘或主机功能,在扩容过程中业务不中断,能够解决业务增长带来的资源

不足问题。

网络虚拟化aNet•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能够在多台主机中逻辑上组成一个分布式交换机,实现虚拟机的网络管理和实时化网络

监控,并能保证虚拟机在主机之间迁移时网络配置的一致性。

•虚拟路由器

提供自带HA的虚拟路由器,可解决虚拟化后不同网络间路由问题,并能够实现VLAN子

网口、NAT规则、ACL策略、DHCP地址池、DNS代理等传统路由器的功能。

•分布式虚拟防火墙

集成的分布式防火墙,能够为每一个虚拟主机提供防火墙保护,实现虚拟化主机间的微隔

离,虚拟机迁移到任何的主机上,依然保留原有的防火墙策略。并且管理员通过简单的配

置管理,即可实现对防火墙策略的统一下发。

•网络探测功能

通过发送带有标签的icmp报文并跟踪记录该报文在转发平面经过的每一跳的信息,经

过汇总后统一分析,最终得出故障点和故障原因。

•业务逻辑拓扑所画即所得

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平面从资源池中调取相应的资源,并通过拖拉连线等方式,描绘出不

同的拓扑架构。后台会自动根据业务逻辑拓扑进行底层真实的环境创建,从而屏蔽了底

层的复杂性。

•全网流量可视

通过实时记录每一个虚拟网络设备的任何端口的流量,从而在业务拓扑上形成全网流量

可视,帮助管理员随时掌握网络资源使用动态。

安全虚拟化aSEC•vAF

vAF是的下一代防火墙NFV功能,能够提供L2-L7层安全可视的全面防护,通过双向检

测网络流量,有效识别来自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内容风险。

•vAD

11

模块主要功能描述

VAD是的应用交付NFV功能,集服务器、链路、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和应用性能优化功

能于一体,是构建高可靠、高效率业务架构的绝佳选择。

•vSSL

vSSL是可以部署在虚拟化环境的IPsec/SSL二合一VPN,具有部署简单、维护成本

低、云端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具备将云端业务轻松完成对外安全发布的能力,为用户

提供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使用任何主流设备快速接入云端网络、运行内部应用的

服务。

•vAC

vAC是上网行为管理NFV功能,以用户识别、终端识别、应用识别为基础,结合封堵、

流控、审计等管理手段,全面应对互联网给组织带来的工作效率下降、带宽效率下降、

泄密风险、法律风险及上网安全风险等挑战。

•vWOC

vWOC是广域网优化NFV功能,具有协议优化、缓存、流压缩、流量整形、链路质量

优化等多种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加快关键应用的响应速度,为用户带来更高的投资回

报比。

2.1.4.平台总体布局

//数据中心网络分区原则:

1、安全性原则

按照安全等级开同,划分为不同分区

例如,为互联网用户,合作伙伴服务的服务器单独分区

信息敏感服务器单独分区

2、高可用布局原则

业务关联度高的服务器部署在同•个区域

业务关联度低的服务器拆分成多个区域

可用性要求高的业务拆分成两个对等区域。

3、容量适度原则

根据运维管理经验,控制单个区域内的服务数量,例如,500台以内未来服务器数量增加、区域间流量增长

后可考虑进一步拆分

4、独立运维管理原则

业务流量、安全控制、组网协议方面有特殊要求的服务器单独分区。

12

互联网XX专网XX专网

XXX数据中心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xx专网接入区、互联网接入区、第三方接入区、核心交换区、数

据库业务区、内部生产业务区、传统架构业务区、开发测试业务区。

专网接入区,作为XX专网网访问系统资源的入口,承载直接面向XX专网用的业务接入资源。

第三方接入区,负责银行、监管机构、第三方机构与数据中心互联,例如使用专线来连接政府、银行

等社会机构实现数据互联。

互联网业务区承载租户直接面向互联网用户的业务系统,包括但不限门户网站、网上服务大厅等,通

过互联网接入区实现与互联网网络互通。

核心交换区,用于各区域数据的交互、隔离以及负载均衡。

安全管理区,用户管理员登陆认证、纪录操作行为,以及系统和应用的状态、日志监控等,承担统一

的安全、运营运维、灾备等管理系统。

数据库区,为保障性能和可靠性,采用高性能集群部署,利用数据库自身集群技术(如。racleRAC,

MSSQLAIwaysOn等),实现数据库高可用性。考虑到数据库安全性,部署数据库审计产品,确保合法的数

据读取访问,非法的请求可以做阻断。

内部生产业务区,所有的服务器均在云平台下实现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整体集

群的冗余,主要承担内部生产办公系统,例如BOSS系统、ERP系统等。

传统架构业务区,为保障性能,主要基于传统服务器存储架构部署,主要承担互联网平台业务中需要

采用传统架构部署的业务,例如推流、转码业务,该区域主要利旧原有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开发测试业务区,负责前期业务系统的测试、开发、验证等工作。集成虚拟防火墙功能,确保测试区

域与生产环境做到安全隔离,测试验证过程中不影响到生产环境。

13

2.1.5.部署架构设计

.一期部署架构(搭建云平台基础框架)

XXX数据中心一期部署方式如下:

XXX数据中心一期部署架构

数据中心一期规划物理架构

/核心企业级云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搭建完成。

/将计划内的老旧单机服务器业务系统迁移至企业级云数据中心内。

/将部分非核心业务系统迁移至企业级云数据中心内。

/最大限度施放核心存储的空间及10压力,保证核心业务运行。

/数据中心内多分区统一管理,资源间安全隔离,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区域,提供

不同的资源能力。

/由于一期建设,boss系统、erp系统仍部署于老机房内,因此本阶段建设无需搭建传统架构的

内部生产业务区。

2.1.5.2.二期部署架构(构筑安全能力)

考虑二期XXX数据中心整体部署方式如下:

14

数据中心二期规划物理架构

干,的络

万,网

--------40GE网络

/构建统一安全资源池,提升数据中心安全防御能力。

/资源不够可以扩充新的X86服务器作为计算和空间节点横向扩容。

2.1.5.3.三期部署架构(统一灾备建设)

考虑三期XXX数据中心整体部署方式如下:

主备数据中心,在单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扩展同城灾备数据中心。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统一管理,资源统

15

一监控。

数据层面,两个数据中心根据数据保护等级要求,可以选择数据同步方式,也可以选择异步方式进行

同步。

数据库层面,配置数据库集群软件,实现数据库数据同步,保证数据库逻辑层面一致性。

网络层面,两个数据中心通过裸光纤互联,保证高速稳定低时延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

数据中心从逻辑上分为接入侧和服务侧,服务侧内部又根据业务单元分为WEB.APP和DB这3个区。

全局负载设备负责数据中心级的业务流量调度和切换,各区的服务器负载均衡负责本地的服务器负载,通

过应用级的健康检查功能实时发现服务器、链路、负载均衡器的故障,根据用户的需求做预设的策略,实

现灵活的故障切换,降低业务切换风险。对于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业务,当一个数据中心故障时,业务可

以快速接管并持续提供业务。

在第三阶段,原有机房的ERP系统、BOSS系统需要迁移至生产机房,因此可以利旧原有设备搭建传统

架构的业务生产区,支撑业务迁移。

2.1.6.核心技术说明

2.1.6.1.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服务器是云计算平台的核心,其承担着云计算平台的“计算”功能。对于云计算平台上的服务器,通

常都是将相同或者相似类型的服务器组合在一起,作为资源分配的母体,即所谓的服务器资源池。在这个

服务器资源池上,再通过安装虚拟化软件,使得其计算资源能以一种云主机的方式被不同的应用和不同

用户使用。

aSV虚拟化平台作为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层,采用裸金属架构的X86虚拟化技术,实现对

服务器物理资源的抽象,将CPU、内存、I/O等服务器物理资源转化为一组可统一管理、调度和分配的逻辑

资源,并基于这些逻辑资源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构建多个同时运行、相互隔离的虚拟机执行环境,实现更

高的资源利用率,同时满足应用更加灵活的资源动态分配需求,譬如提供热迁移、HA等高可用特性,实现

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快速的业务响应速度,如下图所示:

16

虚拟机热迁移/HA/动态资源调度/动态资源扩展...

2.1.6.2.存储虚拟化技术

在本次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中,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统一的存储资源池,可以形成可横向扩展

(Scale-out)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在业务应用区部署aSAN存储方案,运行在这种架构上的云主机不仅能够

象传统层次架构那样支持vMotion、DRS、快照等,而且数据不再经过一个复杂的网络传递,性能得到显著

提高。由于不再需要集中共享存储设备,整个云平台基础架构得以扁平化,大大简化了IT运维和管理。利

用aSAN方案构建云平台存储资源池,有效利用服务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帮助企业实现IT环境的节能

减排。

aSAN方案的逻辑架构如上图所示。这种架构的基本单元是部署了虚拟化系统的X86标准服务器。在提

供虚拟计算资源的同时,服务器上的空闲磁盘空间被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虚拟共享存储:虚拟存储系

统。虚拟化存储在功能上与独立共享存储完全一致;同时由于存储与计算完全融合在一个硬件平台上,无

需象以往那样购买连接计算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专用SAN网络设备(FCSAN或者iSCSISAN)。

1、横向、纵向线性按需扩展

17

aSAN存储虚拟化方案可以支持横向(增加服务器数量)、纵向(增加单台服务器的硬盘数量)等扩展

方式,扩展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新的服务器加入原来的集群就可以实现扩展,扩展后可以实现容量和

性能的同步扩展,目前最大支持64台服务器组件一个集群。

此外,添加新的服务器到集群后,不仅存储空间得到扩展,性能也会得到同步的扩展,例如2台服务

器扩展到4台服务器后,不仅存储空间得到扩展,整体性能也会扩展为原来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