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_第1页
可视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_第2页
可视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_第3页
可视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_第4页
可视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针对音乐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欠丰富、教学方法欠多样、教学技巧欠灵活等问题,教师可将可视化教学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使学生从“思维可视”“声形可视”“情境可视”中感受音乐,在多重感官刺激下領略音乐的魅力,在美好的学习体验中提升音乐素养。关键词:可视化教学;小学音乐课堂;音乐素养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形式,既生动又抽象,给人以美的感受,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待提升,他们更偏向于对直观形象事物的理解,对抽象的音乐很难形成准确概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在语言或听觉刺激的基础上,辅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使音乐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将可视化教学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音乐学科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艺术教育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的音乐教育,因长期受忽视的缘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教会教材中的歌曲就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因而并不重视乐理知识的传授、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茉莉花》系列歌曲时,教师往往会将“教会学生不同唱段”作为本课目标,或是单纯地先后播放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作为课堂的延伸,而非深入挖掘歌曲所蕴含的地域、人文因素。由于教师未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因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参与度较低,对知识内涵的探究意识不强。(二)教学方式较为单调传统的音乐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即以口头讲解或“听唱”学习的方式,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就导致学生只能以听讲的方式被动学习,而非自己主动参与感受音乐。例如,在欣赏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水上音乐》这一华丽辉煌的管弦作品时,其中一项教学重难点便是能听辨出乐曲中小提琴、小号、圆号的音色。若教师只是大片段式地播放几遍乐曲,最终以口头陈述和PPT呈现的方式告知学生各乐器的音色特点,而非利用小片段音乐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行感受并得出答案,那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很难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学生无法通过良好的音乐氛围感受音乐之美,久而久之,就会对音乐学习形成枯燥乏味的印象。(三)教学语言不够生动在音乐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却听不懂,或听懂做不到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苍白无力的语言无法支持学生的理解。教师无法用小学生听得懂、做得到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指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处于“似懂非懂”“跟唱会唱”,而非“真懂”“唱好”的层面,学习效果不佳。例如,在学习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必唱曲目《小螺号》时,歌曲中有许多上划音和波音记号需要准确地在演唱中体现出来,若教师一味地强调这两种记号的重要性,并且希望通过不断的重复歌唱来达到目的,而非通过形象的方式启发学生,如“上划音就像是把尾音向上甩开”“波音就像是模仿海浪的波涛”,那么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无用之功。二、“可视化教学”的内涵“可视化教学”在国内的最早提法来自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提出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本文的“可视化教学”简单理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本该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不可视”的信息,通过大家熟知的表征技术呈现出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可视”而容易接受。在音乐课堂中可从思维可视、声形可视、情境可视三方面来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可视化(如图1)。“思维可视”主要体现为教师利用图像表征,引导学生借助图像理解音乐(多用于课堂导入,为后续教学的展开做铺垫);“声形可视”主要指教师利用形象符号和体态律动等方式,将音乐中的节奏、声音形态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多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也是听唱歌曲的有效方式);“情境可视”主要指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画面中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思想和灵魂(多用于音乐课堂结尾环节,属于音乐教学的升华)。思维可视、声形可视和情境可视从三个不同层面实现“音乐的可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推进。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整合使用或独立使用。教师运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打造适合他们的音乐课堂,有助于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三、“可视化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将抽象的音乐“可视化”,支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已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学重点关注的方向。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可视化”。(一)思维可视化,深入理解音乐“思维可视”是指将原本不可视的思维以图示的方式清晰可见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高效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支持学生对音乐的感受。1.绘制导图,理解音乐内涵思维导图能使知识的抽象内涵显性地呈现。思维导图的构建已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明确教学主题后,可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并通过多层次的色彩结构形式展示出来;还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而确定教学重难点。例如,对《溜冰圆舞曲》一课进行赏析教学时,教师播放音乐,鼓励学生听后思考,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作品结构、情感变化等。然后,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即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在纸上(如图2)。学生可将课本提供的知识,如作品节拍、作曲作词等基本信息绘入思维导图,并结合自身对作品音乐风格、节奏、情感的理解,完善思维导图。教师可利用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延伸作品的相关知识,如作品的主题、作曲家的创作特点、作者当时的内心状态、音乐作品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提升音乐理解力。2.听音绘画,展开音乐联想音乐是流动的画,画是凝固的音乐。两者综合可形成“听着音乐画音乐”的可视化教学法。“听音绘画”是指学生听完一段音乐后,将自己的聆听感受和音乐联想以绘畫的方式表现出来,用自己的语言对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简单阐述,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一方式既是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想象,也是对音乐情绪和艺术美的感知。听音绘画通常有两种表征类型(如下页表1):一种是线性表征,即多用线条来表现旋律走向、结构组成和情感起伏等,用线条的起伏和形态的变化体现不同的音乐感知;另一种是非线性表征,其更注重于利用联想,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象以画面的形式描绘出来。这两种方式都是聆听过程中思维可视化直观、形象的表达。“一千个读者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呈现出的作品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激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不同的听音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对学生的听音绘画作品进行完善、升华,为学生理解同一首作品提供不同的赏析思路。这个过程就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过程。(二)声形可视,助力音乐把握“声形可视”是指将声音形象化,借助有形的事物间接体现无形的音乐。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形体表现或绘制音乐图谱实现“声形可视”。1.运用形体表现,感知音高节奏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有些专业化、抽象的声乐技巧很难通过语言讲述来清楚地表达,如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把握,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而传统的“灌输式”和简单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手势和形体语言有机地融入音乐教学过程,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如教师可参考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不同的音高对应不同的手势),利用手位高低构建音高概念,在注重音准训练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如图3);或者参考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利用身体律动幅度体现节奏的快慢变化,用不同的形体动作体现不同的节奏型。以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的音乐欣赏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其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教师通过可视化教学法告诉学生,行板就是如同行走般的速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地行走,注意动作的节拍要与音乐相吻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须过多的言语,只在必要的时候用自己的体态对比提示学生动作与节拍、乐句吻合并运用适合的步态来表现[1]。形体语言可以将单纯的有声语言、文字语言和演示综合在一起,使音乐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有效地提高了声乐教学效率。2.绘制音乐图谱,促进音乐记忆绘制音乐图谱是音乐可视化教学中较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它融合各种图像、音乐符号、文字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旋律和结构特点等,以直观明了的方式呈现作品。制作音乐图谱要求简洁美观、实用便捷,最好是兼顾知识性和审美性。教学选材以简单实用为主,用一些简单好辨识的符号或者图形来凸显、强化知识重难点。多数小学生对复杂的乐理知识较难理解和掌握,在歌唱教学中,音准、节奏、情绪处理等关键问题都需要教师艺术地引导[2]。此时教师便可巧用图谱,在谱面上做好各种标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重难点。为加强图谱的适用性,教师可建立一个简易图谱库,尽量使用简明易懂的图示,清晰地阐明每种标记对应的注意点,如用表示情绪舒缓,表示加强重音等,方便学生辨别、记忆和使用(如图4)。使用音乐图谱展开教学,需要师生间默契配合。音乐图谱是教师辅助学生较好演绎音乐作品的有效方式。(三)情境可视,加强音乐表现“情境可视”是指结合作品本身和个性理解、利用画面演绎和声技交融的方式实现音乐内部情境重现。1.借助画面演绎,融入角色情境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想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只有真正“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画面,在真实情境中融入角色,才能更直观、更真切地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画面演绎可以作为学生音乐表演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编创不同的情境,支持学生脑补音乐所呈现的画面。比如:想象自己站在茫茫草原上看到牛羊成群,不由自主地高唱悠扬的蒙古长调;或者是坐着小船在欧式建筑中穿梭,悠哉地哼一曲威尼斯船歌;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演绎歌曲,让学生自主选择与分配角色,表现音乐场景、表达音乐感受,用歌声、形体、动作和道具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整体画面演绎。通过观察每个小组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情况及现有的音乐水平,便于日后更精准有效地开展教学。学生在演绎画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锻炼了舞台表演能力。2.利用声技交融,提升创作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生动性,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3]。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将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熟知曲目旋律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解能力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声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在特定氛围烘托下歌唱并录制声音,然后进行剪辑,最后利用特定技术将音画合成,从而完整地呈现作品,实现二次创作。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