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用】2023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浙江适用)(解析版)_第1页
【中职专用】2023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浙江适用)(解析版)_第2页
【中职专用】2023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浙江适用)(解析版)_第3页
【中职专用】2023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浙江适用)(解析版)_第4页
【中职专用】2023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浙江适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二)

考生注意:

1.全卷分为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共8页,有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时,请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

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未来,中国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画发展,②响

应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重大工程,③深化国

际交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粤(men),④发挥好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当(ji)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制理迈上新台阶。

A.①B.@C.③D.④

【答案】B

【解析】A“谋画”应为“谋划”;C联盟(m6n)应为“mdng”;D“力所能给”应为“力

所能及”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典籍里的中国》犹如一扇窗,带我们进入到古籍的世界,了解其画”令生,感受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让我们从中国各朝的历史典籍里看不一样的中国,文化期发相传,在典籍

里,阅读不一样的中国。古往今来,多少学者为我国传世的典籍叁石考段,如今《典籍里的

中国》让经典走进寻常百姓家,它们不再是Fp本今弯无人懂赏,而是可以被我们所有人理解、

为之自豪的文化火炬。

A.前世今生B.薪火相传C.连篇累牍D.阳春白雪

【答案】C

【解析】“连篇累牍”应改为“皓首穷经”,“连篇累牍”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

容文辞冗长。含贬义。“皓首穷经”指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多为

褒义。

3.陈奕迅的《孤勇者》这首歌,传唱很广,在网易云音乐上的歌词中,只有下面这句歌词配

以标点符号。对歌词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A.“去吗?配吗?”是连续问,表达对现实的困难。

B.“去吗?配吗?”可以理解为“去吗”是疑问,“配吗”是反问,因为“这褴褛的披风”。

C.“战吗?战啊!”是设问,表达对战胜困难的决心,所以用感叹号。

D.歌词可以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每一句的最后没有标点符号。

【答案】A

【解析】A项理解太单薄;BCD理解正确。

4.下面是一则微信公众号的稿件,对标号的四句话是否有语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嘉兴南湖畔,红色研学的队伍停住脚步,②来自各地的青少年认真聆听讲解,瞻仰红船,

感悟党的百年历程;③“双减”政策全面落地,课后服务时段,各所学校的运动场上不时传

来欢声笑语、阵阵喝彩,艺术教室里音乐柔美悠扬、画笔沙沙作响;④劳动教育深入课堂内

外,使学校的“实验田”里,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春天撒下种子,不辍耕作……

A.第①句没有语病B.第②句没有语病

C.第③句中“全面”和“落地”位置换一下,搭配不当

D.第④句“使”去掉,缺少主语

【答案】C

【解析】C选项“全面落地”无需修改,没有搭配不当的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千里江山图》卷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全卷画长11.91

米,»。o画卷很长,但是画中

的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叹为观止。,可以看到画中的颜料敷得非常厚,

是一层一层敷染上去的,它主要源自矿物质石青和石绿的颜料,九百多年过去了,除了绢色

稍微有点变暗、石青石绿颜色偶尔重的地方有所脱落之外,,

①建国以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于2017年9月第一次以全卷展开的形式展出

②比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这幅画的作者是北宋徽宗年间一位十八岁的天才少年,

名叫希孟

③当时颜料的提炼技术非常发达

④这幅画,气象磅礴,吞吐山河,简直就是宋代的国家形象纪录片,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

⑤它在整个青绿山水画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⑥整体仍然保持着非常鲜亮的颜色

A.②④①③⑥⑤B.①③②④⑥⑤

C.②④③①⑤⑥D.①②④③⑤⑥

【答案】A

【解析】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可知本段介绍的是《千里江山图》。承上讲画卷长,所

以②应放在第一个空。③有讲到颜色额,可以启下,故放在第四个空,⑤总结全段。

6.下列事例或流行语与后面的古诗文句子,主旨表达不一致的一项是()

A.王亚萍,从普通的农村女孩,成为一名航天英雄。如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背后也是无数英雄不畏艰苦的付出、奋斗。向英雄致敬!一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寒来。

B.造谣攻击、网络暴力、互相拉踩、干扰舆论……近年来,频频越界的“饭圈”乱象影响了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引发社会强烈批评。日前,多个部门重拳出击整治“饭圈”乱象问题。

一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C.沉默有时候不时金子,有时候还是孙子。一一我本将新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D.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是要诗和远方。一一常抱青云之志,莫但求田间舍。

【答案】C

【解析】“沉默有时候不时金子,有时候还是孙子。”意思是有时候沉默能避免一些不该说话

的情况,但是不该沉默的时候沉默会让人看不起。“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

思是指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二者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7.有我之境:指审美过程中包含客体性的自然景物,蕴藏审美者的主观感受.即作为观察对

象的客观事物染上观察者的主观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有我之境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D.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只有C项的“远”和“孤”属于人的主观感

受,符合定义。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流

落乔

风经过许多花

许多花老了的时候风也老了

A.一个“老”字,道出了“花”的憔悴与衰败,更道出了“风”在历经沧桑后的虚空与惶恐。

B.所谓“风流”,就是“风”在匆匆中“流失”了厚重的真情,美丽的年华和本该拥有的许

许多多。

C.可悲的是,生活中总是有许多人,热衷于追逐看似绚烂的“鲜花”,使人生变成了虚无缥

缈的“风”。

D.或许,只有摒弃浮华,摆脱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诱惑,选一个稳固的基点立足,才算真正

的“风流”。

【答案】B

【解析】对微型诗题目“风流”的解释过于单一,过于片面。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弟

舍。杖踵①疑门,告日:“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

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知为贰糜炼药。旦暮执其

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渡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

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目:“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

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日:“君脱不取,

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

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

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熙②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威喜与

疑交。(节选自宋派《宋学士文集》)

【注)①踵:走到②熙(j〕n):赠送的财物或路费。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幸被疾矣一一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可推断“被”解释为“遭

受”。

B.疑许诺,延就坐一一由“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可推断“延”解释为“邀

请”。

C.籍其数而封识之一一由“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可推断“籍”解释为“登记、

记录”。

D.人于是多疑——由“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可推断“多”解释为“大量

【答案】D

【解析】“多”解释为“称赞”。

10.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躬为煮糜炼药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①二子/米馈,却弗受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①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答案】D

【解析】A项①在,②向B项①②替C项①②用、拿D项①②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或

“才:

11.下列对画浪线句子划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B.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C.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D.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答案】C

12.下列两句话的翻译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人怠之,弗舍。

①人们忌惮他,不敢让他到家里来。

②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③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④患难中相互体恤,做人理应如此,还要我回报什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参考译文】

李疑因为崇尚道义闻名当时,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

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

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

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如同服侍

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

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

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

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

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死

T,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

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

帐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人们因此称赘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上文中李疑做了哪些“尚义”的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分)

【答案】李疑做了如下“尚义”之事:

①收留生病的范景淳②给范景淳找医生,熬药。③每天给范景淳擦洗,没有厌烦之情

④帮人后不要他人钱财,反送对方财物

【解析】(写对其中任意3点,即得3分)

14.2022年,西塘汉服文化周已经走到第十个年头,活动发起人方文山特别制作十周年活

动主题曲《汉衣冠》。西塘汉服文化周让中华传统服饰与古镇的诗意结合,迸发出独特的魅

力。万人同袍,吸引世界各地的汉服爱好者。人民网评论:〃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

建筑、古老的服饰、现代的人,西塘汉服文化周让游客体验到了不知今夕何夕历史穿越的魅

力。”筹备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活动宣传稿

请你为西塘汉服文化节的活动宣传稿补写相应的诗句。(任选2句,2分)

一座古镇,流淌千年的水,''所谓伊人,①”(《诗经莱葭》),穿过廊

棚,一袭汉服,魂牵千年的情,“罗衣何飘摇,②”(曹植《美人》);

气势磅礴的朝代嘉年华开场,如“③,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般荡气回肠;礼乐展演的视听盛宴,如“谁家玉笛暗飞声,

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般悠扬迷人;一幕幕经典萦绕心间。

【答案】①在水一方②轻裾随风还③八百里分为麾下炙④散入春风满洛城

(2)任务二:志愿者服务

西塘汉服文化周在古镇不同地方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板块,志愿者需要为游客指导游玩

最佳方案。如果你是志愿者,请给游客指导一个“一天游玩四个活动”的最优方案。要求用

语礼貌、简洁、清晰。(5分)

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

时间活动地点

7:00-10:00西塘杯传统弓射箭古镇定向赛景区内

10:00-11:30汉服形象大使分享交流会景区内

9:30-12:00草:船借箭、射礼水上舞台

14:00-15:30花船巡游景区内

14:00-17:30【昏礼】水上传统婚礼水上舞台

13:00-14:00射箭表演赛主会场

15:00-17:30【武备展演】战阵操演、全甲格斗主会场

9:30-17:30国学好好玩:君子六艺+国学四艺;景区内

中国风市集;汉服体验;趣打卡学知识;汉服橱窗;

古镇快闪秀;汉礼婚博会

18:00-22:00四贤祠汉服市集四贤祠

【答案】对象是游客(1分),指导安排合理(2分),留有来回的余地(1分),语言礼貌通

顺(1分)。意思对即可。

(3)任务三:写倡议书

这几年新冠疫情严重,集会活动意味着病毒传播扩散,请你写一张倡议书,建议游客“玩得

安全、玩得文明”。(6分)

【答案】格式准确2分,内容合理3,语言通顺1分。

四、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材料一:

中国古籍充满智慧,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值得深入挖掘、认真汲取。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

按大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经部

中,现存传世古籍以儒家经典《六经》影响最大。从哲学思想角度看,“《书》以道事”,蕴

含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易》以道阴阳”,蕴含丰富的宇宙哲学思想;等等。子部中,《道

德经》以“道”为万物本体,以“德”为万物生成模式,《庄子》以“相对”主义、“无为而

无不为”为运动方式,共同构建起了“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一定程度上展

现了那个时代关于事物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史部地理类《山海经》等书,也为我们

保存了“德义仁礼信”的宇宙观和价值观。集部汇集了许多哲学思想的文学表达。

古圣先贤重视系统性地总结自身或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想。比如,《论语》中“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构想,《孟子》中“四端”“五行”及“尽心知性”“知性知天”

的阐述,西汉王褒、严君平、扬雄“道德仁义礼”的体系构建,都为我们研究古代哲学思想

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可见,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进程中,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丰富系统的哲学思想。

但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一些中外学者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

国哲学史”,大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成为西方哲学框架下的中国哲学史叙述。当前,深

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这既是我们书

写中国本位“中国哲学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可以利用典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展示中国

古圣先贤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的心路历程、思想火花和哲学思维。一是积极利用古圣先

贤创造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再思考。比如,中国以《道德经》《庄子》抽象的

“道”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人本”“民

本”和“性本”哲学,等等。二是针对中国哲学史书写存在的西化问题,有的放矢地构建起

中国本位的反映古圣先贤揭示事物本质、发展规律、运行模式和守中原理的学术范畴和话语。

可以利用孔子等倡导的“中庸”理论,儒家经典确立的“尊师重教”“学以致道"''教学为先”

“格物致知”等认知途径。三是对于道德哲学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利

用儒、道等诸子思想资料,构建“仁义礼乐”为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的道德哲学

和情感哲学,梳理归纳“孝悌忠恕勤、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仁义礼智信、天道命性情”

等实践伦理。

今天我们沉潜丰富古籍、立足百家学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进而丰富

世界哲学思想宝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E))

材料二

我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

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新时代,我们要善于从古籍入手,

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

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赘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

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左传》中记载了郑

国执政子产的一个故事,因为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怎么能用“天道”来影响和决

定“人道”呢?人的主体性,就这样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

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在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只有把天性和修养

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

《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

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于他人有一颗包

容之心。《论语》记载,孔子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冷言冷语不以为忤,

反而称赞老农是“隐者”。人文精神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

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孔子认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

的本质就是''爱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

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为公”。放在今天

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日)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

B.中国古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承载着古圣先贤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

C.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方面。

D.人文精神在强调修身时,不仅要求承认和尊重人格尊严,还要求有机结合天性和修养.

【答案】C

【解析】原文是“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

16.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中“四端”“五行”的阐述,西汉王褒等人“道德仁义礼”的体系构建等哲学思

想,都为我们研究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B.老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展现了那个时代关于事物变化、转化的最高

认识水平。

C.在新时代,我们只有从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才能为推动人的

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D.“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和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

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得到了强化。

【答案】A

【解析】B"一定程度上展现了"C"只有……才”错D人文精神得到强化是在春秋时期。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列举了经史子集四大类中国古籍的代表作品和思想,论证了儒家经典对中国哲学思

想的影响之大。

B.材料一从再思考古圣先贤古籍、构建中国本位学术范畴和话语、利用古籍构建道德哲学三

方面论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

C.材料二从个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人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人文精神强调修身、要求包

容和提倡大爱,条理清晰。

D.材料一、二均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用先贤的众多实践和理论成果,论证了古籍研究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A

【解析】应该是说明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

18.材料一作者指出中外学者存在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

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我认为这么做不妥当。①中外学者存在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

学史”主要是因为缺乏中国本位意识,缺乏文化自信;②我们应该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

学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这既是我们书写中国本位“中国哲

学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表明观点1分,理由1

点2分,2点3分)

19.假设你作为编辑,主编要求你对上述材料进行总结提炼,需要概括新时期进行古籍研究

的现实意义,同时每点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①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丰富系统的哲学思想②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③帮助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④提高自身修养,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⑤构建和

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⑥促进国际间在人类共同命运大事上合作共建(每点1分,答出5

点即可)

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羊的冬天

李娟

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北面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

过好一阵,又掏出烟盒纸卷,慢吞吞卷一支莫合烟,再慢吞吞地抽。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

人旁,侧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

之中。

放羊是辛苦的。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

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

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

他说:“在放羊。”

我真蠢。

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

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

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

我说:“天气暖和时,让我也去放一天羊吧?”

他说:“你去放羊,羊哪能吃饱!”

“为啥?”

“你嘛,肯定不到两点就把羊赶回家了。”

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天地笼统。我站在东方沙梁上的假人身旁,向东方挥舞手

电筒,给远方晚归的牧羊人确定方位,使之不致迷失方向,在苍茫夜色中无尽地徘徊。而若

是大雾的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居麻说:“到那时,所有在家的人都得出去找。”

牧人的冬天艰辛寂寞,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捱。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

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离开后的空羊圈因潮湿和温热而

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总是阴天,总

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

每天出发前,居麻总会在满当当的羊圈里挤来挤去,一一观察大家的状态。若又发现哪

只羊嘴部结满厚厚的黄疮,便用指甲生生抠去那黄疮的痂壳,露出鲜肉,再叫我端来盐水浇

洗……总是把人家好好的一张嘴弄得血淋淋的,滴着血,走在羊群中特扎眼。天又这么冷……

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毕竟他放了一辈子羊,可能是经验之举吧。

在特别冷的日子里,居麻就拎着洗手壶在羊群中东找西找,不时捉一只羊骑在胯下,M

着它的脑袋浇水。我问他在干什么。回答:给羊“刷牙这种话当然不能信,得靠自己观

察。我便认真地观察,结果发现是在喂药片。他这才承认是在给羊治“感冒:我又问怎么

才能看出哪只羊感冒了。他说:“流鼻水,打喷嚏。”当然,这种话也不能信,但又实在观察

不出。

至于给羊抹灭虱灵,也不知从何判断。我见他大都涂在羊背上,有一些则涂在肚子上,

大约根据羊毛的凌乱形状来判断有虫的部位吧?羊哪里痒了,自己会在围墙上蹭来蹭去。唉,

这么冷的天,羊毛就像一床厚被褥,虱子们想必都过得很舒服,又暖和又有得吃喝。

对我这个外人来说,羊的生命多么微弱痛苦。羊的灾难那么多:长途跋涉,寒冷,饥饿,

病痛……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了下来。我们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

就不说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

况且羊的命运又如此圆满地嵌合在眼前的自然中——羊多像植物!在春天

里,夏天里,在秋天留下,又以整个冬天着

这枚种子,孕育、等待……赶着羊群走在荒野里,想到它们大多数都有孕在身,想到这些都

是平静充实的母亲,便觉得这个冬天真是意义深远。

(选自《冬牧场》,有改动)

2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居麻每天放羊出发前慢吞吞地抽烟,沉默地望着远方,是因为放羊十分的寂寞、无聊、辛

苦。

B.文中的居麻是一个哈萨克族牧民的形象,在他身上展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粗砺、坚忍以及

极强的生命力。

C.“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通过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对

居麻

行为的不理解,也反衬了其经验丰富。

D.文中画线的句子连用了三个“总是”,治染了冬牧场羊群的居住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羊

不在时“我”的失落感。

E.本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真实地呈现作者的所见所闻。

【答案】AE

【解析】A选项中“因为放羊十分的寂寞、无聊、辛苦”是错误的。E选项中“本文通过大

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是错误的,文中并没有大量的内心独白。

21.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文中作者认为苦难是“生命的必经之途”,请结合文本梳理并完成下表。(4分)

类别人之苦羊之苦

文句赶着羊群荒野茫茫,B羊群在荒C嘴上长黄

在沙漠里四下无物野中四处疮、感冒、

四处走动,徘徊,寻食长虱子

不吃不喝枯草

苦难饥饿之苦A迷失之苦饥饿之苦寒冷之苦

【答案】A孤独之苦B若是遇到大雾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

C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D病痛之苦(各1分,共4分)

(2)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4分)

况且羊的命运又如此圆满地嵌合在眼前的自然中一一羊多像植物!在春天

里,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