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AS-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TGXAS-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TGXAS-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TGXAS-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TGXAS-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错误!未定义样式。团体标准《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六十八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3〕225号)文件精神,由广西护理学会提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项目编号:2023-8202)。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为了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五十条规定,要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根据中医药特点对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标准并及时修订。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因风湿热重度或反复发作引起心脏瓣膜损伤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呈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表现。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瓣膜置换术的手术创伤大,带气管插管时间长,术后各种监护管道多等各种原因,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近年来,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目前临床上对于瓣膜置换术后疼痛的治疗和护理主要是分散注意力、积极心理暗示、呼吸止疼法、应用镇痛药等。针刺治疗各类痛症,能行气通络,活血止痛,而且效果迅速、持续镇痛、简便易行且无副作用,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常见的有针刺法包括直刺、浮刺、浅刺等方法。腕踝针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针刺点,沿着肢体纵轴,行皮下浅刺的治疗方法,此法既符合中医非药物疗法“简、便、验”的特点,与传统直刺法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三个特点:①只在腕踝部进针,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根据病症部位,按区选点开展治疗;③根据浅刺法理论,取十二皮部,循络脉的传导而止痛。腕踝针是根据传统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并结合近现代多学科理论发展而来的。腕踝针是借以由古代九针发展而来的毫针为针具的。腕踝针法是由张心曙教授首创,在电针刺激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经络学说,取腕部和踝部特定位点行皮下浅刺,促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止痛目的。近年来,腕踝针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术后病人的镇痛治疗,目前广西运用腕踝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的医院有36家,近3年广西风心病患者有3.5万例,运用腕踝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有3100例。近年来,该疗法已应用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治疗各类病证痛症患者约200余人,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50余人,疗效显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感主要集中在胸部正中切口处,腕踝针按照根据浅刺法理论,取十二皮部,循络脉的传导,同时按“分区选穴”的原则施针。其特定的身体分区与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相对应,各个针刺点分别位于十二经络的巡行线上,通过针刺刺激皮下浅层激发卫气,达到祛除邪气,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提高对痛症治疗的精准性。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制定团体标准《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来规范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升广西中医药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项目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起草单位负责。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此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后,组织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对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操作,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团体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1]OTTOCM,NISHIMURARA,BONOWRO,etal.2020ACC/AHAGuideline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ValvularHeartDisease:ExecutiveSummary: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JointCommitteeo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J].Circulation,2021,143(5):e35-e71.[2]万丽,赵晴,陈军,等.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0,16(3):11.[3]张心曙,凌昌全,周庆辉.实用腕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4]侯玉铎.腕踝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GB/T21709.19—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9部分:腕踝针[S].[6]《美国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施术前准备、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禁忌证。(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11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进行了广泛实地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编制完成了《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草案)。2023年12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要求,并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等起草单位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团体标准《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四、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当前现状,调研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情况,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相关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编制组实践验证,符合当前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对提高我区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水平,推动我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区内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腕踝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操作技术的指导。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开展腕踝针技术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的研究已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立项,针对该疗法开展了近5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疼痛的腕踝针技术团体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腕踝针在治疗痛症的疗效逐渐为学者所接受,腕踝针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副反应少等特点,近年来,该疗法已应用于我院各个临床科室治疗各类病证痛症患者约200余人,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50余人,疗效显著。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已获得《腕踝针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推广应用研究》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立项。一、术语和定义“腕踝针”“腕踝针身体分区”“腕踝针进针点”的定义来源于国家标准GB/T21709.1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9部分:腕踝针》。二、人员要求操作人员应为注册护士或注册医生,并经过相关中医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及经过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才能准确地进行腕踝针的操作,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二、施术前准备1.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棉签、一次性毫针(0.25mm×25mm)、皮肤消毒剂、一次性无菌敷贴、手消液1瓶、污物杯,必要时备垫枕。考虑选择一次性毫针(0.25mm×25mm),是因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感主要集中在胸部正中切口处,此处处于人体横隔线上,针刺点在手腕横纹上两寸的位置,针刺方向为向心端;手臂中部的动静脉、神经分布丰富,40mm的毫针过长,在皮下留针过程中容易因患者的移动而移位,不能保证在皮下,而损伤肌肉腠理,增加疼痛感;25mm的毫针固定更稳定和安全。2.环境要求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腕踝针是直接进入人体的,所以要确保一个不受污染的环境。3.患者准备排空二便,取合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注意保暖。暴露穿刺部位便于施术者操作。4.消毒消毒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T21709.19—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9部分:腕踝针》确定。针具:应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法。宜选择一次性毫针。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乙醇擦拭。施术部位:用75%乙醇或0.2%安尔碘或碘伏在施术部位消毒。五、施术步骤与要求1.选择体位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选择患者舒适的卧位或坐位。2.选择身体分区主要依据GB/T21709.19—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9部分:腕踝针》、《腕踝针对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观察》以及结合临床试验总结得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感主要集中在胸部正中切口处,对应双侧上1区、上2区(见图1);若疼痛放射到后背,对应上5区、上6区(见图1)。腕踝针身体分区图上1区——在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上2区——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相当于内关穴处。上5区——在腕背的中央,桡骨与尺骨两边缘之间。上6区——在腕背侧,距小指侧尺骨缘1分处(同身寸)。3.进针点腕踝针进针位置见图2。腕踝针进针位置图3.施术方法按GB/T21709.19—2009的规定进行。4.治疗时间及疗程留针20min~30min,经临床试验验证,留针30min,1h,2h,3h对疼痛均有缓解效果,无明显差异,选择时间最短的留针时间,减少患者的疲劳感。针刺的作用是激发自愈能力,对于新病之人,每日一次,适当的间隔可以激发自愈能力;72小时为大部分人体代谢周期的时间,即3天;所以选择每天一次,3天为1疗程。六、注意事项1.治疗前向患者和(或)照顾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与作用、操作方法,以助于安抚患者的情绪。2.治疗过程观察有无弯针、折针、晕针、及皮下血肿等情况,注意询问留针后有无不适。3.若出现弯针,终止针刺治疗,必要时更换针具后重新针刺。4.若出现折针,若断针发生在针根,用手术镊钳住针身尾部拔出即可;若其他部位断裂,必要时可切皮取针。5.针刺部位防止感染。七、不良反应处理1.晕针若出现晕针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入的针全部拔出,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保暖、平卧、头低位、松解衣带。轻者静卧片刻症状可缓解,必要时适量饮一些温开水。重者选取水沟、内关、合谷、太冲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予西医治疗。2.皮下血肿对于小的血肿可不作处理。对稍大的血肿,用干棉球按压。八、禁忌证1.腕踝部位肌肉挛急者。《灵枢·逆顺第五十五》所言“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是指病的急性发作期,或于阴阳气血运行逆乱的情况下,暂不予治疗,而待急性发作期过后,或气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