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3\o"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考点4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小(密度为l.25g/L,空气为1.293g/L),熔点是-199℃,沸点是-191.5℃。2、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可燃性①纯净的CO安静的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③用途:作燃料。注意点燃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验纯)。煤炉底部:C+O2点燃CO2煤炉中部:C+CO2高温2CO煤炉上口:2CO+O2点燃2CO2(2)还原性A处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CO+CuO△Cu+CO2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C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2CO+O22CO2(1)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2)右侧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3)尾气处理的方法=1\*GB3①用气球收集尾气(图A)=2\*GB3②用排水法收集尾气(图B)=3\*GB3③换一个长的导管伸到玻璃管下火焰处将尾气燃烧(图C)【注意】=1\*GB3①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2\*GB3②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的原因是防止热的铜遇到空气又被氧化。ABCABC在CO+CuO△Cu+CO2中,CO得氧被氧化,CO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用途:冶炼金属。★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典例1】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②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CO被氧化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④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典例2】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入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1L一氧化碳约重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可以作还原剂用于工业冶炼钢铁。(1)写出一氧化碳的化学式:CO。(2)写出一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1L一氧化碳约重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答案】(1)CO;(2)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1L一氧化碳约重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解析】(1)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1L一氧化碳约重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故答案为:(1)CO;(2)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1L一氧化碳约重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变式训练1】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A.H2 B.CO C.CO2 D.O2【答案】B。【解析】常见的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其中能与CuO反应的气体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能使澄请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所以X与CuO反应应该生成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使一氧化碳,所以X是CO。故选:B。【变式训练2】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解析】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活性炭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也和色素,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变式训练3】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冶炼金属或炼铁或做燃料.(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反应生成CO.(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H2O+CO2=H2CO3.【答案】(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做燃料;(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H2O+CO2=H2CO3。【解析】(1)CO具有可燃性,在工业上可用作燃料.(2)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做燃料;(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H2O+CO2=H2CO3.考点5一氧化碳中毒及毒性1、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指它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2、中毒生理过程: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300倍,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处理方法:(1)万一CO中毒了,怎么急救?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立即送医院医治。(2)万一煤气泄漏,怎么处理?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3)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注意什么?一定要装烟囱,并注意开窗通风,防止中毒。(4)用煤炭取暖时,火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预防中毒吗?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5)煤气罐中掺有微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什么?便于泄漏时及时发现。(6)检查煤气泄漏的时候怎么检漏?用肥皂水检验,有气泡产生说明漏气了。【典例3】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拔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答案】B。【解析】A、人工呼吸可以为中毒者提供一定的氧气,但是不关闭阀门,救人者也会中毒,故错误;B、关闭阀门,切断污染,开窗通风冲淡室内的煤气,故正确;C、拔打急救电话时产生的电火花会将一氧化碳引燃,故错误;D、打开换气扇时会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将一氧化碳引燃,故错误;故选:B。【典例4】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氧结合,致使人体缺氧。【答案】血红蛋白,氧,氧。【解析】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于氧结合的能力,使人体缺氧而死亡。故答案是:血红蛋白,氧,氧。【变式训练1】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氦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燃气热水器所用的燃气一般为液化石油气或者是天然气,两种气体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其产特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是没有毒性的。但如果通风不畅,会导致氧气不足,可燃物就会发生不完全燃烧而产生有剧毒的一氧化碳,由此可知:A、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能产生氦气,故A错误;B、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能产生氧气,故B错误;C、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故C正确;D、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2】现有①水;②酒精;③氧气;④一氧化碳;⑤金刚石等物质,请选用合适的代号填空。(1)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③;(2)被誉为生命之的物质是①;(3)有毒且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④;(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⑤。【答案】(1)③;(2)①;(3)④;(4)⑤。【解析】(1)氧气提供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故填:③;(2)水被誉为生命之,故填①;(3)一氧化碳有毒且易于血红蛋白结合,故填④;(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⑤。考点6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产生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消耗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海水吸收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变为氧气;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例如,生物呼吸、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可燃物燃烧和物质缓慢氧化等),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典例5】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总数增加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A、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绿色植物并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说法错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故选:C。【典例6】自然界中存在“碳循环”和“氧循环”,循环过程中CO2起着桥梁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原因是H2O+CO2═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有机物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是C6H12O6。(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bc(选填序号)。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b.碳循环和氧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c.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没有能量的转变d.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答案】(1)H2O+CO2=H2CO3;(2)C6H12O6;(3)bc。【解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故答案为:H2O+CO2=H2CO3;(2)根据A+6O26CO2+6H2O可以得出,反应前物质由A和12O组成,反应后产物由6C、18O与12H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A由6C、6O、12H构成,故A为C6H12O6;故答案为:C6H12O6;(3)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故a正确;b、碳、氧循环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故b错误;c、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来自动物的呼吸运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故c错误;d、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经过缓慢氧化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则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bc。【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答案】B。【解析】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等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故错误;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故正确;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错误;D.我北方的树叶掉落,只是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短暂小幅的变化,大气是循环的,一年四季应是差不多稳定的,故错误。故选:B。【变式训练2】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甲,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故A正确;B、Ⅰ中消耗了二氧化碳,而Ⅱ、Ⅲ中都没有消耗二氧化碳,故B错误;C、水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甲的条件是光和催化剂,所以需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甲的过程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故D错误。故选:A。【变式训练3】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三大循环。(1)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变化过程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改变。(2)下列用化学学科观点分析“碳、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填字母)。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C.微粒观:绿色植物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3)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答案】(1)分子种类是否改变;(2)AD;(3)CH4+2O2CO2+2H2O。【解析】(1)自然界“水循环”属于物理变化,主要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另外两种循环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因此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改变;故答案为:分子种类是否改变;(2)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说法正确;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改变,说法错误;C.微粒观:绿色植物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说法错误;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D;(3)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知识点7

气体的鉴别和除杂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鉴别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分别点燃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还原金属氧化铜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没有明显现象的是CO22、除杂:括号外为主要物质,括号内为杂质。CO【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a(OH)2+CO2=CaCO3↓+H2O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典例7】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鉴别CO2,CO B.鉴别CO2,CO C.除去CO2 D.除去CO【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该实验设计错误,故选项正确。故选:D。【典例8】下列各方案中,不能用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A.用鼻子闻 B.测定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C.分别用燃烧的木条试验 D.分别用石灰水试验【答案】A。【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用气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用燃烧的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