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浙江强基(培优)联盟2024年7月学考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卷

浙江强基(培优)联盟研究院命题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不断地改编,甚至可以写一部“艺术改编史”。改编的优势,是有可依赖的、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改编和原创一样,是需要高度想象力参与的艰苦的艺术创造。改编的难度,在于如何摆脱杰出“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从而创造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的艺术文本。

改编,是致敬经典、理解经典、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吃透原作,在原作的字里行间探索前行,就像优秀工匠面对璞玉一般,反复打磨,然后小心翼翼地取舍增删,根据艺术逻辑进行重构,对保留下来的精华篇章,予以光彩照人、激动人心的放大。

改编的难点之一,在于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以长篇小说为母本改编的各类舞台剧,前者篇幅偏长,后者受制于几个小时上下的演出时长,改编中必须考虑舞台空间再现小说场景的限制。有的在篇幅上做减法,使空间相对集中;有的在原著上做加法,以更具质感的细节和吸引观众的情节,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

改编的难点之二,是不同艺术本体之间的转换。文学阅读的魅力,在于文学语言触发的阅读和想象的乐趣。读者借助文字媒介,依靠想象力的参与,对艺术形象和故事场景进行再创造,自由而充满个性。影像或者舞台艺术的魅力,除了剧本台词的文学性,还要借由演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来展示。

改编成功与否,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如何提炼、升华作品的思想内核,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话剧《平凡的世界》继承了小说原作的精神,以现实主义独有的宏阔丰厚、复杂和粗粝,回应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孙少安、孙少平兄弟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所需要的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气概和精神,穿越时光而具有永恒的力量。

其次,如何强化、扩展艺术的本体魅力,以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必须是艺术的、审美的,而不是空洞的、教条的。改编者要面对当下观众新的审美需求。改编和原创一样,艺术家只有把心紧贴在大地上,才能听到大地心跳的声音,才能让改编后的作品抵达观众心灵最柔软的深处。

(摘编自毛时安《改编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造》,《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1日)

1.下列关于文中“文学经典的改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可依赖、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是改编的优势。

B.改编,是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作。

C.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吃透原著,然后取舍增删,反复打磨,进而重构。

D.优秀的改编能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并且能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母本"的杰出,所以摆脱“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创作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文本是有难度的。

B.通过对原著做加减法,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改编者能解决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的问题。

C.在影像和舞台艺术领域,剧本台词的文学性和演员的艺术修养、艺术功力都是展示其魅力的手段。

D.同原创一样,改编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只有将心紧贴大地,才能让改编后的作品抵达观众心灵的深处。

【答案】1.C2.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C.“然后取舍增删,反复打磨"错误,原文第二段写的是“反复打磨,然后小心翼翼地取舍增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通过对原著做加减法,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改编的难点之一,在于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有的在篇幅上做减法,使空间相对集中;有的在原著上做加法,以更具质感的细节和吸引观众的情节,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可知,“做加法”对应的是“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做减法”对应的是“使空间相对集中"。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节选自《窦娥冤》)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节选自《祝福》)

3.概述选文甲的语言特征。

4.人物走向悲剧的命运,离不开环境的推动。请分别结合选文甲、乙,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3.①多用短句,铿锵有力。

②对仗(呼告、用典、反问),语言中流露出窦娥对天地是非不分的控诉。

③文白相间(多用口语),符合窦娥的身份本色。(任选2点)

4.①元朝司法黑暗,官吏昏聩,从“怕硬欺软”“错勘贤愚"等可看出,这一社会环境造成了窦娥被冤死的局面发生。

②鲁镇人愚昧守旧又冷漠无情,比如四嫂不让祥林嫂动祭礼的行为就是她认为祥林嫂不祥的表现,鲁镇人和祥林嫂讲话冷冰冰,这些冷漠的行为推动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发生。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

鉴赏语言可以从句式、修辞、用词、整体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鉴赏。

①从句式来看,“天地也!”“地也"天也”等都是很短的句子,“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样的句子也不长,可见甲文多用短句,这段唱词是窦娥指斥天地的一段唱词,短句更加铿锵有力。

②从修辞来看,采用对仗“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呼告“天地也!”,用典“盗跖、颜渊”,反问“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增加了表达效果,语言中流露出窦娥对天地是非不分的控诉。

③从整体风格来看,文白相间,如“只合”“糊涂"为善的”“造恶的"等是口语,“错勘贤愚”等带有文言色彩,口语多更符合窦娥的身份本色。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社会环境作用的能力。

①从甲文来看,窦娥生活的社会“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一不合理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天地”“怕硬欺软"错勘贤愚”,窦娥把矛头直指天地,其实在人间掌管这些的是像贪官梼杌这样的官员,他们才是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源。由此可见元朝司法黑暗,官吏昏聩,这一社会环境造成了窦娥被冤死的局面发生。

②乙文节选部分,祥林嫂因为两次守寡,儿子也被狼吃了,鲁镇的人们认为她不祥,于是祭祀时不让她动祭品,四婶两次“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这些反映出鲁镇人愚昧守旧又冷漠无情,这些冷漠的行为推动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发生。

5.下列现象与《乡土中国》中的重要概念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A.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名实分离

B.至贾母正室,(元春)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礼治秩序

C.邻里和朋友间遇到纠纷而不能很快解决时,就“吃讲茶”去。——无讼

D.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团体格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D.“团体格局"错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差序格局”的概念,就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而推的过程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是亲属(血缘),亲子和同胞;向另一条路线推的是朋友(地缘),是私人关系的建立。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样的,由于处于中心人物影响的大小,所形成圈子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有钱有势的人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会赶来上门,而穷苦人家则就两门子走动的亲戚。据此可知,“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体现的是“差序格局”。

故选D。

6.下列关于《红楼梦》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多为“圆形人物”,如袭人既温柔和顺、处事妥帖,而又心机深重。

B.小说写的不仅是书中人,也是大众,如我们看到薛宝钗的豁达大度和世故圆滑,一定程度也看到了自己。

C.史湘云本是豪门千金,却父母双亡,养得一副心直口快、热情豪爽的性子,结局应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D.小说善用对比摹人,凤姐和李纨虽为妯娌,前者要强逞能,嫉妒成性,后者却槁木死灰,欲念全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C.“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错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说的是贾惜春。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节选自《促织》)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不却众庶却:拒绝B.借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

C.薄产累尽累:祸害D.探石发穴发:开掘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A.木直中绳,以为轮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以其无礼于晋

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B.黔首: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黔首”。“庶民"黎民”“白身"等在古代也指百姓。

C.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D.里正:里长,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文中“宰严限追比"中的“宰”即指里宰、里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却宾客以业诸侯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泣孤舟之嫠妇D.既东封郑

11.文中画线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江河湖海不挑选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B.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刚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把百姓聚集起来。

C.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得到三两只,也是又小又弱,不合规格。

D.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屁股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以“太山"河海”为喻,目的是直接证明秦王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

B.五帝三王不却众庶与陛下今乃弃黔首形成鲜明对比,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C.乙文概写故事开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特点。

D.成名被逼无奈,“惟思自尽”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以及统治阶级对下层的剥削。

【答案】7.C8.B

9.D10.B

11C12.A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

B.句意: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

C.累:牵累,这里是受牵累。句意: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D.句意:挖石头,掏大洞。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连词,表目的。句意:如今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

A.介词,把。句意:木材直的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B.连词,表目的。句意: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来要求树木茂盛。

C.介词,用。句意:用礼治理国家,他的话却不谦让。

D.连词,因为。句意:因为它对晋国不讲礼仪。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宰严限追比"中“宰”指县令。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句意:拒绝宾客来使诸侯成就霸业。

B.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C.使动用法,使……哭泣。句意: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D.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句意: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了它的疆界。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A.“择”,同“释”,舍弃的意思。句意: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B.“敛”,征敛,这里指强行勒索;“敛户口”,即勒索百姓。句意: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

D.“两股间"指两条大腿间。句意: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目的是直接证明秦王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错,以“太山"河海”为喻,直接证明的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

故选A。

参考译文: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县官严定限期,催促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13.下列对《芣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A.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B.全诗直叙其事,使用赋的手法,表现了妇女们采集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C.诗歌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女子们在平原旷野群歌互答、动作熟练的欢快劳动场景却能浮现在读者眼前。

D.“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用词连贯,按劳动场景推进,写出了欢快的劳动过程,顺序可以调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顺序可以调换”错误。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故选D。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一文中,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的两句是:“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

(3)鸡,作为一个日常化的形象,在诗人笔下常常出现,如“____,___"。

【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半壁见海日⑥.空中闻天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锱铢、摧、折、事、颜。

二、表达与交流(共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yuàn/chuán)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落)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sào/sǎo)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_____________,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5.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椽(yuàn)铺扫(sǎo)B.椽(chuán)铺扫(sào)

C.椽(yuàn)落扫(sào)D.椽(chuán)落扫(sǎo)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A.一丝一丝疏疏落落落寞B.一点一点稀稀落落落寞

C.一丝一丝疏疏落落寂寞D.一点一点稀稀落落寂寞

17.分析下列语句的描写角度,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D.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答案】15.B16.A

17.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椽”应读作chuán;

“扫帚"的“扫”应读作sào;

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落:脱离、凋坠。语境指槐树的落蕊摊开在地面上,应选“铺"。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一丝一丝”指阳光通过极细小的孔透进来的光线,像丝一样的细,或像线条一样。“一点一点"表示数量或程度非常少,不用来形容“阳光”。这里形容“漏下来的日光”,应选“一丝一丝”。

“疏疏落落"和“稀稀落落”都用来形容稀疏的样子,但是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疏疏落落"强调的是零碎和分散的状态,而“稀稀落落”则更强调的是稀疏和无精打采的样子。语境修饰“尖细且长的秋草”,强调其凋零的样子,应选“疏疏落落”。

“落寞"偏重于一种心理感受,而“寂寞”更偏重于一种孤独寂静的状态。语境指扫帚的丝纹看了让人感觉凄凉,是心理感受,应选“落寞"。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描写角度的能力。

描写角度可以从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或者修辞、动静、虚实等角度鉴赏。

画线句主要是多感官描写,有听觉“声音也没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A.从视觉“青翠水绿,珠烁晶莹"和嗅觉“清鲜湿润的香味”角度描写。

B.把听觉和触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视觉和触觉“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连通起来。

C.运用拟人的手法“不耐烦了,累了"祈祷”和动作细节“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D.从视觉“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和味觉“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角度描写。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景观,来自人与自然的对话。萌芽、展叶、开花、结果,作物中蕴藏生命的律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雨水滋润、阳光普照,劳动中对应时间的节奏。大地之上、山水之间,时序的变化、植物的生长、人类的劳作,因农业生产成为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共存共荣。不论是一眼千里的沃野,还是依山就势的梯田,抑或绚烂的花海、涌动的麦浪,既呈现丰盈的自然之美,也展现浓郁的人文之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民不仅仅是大地景观的“制造者”,更是大地景观的“守护者"。关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沉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动。田畴、茶山、花海,无不来自世世代代的劳作经验;而穿梭往来的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也不断刻下新的时代年轮。(),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地景观,才能真正实现乡土空间的更新,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焕发现代科技色彩②发挥农民的积极性③传承古老生态智慧

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③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沉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动。

B.关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入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动。

C.对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入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知。

D.关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沉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知。

【答案】18.D19.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D.先应是“发挥农民的积极性”,然后是具体怎么做;“传承古老生态智慧"对应前文“无不来自世世代代的劳作经验”;“现代科技色彩"对应前文“穿梭往来的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所以应是②③①的顺序。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三处问题:

一是“关于这方朝夕相处的土地"介词使用不当,可将“关于”改为“对于";

二是“深沉的了解”搭配不当,可将“深沉"改为“深入”;

三是“敏锐的感动"搭配不当,可改为“敏锐的感知”。

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

故选C。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坐“热"冷板凳,让成功热情而至

陈丽君学戏18年忍得寂寞,终于火出圈;田德望翻译《神曲》18年,耐得住冷清,终于诠释了翻译的奇迹。唯有甘坐冷板凳,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沉下心境,潜心修为,才会让成功热情而至。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诚如斯言,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为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更遑论那些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的人。

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一种心境。有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年轻人的标杆。

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无所成就。

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坐冷板凳不等于苦熬苦等,而是苦中亦有乐。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但他的苦功,不仅在于千锤百炼,还在于他苦用心思:看到香炉里轻烟飘动,他就联想到舞蹈姿态的舒展自然;看到雄鸡格斗,他就联想到精神抖擞的舞蹈身段。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至今仍是后辈青年人学习的楷模。

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悟得沉下心,潜心做的智慧。我们可以拾起地上的点滴,脚踏实地;一边仰望天上的星空,为了热爱。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久久为功,时间自然会让成功热情而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成长的路上坐冷板凳”的现象展开讨论,关键词是“坐冷板凳"。坐冷板凳,是指不受重视、长期做寂寞冷清的学习或工作。材料也给出了两种面对坐冷板凳的行为态度:一种能泰然面对并转化“冷板凳”为成长契机,另一种则逃避或轻视这种经历。通过这两种对比来引导考生思考面对困境与挑战时的正确心态与应对策略。身处困境,逃避是没用的,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其实它何尝不是成长路上催人奋进的磨砺呢?如果我们勇敢接受并积极应对,就能够促使我们在逆境中反思、学习、成长,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就一定能走出低谷,迎来更广阔的天地。到那时,回头看看,坐冷板凳的经历虽然艰辛,但它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磨砺,值得我们珍惜并感恩。所以我们该有的态度是甘坐冷板凳,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

写作时学生引用一句名言或描述一个场景,引出“冷板凳"现象,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坐冷板凳是成长路上必经的磨砺,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促进自我超越。正文阐述为什么坐冷板凳是成长的契机,它如何促使人反思自我、寻找新的方向。可以运用事例论证:选取一两个具体的人物事例,如科学家、艺术家或企业家在遭遇冷板凳后的奋斗历程,详细描绘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分析这些人物在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变化、行动策略以及最终成果,强调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对“冷板凳”的积极态度和不懈努力。可以运用对比论证:简要提及那些逃避或轻视“冷板凳"的人的现状,与成功者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积极面对挑战的重要性。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坐冷板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勇于接受并积极应对逆境的人,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立意:

1.勇敢面对,实现逆境中成长与自我超越。

2.珍惜磨砺,感恩“冷板凳”时光,

3.面对冷板凳,态度决定高度。浙江强基(培优)联盟2024年7月学考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卷

浙江强基(培优)联盟研究院命题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不断地改编,甚至可以写一部“艺术改编史”。改编的优势,是有可依赖的、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改编和原创一样,是需要高度想象力参与的艰苦的艺术创造。改编的难度,在于如何摆脱杰出“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从而创造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的艺术文本。

改编,是致敬经典、理解经典、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吃透原作,在原作的字里行间探索前行,就像优秀工匠面对璞玉一般,反复打磨,然后小心翼翼地取舍增删,根据艺术逻辑进行重构,对保留下来的精华篇章,予以光彩照人、激动人心的放大。

改编的难点之一,在于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以长篇小说为母本改编的各类舞台剧,前者篇幅偏长,后者受制于几个小时上下的演出时长,改编中必须考虑舞台空间再现小说场景的限制。有的在篇幅上做减法,使空间相对集中;有的在原著上做加法,以更具质感的细节和吸引观众的情节,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

改编的难点之二,是不同艺术本体之间的转换。文学阅读的魅力,在于文学语言触发的阅读和想象的乐趣。读者借助文字媒介,依靠想象力的参与,对艺术形象和故事场景进行再创造,自由而充满个性。影像或者舞台艺术的魅力,除了剧本台词的文学性,还要借由演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来展示。

改编成功与否,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如何提炼、升华作品的思想内核,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话剧《平凡的世界》继承了小说原作的精神,以现实主义独有的宏阔丰厚、复杂和粗粝,回应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孙少安、孙少平兄弟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所需要的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气概和精神,穿越时光而具有永恒的力量。

其次,如何强化、扩展艺术的本体魅力,以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必须是艺术的、审美的,而不是空洞的、教条的。改编者要面对当下观众新的审美需求。改编和原创一样,艺术家只有把心紧贴在大地上,才能听到大地心跳的声音,才能让改编后的作品抵达观众心灵最柔软的深处。

(摘编自毛时安《改编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造》,《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1日)

1.下列关于文中“文学经典的改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可依赖的、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是改编的优势。

B.改编,是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作。

C.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吃透原著,然后取舍增删,反复打磨,进而重构。

D.优秀的改编能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并且能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母本"的杰出,所以摆脱“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创作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文本是有难度的。

B.通过对原著做加减法,丰富小说留下空白,改编者能解决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的问题。

C.在影像和舞台艺术领域,剧本台词的文学性和演员的艺术修养、艺术功力都是展示其魅力的手段。

D.同原创一样,改编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只有将心紧贴大地,才能让改编后的作品抵达观众心灵的深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节选自《窦娥冤》)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节选自《祝福》)

3.概述选文甲的语言特征。

4.人物走向悲剧的命运,离不开环境的推动。请分别结合选文甲、乙,试做简要分析。

5.下列现象与《乡土中国》中的重要概念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A.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名实分离

B.至贾母正室,(元春)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礼治秩序

C.邻里和朋友间遇到纠纷而不能很快解决时,就“吃讲茶"去。——无讼

D.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团体格局

6.下列关于《红楼梦》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多为“圆形人物”,如袭人既温柔和顺、处事妥帖,而又心机深重。

B.小说写的不仅是书中人,也是大众,如我们看到薛宝钗的豁达大度和世故圆滑,一定程度也看到了自己。

C.史湘云本是豪门千金,却父母双亡,养得一副心直口快、热情豪爽的性子,结局应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D.小说善用对比摹人,凤姐和李纨虽为妯娌,前者要强逞能,嫉妒成性,后者却槁木死灰,欲念全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节选自《促织》)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不却众庶却:拒绝B.借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

C.薄产累尽累:祸害D.探石发穴发:开掘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A.木直中绳,以为轮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以其无礼于晋

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B.黔首: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黔首"。“庶民”“黎民"白身”等在古代也指百姓。

C.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D.里正:里长,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春秋战国时一里之长。文中“宰严限追比”中的“宰"即指里宰、里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却宾客以业诸侯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泣孤舟之嫠妇D.既东封郑

11.文中画线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江河湖海不挑选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B.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刚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把百姓聚集起来。

C.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得到三两只,也是又小又弱,不合规格。

D.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屁股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以“太山”“河海"为喻,目的是直接证明秦王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

B.五帝三王不却众庶与陛下今乃弃黔首形成鲜明对比,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C.乙文概写故事开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特点。

D.成名被逼无奈,“惟思自尽"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以及统治阶级对下层的剥削。

13.下列对《芣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A.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B.全诗直叙其事,使用赋的手法,表现了妇女们采集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C.诗歌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女子们在平原旷野群歌互答、动作熟练的欢快劳动场景却能浮现在读者眼前。

D.“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用词连贯,按劳动场景推进,写出了欢快的劳动过程,顺序可以调换。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一文中,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的两句是:“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