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完全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二完全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二完全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二完全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二完全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完全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亳州二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漫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途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

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度之美”。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3分)

A.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B.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历经90

年时间才完工。

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远离城市喧嚣,过与世隔绝的山居生活。

4.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6分)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它又以慢条斯理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月下桨声

韩少功

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牵绕飞扬。

一条小船近了,船上的一点红也近了。原来是一件红色上衣,穿在一个女孩身上。女孩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一个更小的男孩撅着屁股在船头划桨。

我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小小年纪的两个渔夫在远处忙碌,总是不说话,也不看我一眼。我想起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就是这条船?

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我早已熟悉张家李家的孩子,但不认识那两张面孔。他们的家也许不在附近。

刚好城里有客人要来,得买点鱼。我朝小船吆喝一声。他们望了我一眼。

你们有鱼卖吗?大鱼小鱼都行。我指了一下院子的方向,我就住在那里。

他们并未回话,隔了好半天,女孩朝这边摇了摇手。

也许,前段时间把鱼打光了。水管所雇来的人们张好大网,敲击着船舷,把鱼往网里赶。接连闹腾好几个日夜,木棒敲出三拍的欢乐,两拍的焦急,慢板的忧伤以及若有所思……久违的山歌,在半夜里会偶尔鬼鬼祟祟地冒出来:

“第一先把父母孝,

有老有少第二条,

第三为人要周到……”

我只好去水管所买了鱼,看到一些没收来的渔网。水管所的人说,附近有农民偷偷违禁打鱼,有时还用密网,把小鱼也打了。

城里的客人来了,驾着刚买的日本轿车。一起吃着鱼,我说到有农民用密网打鱼。他痛心地说,农民就是觉悟低,一点环保意识也没有。又说,如今民风实在刁悍,有一次他的汽车陷进坑里,路边有农民抄着手,不给钱就不帮忙。

客人走后,第二天一早,院子里响起一阵狗吠。开门一看,红衣女孩手里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被狗吓得进退两难。她赤裸的双脚在石板上留下水淋淋的脚印,脚踝还沾着一片草叶。

我愣了一下,好容易才记起几天前的问购。塑料袋里有一二十条鱼,大的约摸半斤,小的只有指头那么粗,鲫鱼草鱼杂得有点不成样子。从她疲惫的神色来看,大概这就是他们忙了半个夜晚的收获吧。

估计这女孩用的也是密网,没有放过小鱼,下手有些嫌狠。但我没有说什么。我已经从邻居那里知道了他们的来历。他们是姐弟俩,住在十几里之外的大山,弟弟欠了学费,两人

借了条小船出来打鱼。他们的父亲一年前病逝,母亲也变得神志不清,不久前走失了。

我收下鱼。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她始终拒绝坐下,说话时总看着狗,听我说狗不咬人,仍怯怯地不时朝桌下看一眼。

“你很怕狗么?"我妻子问。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

“你家没有养狗么?”

她摇摇头。

“你喝茶。"

她点点头,却没有喝。

她才走不久,狗又叫了起来。窗外橘红色一晃,她气喘吁吁地返回来。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错了什么?"妻子问。

“把钱算错了。”

“不会错吧?不是两斤四两么?"

“真算错了。”

“刚才是你看的秤,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多少,我并没有……"妻子说。我也觉得我们没有什么责任。

“不是,是你们多给了。”

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一口咬定算错了。他们又算了一次,果然是我们多给了一块钱。弟弟很生气,要她赶快来退还。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块钱怎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且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

“一块钱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

“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以后还要找你买鱼,一块钱就先存你那里。"

“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

“你们还会打鱼吧?"

“不一定。水管所不准我们下网了……”

“弟弟的学费赚够了吗?"

“他不打算读了。”

“为什么?"

她没有回答,只是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可是小钞票凑不够一块钱。最后我们满足她的要求,好歹收了七角。她做了什么亏心事似地,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

傍晚我们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

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的社会,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她清出一个旧挎包,一支水笔,说要给那位上学的弟弟,替他们省两个钱。但是我再也没有遇上姐弟俩。后来从一位船夫口里得知,水管所加强禁渔,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

学费凑足了吗?弟弟还能继续读书吗?人世间许多事,我们并不知道,萍水相逢之际,连对方名字也不知道。

每天早上,推窗眺望,远处一两叶小船如发夹别在青山绿水之中。只是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偶尔听到竹林那边传来桨声,是一条小船的足迹,在水面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只是桨声粗重,不像孩子的腕力。有时月夜太静,删除了声音传递的

距离,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引来小狗一次次寻找。它当然找不到什么,鼻子抽缩着,叫了两声,回头看我,眼里全是困惑。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再出现的红色上衣成为女孩的特定标志,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而红色的显眼与女孩的内向少言又形成了反差。

B.城里来的客人认定农民觉悟低、民风十分刁悍,“我”的妻子却没有这种成见,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

C.小男孩很懂事,在船头帮忙划桨;也很聪明,一听钱的数字就知算错了;催促姐姐赶紧退还钱,又可见他的诚实。

D.狗的两次吠叫引出女孩的出场,巧妙推动情节发展;狗让女孩提心吊胆的描写,又使女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7.关于文中人们拉网赶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交代女孩摇手的原因,也为姐弟忙了半晚却收获不丰这一情节做好铺垫。

B.赶鱼时的热闹场面与月夜的柔美景象形成鲜明对照,从不同角度表现乡野的氛围。

C.民歌含有较明显的教化意味,暗示姐弟成长的环境,增强女孩坚持还钱的合理性。

D.击舷的节拍蕴含着欢乐、焦急、忧伤等复杂情愫,与后文姐弟情绪的变化相呼应。

8.小说开头、结尾两次写“月下桨声”,蕴含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9.小说在叙述姐弟的故事时,送鱼和还钱等内容从正面详写,打鱼、送葱、回山里等内容则以其他方式呈现。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官,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

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

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

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文本二: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10.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高季兴既得A三州B请C朝廷D不除E刺史F自以子弟G为之H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意,指生机、活力,与现在所说的“生意盎然"的“生意”意思相同。

臣,臣服,与《陈情表》中“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臣”用法相同。

C.属,指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

D.谏,直言规劝,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的“谏”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梁时期,高季昌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原本凋敝落后的荆南恢复生机,后野心滋生,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出朝廷的控制范围。

B.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

C.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

D.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每年给予他丰厚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

(2)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14.高季昌的为政之道与贾谊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关山月①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本诗作于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此时诗人被贬到四川内地闲居,被讥为“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交代宋朝的现状,“肥死的马"断弦的弓”表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

B.夜晚听到边关瞭望台上报更的刁斗声,诗人不禁回首往昔经历,自怜青春不再。

C.羌笛幽怨,但戍守边塞的战士们的心绪却无人能懂,昔日的古战场如今也只剩下月光空照。

D.争夺中原的战事自古就有,而苟安的朝廷却无心收复失地,这让诗人无法接受。

16.诗歌忌“重字”,但这首诗用了两个“空”字却无败笔之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登快阁》一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龘”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同时,他们还发布了以“龘"字为视觉符号的主标识,该标识的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九叠篆,又名上方大篆,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叠"指字形折叠,九叠篆非必九叠,有六叠、七叠、十叠不等。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九叠篆的叠篆不像鸟虫篆那样繁复多变、技术性强,而是相对简单直白,更易入手,创作时讲求方正原则,以达到均衡美观的目的。那么,②?可以通过对直线的加屈,把相对简单的线条变得复杂,使稀疏的笔画变得茂密,还可以将单线变复线、改变结构、采用减笔字等。九叠篆历史文化意蕴丰富,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演变,在中国传统书法发展中留下了深厚的时代印记,具有③。

2024年春晚logo突破了以往的数字设计,利用“九叠篆"这一独特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融入设计之中,既能以此推动中国美学的传播,又能让春晚主标识更贴近中国传统新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4分)

20.九叠篆的形体布局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在这种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非常渺小。直面亲人离开,家园变为废墟,残酷的场景会使很多人①,陷入绝望。因此,为灾后群众重建“心灵家园”成为了一件②的事情。那么,哪些人需要重建?根据灾难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程度,可以将需要重建心灵家园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受难者家属。这类人员受灾难影响最大,失去亲人通常会让他们③,产生轻生念头。第二类是亲临灾难现场的一线救援人员。这类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耳闻目睹灾难惨景,也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第三类是其他与地震事件相关的人员。这类人员一般包括有关从业者和通过媒体了解灾难场景的社会大众,他们也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___②③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点的好。

C.袁隆平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D.《诗经》有言:“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周瑜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宋·陆游

上述两则名言,给予我们极其宝贵的启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处理好“功名"与“道义”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亳州二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答案

1.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说“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等于淡化速度的重要性。故选B

2.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说的是审美体验的方式不同,没有比较哪一个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

故选D。

3.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提倡“慢速生活"慢速美学”,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

B.说的是竞速时代,提倡速度,不符合题意。

C.说的是工程浩大,历经时间长,与“慢速生活"慢速美学”无关。

D.说的是远离城市生活,也不符合“慢速生活"的观点。

故选A。

①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

②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之美”,态度客观中立。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材料一,结合“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可知,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

材料二,结合“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可知,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之美”,态度客观中立。

5.①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以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

②这部片子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可知,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它又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以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

结合材料二“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可知,这部片子“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6.B【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我’的妻子却没有这种成见,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错误,文中没有表明妻子是否曾有成见,且弟弟并没有出现在妻子跟前,也就说不上对弟弟的态度较亲和友善。故选B。

7.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D.“与后文姐弟情绪变化相呼应"错误,击舷的节拍是水管所雇来的人们为把鱼往网里赶而敲击的,与姐弟的情绪无关,选项过度解读。故选D。

8.①开头“月下桨声”入梦,表现“我"对姐弟俩的好奇,想知道他们是谁,为何出来打鱼。

②结尾“我”在“月下桨声"中寻找姐弟的踪迹,表现“我“对姐弟生出敬佩,有了牵挂。

③结尾“月下桨声”恬静柔美,象征着“我"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诗意生活的向往。【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开头“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就是这条船”,“月下桨声"入梦,表现是“我”对姐弟俩的好奇,想知道他们是谁,小小年纪为何出来打鱼。

结尾“每天晚上,偶尔听到竹林那边传来桨声,是一条小船的足迹,在水面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桨声粗重,不像孩子的腕力。有时月夜太静,删除了声音传递的距离,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我"在“月下桨声”中寻找姐弟的踪迹,表现“我“对姐弟的淳朴、诚信生出敬佩,从而有了牵挂。

结尾“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月下桨声"恬静柔美,一直和姐弟俩相连,或许声音的那头就是那两个小孩?桨声象征着“我”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把月下桨声写的那么美好,象征着“我"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9.①送鱼和还钱详写,叙事节奏较慢;其他内容略写,叙述节奏较快,使得情节张驰有度。

②“我”亲眼所见从正面写,“我"未见到的则通过旁人交代从侧面写,使得故事更真实。

③具体表现姐弟自立与诚信的内容详写,补充的内容略写,使得形象更丰满、主旨更突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

“第二天一早,院子里响起一阵狗吠。开门一看,红衣女孩手里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窗外橘红色一晃,她气喘吁吁地返回来。‘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妻子问……”,送鱼和还钱详写,叙事节奏较慢;“傍晚我们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其他内容略写,叙述节奏较快,使得情节张驰有度,富有节奏感。

“我"亲眼所见比如“送鱼、还钱”从正面写,“我"未见到的,“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送葱、回山则通过旁人交代从侧面写,使得故事更真实。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妻子问。‘把钱算错了’……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一口咬定算错了。他们又算了一次,果然是我们多给了一块钱。弟弟很生气,要她赶快来退还"‘一块钱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以后还要找你买鱼,一块钱就先存你那里。’‘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具体表现姐弟自立与诚信的内容详写,补充的内容“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略写,使得形象更丰满、主旨更突出。

10.BFH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

“高季兴”是主语,“既得"是谓语,“三州”是宾语,主谓宾齐全,句子结构完整,在“三州"后断开,即B处;

“朝廷”是“不除刺史"的主语,二者构成主谓结构作“请”的宾语,前边省略主语“高季兴”,句子结构完整,在“刺史”后断开,即F处;

“以子弟"是介宾结构作“为”的状语,后接宾语“之”,句子结构完整,在“为之”后断开,即H处。故在BFH三处句读。

11.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两个“生意"均指“生机、活力”。句意:(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充满生气,生命力旺盛。

B.错误,用法不同。“臣"意为“臣服”,名词作动词/“臣"意为第一人称“我”,名词的使动用法。句意:舍弃近的国家而臣服于远的国家/我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窘迫。

C.正确。属:嘱托/缀,指写作。句意:(他)将您托付给我/屈原的原稿尚未完成编订。

D.正确。谏:进谏,直言规劝/挽回。句意:看到细微的过失能够进谏/感悟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故选B。

12.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错误,无中生有且强加因果。由第三段可知,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高季兴“欲自入朝”,并没有提及后唐朝廷是否同意,且言语中并没有说高季兴“欲攻楚"与此事有什么关系。

故选C。

13.(1)高季兴卧病在床,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暂时处理军府事务。

(2)自古以来握有国家大权的人如果能按照这样做,怎么还会有灭亡国家、败坏家门、毁灭自身的祸事出现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寝疾”,卧病在床;“命”,任命;“权知”,暂时处理。

(2)“是”,这样;“丧”,毁灭;“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14.①高季昌的为政之道: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

②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光宪谏曰……季兴乃止”可知,高季昌据荆南时得以借鉴的治国之道:君主要懂得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

从“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稷安矣"可知,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的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到任之后,看到城池残破被毁坏,人口凋敝。高季昌于是就安置召集流离失所的百姓,百姓于是都能够恢复农业生产。开平二年冬季十月,进士梁震经过江陵,高季昌爱惜他的才能学识,将他留下,想要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判官。梁震说:“我向来不羡慕荣华仕禄,您不认为我愚笨无知,一定要让我参与谋划议事,(我)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侧就可以了,何必一定在幕府任职。”高季昌十分器重他,让(他)担任谋士,称(他)为前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暗中有占据荆南的想法,于是便上奏朝廷请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加扩大。乾化三年,高季昌修造了五百艘战船,作为进攻防守的器械。后梁朝廷逐渐无法制约(他)。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听说后唐灭了后梁,为避后唐庙讳,改名为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向高季兴举荐前陵州判官孙光宪,(高季兴)让(孙光宪)担任书记一职。高季兴大造战船,准备进攻南楚。孙光宪劝谏道:“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如果又和楚国成为仇敌,其他国家趁我们空虚疲乏之际前来侵犯,这是非常值得担忧的。"高季兴于是作罢。天成二年春天,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夔州刺史潘炕被罢官,高季兴便率领军队突然进入夔州城中,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

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刘训担任招讨使,率领四万步兵和骑兵讨伐高季兴。高季兴向吴国请求教援,吴国派水军来援助他。天成三年春季,楚王(马)殷到达岳州,派遣六军使袁诠攻打荆南,高季兴凭借水军迎战。高季兴大败,请求讲和。冬季十二月,高季兴卧病在床,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暂时处理军府事务。丙辰日,高季兴去世。

高从诲继位后,对僚佐们说:“后唐离我们近而吴国离我们远,舍弃近的国家而臣服于远的国家,这不是好计策。”于是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后唐明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天成四年秋季七月甲申日,(后唐朝廷)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情通达,礼贤下士,重用梁震,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

粱震说:“先王待我如同贫贱之交,(他)将您托付给我。现在您已经能够自立,没有荒废先王遗业,我已年老,不能再侍奉人了。"于是坚决请求告老还乡。高从诲没能留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高从诲时常到梁震家里去探望,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把政事全部托付给孙光宪。

臣司马光评论说:孙光宪看到细微的过失能够进谏,高从诲听到正确意见能够改正,梁震成功之后能全身而退,自古以来握有国家大权的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怎么还会有灭亡国家、败坏家门、毁灭自身的祸事出现呢?

文本二:

俗话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15.B.“三十从军今白发"的抒情主人公是远戍边疆的战士而非诗人,所以“自怜青春不再”表述错误。故答案为:B。

16.这两个“空"字都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但具体表意有区别:①第一处的意思是将军能战不战,徒然来到边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质疑、批判之情。②第二处的意思是战士们战死沙场也是徒然无用,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边关战士深切的同情。③两处“空〞字运用对比手法,把将军和战士的生活命运构成鲜明对比。饱含着诗人对和戎路线的无声控诉和自己报国壮志落空

的悲愤。(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8.①之所以称为“九叠";②九叠篆是如何叠篆的呢;③很深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在介绍“九叠篆”,又说“九叠篆非必九叠,有六叠、七叠、十叠不等”,由后文“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可知是在说被称为“九叠"的原因,可填:之所以称为“九叠”;

②此处是个问题,而后面“通过对直线的加屈,把相对简单的线条变得复杂,使稀疏的笔画变得茂密,还可以将单线变复线、改变结构、采用减笔字等"是在说九叠篆如何叠篆,可填:九叠篆是如何叠篆的呢;

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