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8-2《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8-2《登高》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诗歌文本学习,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和哲理,以及探讨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所反映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唐诗,对唐诗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此前的课程中也涉及了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学生在学习《登高》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学内容相结合,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其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情怀,进一步掌握如何鉴赏和分析古典诗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巩固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对文学作品深度解读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意识,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深入学习杜甫的《登高》,使学生能够感悟到古典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增强民族自豪感;锻炼学生运用已知文学知识,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思考社会现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为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奠定基础。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1)诗歌的形象与意境:《登高》一诗中,杜甫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苍凉。教学中需重点讲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典型意象,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诗歌的情感表达: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如忧国忧民、孤独悲凉等。重点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3)诗歌的哲理探讨:通过学习《登高》,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关于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如生命的短暂、历史的沧桑等。

2.教学难点

(1)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对韵律与节奏的掌握是一大难点。以《登高》为例,讲解古诗的平仄、韵脚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诗歌意境的把握: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往往较难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3)诗歌背景与历史文化的理解: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往往了解不足,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讲解杜甫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

在讲解《登高》的形象与意境时,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例,分析“落木”和“长江”这两个意象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何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难点:

在讲解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时,可通过对比《登高》中的平仄、韵脚,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音乐美。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与“滚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在诗歌中的韵律作用。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

-课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课文朗读录音设备

-课堂讨论所需的白板或黑板

2.软件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

-课文《登高》的PPT课件

-课文朗读音频文件

-相关古诗文学习软件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学习资料、作业等)

-课堂互动教学平台(用于实时讨论、答题等)

4.信息化资源:

-电子版的课文及相关注释

-古诗文鉴赏分析视频资料

-唐代历史文化背景介绍资料

5.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自主学习与反思

-诗歌朗诵与表演

-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学习(如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等)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登高》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和“这些景象背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登高》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提高学生学习《登高》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唐诗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登高》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登高》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象、情感和哲理。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登高》中的意象如何反映出诗人的情感?”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登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登高》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登高》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杜甫的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登高》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登高》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登高》的鉴赏分析。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了《登高》一诗的基本内容、形象、情感和哲理,能准确地解读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了运用已知文学知识,对古诗文进行深度解读,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熟悉了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能背诵并正确朗读《登高》。

-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与他人共同探讨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了运用预习、课堂笔记、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培养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够运用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总结诗歌的特点和规律,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学会了尊重他人观点,形成了包容、谦逊的品质。

具体表现如下: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登高》全诗,并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所表达的秋意,“百年多病独登台”所反映出的诗人孤独悲凉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登高》进行鉴赏分析,撰写出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的鉴赏文章。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生通过预习,对《登高》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互动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探讨问题,形成互补,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对其他古诗文进行自主学习和鉴赏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生在学习《登高》过程中,对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产生了共鸣,表示要学习诗人的品质,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展现出了积极向上、谦虚好学的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表示要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教学反思本次《登高》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在预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中,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特别是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对诗歌有了初步了解,这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所表达的秋意,“百年多病独登台”所反映出的诗人孤独悲凉等。这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形象、情感和哲理,并能准确地解读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探讨问题,形成互补,提高了学习效果。他们通过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总结诗歌的特点和规律,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已知文学知识,对古诗文进行深度解读,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不足,这可能是他们在预习环节没有充分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讨论。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展现出了积极向上、谦虚好学的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已经增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分析《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答案:《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景象。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落叶纷纷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凄凉和生命的短暂;“不尽长江滚滚来”则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奔腾不息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历史的沧桑。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形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例题2:分析《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忧伤和无奈。其中,“万里悲秋常作客”反映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思念;“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达了诗人年老多病、孤独无助的悲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例题3:分析《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诗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失望和无奈。其中,“艰难苦恨繁霜鬓”反映了诗人历经艰辛、岁月蹉跎的悲愤和失望;“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失望和无奈。

例题4:分析《登高》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两句诗中的哲理探讨。

答案:《登高》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其中,“飘飘何所似”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命运的感慨;“天地一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形成了深刻的哲理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例题5:分析《登高》中“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两句诗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登高》中“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忧伤、无奈和悲愤。其中,“可怜后主还祠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日暮聊为梁父吟”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和悲愤。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登高》的基本内容、形象、情感和哲理,能准确地解读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会了运用已知文学知识,对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