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
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
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
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
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
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
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
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
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
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
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
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
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
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
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
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
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
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
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
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
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
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
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
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一一这
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
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
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
别挑战任务一一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
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一一“母亲”;第二小组一一“我”;第三小组一一“儿子
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
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
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
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
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
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一一温和慈
爱;“儿子”一一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一一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
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二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
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
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
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
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
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
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
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
“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
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
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
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
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
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
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
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
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
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
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一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
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
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
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
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
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
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
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
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一一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
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
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
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一一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
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
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散步
我的母亲我的儿子
(老)爱(小)
我和妻
责任
七、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
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
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
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
强,发言踊跃,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
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
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
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
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
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角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
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
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
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
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
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
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
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
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
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
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
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
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
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
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
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
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
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
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
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
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
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
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
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
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
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
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
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
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
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
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
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
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
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
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
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
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
二。。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
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
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
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
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
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
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我〃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不,我不去
你去走走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什么时候
看看吧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
看了菊花活……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
语句。)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花,更爱双腿瘫痪的儿子”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PPT呈现: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
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
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
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害怕亍禁不住扪■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2.一组重叠词: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
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
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
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
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
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
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
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
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
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
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
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
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
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
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
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
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
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
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
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
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
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
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
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
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
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陈太丘与友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阅读水平不高,文言语感弱,所以应多鼓励
学生朗读并及时给予校正指导。在疏通文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要极力
激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感悟,认识到诚信懂礼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树立学
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
第25课,出自《世说新语》“方正”一门。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
父亲的尊严,机智应对父亲的朋友责难的故事。本文语言文字简洁隽永,人物形
象鲜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懂礼守信的优秀品质起着极大
的作用,很适合初一学生学习。
教学设想: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的尊严,机智应对父
亲的朋友责难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我主要面向全体
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朗读
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和朗读节奏、
朗读情感,通过预习检测、小组讨论明确和巩固文言词句,通过翻译了解故事大
意,通过研读与探讨课文内容,归纳人物性格特点,提升自身修养,培养探究精
神,最后加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信懂礼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拓宽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谁能为我们讲讲?(学生讲述)自古
以来,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
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如“孔融让梨”、“曹丕称象”、
“王冕画画”……)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结识另一位聪明机智的少年。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一
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作品简介及题解
《世说新语》: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此书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
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
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教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
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陈太丘与友期》是选自余
嘉锡的《世说新语》筏疏,题目可理解为:陈太丘与朋友有约定。
请学生回答,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学会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
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不完整
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诵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听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字音和朗读节奏。(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
不通“否”,读(fdu)
3、出示例句划分节奏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③门外/戏
④待君久/不至
⑤相委/而去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
⑦元方/入门/不顾
4、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就其感情把握做点评。
教师提醒:“友人怒:'非人哉!'",应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
5、全班齐读课文,把握节奏,注意文章情感变化。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
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
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1、自主释疑,找出重点字词,小组合作讨论。
让学生形成合作小组,从文中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结合注释进行理解、
圈划,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对学生理解错误的字词解释进行引导纠正。
3、归纳重点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②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
③去后乃至:才
④尊君在不:通“否”,文中的意思为“不在”
⑤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
⑥则是无信:信用
⑦下车引之:拉
⑧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⑨不同称谓: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对别人一种有礼貌的称呼,相当于“您”
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翻译课文。
⑴先由同桌之间相互翻译课文。
教师提醒翻译文言文“留、补、换、删、顺”法则,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
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
⑵个别同学翻译。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我设计这几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帮助,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
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识,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四、研读课文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用原文回答)
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有什么反应?
明确:友人便怒,对子骂父
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生不生气(生气),他是如何应答的?
明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友人知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友人惭,下车引之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
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
2、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
明确:陈太丘太丘友人元方(板书)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觉得陈太丘的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率真(板书)
4、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
明确: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
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五、合作探究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①不失礼。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元方不失礼,懂得为人之理,而且对一
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②失礼。因为客人毕竟是长辈,已经认错了,元方
应该原谅他,不能“入门不顾”,使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
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
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6、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做人应诚信、懂礼(板书)
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新课标
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
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
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六、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想象,写好对话,由同桌两人进行对话表演)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
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十条有关“信”、“礼”的名言警句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陈太丘
元方:聪明机智率真
启示:诚信懂礼
十、附录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
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
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
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
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
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
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
想拉远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
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
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
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
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
对的故事。
名言积累: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英]玛•沃•蒙塔古
教学反思:
开学初至今,一直在学《弟子规》,《陈太丘与友期》正好与《弟子规》的
内容相谐。在讨论元方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的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非常热
情而又有思想,做得非常之好。令人欣慰。
第一单元总结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
语言材料。
6、规范书写、积累、掌握和运用课后常用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做到读音
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阅读课文时,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品味语言,
理解课文;
7、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并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掌握一定的朗读
技巧,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
幸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树立理想,实现理想。这些课文从不
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
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意味深长的用词,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学会朗读,力求把握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
中明理。
3、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旨。
4、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巍巍《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体验。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把握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浏览,圈点重点语段感悟其中蕴含的感情。
(2)精读,感知作者的写作布局谋篇的方法。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老师”这个词,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的老师形象。其中的''好
老师”让我们铭记终生,能给大家说说你记忆中的“好老师”吗?(学生回答)
下面让我们走进作家魏巍的童年,领略魏巍心目中的“好老师”的风采!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
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
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
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
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
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字词积累
芸(yUn)榆(yii)痣(zhi)褪(tui)b(bu)磕(k◎)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词并概括每节大意。
(2)分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段)指出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第二部分(第
2--14段)通过记叙关于蔡老师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的“慈爱”“公平”
和“伟大”,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热爱和依恋之情。第三部分(第15段)表达对
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解读重点
(1)绘声绘色地朗读第二部分。
(2)(投影出示)①这部分记叙了蔡老师哪七件事?②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
写?③为什么这么安排?④七件事是如何贯串的?⑤七件事的顺序能否打乱?
(提示)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
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②前
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③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
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
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
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
深。④七件事有一条感情线索贯串一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⑤这
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
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
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
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2.探究难点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
1明确)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2)“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1明确)“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提示)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
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
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②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
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③蔡老师排除“我”
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试从课文找出抒情的语句,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活动)①''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
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②''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
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③“一
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
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
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
的感情。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
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⑤“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
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
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
思念老师的感情。
3.问题释疑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1点拨)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
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
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点拨)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
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①“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
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②“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
天真活泼。③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
学、尊敬师长。④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
机灵调皮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
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制作读书卡片,积累相关知识。
《再塑生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3、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情感目标:4、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5、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学习难点: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整体感知,熟读课文
2.扫清文字障碍
3.了解作者海伦•凯勒
二、独立自习
L导入,烘托气氛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
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
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
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2.了解作者(课件3-4)
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
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
雄”!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
她----海伦•凯勒!
与她那伟大成就紧密相连的是这个名字一一安妮•莎莉文
3.注音解词(课件5-7)
搓捻(cu。niin):用手指搓。迁徙(qianxi):迁移。
企盼(qipdn):殷切地希望。觅食(mish。:寻找食物,
泛指谋生。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繁
衍他nydn):逐渐增多或增广。
花团锦簇(jincii):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各种各样的花颜色鲜明华丽。
风云突变:比喻变换动荡的局势。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冥思遐想(mingx苗):绞尽脑汁,漫无边际地想像。
期期艾艾(qiq向川:形容口吃。
三、合作探究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题目入手,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明确: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是莎莉文老师再塑
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她原来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明确:结合文中语句作答:第四段,“她”原来的生命是痛苦的、黑暗的;
现在她的生命是幸福的,光明的。
2、在海伦心中,莎莉文老师有怎样的地位?试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第五段: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一一安妮・莎莉文老师。)
(二)再读课文,赏析研读
通过层层推进的几个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渐渐理解文章主旨,这是课堂教学
的主体部分。
1、莎莉文老师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可让学生给文中的三部分分别拟一
个小标题,并说说这样拟题的理由)课件9
学生可能拟出的标题有“认识文字”、“亲近自然”、“理解爱”或“认识具体
事物”、“认识大自然”、“爱的认识”等等。
2.关于“爱”的教育: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爱”的?
假如你是海伦的老师,请你告诉她“爱是什么”?(教“我”理解“爱”一一我明白
了其中的道理)一一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一
一爱一一爱的含义一一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3、安妮•莎莉文老师教导了海伦哪些内容?海伦又有怎样的收获?课件9
试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作者语言、心理、动作的语
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学会正确拼写单词,
“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在暴风雨中感受到大自然恶劣的一面,
经受挫折,最终克服恐惧,
----心灵的成长,
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之间。
领悟了抽象的概念,逐步理解了爱的含义一一思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四、归纳拓展
对学生探讨的问题进行归纳,见课件9
五、达标测评
做《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探究主题
2.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性格分析
3.品读精彩文段
4.了解更多的残疾人事迹
二、独立自学
1、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件11)
"再塑生命”本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原卷版)(人教版)
-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3.1 水循环 课件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 文科数学一轮复习高考帮全国版试题第4章第4讲正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习思用数学文)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英语
- 九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 小学二年级下册-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
- 专利技术转让个人居间协议
- 《北京大学介绍》课件
- WORD操作技巧深度练习(20题)
- 提升员工营销能力的企业教育培训
- 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社会调查报告
-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2020版
- 马自达3昂克赛拉说明书
-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相关试题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67.《港澳台大中小学生国情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 搪瓷钢板安装技术
- 某卫生院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 二手车合同模板电子版(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