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育苗、菌种来源和保存、接种体制备、接种时间、接种方法、接种后管理、调查时间、调查标准、病情调察、感病率计算及抗性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2114-201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检测与测定方法DB22/T2805.1-2017大豆主要病虫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抗疫霉根腐病DB23/T2026-2017寒地野生大豆资源性状描述规范3术语和定义DB22/T2805.1和DB23/T202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育苗将野生大豆种子破皮后播种于装有灭菌蛭石的花盆中,每盆中分别种植10粒种子。出苗后每盆留有生长一致的幼苗5株,设置感抗对照品种,3次重复,每个重复种植5盆,育苗期温度控制在20℃~30℃。5菌种来源和保存选用当地采集并分离鉴定后的病原菌,或者实验室内保存的有代表性的菌株,采集、分离、鉴定和保存的方法应符合NY/T2114的规定。6接种体制备将分离纯化的大豆疫霉菌接种于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于25℃恒温暗培养7d备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的配制应符合NY/T2114的规定。7接种时间当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后,准备接种。28接种方法将待鉴定幼苗的第一片三出复叶剪下并去掉叶柄,置于不锈钢托盘内,托盘内事先放置无菌纱布并喷施适量蒸馏水保持纱布湿润。用灭菌后的刀片在叶片上表面中心位置划出0.5cm长的伤口。将培养好的接种体切取小于1/2叶片大小的圆形菌块,放置伤口上,菌丝面向上。9接种后管理用保鲜膜覆盖托盘,保持温度24℃、光照12h/d、相对湿度100%。10调查时间接种后第5天,当对照品种分别表现为感病和抗病,可对接种叶片进行病情表型观察。11调查标准叶片变黄、变褐或失绿视为感病。12病情调查按调查标准统计感病叶片数。13感病率计算感病率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感病率=×100%14抗性评价根据供试材料的感病率确定其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水平,评价标准如表1:表1供试材料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标准抗感反应Reaction鉴定标准standardofidentification感病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