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 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这次战争与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这里的“战争”是指A.20世纪初瓜分战争B.一战C.二战D.冷战3.14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关注现世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这一转变起源于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4.革命党人陈天华曾经说过:“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其实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民贵君轻5.“当时,尤其是15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招牌的后面。……在17世纪最后十几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在英国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圈地运动 D.城市化进程6.马克思曾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观察社会的视角是A.阶级斗争 B.全球联系 C.技术革新 D.生态变迁7.“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此处梁启超批评了我国的传统史学的缺点是A.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B.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C.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D.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8.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9.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主张,其强调的是A.性恶论 B.礼法并用 C.严刑峻法 D.制天命而用之10.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这一现象是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的具体体现A.使用汉语B.采用汉姓C.学习汉族的礼法D.与汉族贵族联姻11.关于“法”的认知,古代中国思想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主张。下列项中,体现了韩非子“法”的主张是A.“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B.“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C.“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D.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12.清政府曾规定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这一规定A.推动了京官与外官的交流 B.有助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C.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 D.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13.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B.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14.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15.以下与“文景之治”时期统治思想相一致的是A.不学礼,以无立 B.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C.存天理,灭人欲 D.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16.如图是以1957年为时间背景的一幅油画《长江的黎明》。该油画表明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 B.国家着手长江流域水患的治理C.知识青年踊跃赴农村艰苦创业 D.政府致力于对外贸易港口建设17.19世纪末,华商各商会成立后基本上都把“兴商学”列入组织章程,通过创办商业学堂、商业报刊和宣讲所、阅报所等多种形式致力于近代商业教育。这体现了A.国人的文化素质提高 B.商会是传统行会的延续C.政府保护华商的利益 D.商战思想的传播与深化18.15世纪末,在英国逐渐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新贵族。他们主要“新”在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社会地位 D.宗教信仰19.罗马法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二十五亚士(罗马的一种货币单位)”,概不论树本的种类质量,也不问他的大小价值,这常会出现惊人的不公平和可笑的规象。材料主要反映出罗马法A.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 B.以保护私产为核心C.部分条款缺乏灵活 D.以私法裁决为主体20.“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1.下图是美国总统胡佛与罗斯福面对经济大危机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是A.减少了政府收入激了对外出口B.加剧了经济危机扩大了政府赤字C.增加了政府收入减少了对外出口D.提高社会购买力减少了政府赤字22.如表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B.1962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23.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次劳模大会,表扬奖励了185名劳动英模,给予各位英模人物丰厚的物质奖励。之后这一做法迅速被各抗日根据地所仿效。这一举措旨在A.应对日本对华适地适产主义 B.打击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情绪C.坚持自力更生摆脱抗战困局 D.通过劳动教育鼓舞抗战斗志24.1890年,福建省设立福州织布局。“招集织徒,市购织具,量给伙食,限以三个月学成,领机归织。数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织布20余匹……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福州A.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纺织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雇佣劳动关系已普遍存在 D.列强入侵瓦解了传统经济25.如图为美国报刊协会网站刊登的一幅时政漫画:特朗普总统正在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砌一口井。由此可知A.经济全球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B.漫画作者认同美国优先的战略C.世界多极化趋势由此被中断 D.美国奉行孤立保守的外交政策26.“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这种和平时期的对立集团,是首次出现的新产物”,文中描述的现象出现于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前 D.二战后27.(2008年全国卷I)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28.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29.对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新变化的解释中不确切的一项是A.走向共和政体 B.思想解放潮流 C.社会生活变迁 D.国际地位提升30.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写道:“令史学家感到遗憾的是,人们并非总是随着习俗的改变而改变其词汇的。”以下史学术语的使用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封建 B.人文精神 C.理性精神 D.代议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顾维钧回忆录》(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日之间“山东问题”的由来。材料二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变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太平洋历史详论》材料三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在遭到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后,日本人又抛出一项建议,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贷款来赎买铁路。……用意还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山东问题与华盛顿会议》(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3)华盛顿会针对中国问题最终结果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那时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同治初年,江西南昌的士大夫群起毁教堂,杀传教士。巡抚沈葆桢称赞士大夫的正气,郭嵩焘则斥责沈氏顽固。郭氏做广东巡抚的时候,汕头的人像以前广州人,不许外国人进城。光绪元年(1875)云贵总督曾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曾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他发表了他的日记,送给朋友们看。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他劝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归纳郭嵩焘的救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的救国理念是否得以实现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该漫画发表于1907年,反映的是预备立宪,结合右上角的画外音可知,漫画实际反映了作者在揭露和嘲讽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立宪是虚,是欺骗民众的,故选C;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材料信息与民主共和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立宪》”、“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联系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分析解答。2、D【解析】

材料“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说明双方重视壮大己方阵营的国家,加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符合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特点,D符合题意;20世纪初瓜分战争无关推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国家反对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故ABC不符合题意。3、A【解析】

根据“14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现世人生”“个性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4世纪的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故答案为A项。综上所述,法国、英国、西班牙都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4、B【解析】

材料信息“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以船比喻国家,以东家比喻百姓,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故B正确;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故A错误;民主共和指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故C错误;民贵君轻是古代的民本思想,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5、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最直接原因在于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了土地,故C项正确。A项,光荣革命是英国代议制建立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排除。城市化进程是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的结果,故D项排除。6、C【解析】

材料中马克思从技术的革新来观察社会的变化。C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7、B【解析】

根据材料“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旨在批评以王朝更替为主题的史实叙述,而忽略了社会群体,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强调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理想,排除。D项,材料未强调陈说今务,排除。8、C【解析】

从材料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了国家机构前面,体现了民主法制完善,答案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結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9、B【解析】

荀子主张“明礼仪”、“重刑罚”,体现了他礼法并用的主张,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治国主张,不是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探讨,排除AD项;严刑峻法只是荀子主张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B。10、C【解析】

据所学可知,“孝”是汉族优良的传统和礼法要求,北魏孝文帝改革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也就同时接受了包括“孝”文化在内的汉族礼法,因而北魏皇帝谥号中多“孝”字,C正确;据上分析可知,A、B、D与材料无关。11、C【解析】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体现了韩非子法治思想,故选C;A指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不符合韩非子法治的思想,排除;儒家重视教化,排除B;D体现了民主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12、D【解析】

据材料中“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采取措施促使官员感受到皇帝的恩赐,这是加强皇权的体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京官与外官之间的交流,A错误;材料未提到采取措施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B错误;材料仅提到“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不能推断出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C错误。13、B【解析】试题分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采用抽签选举,导致了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最终造成古代雅典的衰败和灭亡。故本题应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14、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朱熹重新编辑《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并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尊称孟子为亚圣;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士人纷纷研习《孟子》,C项正确。战国时期尚未出现科举考试,A项错误。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B项错误。明朝时期,《孟子》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但迟于宋朝,D项错误。15、D【解析】

“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无为思想,故D符合题意;A提倡儒家思想,“礼”是儒家思想范畴;B是法家思想;C是南宋朱熹思想;故A、B、C排除。16、A【解析】

《长江的黎明》背景中有桥墩,结合时间可知,这是建设长江大桥的油画,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A正确;画面内容与水患无关,排除B;画面内容是建设长江大桥,属于工业建设,不属于农村创业,排除C;长江大桥建设不属于外贸港口,而属于交通设施,排除D。17、D【解析】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重,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主张商战,兴商学正是这种商战思想深化的表现,D正确;商业教育的兴盛不等于文化素质的提升,排除A;近代商会与行会性质不同,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18、A【解析】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在此期间,制呢业等工场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牧场和农场。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有些贵族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他们被称为新贵族。故答案为A;BCD不能准确体现“新”的特点,排除。19、C【解析】

根据材料中“不论树木的种类质量,也不问它的大小价值,这常会出现惊人的不公平和可笑的现象”可知,罗马法在某些条款上过于僵化,不能客观公正、结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C项正确;题干规定并不能合理保护当事人利益,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罗马法保护私产的核心与裁决案件所依据的法律主体,排除B、D两项。故选C。20、D【解析】

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得到广大黑人的拥护,并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局势,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故答案为D;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力,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由此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独立宣言》是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发表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不符合题意,排除C。21、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税率、减少政府开支会增加政府收入,以工代赈,社会保险与刺激出口无关,故A选项错误;胡佛减少政府开支的措施加剧了经济危机,罗斯福以工代赈,社会保险虽然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扩大了政府赤字,故B选项正确;减少政府开支会增加政府收入,但不属于负面影响,故C选项错误;提高税率、减少政府开支也不会提高社会购买力,以工代赈也不会减少政府赤字,故D选项错误。故选B。22、C【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教育状况的了解和认识。表格中的1973年属于文革时期,教育基本上废止,与表中的高考人数和毕业人数一致,故C项说法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A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1962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校的教育秩序并未混乱,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23、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陕甘宁边区召开劳模大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力更生摆脱抗战困局,C正确;日本对华适地适产主义是将沦陷区纳入日本经济体系,材料反映的是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发展生产,与打击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情绪无关,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通过劳动教育鼓舞抗战斗志,排除D。24、B【解析】

材料说明清朝的福州织布局通过示范作用引导福州纺织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故选B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A项;雇佣关系在纺织业中较为普及,但并不意味着雇佣劳动力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传统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5、A【解析】

据材料“特朗普总统正在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砌一口井。”可知,此漫画的寓意是特朗普正在用一口井“关税、贸易战”来保护自己,封闭自己,这体现了其行为不利于经济全球化,不利于贸易自由化,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没有涉及“美国优先的战略”,B理解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特朗普的“关税、贸易战”,而不是世界多极化趋势,C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而不是外交政策,D错误。26、A【解析】

和平时期欧洲首次出现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指的应该是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个集团出现于一战前,故选A项;一战后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均告瓦解,排除B项;同盟国与协约国和二战无关,排除CD项。故选A。27、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抗战时期,始终并存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的陕甘边区政府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从大局角度出发,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B项排除;1937年9月,随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合作就已实现,但不同于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针,故C项排除;边区的抗日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的政权,并非是多党联合政府,D项排除。边区政权组织建设遵循的是“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16世纪”“葡萄牙”,据此可以排除A、B、D,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海上马车夫”指的是荷兰,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垄断欧亚之间贸易及处于欧洲贸易中心的表述均不合葡萄牙的史实,而其只是率先开辟新航路,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名师点睛】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及由此引发的“寻金热”。③直接原因:转口贸易及高额利润的刺激,寻求与东方直接贸易的途径。④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的需要。⑤宗教因素:基督教会向外传教的需要。⑥社会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天文、地理知识进步;⑦目的:满足欧洲和亚洲的直接贸易、开辟市场和寻找廉价工业原料产地的需要。29、D【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20世纪第二个十年即从1910到1919年。当时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故D符合题意;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社会生活大变迁,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0、A【解析】

封建一词本来是指领主分封土地于封臣所形成的政治关系,后来演变为代指一种社会类型,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历史阶段,故答案为A项。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理性精神强调重视理性的作用;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主张:中国希望解决山东问题;保证中国的安全;取得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由来:“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借机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租借地;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权益山东转交给日本;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政府外交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2)美国:希望制止日本的侵略,但不愿为此进行战争;日本:希望通过控制胶济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3)结果:与会各国签订《九国公约》。影响:美国“门户开放”的原则得以实现,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解析】

(1)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一“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可以得出:其主张是中国希望解决山东问题;保证中国的安全;取得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第二小问“由来”,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借机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租借地;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政府外交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2)“态度”,依据材料二“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可以得出:美国的态度是希望制止日本的侵略,但不愿意为此进行战争。依据材料三“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可以得出:希望通过控制胶济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3)第一小问“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会针对中国问题最终结果是签订《九国公约》。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影响可知,对中国的影响是美国“门户开放”的原则得以实现,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