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技术规范_第1页
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技术规范_第2页
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技术规范_第3页
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技术规范_第4页
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布CJJ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XX-XX-XX实施20XX-XX-XX发布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

train

control

oflower/mediumspeedMaglevtransport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XX-XX-XX实施20XX-XX-XX发布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

train

control

oflower/mediumspeedMaglevtransportation

PAGEIV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本规范编制人员认真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资料,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规范共分为13章,包括: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运行控制系统、信号显示、运行控制系统的闭塞方式、磁浮列车运行控制、车辆段和停车场、列车检测与信息传递、系统供电、系统的电磁兼容与防护、环境条件、调试和验收。本规范作为行业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执行过程中,需修改或补充之建议请反馈本规范编制组。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82号金长安大厦C座25层邮编:100124电话真址:)和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华源一里18号楼邮编:100073电话真址:)。本规范的主编、参编单位如下:主编单位: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孙吉良、赵东亮、黄剑、龙志强、、骆力、管建华、王永刚、王永宁、齐洪峰、刘少克、刘金瑞、张忠欣、张佩竹、陈贵荣、孙国斌、李向红、夏冷、郑万昀、严云升、袁淑清、窦峰山、潘光熙、李杰、刘键、卓开阔、江坤、张杰、李夏、虞翊、谈长青、陈峙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1总则 12术语与符号 23基本规定 43.1一般要求 43.2运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44运行控制系统 64.1运行控制系统的分类 64.2运行控制系统的构成原则 64.3运行控制系统的构成 64.4运行控制系统的水平等级 64.5运行控制系统的能力 74.6系统的接口 85信号显示 95.1地面信号机显示 95.2车载人机显示 106运行控制系统的闭塞方式 116.1一般要求 116.2基本功能 116.3技术要求 117磁浮列车运行控制 127.1一般要求 127.2列车驾驶模式 127.3列车自动监控(ATS) 137.4列车自动防护(ATP) 147.5列车自动运行(ATO) 157.6列车无人驾驶 167.7联锁 168车辆段和停车场 189列车检测与信息传递 199.1一般要求 199.2基本功能 199.3技术要求 1910系统供电 2010.1地面设备供电 2010.2车载设备供电 2011系统的电磁兼容与防护 2111.1电磁兼容 2111.2防雷与接地 2212环境条件 2413调试和验收 2513.1调试 2513.2验收 27引用标准名录 30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31条文说明 32

CONTENTS1Gena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3Basicrequirement 43.1Basicrequirement 43.2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andSafetyofthesystem 44Automatictraincontrolsystem 64.1Classificationofsystem 64.2Composeprincipleofsystem 64.3Composeofsystem 64.4Levelgradeofsystem 64.5Abilityofsystem 74.6Interfaceofsystem 75Displayofsignal 95.1Displayofwaysidesignal 95.2DisplayofvehicleHMI 106Blockofautomatictraincontrol 116.1Generalrequirement 116.2Basicfunction 116.3Technicalrequirement 117Maglevautomatictraincontrol 127.1Generalrequirement 127.2Drivemodeoftrain 127.3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ATS) 137.4Automatictrainprotection(ATP) 147.5Automatictrainoperation(ATO) 157.6Driverlessautomatictrainoperation 167.7Interlocking 168Depotandparkinglot 189Detectionofthetrainandinformationtransmission 199.1Generalrequirement 199.2Basicfunctions 199.3Technicalrequirement 1910Systempowersupply 2010.1Powersupplyofwaysideequipments 2010.2Powersupplyofvehicleequipments 2011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andprotectionofsystem 2111.1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2111.2Lightningprotectorandgrounding 2212Environmentconditions 2313Testingandacceptance 2413.1Testing 2413.2Acceptance 26Thelistofnormativestandards 29ApendixAThedefinitionsofthetermsforthecode 30Theexplanationofthewordinginthiscode 31TOC\o"1-3"\n\h\z\u总则为满足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组织与运营管理要求,保障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的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运行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设计使用年限应为20年。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功能及安全可靠性要求的成熟产品;符合标准化、系列化要求,并逐步实现不同中低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或子系统的互用与协同工作。运行控制系统应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保证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实现安全停车。运行控制系统应满足环保要求、具有电磁兼容性;系统采用的器材、设备和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运行控制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涉及行车安全的运行控制设备应符合故障—安全原则。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便于维护及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运行控制系统必须配备列车自动防护(ATP)及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可选配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车载设备严禁超出车辆限界、轨旁设备严禁侵入设备限界。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环境的要求,设于高架线路或地面线路的运行控制设备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运行控制系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术语与符号磁浮列车自动控制系统maglevautomatictraincontrol(MATC)实现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监控(ATS)、列车自动运行(ATO)控制技术的总称。列车自动防护automatictrainprotection(ATP)实现列车运行间隔、超速防护、进路安全和车门等监控技术的总称。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ATS)自动实现行车指挥控制、列车运行监视和管理技术的总称。列车自动运行automatictrainoperation(ATO)自动实现列车运行速度、停车和车门等监控技术的总称。联锁interlock联锁是指磁浮信号显示、道岔、区段必须按照一定程序并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够动作和建立的约束关系。车地通信 traintowaysidecommunication(TWC) 实现磁浮列车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双向通信功能的系统设备。区域控制中心zonecontrolcentre(ZCC)实现磁浮交通地面区域控制范围内列车自动防护(ATP)功能的安全计算机设备。测速定位系统velocitydetectingandlocationsystem通过无接触方法检测磁浮列车位置、运行方向和速度的检测装置。闭塞block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间隔距离运行的技术方法。移动闭塞movingblock前方列车与后续列车之间的最小安全追踪间隔距离单元不预先设定,并随着列车的移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闭塞方式。准移动闭塞quasi-movingblock前方列车与后续列车之间的最小安全追踪间隔距离单元预先设定且固定不变,并根据前方目标状态设定列车的目标距离和目标速度。保护区段overlapsection为实现超速防护,保证安全停车而延伸的闭塞区段。目标速度targetspeed列车运行至前方目标地点的允许速度。目标距离targetdistance列车运行至前方目标地点的走行距离。安全保护距离safeprotectiondistance列车自动防护系统中,列车超速实施安全停车控制时,为防止停车位置离散性可能造成的危险,而设置的自预定停车位置至目标地点的安全距离。安全完整性safetyintegrity在所有规定的条件下,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所需安全功能的可能性。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integritylevel(SIL)规定了各相关系统功能的安全性要求,数值越大,安全完整性等级越高,安全性要求也越高。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s(MTBF)系统不丧失任何功能情况下运行,系统可处于正常运行或降级运行模式的平均时间。可容忍的危险率tolerablehazardrate(THR)每小时、每一功能可能承受的危险侧故障率。

基本规定一般要求运行控制系统应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能、促进管理的现代化。运行控制系统一般应由列车位置检测、联锁、闭塞、列车控制、超速防护、调度管理等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设备组成,并应适应线路的延伸、扩展。控制中心的规模应根据线网规划、线路和机电系统规模统筹考虑,应实现列车运行的统一指挥调度。运行控制系统应具备自身故障或灾害发生时的应急运行能力。运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运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要求:运行控制系统、子系统及其设备应进行可靠性描述,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成熟的、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元器件;采用必要的冗余设计技术;结合安全性和可用性描述。运行控制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根据系统构成的冗余度确定。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ATS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3.5×103h;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5×104h;电源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1.0×105h;ATP/ATO地面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1.0×105h;ATP/ATO车载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1.5×105h;联锁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1.0×105h。运行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应符合下列要求:运行控制系统应进行可用性描述,应符合下列要求:涉及安全的运行控制设备应有冗余措施;设备应具有必要的工作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和报警等技术措施;设备应有故障点指示;设备宜有状态维护的能力,便于维修、更换。运行控制系统的可用性指标应不小于99.99%。运行控制系统的可维护性应符合下列要求:运行控制系统及其设备应具有调整少、维修量小、可预防性维护及故障维护的技术手段,并具有适当的测试点、故障隔离及诊断措施,减少设备修复时间、降低维护成本。运行控制系统及其设备应制定合理的维护策略并配置在线维护支持设备,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车载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不大于30min;控制中心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不大于45min;车站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不大于45min;轨旁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不大于4h。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应符合下列要求:涉及中低速磁浮列车行车安全的运行控制设备应采用二乘二取二或三取二冗余结构的成熟技术,并经运用实践证实安全可靠的设备。运行控制系统或设备应提供相关文件以证实:运行控制系统或设备的研发程序及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符合规范要求;运行控制系统已实施危险鉴别、分类、危险处理和评估;运行控制系统、子系统、设备的安全功能分析和确认;已确认的故障模式及故障影响范围;完成了具有外界干扰的运行控制系统运行试验;具有安全功能检测报告;必要时应具有安全性试验证明。安全性要求及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应在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研发或技术规格中明确描述,安全完整性等级分为4级,应符合下列要求:1级:10-6h-1≤THR<10-5h-12级:10-7h-1≤THR<10-6h-13级:10-8h-1≤THR<10-7h-14级:10-9h-1≤THR<10-8h-1运行控制系统中,涉及行车安全的子系统或设备,其安全完整性等级应不低于4级。运行控制系统的子系统或设备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其设计和执行应不导致运行控制系统不正常的运行。遵守故障-安全原则设计的运行控制系统功能,应不导致故障不安全的执行。因硬件﹑软件﹑子系统或系统故障而不能执行预定功能的,运行控制系统中涉及安全至关重要的因素,应不得引发或维持不安全状态。

运行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分类运行控制系统宜选用基于通信的准移动闭塞或移动闭塞制式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并实现速度-距离一次制动模式曲线控制。运行控制系统宜采用连续式信息传递、连续式控制。根据需要也可采用点式传递信息、连续式控制的运行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构成原则运行控制系统中ATP、ATS、ATO子系统应协同工作,完成行车指挥与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目标。运行控制系统应能与综合监控系统接口。运行控制系统的传输网络应采用封闭的专用信道。在进行传输系统的安全设计时,必须明确传输网络上的设备数量、传输媒介、环境等物理参数。运行控制系统的构成运行控制系统按照功能划分宜有ATS、ATP和ATO三个子系统构成。运行控制系统按照子系统位置应分为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及轨旁子系统、车载子系统及车辆段(场)子系统。且各子系统构成模式应符合下列要求:控制中心子系统,宜由ATS子系统控制中心设备、电源设备等构成。控制中心子系统也可包括列车运行控制的设备;车站及轨旁子系统,宜由ATS子系统的车站设备、电源设备、区域控制中心设备、TWC的地面设备、联锁设备及其与相关设备的接口、其他地面设备等构成;车载子系统,宜由车载ATP、ATO、TWC等设备构成;车辆段(场)子系统,宜由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电源设备、区域控制中心设备、TWC的地面设备、联锁设备及其与相关设备的接口、ATS子系统的车辆段(场)设备等构成。运行控制系统的水平等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水平等级宜分为以下三类:列车自动防护级;列车自动运行级;列车无人驾驶级。运行控制系统按照采用的闭塞制式宜分为以下两类:准移动闭塞级。移动闭塞级。运行控制系统的能力运行控制系统能力应包括系统的监控范围、系统响应时间、通过能力、折返能力和系统设备故障的降级运用及其复原能力。运行控制系统监控范围应包括车辆段(场)出入线、正线区间与车站、存车线和折返线。根据需要监控范围可包括车辆段(场)的部分或全部。调度区段内的区间、车站应集中监控。运行控制系统应能监视或控制调度区段内区间和车站的进路、信号机以及车辆段(场)向本调度区发车的信号机、列车识别等。磁浮列车出、入车辆段(场)的作业能力应与正线列车运行能力相适应。运行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其系统处理能力应留有余量。为保证系统的实时响应性,系统宜按远期线路规模、最大在线列车数设计。运行控制系统的主要响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列车占用与空闲检测的应变时间应不大于2s;车载设备自接收地面信息至完成处理的时间应不大于2s;计算机联锁设备的处理周期应不大于1s;ATS子系统现场信息采集及处理周期应不大于2s;ATS子系统实时控制、各工作站及显示终端等的操作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运行控制系统的通过能力和折返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通过能力和折返能力与线路参数、车辆性能、道岔限速及运行控制系统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其能力应经列车运行模拟确定。通过能力应满足最大客运量对于行车间隔的需求,并应留有余量。折返能力应与线路的通过能力相适应,计算的折返能力宜小于最小运营间隔时间。系统应具有故障降级运用的能力。系统、子系统、设备故障排除后,应能尽快复原执行预定的功能,防止系统自身的原因导致任一列车晚点超过预先规定的时间。运行控制系统的接口运行控制系统接口分为系统内部各设备间、子系统与子系统间的接口及系统与其它专业系统的外部接口。运行控制系统内部接口宜包括:ATS子系统设备与联锁设备的接口。联锁设备与TWC、列车占用-空闲检测设备等轨旁设备的接口。车载设备内部接口,可包括车载TWC、ATO与ATP系统的接口等。运行控制系统内部接口应分为符合故障-安全原则的安全性接口和可不符合故障-安全原则的非安全性接口。安全性接口通常应包括联锁与ATP地面设备的接口、联锁与现场设备的接口、ATP与TWC和列车占用-空闲检测设备的接口等。系统外部接口为系统与其它机电设备系统,可包括车辆、道岔、通信、供电、屏蔽门、车站设备监控、环境与通风和防灾报警等系统的接口。系统外部接口通常为开关量接口、串行接口、网络接口以及可能的模拟量接口等。ATP子系统与车辆、道岔等相关设备的重要接口应为安全性接口。

信号显示地面信号机显示地面信号宜包括信号机及信号表示器。信号机应设于列车运行方向的右侧。遇条件限制必须设于其他位置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信号机的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行车组织需要设置。车站可设进站和出站信号机;区间和站内道岔区可设道岔防护信号机或道岔状态表示器;区间闭塞分区分界处可设通过信号机。车辆段(场)应设进段(场)信号机,根据需要可设出段(场)信号机,车辆段(场)内应设调车信号机。进站、进段(场)信号机及防护道岔的信号机可设引导信号。信号机显示应准确、清晰。地面信号为主体信号时,其信号显示熄灭或显示意义不明时,应视为禁止信号。地面信号为主体信号时,地面信号机及表示器的显示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行车信号和道岔防护信号,应不小于400m。调车信号和道岔状态表示器,应不小于200m。道岔状态表示器以外的各种表示器、引导信号,均应不小于100m。信号灯光显示的基本颜色为红、黄、绿、月白色,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正线信号显示如下:一个红色灯光表示停车。一个黄色灯光表示注意或减低速度。一个绿色灯光表示按规定速度运行。一个黄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为引导信号,允许列车以不大于25km/h速度越过信号机,并随时准备停车。其他显示意义的信号可采用基本颜色组合或闪光,也可用符号、数字等形式表示,但均应报运营主管部门批准。车辆段(场)信号显示如下:出段(场)信号机显示宜与正线一致。当车辆段(场)部分或全部纳入列车运行安全防护范围时,相应范围内的信号机及其显示宜与正线一致。车辆段(场)的调车信号机宜为红、月白二显示。一个红色灯光表示禁止调车。一个月白色灯光表示允许调车。当需要设置其他灯光显示时,应经运营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采用。信号机的定位显示应符合下列要求:进、出站信号机,道岔防护信号机,进、出车辆段(场)信号机以停车信号显示为定位,其他列车信号以进行显示为定位。调车信号应以禁止调车运行的信号显示为定位。车载人机的显示车载人机的显示应与地面信息含义相符,正确表示地面设备赋予车载设备的信息。车载人机的显示可根据车载设备功能、系统构成特点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示方式。车载人机的显示应有列车实际速度、目标速度、目标距离、门状态等表示和列车超速及设备故障等声光报警。

运行控制系统的闭塞方式一般要求运行控制系统的闭塞方式应满足行车密度、运行速度和交路等运营组织的需求。运行控制系统的闭塞方式应保证在最不利情况下运行的列车以规定的安全间隔运行,其列车安全间隔必须满足下列要求:自动实施紧急制动停车时的最大停车距离。司机控制列车停车时的最大停车距离。运行控制系统的闭塞类型可分为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基本功能运行控制系统必须实现列车间隔控制或提示。区域控制中心设备应通过地面TWC设备向车载TWC设备提供磁浮列车运行监控所需信息。车载设备应通过车载TWC设备向地面区域控制中心设备提供列车位置、列车识别等运行监控信息。技术要求闭塞系统应保证信号机显示与闭塞区间列车占用状态、闭塞方式相适应。闭塞系统应通过列车自动防护和联锁等技术手段实现列车运行间隔的安全控制。双线区段宜采用单向闭塞。单线双方向运行区段,应采用双向闭塞。闭塞分区的划分或列车运行安全间隔,应根据列车运行密度、线路条件、车辆特性及系统的列车控制模式、限速等级等条件设置,并通过列车运行模拟确定。准移动闭塞的磁浮列车安全间隔,应以前方列车所在闭塞分区入口端为目标地点(危险点),由后续列车以当前速度制动停车所需走行距离加安全保护距离确定。移动闭塞的磁浮列车安全间隔,可按前方列车骤然停车,后续列车按当前速度制动停车所需走行距离加安全保护距离确定。准移动闭塞的地面设备应向车载设备提供所需信息,实现列车运行的连续式速度和目标距离控制。移动闭塞的地面和车载设备间应具有双向信息传输功能,实现列车运行的连续式速度、列车移动和目标距离控制。磁浮列车运行控制一般要求运行控制系统由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组成。车载设备应适合磁浮列车的环境与运用条件。运行控制系统可包括列车自动运行(ATO)、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等技术装备及配套设备。运行控制系统应实现列车在正线区间、车站、存车线、折返线、列车出入段(场)线等行车作业中的控制、监视。根据行车和运用范围的需要,车辆段(场)可设与正线系统功能相适应的运行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应以导致列车停车为最高安全准则。执行紧急制动停车控制时,应切断列车牵引,列车停车过程不得中途缓解。装备ATP子系统的磁浮列车,车、地双向连续通信中断或地面信息严重丢失、列车完整性电路中断、列车超速、列车的非预期移动、列车运行中车门误开、车载设备的重要故障等均应导致紧急制动停车。运行控制系统应具备其子系统或设备及相关列车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记录功能。运行控制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检测能力及报警和表示装置。车载设备的日检,宜通过车载设备自检完成。运行控制系统监控能力应按线路、站场等确定的建设规模、运用要求和行车组织确定。系统监控能力应与线路、站场远期条件相适应。运行控制系统各功能模块应采用带电插拔、鉴别防错连接技术,提高系统维护能力、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列车驾驶模式系统通常宜具有下列驾驶模式: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车载ATP切除状态下的列车运行模式。用于车载ATP设备故障等其它特殊运营情况。该模式下车载ATP设备不具备超速防护功能,由司机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限制人工驾驶模式:在地面磁浮信号设备故障或不设地面磁浮信号设备的线路,列车按规定限速运行(如30km/h),超速时实施紧急制动停车控制。ATP监控下的人工驾驶模式:由司机根据列车目标速度、目标距离指示驾驶列车,车载ATP设备监督列车的实际运行速度。当列车运行速度超过ATP紧急制动限速时,ATP应实施紧急制动。ATO自动运行模式:车载ATO设备在ATP设备的防护下,根据目标速度、目标距离、列车位置等信息,实施列车的自动驾驶。如:停车后的自动启动、运行中的自动牵引、惰行、区间自动停车及车站精确定位停车、自动车门控制以及自动运行调整等。无人驾驶模式:无司机监控的列车自动运行模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中,应根据运行控制系统配置水平确定驾驶模式,驾驶模式转换应符合下列要求:车辆段(场)未全部纳入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监控时,应在系统监控区域与非监控区域的分界处设驾驶模式转换区。根据运行控制系统的性能特点和运营需要,驾驶模式转换可自动或手动完成。转换区的运行控制设备应与运营线路的运行控制设备一致。在驾驶模式转换区域,系统宜具有将驾驶模式转换至列车自动运行驾驶模式或列车自动防护驾驶模式等的提示。磁浮列车的正常运行模式不得采用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或无列车运行安全防护设备的人工驾驶模式。系统故障状态下列车驾驶应符合:ATP子系统处于故障状态时,运行控制系统宜具有降级运行模式。经特殊授权并在有限时间内,允许列车以限制人工驾驶模式或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执行故障运行。驾驶模式转换应予记录或表示。列车自动监控(ATS)ATS子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列车自动识别、列车运行自动跟踪和显示;运行时刻表或运行图的编制及管理;自动和人工排列进路;列车运行自动调整;列车运行和ATP/ATO设备状态自动监视;列车运行数据统计、列车运行实绩记录;操作与数据记录、输出及统计处理;列车运行、监控模拟及培训;系统故障和故障恢复处理。ATS子系统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TS子系统通常可由控制中心设备和站、段分机组成。子系统应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ATS子系统应主要配置调度长、调度员、维护、计划员等工作站及模拟显示盘或屏幕显示等设备。ATS子系统应满足行车组织的需要,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方便操作,ATS子系统调度应分为人工调度和计算机调度。ATS子系统应满足各子系统及通信、供电等相关设备故障时的特殊情况下行车的需要。ATS子系统应能降级运用,减少故障影响范围,避免中断行车。ATS子系统宜具备多级控制能力,并可具有如下控制等级: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控制中心调度员人工控制。设备集中站自动控制。设备集中站值班员人工控制。人工控制应优先于自动控制,设备集中站自动控制应优先于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控制权转换过程中,不应影响设备功能执行和列车运行。ATS子系统应可监控一条或多条运营线路。监控多条运营线路时,应保证各条线路具有独立运营或混合运营的能力。ATS子系统应充分考虑监控范围和功能等的可扩展性、兼容性。ATS子系统应满足磁浮列车运行交路的需要,并根据运行时刻表、列车识别号和联锁表所等规定的进路条件,实现列车进路自动控制及必要的人工操作。控制中心设备及设备集中站主要设备应采用有效的冗余技术,主备设备宜实现无缝切换。计算机系统除配置必要的外设外,在控制中心应配置专用调度工作站、显示终端等设备。ATS子系统可配置列车运行实绩记录及分析设备。ATS子系统应能与通信、电力监控、防灾报警和车站设备监控等其它机电系统接口,可集成为综合监控系统。控制中心表示设备应采用模拟表示盘或屏幕显示。磁浮列车ATS子系统数据传输应符合下列要求:系统容量、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应满足系统实时监控的需要、满足行车指挥的运用要求;数据传输应具有差错控制能力;数据传输网络应具有冗余措施。列车自动防护(ATP)ATP子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检测列车位置,实现磁浮列车间隔控制和进路控制。监督列车运行速度,实现磁浮列车超速防护控制。防止磁浮列车误退行等非预期的移动。为磁浮列车车门、站台屏蔽门的开闭提供安全监控信息。实现磁浮列车车载ATP设备的自检。记录司机操作和设备运行状况。ATP子系统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TP子系统应由车地双向信息传递的TWC设备、区域控制中心设备、联锁设备、列车占用检测设备和车载ATP设备组成。ATP子系统应在车辆段(场)出入线、区间和车站的正线、折返线范围内提供列车运行安全防护的控制。ATP子系统应能监督、限制列车运行速度、控制列车制动停车、记录司机操作和设备运行状况。ATP子系统应采用连续式地面信息采集方式。ATP子系统应采用一次模式曲线的连续速度-距离控制模式。ATP子系统车载设备应具有必要的显示、音响报警和故障记录及分析装置。车载人机的显示应具有目标距离、目标速度的指示。列车自动运行(ATO)ATO子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启动磁浮列车并实现站间自动运行。控制磁浮列车实现车站定点停车、车站通过和折返作业。与ATS子系统相结合,实现磁浮列车运行自动调整。磁浮列车车门、站台屏蔽门的开、闭监控。磁浮列车运行节能控制。ATO子系统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TO子系统应能提供磁浮列车牵引、惰行、制动、匀速运行等多种工况的控制,满足不同行车间隔的运行要求,适应磁浮列车运行调整的需要。ATO子系统应能根据线路条件、道岔状态、前方磁浮列车位置等实现磁浮列车速度自动控制。区间停车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磁浮列车的自动启动。车站发车时,磁浮列车启动由司机控制。ATO子系统实施停车控制过程应满足舒适度、快捷性和停车精度的要求。其控制列车减速度的变化率宜不大于0.9m/s3,站台定点停车精度宜为±0.30m。ATO子系统应能控制磁浮列车实现车站自动通过作业及由司机监督或无司机监督折返作业的自动控制。ATO子系统发出制动命令的同时,应切断列车的牵引控制回路。系统发生故障应能转为司机控制。ATO子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记录、报警、表示装置和自动检测能力。列车无人驾驶列车无人驾驶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实现磁浮列车出段(场)、正线运行、折返、回段(场)全部运行作业的无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系统故障应保证磁浮列车安全停车并可转为人工控制。其他功能可参照列车自动运行的有关部分。列车无人驾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无人驾驶系统应采用冗余措施,保证主、备系统之间的无缝切换,系统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用性。磁浮列车在站台规定停车位置停车后,可开启车门和站台屏蔽门。若超出规定的停车范围,应自动向有人值守的监控室报告,并得到可开门指令后,方可控制车门的开启。根据线路条件、道岔状态、前方磁浮列车位置等实现磁浮列车速度自动控制。区间停车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磁浮列车的自动启动。车站发车时,磁浮列车启动由系统自动控制。无人驾驶系统宜具有磁浮列车运行前方障碍物检测的设施。其他技术要求可参照列车自动运行的有关部分。联锁联锁设备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按一定程序和条件控制道岔、信号机建立列车或调车进路。与ATP子系统和ATS子系统等结合,实现进路的人工或自动控制。显示区段和进路状态、信号机及信号表示器和道岔状态、遥控和站控等各种表示和声光报警。联锁设备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联锁设备应采用计算机联锁。联锁设备必须符合故障-安全的原则,应采用必要的冗余和安全技术并具有故障诊断和报警能力。进路控制应采用进路的始、终端控制方式。联锁设备与ATS子系统结合时,应能随磁浮列车运行自动排列进路。联锁设备应根据ATP子系统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保护进路。涉及行车安全的应急控制应由车站办理。必须确保进路上道岔、信号机和区段的联锁,联锁条件不符时,严禁进路开通、信号开放。联锁设备的操纵宜选用显示器加键盘和鼠标,也可采用单元控制台或其他方式。装设引导信号的信号机因故不能开放时,可使用引导进路锁闭方式开放引导信号。联锁设备应能办理列车和调车进路,可实现车站有关进路、端站折返进路的自动排列。联锁道岔应能实现进路锁闭、区段锁闭及人工锁闭。应能实行单独操纵和进路选动,影响行车效率的联动道岔宜采用同时启动方式。进路可实行预先锁闭和接近锁闭。进路解锁分为进路一次性解锁方式和逐段解锁方式。锁闭的进路可随列车运行自动解锁,人工办理取消进路和延时解锁应防止错误解锁。限时解锁时间应确保行车安全。车站站台两端及设备集中站控制室应设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电路应符合故障-安全原则。根据需要可通过系统功能的后退实现降级运行模式行车。车站联锁主要控制项目可包括:列车进路、引导进路、进路的解锁和取消、信号机关闭和开放、道岔操纵及锁闭、区间临时限速、扣车和取消、中断站停、遥控和站控、站台紧急关闭和取消。联锁设备应能提供ATP/ATO设备所需信息。

车辆段和停车场8.1车辆段车辆段(场)磁浮运行控制系统设ATS子系统的分机设备、联锁设备、列车占用检测设备、试车线设备、培训设备等地面设备,根据需要可设计算机监测设备、可在派班室配置ATS子系统分机设备的值班人员终端设备。试车线磁浮运行控制系统地面设备的布置,应满足车载设备双方向试车的需要,其地面设备应与正线运行控制系统的设备相同。车辆段(场)磁浮运行控制系统一般不全部纳入正线的监控范围。根据需要可实现车辆段(场)内列车运行的追踪。用于培训的磁浮运行控制主要设备应与实际运用的磁浮运行控制设备一致。8.2停车场停车场可部分或全部纳入正线运行控制系统的监控范围。

列车检测与信息传递一般要求列车检测设备应在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工作环境、线路状态和电磁干扰影响等条件下,保证安全、准确的实现列车的占用-空闲检测,不得出现升级信息。信息传递设备应在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工作环境、线路状态和电磁干扰影响等条件下,保证信息安全可靠传输。基本功能准移动闭塞系统应实现闭塞分区的列车占用-空闲检测,以闭塞分区为单元检测列车的位置。车载设备应根据列车位置、目标距离、目标速度和线路状态等信息实现列车间隔控制和超速防护控制。移动闭塞系统应通过列车定位技术及车地信息的双向传输,实现列车位置的准确定位,并应将列车所在线路上的准确位置和列车运行控制所需信息等传送至区域控制中心和车载运行控制设备等,实现列车间隔控制。技术要求根据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实施的需要,列车占用-空闲检测可通过连续检测或非连续检测方式实现。列车占用-空闲检测、列车定位等技术措施和设备必须符合故障—安全的原则。列车占用-空闲检测设备必须具有差错控制能力,并应防止信息丢失而导致错误检测。

系统供电地面设备供电运行控制系统设备供电属一级负荷,应设两路独立电源供电。运行控制系统设备采用集中电源和分路馈电方式。其交、直流电源应对地绝缘。电源电压波动超过用电设备正常工作范围时,应采取必要的稳压和滤波等措施。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采用专用的电源屏供电,并应具有主、副电源自动和手动切换装置,切换时不得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计算机系统应采用不间断电源,并由专用的电源屏供电。控制中心、设备集中站及轨旁设备的后备供电时间应相等,后备时间宜不小于30min。电源容量除满足最大负荷需要外,还应考虑必要的备用容量。电源设备应满足的其他技术要求如下:电源设备主要功能单元,宜采用模块化积木式结构。电源设备应采用冗余措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磁浮运行控制系统设备供电可靠。电源设备宜实现各模块及主要元器件的工作状态的定时或实时在线监测。并与上位监测计算机联网,实现磁浮运行控制系统电源的集中监视。车载设备供电磁浮车载运行控制设备的电源应采用车上电源直接或经变流设备供电,并应设过压和过流保护。磁浮车载运行控制设备的电源容量除满足最大负荷需要外,还应考虑必要的备用容量。磁浮车载运行控制主机设备电源和人机设备电源应分别设置断路器。

系统的电磁兼容与防护电磁兼容运行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下列要求:在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系统设备时,应保证电磁干扰不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应采用屏蔽、滤波、接地、隔离、平衡以及其他技术措施,保证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消除电磁辐射、感应、传导和静电释放等干扰因素对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影响。运行控制系统设备、部件也应防止对其他系统设备、部件和运营线范围以内及附近的其他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电磁干扰。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向设备外部可能发射的电磁干扰,应符合电源和机箱端口试验项目有关规定的电磁发射限值要求。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进行抵御外界电磁骚扰能力的试验。在运行控制系统设备与外部环境的特定接口,包括机箱端口、电源端口、输入输出端口和地线端口上加入标准的电磁骚扰模拟信号,其严酷程度由试验等级表示。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因外部电磁骚扰影响而使其功能或性能下降的判断依据用性能判据表示。试验项目包括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电压、静电放电、工频磁场、脉冲磁场的抗扰度试验。性能判据A级:功能或性能正常。B级: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可自行恢复。C级: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需操作者干预或系统复位后方可恢复。D级:设备、元件或软件损坏、出错或数据丢失,必须经修复处理后方可恢复。抗扰度试验的试验方法、试验等级、性能判据满足“GB/T24338.5-2009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和“GB/T24338.5-2009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5部分:地面供电装置和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的相关条款规定。对安全设备的性能判据应采用A级。对非安全设备的性能判据可采用B级。系统设备对外界发射的电磁骚扰的试验包括:电源端口的传导发射试验和机箱端口的辐射发射抗扰度试验。试验方法和骚扰限值满足“GB/T24338.4-2009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和“GB/T24338.5-2009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5部分:地面供电装置和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的相关条款规定。防雷与接地易受雷电危害的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具有雷电感应过电压防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防护电路应将雷电感应过电压限制在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的冲击耐压水平以下,可不对直接雷击设备实施防护。防护电路不应影响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应保证运行控制系统受雷电干扰时不得错误动作。防雷元器件与运行控制系统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应最短,防护电路的配线应与其它配线分开,其它设备不应借用防雷元器件的端子。运行控制系统轨旁设备、与外线连接的室内设备应具有雷电防护措施。运行控制系统设备防雷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设工作地线、保护地线、屏蔽地线和防雷地线等。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室应设主接地板,并通过主接地板接地。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的地线应经车辆的接地装置接地。运行控制系统电源设备及其他带电运行的控制设备机架、机壳应设保护地线,需工作接地的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应设工作地线。接地电阻值规定如下:保护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工作地电阻应不大于4Ω;运行控制系统设备可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运行控制系统设备运行应保护环境不受侵害。运行控制系统设备正常工作时发射的电磁能量应不造成对周围环境中的其他设备或人员的干扰和危害,并防止其他机电设备及车辆等产生的电磁骚扰影响其可靠工作。运行控制系统设备与接触轨、回流轨带电部分之间应留有安全距离。运行控制系统电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应分开敷设,宜相互垂直交叉敷设,必要时应采取防护。动力电缆与运行控制系统电缆的最小平行间距以大于50cm为宜。运行控制系统金属结构物的装设应考虑防护牵引迷流对金属的电蚀措施。运行控制轨旁设备应防止最大牵引和回流电流的影响。相邻运行控制系统轨旁设备应防止工作频率的相互串扰。运行控制系统室内设备的防雷尚应应符合《GB50343—200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规定。运行控制系统地面电子设备的防雷尚应符合《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2007)》的规定。运行系统或设备的防雷尚应满足《TB/T3074-2003》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的规定。运行控制地面电子设备的接地尚应符合《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2007)》的规定。

环境条件运行控制系统设备正常工作时的环境条件应符合表12.0.1中的要求。表12.0.1运行控制系统设备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设备位置工作环境车辆地面车体内部车体外部转向架室外室内环境温度(℃)-25~55-40~70-5~40湿度(25℃)≤95%100%(不结露)≤95%振动振频(Hz)≤50≤5010~100≤100≤100加速度(m/s2)2020100~200≤30≤20冲击持续时间(ms)4~114~114~11≤200≤200加速度(m/s2)3~1020~4020~40≤100≤100海拔高度(m)≤1400运行控制系统运用于特殊环境条件时,应保证运行控制系统及其设备在相应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或采取必要的附加措施保证运行控制系统和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调试和验收调试单项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信号机的单项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灯泡为光源时,信号机的光源在聚焦位置上,并根据外界环境亮度调整光源的电压,使其为额定电压的85%-95%;信号机的主、副灯丝转换可靠。采用LED为光源时,其电气特性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规定。感应环线设备的单项调试应进行下列项目的调试,并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感应环线设备各项参数指标的测试。感应环线分别在地对车通信和车对地通信状态时的调试。感应环线在断线状态的调试。设计规定的其他项目。子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源子系统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源严禁混线或接地。各种电源的输出电压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规定。故障报警的音响和表示灯指示正确。手动或自动调压和切换装置性能良好,动作灵活。不间断电源的输出电压、频率、满负荷放电时间及超载性能,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电源设备对地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计算机联锁子系统应进行下列项目调试,并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规定:进路联锁表中所有磁浮列车进路的建立及锁闭、信号机开放、直至进路取消或解锁,进路联锁条件必须正确。严禁建立进路的敌对进路,敌对信号严禁开放,与进路无关的设备不得误动作。室内外设备连通试验时,设备动作及其表示应正确。报警信号准确、可靠。稳定性试验时间不得小于72h。列车自动防护(ATP)子系统应进行下列项目调试,并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在不同的线路状态、速度限制及联锁条件下,车站设备对磁浮列车运行线路各区段编码的选择及车载设备的接收、译码应准确、可靠。检查磁浮列车运行间隔、超速防护及间隔控制等功能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当磁浮列车退行形成时,应实施紧急制动控制磁浮列车停车。监视磁浮列车速度,提供速度信息。车门安全控制功能。磁浮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必须符合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列车自动运行(ATO)子系统应进行下列项目调试,并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列车车站发车功能,按照发车信息司机按压启动按钮启动磁浮列车。列车自动运行的速度控制不得引发磁浮列车自动防护系统超速防护控制的调试。列车自动运行的速度控制精度、停车位置精度测试。车站停车或通过。与地面设备正确交换信息。验证列车在折返站折返功能。列车自动运行正点率的统计测试。设计规定的其他项目。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应进行下列项目调试,并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列车自动监控系统通道打通试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控制命令执行功能试验。列车运行时刻表编制及管理功能调试。列车进路自动设置功能。列车自动追踪功能。列车车次号显示功能。列车运行调整功能。列车运行记录、资料记录、处理和打印功能。人工介入控制功能试验。监视列车运行和设备状态,必要时进行报警。设计规定的其他项目。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ATC)应进行下列项目综合联调,并符合设计规定:列车自动防护、自动运行和自动监控系统的接口性能测试。列车的接车、发车及通过进路行车试验。列车运行间隔、折返时间和运行调整功能试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可用性指标检验。设计规定的其他项目。在运营条件下,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ATC)无负载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试运行时间应不小于3个月。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不得重新调整或修改。验收电源设备的交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源设备竣工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布置图、配线图。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有关产品技术文件。设备备品、备件移交清单。测试记录。电源设备验收的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引入电源与电源屏相序、屏与屏间的相序。电源开关箱及防雷箱的安装。电源屏、UPS、蓄电池的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电源线(缆)敷设、防护及配线。电源屏、UPS、蓄电池的技术特性。电缆、光缆线路的交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光缆竣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室外电缆、光缆径路图,电缆、光缆工程隐蔽记录。电缆、光缆地下接续卡片。电缆、光缆配线图。有关产品技术文件及施工技术资料。电缆、光缆的验收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电缆、光缆径路。电缆、光缆电气特性。敷设深度、距特殊物体的距离。电缆、光缆防护。电缆、光缆接续及防护。各种箱盒的位置及安装。箱盒内部设备的安装及配线。室外设备的交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外设备的竣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平面布置图。设备配线图。有关产品的技术文件及施工技术资料。室外设备的验收项目应包括一下内容:信号机构的规格、型号、灯光配列及装设垂直度。室外设备及配件的规格、型号、数量,环线的规格、型号、设置位置及安装。室外设备的设置安装限界,箱盒内部设备的安装及配线。室内设备的交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内设备的竣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布置图、电路结、配线图。设备、配件的移交清单。设备的测试及施工记录。竣工图及有关技术资料。室内设备的验收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室内设备的规格、型号。室内布线方式及防护。室内设备的安装。室内设备的配线。车载设备的交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车载设备的竣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平面布置图,设备配线图。有关产品技术文件及竣工技术资料。车载设备的验收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车载设备的规格及设备间配线。车载机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