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板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9分)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属予作文以记之,失其所与,不知))B.eq\b\lc\{(\a\vs4\al\co1(夜缒而出,见秦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C.eq\b\lc\{(\a\vs4\al\co1(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D.eq\b\lc\{(\a\vs4\al\co1(必能裨补阙漏,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解析:A项,“属”通“嘱”,“知”通“智”;B项,无;C项,“已”同“矣”,“共”同“供”;D项,“阙漏”中“阙”通“缺”。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亦有不利焉 利:好处B.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因为解析:因:依靠。答案:D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eq\b\lc\{(\a\vs4\al\co1(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eq\b\lc\{(\a\vs4\al\co1(①敢以烦执事,②以乱易整,不武))D.eq\b\lc\{(\a\vs4\al\co1(①吾其还也,②又欲肆其西封))解析:D项,表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代词,它的。A项,介词,对;B项,假如;C项,介词,用,拿。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因人之力而敝之C.是寡人之过也 D.以乱易整,不武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动词。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C项,不能,古今义同,否定词。答案:C6.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君尝为晋君赐矣⑤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②④ B.①②⑤C.③④⑤ D.①②③解析:①句是说亡郑对秦无益,②句是说亡郑只能对邻国有益,③句是说保留郑国对秦国有益。这三句都是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④句是说秦君对晋君有恩惠,⑤句说的是说服秦伯的结果。答案:D7.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解析:“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晋君不讲信用,不报答秦君的恩惠,并非“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答案:C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2)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使者往来,郑国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3)如果不使秦国受损,(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二、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介之推不言禄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ì):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泌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B.盍亦求之 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义:正义解析:“义”此处为动词,把……当做正义。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尤而效之,罪又甚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B.eq\b\lc\{(\a\vs4\al\co1(以绵上为之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eq\b\lc\{(\a\vs4\al\co1(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吾其还也)) D.eq\b\lc\{(\a\vs4\al\co1(而二三子以为己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把”。A项,语气助词/疑问副词,何。C项,代词,他的/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答案:B11.下列对“介之推不言禄”一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和“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解析:从“遂隐而死”及“晋侯求之,不获”来看,介之推隐居而死,并没有接受赏赐。故B项叙述不正确。答案:B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求显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2)偷窃别人的财物,还被人称为强盗;更何况贪求上天的功劳,把它当做自己的功劳呢?(3)这样做,是企求显贵啊!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曾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员。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只剩下文公一人了。惠公、怀公都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都厌弃他们。上天不想灭绝晋国,晋国还是会有君主的。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还会是谁呢?这实在是由于上天要立他,但那些随从他逃亡的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也是骗人的话吗?偷窃别人的财物,还被人称为强盗;更何况贪求上天的功劳,把它当做自己的功劳呢?居于下位的人把这种罪恶看做正义的行为,而处于上位的人对于这种奸诈的行为却又给予赏赐,上下互相蒙骗,已经难于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你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呢?不去求赏,这样死了,又能抱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指责那些人的罪过,而又去效法他们,这个罪过就更加严重了。而且我已经说出了抱怨的话,就决不吃他的禄赏。”他的母亲又说:“也应当让他们知道你的心思,你看怎么样?”回答说:“言语是自身的文饰。我本身即将隐居,还用得着言语来文饰吗?这样做,正是企求显达啊。”他母亲说:“你真能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去隐居。”于是他们就隐居山林,直到死去。晋文公到处寻找他们,都没有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说:“以此记下我的过错,并以此表彰心地善良的人。”三、语言运用(10分)13.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和句式,补写一句话。(可用烛之武、毛遂、姜子牙中的一个为例子)(4分)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烛之武若没有出众之才,就不会得到佚之狐的推荐,可能要一辈子牢骚满腹。(或: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引起平原君的重视,可能要一生“锥处囊中”。或:姜子牙若不垂钓于渭水,就不会被周文王重用,可能要一辈子隐居山林。)14.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的作者的探讨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6分)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他还提出《左传》的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张为刘歆所作的,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唐孔颖达认为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传序疏》)。清代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巳类稿·左邱明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1)第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场地管理办公室租赁税务处理合同
- 2024年度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承包合同
- 简约版门面房租赁合同模板
- 施工安装用工合同模板
- 2024年度餐饮行业员工奖惩制度合同
- 北京教育培训合同(04版含师资与管理)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制作与发布合同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服务创新合同
- 燃气货车出售合同范例
- 二零二四年房产买卖合同标的及支付方式详细约定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复习课件PPT小学优秀教学课件
- 新实用汉语课本16课
- 金融企业详细划分标准出台-共分大中小微四类型
- 南芳学校学生“双姿”日常考核方案
- 网络安全检查表完整参考模板
- 铝基合金高温相变储热材料
-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360道
-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英语师范专业)
- PIV操作流程详解要点
-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稿
-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