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金山区市级名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新高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小说中的“红”代表了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 B.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C.欧洲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 D.新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3.20世纪2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这表明A.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物美价廉 B.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C.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抵制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4.下图为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成立年份分布图。据此可知当时A.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清政府支持维新变法C.政治变革的氛围逐渐形成 D.改良已成为主流思潮5.二战后,“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还有学者认为: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材料表明这一“现代化”概念A.就是“西方化”“工业化”,专属于西方社会B.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世界近代以来的深刻变化C.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D.其本质就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7.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郡县制8.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统制经济”。具体内容有依靠外授、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垄断金融扩增税收实行专卖制度、实行统购统销等。这一政策A.有利于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D.是应对持久抗战所做出的政策调整9.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是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崛起的标志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七十七国集团建立 D.亚非会议的召开10.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11.从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英国仅1.3倍,法国为1.6倍。1870~1913年,各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为6%,德国则从13%上升到16%。形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因素是A.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 B.电气革命开展的先后C.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 D.工业发展速度的快慢12.1932年1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D.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13.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14.为解决粮食收购问题导致的粮食供应的严峻形势,联共(布)中央从1928年发布指示,严厉批评了各地党、苏维埃和合作社组织以及党员个人在粮食收购工作中的懈息和迟缓。为贯彻指示,在各地组织武装征粮队,到处搜查,没收“余粮”,此举收到了成效。这表明苏联A.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B.通过集体农庄建设来解决农业问题C.新经济政策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D.工业化进程过快引发经济结构失衡15.如图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 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16.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下图)最为有名,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A.青瓷系列B.白瓷系列C.青花瓷系列D.珐琅瓷系列17.周王朝时期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当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例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可见设置春宫最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政权统治 B.加强等级观念 C.加强礼乐教育 D.普及乐理知识18.“一边是世界市场凯旋式的扩张,一边是连天的炮火,大量无辜者在不断地浴血——前南联盟境内的战争、连年的以巴冲突、接连不断的恐怖袭击、非洲一些地方的种族仇杀……这些构成全球化时代的另一张世界政治地图。”对材料出现的这些问题,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①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9.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莱,武王灭商封,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制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A.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B.高举科学大旗批判传统文化C.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推广白话文D.强调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20.“由于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如工部、少府旒、将作监等,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建立了各种手工业作坊,因而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车辇、器物、珍玩以至武器等,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这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日益商品化B.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C.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放松D.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21.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强调:“(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先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他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2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时期流行词汇15、16世纪新航路、新教17、18世纪革命、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A.工业家、社会主义B.理性、危机C.进化论、浪漫主义D.垄断、罢工2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 B.中国 C.世界 D.宇宙24.假如你是一位导游,需要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以下哪一地点不在此行之列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广东的广州 D.甘肃的会宁25.桑、茶、棉、甘蔗、烟草等成为重要商品化农产品出现于A.两汉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26.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27.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向君主提供咨询服务的枢密院名义上仍代表中央政府,颁布政令。这说明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有名无实 B.君主立宪尚未形成C.国王拥有行政大权 D.制度变革循序渐进28.《甘薯疏》是一本介绍甘薯的益处和种法的书,对中国古代甘薯种植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本书应该收录在A.《汜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29.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该言论反映了A.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C.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30.伯里克利曾连续32年当选将军,其中14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掌握国家政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因此,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评价雅典“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实际上是一个人统治的国家”。据此可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政治A.本质上是个人专制 B.体现了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C.运行机制严重失灵 D.已沦为政治家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二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材料二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虽然商人群体在唐宋时期实力不断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唐宋商人群体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中国社会特点,即其是在国家管制的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唐宋时期受各种经济规制的限制,商人发展轨迹逐步同化为官商模式:有官商背景的商人财富增长迅速,众多小商人谋生艰辛。中国商人为了在官商模式的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不得不成为政府部门或官员寻租活动的积极响应角色,或将自己的社会身份从商人向官吏转化。最后,商人群体与官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成为旧体制、旧制度的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因此,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中国古代富民社会没有顺利地向市民社会发展演进。——摘编自张锦鹏《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人口的主体是私营工商业者,他们是市民阶级的中坚。封建国家或贵族插手兼营工商业的情况很少,因为经商是降低身份,这种偏见直到旧制度结束以前在贵族中是根深蒂固的。随着市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加剧,西欧工商城市速成为封建势力的对立物。市民阶级为了反抗其野蛮统治,排除其经济干扰,展开了坚持不懈的反封建斗争。从十一世纪起,在意大利、法兰西南部和贝亚恩,商人阶级在某些地方通过选举共和总裁、执政官或主教而取得了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或者以一种咨询资格而参与城市的行政生活和财政管理。应该说其斗争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取得了相当实质性的成果。——摘编自杨师群《宋代城镇工商阶层述论一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商人群体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市民阶级与唐宋商人群体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小说中的“红”代表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故A正确;“黑”代表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排除B;C不符合题意,排除;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解题的关键是“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2、C【解析】
周代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宗族子弟,而不是古代帝王后裔,故排除A项;虽然周武王分封了纣王之子,但在武庚的封地周围还设有周王室的诸侯进行监视,且题意中并没有体现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的内容,故排除B项;西周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相当于对这些旧有地方的变相承认,故选C项;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但不是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故排除D项。3、C【解析】
20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能够生产其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货品越来越多的被拒之门外,说明中国开始有选择的进口外来商品,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选C;中国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内容不涉及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排除D。故选C。4、C【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896年后,国内知识分子成立的政治性社团数量急剧增加,说明这时期政治变革的氛围较浓厚,政治变革的氛围逐渐形成,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当时中国政治性社团的成立,不代表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A项错误;维新变法收到光绪帝的支持,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态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的成立情况,无法得出改良思潮成为社会主流的结论,D项错误。5、B【解析】试题分析:A项就是“西方化”“工业化”显得单一,“专属于西方社会”是错误的;C项“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与材料、史实均不符;D项“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与材料、史实均不符。故B项正确。考点:世界近代化•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名师点睛】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西方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发展进程
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力量
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一开始时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来源
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国的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的次序
西方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中国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而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小,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6、D【解析】
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三大改造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82年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答案为D项。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排除A项;1982年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排除B项;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排除C项。【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7、A【解析】
斑马的颜色是黑白相间,在这里引申为西汉在地方上推行了两种政治制度,即既有郡县制,又有分封制,故选A;BC并非地方管理制度,排除;郡县制推行于秦朝,均与题目中的时间“西汉”不符,排除D。8、D【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39”并依据所学可知,“统制经济”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于与抗战有关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生产,这是应对持久抗战所作出的政策调整。D正确;依据所学可知,该政策并非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A排除;此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排除;依据所学可知,该政策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排除。故选D。9、D【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崛起的标志是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该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D;AC皆为六十年代,B为七十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10、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钱币使用方便,反映出西汉时期的商业交换比较发达。而东汉时期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改用布帛作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东汉时期市场的衰退,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市场交换,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流通而不是中外贸易,故A项错误;通读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到滥发钱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金属货币使用频繁,没有涉及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11、C【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和工业生产总额已经远远高于英、法等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三国对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不同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德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如英法,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展开,故B项错误;D项是材料信息的表述,不是原因,故错误。12、D【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时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政府采取了贷款的方式给工商企业、救济失业机构和公共工程,目的是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D正确;材料不仅有对救济机构的贷款,而且还有对企业的贷款救助,故A片面;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是胡佛政府时期,而强化国家对经济干预是罗斯福新政,B错误;C与材料无关。13、B【解析】材料“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属于历史叙述;“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不属于历史观点,故AD错误;“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也不属于历史结论,故C错误。故选B。14、C【解析】
联共(布)批评地方在粮食收购方面的迟缓,随后以行政力量强制征粮,收到成效,结合材料时间,可以证明新经济政策采取的收购形式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选项C正确;1928年政府收购粮食行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不同,因此不属于恢复,排除A;通过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时期尚未大规模建立集体农庄,而且集体农庄建立的目的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选项B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5、A【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知识分子读书单并结合明代科举制可知,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士人为了做官而读书,导致被选举的大都是没有创新思维的人,表明明朝时选官制度走向僵化。A正确;材料不涉及科技的发展状况,B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书单中书籍大都是应付考试的,C错误;材料未反映市井文化的发展速度,D错误。故选A。16、A【解析】
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青瓷系列。故答案为A项。北宋名窑中北方的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排除B项;青花瓷在元朝时出现,排除C项;珐琅瓷在清朝时出现,排除D项。17、A【解析】
依据“礼乐机构”“音乐”等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此制度是配合分封制实行,主要目的是用一系列等级规范制度来巩固政权统治,故A正确;BCD均不是礼乐制度制定的目的,排除。故选A。18、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市场的发展及地区局部冲突不断,为此可以解决的方案包括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排除。故选D。19、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陈独秀将“周召共和”说成是贵族共和政体。结合所学可知,他把十四年共和称为“太平世界”的主要意图是论证封建贵族共和政治较封建专制政治要好,类似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而且成效显著。所以陈独秀此举意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后列强改为保全清政府,实行“以华制华”政策,陈独秀此举并非是在瓜分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0、D【解析】
依据材料中“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可知,政府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理,加强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故答案为D项,C项排除。AB项,依据材料中“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可知,“日益商品化”与材料信息不符,也不能体现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1、C【解析】
“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现状”的信息说明学习历史目的是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C正确。A中“复原”说法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思想控制不符合事实。22、A【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A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兴起,故B项排除;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后期,故C项排除;垄断出现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排除。【点睛】“19世纪中期”是关键时间信息。23、B【解析】顾炎武提出“亡天下”是指民族危机下中国,“亡国”是指改朝换代,B正确;A错误;当时中国士大夫思想中还没有世界和宇宙的概念,C和D错误。24、C【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活动中心非中心城市,故C不符合题意;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故ABD均与长征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D【解析】
烟草原产地是美洲,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中国,明清时商品经济发达,桑、茶、棉、甘蔗和烟草都成为重要商品化农产品,故选D项;明清之前烟草尚未传入中国,不属于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排除ABC项。故选D。26、C【解析】
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C正确;材料信息与阶级的产生、王的出现、世袭制无关,排除ABD。27、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确立后并未完全剥夺国王的权力,说明制度变革有一定的渐进性,D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责任内阁制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C选项错误。28、D【解析】
据所学可知,甘薯是新航路开辟后由美洲流传至中国的高产农作物,所以论述甘薯的书籍应该收录在明代以后的农书中,《农政全书》出现于明代,故选D;《汜胜之书》出现于汉代,《齐民要术》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书》出现于元代,排除ABC。故选D。2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均田制时期,政府的职能之一是分配土地;现今土地私自买卖,政府为土地买卖提供契约并收取一定的费用,政府职能发生变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30、B【解析】
伯里克利通过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并因此连续32年当选将军,其中14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等说明了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政治,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A项错误;伯里克利通过选举掌握国家政权,通过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不能说明雅典政治运行机制失灵,更不能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政治家争权夺利的工具,CD两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等信息,可得出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有,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等。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土地买卖愈益盛行”,“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等信息,从土地买卖、阶级流动、人身依附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经济发达和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变动:根据材料二中“‘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贱商观念、婚姻观念和门第观念等方面说明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32、(1)特点: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利玛窦传播基督教、天文、数学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泰西水法》内容;宋应星《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2)原因:东方: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解析】
(1)特点:据材料“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6—18世纪中西贸易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据材料“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可知,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影响:关于16—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庆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酒店住宿租赁合同模板
- 临时演出场地租赁合同样本
- 绿宝石矿建设土石方施工合同
- 食品加工销售延期付款协议
- 商业步行街房产过户模板
- 基坑支护施工合同:交通设施篇
- 城市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 分离厂电力系统安装合同
- 银行押运车司机聘用协议
- HDICT营销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长沙理工大学高数A(一)试卷1新
- 第二十三章旋转复习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唐山市丰润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
- 合资有限公司章程(设董事会设监事会)
- 思想道德与法治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韶关学院
- 音乐人音四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火车托卡塔》(课件)
-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
- GB/T 3217-1992永磁(硬磁)材料磁性试验方法
- GB/T 24531-2009高炉和直接还原用铁矿石转鼓和耐磨指数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