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文章首先分析出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依据,其次从研究单元内容,提炼核心概念;设计单元清单,实施学案探究;运用锚式教学,训练思维品质;探索多元活动,涵育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探究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关键词:大概念理念;高中历史;单元设计在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大概念理念,即通过大概念将知识点组合起来,使其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系统,以便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更为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使其构建出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历史思维;形成对历史的认识与看法;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知识迁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围绕着课程大单元的选择、主题的确定、目标的把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大概念理念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在创设多种课堂探索活动时,教师需更为明确地认识到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这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历史学习方式创新长期主义的抓手。一、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概述高中历史学科的大概念是指,学科核心点、教学核心任务以及学科本质属性并且可反映出学科核心思想以及有关内容的整合概念。其中不仅可形成概念、主题以及有争议结论、观点的表述,还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明确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的具体任务,以此持续指导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针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体系,一些学者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的本质,也是学科大概念或指导思想,其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灵魂,是统摄学科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有些学者相信,历史唯物主义是若干重要知识的来源与切入点,其也包含了历史价值、历史核心等。概括地说,“大概念”具有高层次、高统摄性、抽象性和本质性特征,并具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中华文明的起源》《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选修题目《三国至隋唐时期制度变化与社会发展》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等。针对内容与我国古代史部分的大概念,其中包含一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二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属于贯彻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该单元课程要求为,从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兴盛、三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体制变革与创新、民族融合、区域开发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新成果;单元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与概念为,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在此,为使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一体化的教学结构,教师可基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两个大概念进行精炼,并从这两个大的概念中提取出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即“民族交融”与“大一统”将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和教学目的结合起来,将四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主题进行单元教学。通过对这两个大的概念进行精炼,组织好课程的内容,使单元学习的目的更为明确。学生透过时序(政权)与时空(疆界)的变迁,理解这一时期由分裂、内容整合为三大主题,了解了从战乱到统一的历史过程,并依据各民族在战乱、迁徙、杂居、交往中的共性增加,在此可有效确保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机制,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大一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向和法则,在“民族交融”的进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共同缔造,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了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与对国家统一的认识;了解到在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变革,是相互影响、互动的关系,使学生可依据大概念理念下的单元设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以达到对历史客观且深入、全面地理解,使其形成历史观与民族观、文化观。就单一的课程来说,教师也可依据大致的概念来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例如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中《三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是该时期王朝更替的主要内容。但此教学内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可从大概念角度出发,对其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并围绕单元主线,“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三个主题主线展开论述。同时,这三条线索还能向前延伸、向后拓展,以涵盖了短期—中—长期的历史线索,教师可以根据这三条线索,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知识结构,从而掌握历史大概念。二、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措施——国家出路的探索(一)研究单元内容,提炼核心概念本单元按次序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甲午战争”,正文内容选取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左宗棠夺回新疆、中法战争等知识内容,单元课程教学资源充足,图片资料照片材料包括:金田起义、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等;史料文獻包括曾国藩的《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宗藩关系”的《天朝田亩制度》节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本单元知识较多,容积量较大,对单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长的分配存在一定的矛盾。为此教师基于大概念理念下的单元设计需结合教材所涵盖的历史知识,提炼出课程的大概念,完善大概念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讲,本单元历史教师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第二,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各国对华侵略的不断加强。这两个题目都牵涉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为此在本单元大概念上,教师需对该话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其定位为“寻路与沉沦”。“寻路与沉沦”即中国先进民族在民族灭亡中寻求救亡之道,虽然经过了无数次的摸索和尝试,但都是以一种艰难的方式,将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向了正确的道路。然后,将大概念分成两个小概念,从而使单元教学分为两条主线。通过这种大范围的单元划分,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线索完成预习与阅读活动,进而合理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教科书知识的初步认识。在课堂内教师还可加以引导,使学生将两部分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此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使其形成本单元知识结构。(二)设计单元清单,实施学案探究在大概念理念下的历史单元教学中,教师需明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并基于该要点出发,确保可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应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模型转为唯物史观、历史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诠释和民族情感五大核心素养。这一点可有效反映出新时期历史学科教学的进步性以及有效性,并将其实施到历史教育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再以大概念为指导进行历史学科教学,并努力适当地进行调整,以实现中心素养目标为指导,并以教材为核心的教育体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逻辑,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课题,使学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逐步达到教学目的。在本单元,教师可依据教材给出的基本逻辑,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以此梳理单元知识点,形成单元清单。学生可依据单元清单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课本脉络,将学习内容分成天国之路、自强之路、沉沦之路、历史叩问四个部分,并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任务。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计划预先发给学生,并将这些特定的教学任务列在导学案内,在此学生可按照导学案梳理本节课历史知识点,并从纵向上掌握历史事件的关联。在导学案中除了选择题和材料题外,还需注意设计探索性问题,以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索能力。(三)运用锚式教学,训练思维品质锚定教学被称作“情景教学”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适切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相关经验来吸收当前的新知识,让新的知识像一艘被锚定的轮船,吸收学生旧知识体系,并给学生带来新的含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使其触及历史的心灵,挖掘其历史价值。针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历史问题,使他们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完成小组合作探索任务,相互交换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方式,特别是对杰出历史人物的评价。通过相互的沟通,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在互动交流中逐步传递相互的优秀品质,以此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时,教师需根据预先设定的“寻路与沉沦”的概念主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考出如下问题:在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中,谁是第一个开始探求道路的阶级,他们发起了怎样的运动?为什么要发起这样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如何?——局部锚定“寻路”的问题。在“沉沦”部分,让学生思考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我国英勇抗争的行为举动以及我国未来发展前景。透过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阔历史眼界,从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下时代的趋势,并在现实的环境中思考:中国究竟要走向何方?为了国家的存亡,我们又能如何?随后教师结合史料文献与有关的微课课件,完成对单元教学的补充,使学生对历史进行反思,体会那个时期发生的具体事件,并结合问题的解决与思维的升华,提升自身的历史思维与情感价值。(四)探索多元活动,涵育核心素养学科育人价值需集中体现在单元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师需围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并围绕学生自身核心素养发展体系,明确设计出多元化的探索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高中历史单元教学需明确具备优良教育价值,使其达到高水平学业品质的历史课程,并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此过程中,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完善“学习中心”,使学生进入该历史时代环境,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与事。只有如此,学生才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并明确对历史变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以此更好地把握历史大概念。本课以“寻路与沉沦”为大概念,以四个专题为研究对象,以“史料研习”为中心,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其搜索有关文献与资料,比如“天国之路”小组,有些学生去图书馆,有些学生在网上查阅,该小组学生参考了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以及《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对“天国之因”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后学生深刻地了解并认识到了“天国之梦”。随后教师可指导其阅读实甫的《清代职官年表》,以求“天国之果”。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史料实证性和对历史的诠释能力。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本地资源,完成研学实践体验。比如“自强之路”学习小组,到福州马尾考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以及左宗棠创立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属于中国历史近代船舶工业、近代舰队训练、近代航海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