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题生物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细胞B.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③D.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详解】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循环系统→①血浆→②组织液→肝脏细胞,A正确;B、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中含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调节物质等;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组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B正确;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一侧是组织液,另一侧是淋巴液;分析题图可知,②组织液和③淋巴液;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组织液和③淋巴液,C正确;D、肾炎导致①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②组织液增加,D错误。故选D。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液;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为组织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B、正常情况下,a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血浆,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淋巴液,B正确;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错误;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会进入血浆中,从而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B.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C.②的酸碱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它能及时将多余的酸或碱运走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淋巴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根据内环境相关知识可以推测出图中①为淋巴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错误;B、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该温度也是一个动态变化数值,但一般不超过1℃,B正确;C、②血浆的酸碱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C错误;D、②血浆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D错误。故选B。4.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通过三种调节方式即可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等,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据图分析:A、B表示体液调节、免疫调节,C、D表示温度、渗透压等。【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故A、B表示体液调节、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如酸碱度与呼吸系统有关,C正确;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的时候,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受到破坏,这说明人体维持内环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D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激素、抗体、葡萄糖、消化酶和血浆蛋白等②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突触小泡不存在于内环境中③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仅为淋巴液⑤剧烈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⑥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的乳酸会引起内环境pH的明显变化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水、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CO2、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PH维持在之间。【详解】①激素、抗体、葡萄糖和血浆蛋白等是内环境的成分,但消化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故内环境中不存在消化酶,①错误;②神经元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元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而突触小体是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故突触小泡不存在于内环境中,②正确;③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错误;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为淋巴液和组织液,④错误;⑤剧烈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细胞内,⑤错误;⑥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但通过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⑥错误;故选A。6.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B.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C.清水组实验结果异常,可能滴加的是NaOHD.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因此,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正确;B、图中的结果表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缓冲液组,B错误;C、清水组实验结果是PH呈上升趋势,可能滴加的是NaOH溶液,而不是HCl溶液,C正确;D、加入HCl量过多后,血浆组的PH也会下降,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B。点睛】7.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人造子宫”外部配置了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联通。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B.只要维持电解质溶液必要的成分和含量,就可以促进羊羔健康生长C.“人造子宫”需每天注入定量的电解质溶液以确保“羊水”得到更新D.早产羊羔能通过机器胎盘来获得养料,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大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维持羊羔细胞的渗透压平衡,A正确;B、羊羔健康生长除了维持电解质溶液必要的成分和含量,还要满足羊羔发育适宜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等等,B错误;C、“人造子宫”需每天注入定量的电解质溶液以确保“羊水”得到更新,满足“羊水”营养物质的供应,C正确;D、“人造子宫”外部配置了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联通,早产羊羔能通过机器胎盘来获得养料,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8.恐惧反射的建立步骤大致如下图,甲:小鼠听到铃声自由活动。乙:小鼠听到铃声的同时给予电击,小鼠表现出恐惧行为。丙:小鼠仅仅听到铃声就会恐惧。关于这一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恐惧反射的中枢在脊髓B.丙图代表的反射建立在乙图代表的反射基础之上C.甲、乙、丙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电击属于非条件刺激D.如果丙之后多次听到铃声而不电击,小鼠再听到铃声将不再产生恐惧反射,这意味着铃声和电击这两个刺激间的联系丧失了【答案】B【解析】【分析】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详解】A、恐惧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B、条件反射的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B正确;C、乙中的电击属于条件刺激,C错误;D、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故选B。9.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B.内脏疾病在脊髓中形成痛觉后上传至大脑皮层C.特定部位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D.体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过程中,膜外Na+浓度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分析题图可知,体表属于感受器,①和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A、图中①和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没有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则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A错误;B、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C、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现象,则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C正确;D、体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过程中,Na+内流,则膜外Na+浓度降低,D错误。故选C。10.如图是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D.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答案】D【解析】【详解】b、c、d在同一神经元上,刺激c点,b、d点有电位变化,可以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兴奋由c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C正确;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故电流表①指针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进而判断刺激c点后两个电流表偏转的次数。11.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能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和血浆B.Gly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C.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D.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实现细胞通讯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的受体结合。由图可知,突触1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兴奋型递质,可使兴奋向下传导;而突触2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Gly)是抑制型递质。结构①是运输Gly的载体。【详解】A、神经细胞为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因此图中体现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组织液,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血浆和淋巴,A错误;B、突触2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Gly为抑制性递质,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电位外正内负,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B正确;C、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运回本细胞再被利用,形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D、由图呈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故选A。【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分析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图。12.如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表示从细胞体到轴突),其中哪一条最为准确()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共有3个突触结构,四个神经元;A为双向传导到每个神经元,B为单向传导,C为单向传导到两个神经元,D为双向传导到三个神经元。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A错误;B、神经冲动能在被刺激的神经元上双向传导,B错误;C、神经冲动能在被刺激的神经元上双向传导,且神经冲动能通过突触结构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但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C错误;D、神经冲动能在被刺激的神经元上双向传导,且神经冲动能通过突触结构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D正确。故选D。13.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A点 B.B点 C.C点 D.D点【答案】A【解析】【详解】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可以通过电荷的变化和肌肉的活动检测出来。A点受到刺激,引起电位变化,向右传导时可通过电流计和肌肉的变化检测到,但左侧无电流计也无肌肉相连,所以无法检测兴奋是否向左传导,故刺激A点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A错误;B点与电流计两端的距离不等,B处受到刺激后,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是传导是双向的,B正确;C点与电流计的两端距离相等,刺激C点后,若兴奋向两边传导,则会同时到达电流计的指针处,两边相互抵消,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正确;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向右传导可引起肌肉收缩,向左传导可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D正确。【考点定位】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名师点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突触传递的比较:

过程

特点

速度

神经纤维

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未兴奋区

双向传导

神经细胞间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间隙→后膜)→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细胞体

单向传递

14.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A.左肌肉 B.右肌肉 C.左肌肉和右肌肉 D.都不收缩【答案】C【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的是兴奋的传导,为双向的;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进行的是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2、兴奋传递到哪一块肌肉,就可以使那一块肌肉产生电位差,进而引起肌肉收缩。【详解】根据题意,给③一强刺激,通过突触的传递左肌肉能产生收缩反应,由于③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故右侧肌肉也会收缩。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思维、学习、记忆等B.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C.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长期的,不能通过自我调适等方式好转D.大多数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答案】A【解析】【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详解】A、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B、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是由多个脑区参与的,B错误;C、当消极情绪达到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C错误;D、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D错误;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内环境中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不包括()A.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蛋白质 B.DNA的转录和翻译C.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缓冲物质发生反应【答案】ABC【解析】【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蛋白质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B、DNA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符合题意;C、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符合题意;D、乳酸与缓冲物质发生反应是在血浆内,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17.若给人静脉注射20mL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后,则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A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详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B、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所以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注射20mL0.9%NaCl溶液后,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正确。故选AD。18.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内是负电位B.“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H区兴奋性过高有关C.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D.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答案】A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由于钠离子内流,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即膜内是正电位,A错误;B、“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兴奋性过高有关,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B错误;C、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增大机体兴奋性,机体经调节后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C正确;D、由图可知:可卡因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多巴胺不能转运回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多,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D正确。故选AB。19.近日《自然通讯》杂志揭秘了痒觉信号的传递。科学家发现在小鼠的脊髓背根神经元中表达的胃泌素释放肽(GRP)这种蛋白质是痒的特异神经递质,可以与中间神经元上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结合来传递痒的信息。如果用神经毒素把脊髓内表达GRPR的神经元“杀死”,小鼠不再对致痒物表现出挠痒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小鼠对致痒物表现出的挠痒反应属于反射B.致痒物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脊髓中形成痒觉C.小鼠口服胃泌素释放肽后,会促进挠痒行为的产生D.胃泌素释放肽与GRPR结合后,会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D【解析】【分析】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能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3、根据题意可知:神经递质与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结合,进而导致痒觉的产生;表达GRPR的神经元位于脊髓内。【详解】A、小鼠对致痒物表现出的挠痒反应属于反射,A正确;B、痒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B错误;C、胃泌素释放肽(GRP)是蛋白质,口服胃泌素释放肽不会随血液运输至脊髓,不会促进挠痒行为的产生,C错误;D、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会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D正确。故选AD。20.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完成托举、捻转和落冰等动作时,主要由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小脑进行调节B.运动员训练中的学习和记忆,以及夺冠后开心、兴奋的情绪,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C.运动员肌肉舒张与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有关,该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D.运动员肌肉收缩与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有关,该递质还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答案】BC【解析】【分析】1、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电位的逆转,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而不容易兴奋。2、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详解】A、花样滑冰运动员完成托举、捻转和落冰动作时,主要由大脑皮层进行调节,同时需要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小脑等各级中枢参与,A错误;B、学习和记忆,以及情绪(开心、兴奋),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B正确;C、运动员肌肉舒张与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有关,该递质在突触间隙(组织液)扩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C正确;D、运动员肌肉收缩与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有关,该递质作用完会被灭活或回收等,该神经递质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21.图1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2中人体血液中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在血浆中以的方式运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虚线内的体液组成内环境,其中A为______,B为______,C为淋巴液。一般情况下,A和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中含有较多的______。(2)正常人A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浆中的______对。(3)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______(升高、下降),最终导致组织水肿。(4)图2中进入红细胞后,红细胞内数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根据细胞特点和的含量,可推测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由于红细胞内______被消耗和_____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5)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答案】(1)①.血浆②.组织液③.蛋白质(2)①.7.35~7.45②.缓冲(3)下降(4)①.增加②.协助扩散③.H2O④.Cl或氯离子(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图1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血浆、B组织液、C为淋巴液。图2分析,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进入红细胞后与水形成H+和HCO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中,另外Cl的进入。【小问1详解】图1中虚线内的体液组成内环境,A和B双箭头,B到C是单箭头,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血浆内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组织液和淋巴内没有血浆蛋白,其他成分相似,因此A和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或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小问2详解】正常人细胞外液的pH通常维持在之间,这是由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调节的,常见的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是NaHCO3/H2CO3。小问3详解】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更多的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小问4详解】根据试题中的图示,CO2进入红细胞后形成碳酸,而后碳酸分解形成HCO3,所以细胞中HCO3数量增加;细胞中HCO3离子浓度较高,运输无机盐离子需要载体,所以HCO3顺着浓度梯度进入血浆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由于红细胞内水与二氧化碳结合,水被消耗,而氯离子又不断进入细胞,使细胞内液体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小问5详解】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2.分析有关神经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1)图2中②属于细胞外液中的______,结构④称为______,此结构在图1中有______个。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④中的传递方向是______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上。(2)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此时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基本不变”)(3)图2中物质A是______,若当图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③的抑制,则此时③处的膜外电位是______电位,大脑皮层将______(填“有”或“无”)饱感。【答案】(1)①.组织液②.突触③.7##七④.单向⑤.突触前膜⑥.突触后膜(2)增强;减弱(3)①.神经递质②.正③.无【解析】【分析】1、在神经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由它可以产生相应的饿觉、渴觉、痛觉等感觉。2、反射的发生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3、据图2分析,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突触间隙,③表示突触后膜,④表示突触。【小问1详解】图2中②是突触间隙,属于细胞外液中组织液,图2中结构④称为突触,此结构在图1中有7个,即a与b、b与c、c与g、g与h、f与g、e与f、d与e相互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到突触后膜,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④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小问2详解】由图1可知,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此时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从而抑制食欲,饱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减少能量的摄取。【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图2中物质A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若当图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③的抑制,则此时③处仍为静息状态,则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大脑皮层将无饱感。23.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I.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该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它是由______、传入神经元、______、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2)1能够将感受的刺激转化成______信号并沿神经纤维______(单向、双向)传导。(3)缩手反射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是______电位。Ⅱ.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有的兴奋会及时消失,有的兴奋并不立即消失,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下图1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据图回答:(4)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_。(5)图2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则a~b段的______离子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c~d段的钾离子______,不消耗能量。(6)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①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______的部分。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秒,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秒,刺激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_____米/秒。【答案】(1)①.反射弧②.感受器③.神经中枢(2)①.电②.单向(3)正(4)突触小体(5)①.钠②.外流(6)①.轴突②.30【解析】【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小问2详解】1是感受器,能够将感受的刺激转化成电信号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小问3详解】缩手反射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小问4详解】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轴突末端的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小问5详解】ab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cd段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小问6详解】①坐骨神经一腓肠肌的连接相当于一种突触,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②据图分析,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13cm10cm)÷(3×103s2×103s)=3000cm/s=30m/s。24.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和______。(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升高、降低)(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刺激强度低于______。(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答案】(1)①.缺氧时间②.静息电位③.阈强度(2)①.外②.降低(3)①.不能②.阈强度(4)①.细胞质基质②.线粒体基质③.线粒体内膜④.主动运输【解析】【分析】静息时,K+外流,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表现为外负内正。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根据题图,缺氧处理20min时,阈强度为30pA以上,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